伏完抚须道:“老夫随主公同去如何?”
赵旻抱拳。
“伏公愿随旻进宫,旻求之不得,伏公请!”
若没有伏完跟随,赵旻还真不好直接跳过刘协见伏寿。
于是乎,实际上的“翁婿”2人在赵旻的亲卫拱卫之下,向宫城行去。
路上,伏完忍不住问道。
“阿旻,此谶语确为南和先生所言?”
赵旻心道:扯淡!
公孙度根本威胁不到老子,张裕才懒得占卜公孙度!这其实是历史上即将要发生之事!
心中虽作是念,苟哥口中却作是言。
“回伏公,旻绝无虚言!”
伏完对此深信不疑。
“南和先生不愧为高人也!”
然后,老头儿借着隆隆蹄声,突然问了赵旻1句话,赵旻听罢,好险没跌落马下!
因为伏完问的是…
“阿旻…然则…南和先生可曾言明,代汉者当涂高乃何意?”
天可怜见,赵旻根本想不到,这貌似忠诚的老头儿,居然会问出这个在两汉众所周知的大逆不道之言。
“代汉者当涂高”,在历史上,这句话在历史上…
真特喵准!
因为代汉者乃魏,魏者巍也,巍峨之巍,这不是当涂高是什么?
行在早晨许都热闹街头之上的赵旻,好险没跌落马下。
当然了,赵旻也没法在大庭广众、光天化日之下,回答伏完的这个问题。
其人支支吾吾半晌后,索性坦承道。
“伏公,此事旻未问明南和公,故不知何解也。然则以旻观之,大汉国祚绵长,12百年内当不可为当涂高所代也。”
伏完呵呵1笑,压低声音道。
“阿旻,老夫以为当涂高者,乃天也!”
赵旻险些被这糟老头子吓尿。
“伏公请慎言!旻绝无篡汉之意!”
赵旻之名,也就是“旻”,指的就是天。
这糟老头子的意思是,代汉者是赵旻本人。
赵旻虽态度坚决地反对其人篡汉之事,但伏老头儿只是呵呵1笑,根本不信。
刘嗣是赵旻的亲儿子,此事旁人不知,伏老头儿还能不知?
赵旻这难道不是篡逆?
呵呵!
上坟烧报纸,赵旻糊弄鬼呢?
做贼心虚的赵旻不敢再开口…
万幸宫城距卫府不过1里多地,他们又是骑马前行,是以翁婿2人仅简单聊了几句之后,宫城大门便已近在眼前。
少顷,因有伏完之故,翁婿2人顺利在赵旻的公廨等到了伏寿。
伏寿微不可察地向爱郎抛了个媚眼,方才大大方方地接受自己老爹和自己老公的跪拜…
伏寿贵为大汉皇后,如此再合情合理合法不过…
伏寿的女王范儿就是这么培养出来的。
其后,伏寿方才向自己老爹盈盈1礼。
“不知伏公有何事见妾?”
伏完笑而不答。
伏寿当即会意。
其人看向赵常侍。
“有劳大长秋把守门户!”
赵常侍行礼后1挥袍袖,指挥1众小宦官散开、侍立在赵旻的卫将军公廨门外。
伏寿则当前而行,引领自己老爹、老公进了房内。
3人坐定后,伏完看向赵旻。
赵旻恭恭敬敬向自己大老婆行礼。
“皇后有所不知,袁绍恐将时日无多。”
伏寿大喜。
“太子太傅之意为,大汉1统在即?”
这对于伏寿而言,确实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实际上,对于历史上的曹操而言,袁绍病故,同样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王沈这司马家的狗奴才、卖主之狗贼自不必提,就连鱼豢、陈寿这等有气节的士人,慑于司马群贼之淫威,都不得不将史书中的思想导向改成…
官渡之战后,袁绍似乎便1蹶不振1般。
然而,真相却是:
官渡之战后,曹操仍不敢渡河攻袁绍,直至袁绍病故,曹操才敢兵发黎阳。
南朝刘宋史学家范晔,当然不用顾忌司马群贼的想法,范晔先生只需考虑刘寄奴及其子孙的感受…
只可惜,治史颇有所得的范晔,却未能以史为镜,立于危墙之下以至不得善终。
言归正传…
伏寿得知袁绍将死,其心情大概与历史上的曹操如出1辙。
赵旻却高兴不起来。
因为袁绍若死,其人那3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龟儿子,必将迫不及待渡河攻打赵旻。
如此1来,赵旻这个苟哥如何还能继续苟下去?
眼见大老婆欢天喜地,苟哥心中却在想:
老子要不要想方设法为袁绍续续命呢?
但很快,苟哥便放弃了这个荒诞的想法。
袁绍出身于名门,其人对河北的统治,与汉末的士族豪强1般无2,皆较为腐朽,也就是:
鼓励土地兼并、视黎庶如工具人。
虽然嘉靖皇帝与徐阶及海瑞的对话,已充分揭示出在华夏神州的文化背景之下,封建时代、甚至是现代社会都无法根除的弊端…
但赵旻坚信,按照他自己的治理思想,老百姓们至少能够初步解决温饱问题。
至于社会的保障福利、阶层之间的跃迁、社会分配制度的不公等等这些历经5千年仍未能解决的问题…
赵旻不认为自己的水平,比前世那位伟大教员更高。
既然那位伟人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赵旻也就不准备在这些问题上浪费时间。
赵旻只要尽可能避开马尔萨斯陷阱,这便足够。
综上所述,赵旻还是应及早攻下河北、解救河北那些被士族豪强们压迫的仆客、奴客,之后…
诚如伏寿所言,赵旻也确实应加快1统天下的步伐,争取在建安十5年(西历210)前后,将天下十3州全部收回。
于是苟哥欣然抱拳。
“皇后所言极是,大汉江山距1统不远矣!”
伏寿笑得更加灿烂。
曹操固然是伏寿心中的1大阴影,但曹操的故主袁绍,更是盘旋在伏寿头上的1大片乌云。
如今得知袁绍将病故,且自己夫君又将1统天下,伏寿焉能不喜?
趁自己大老婆心情正佳之时,赵旻将自己与卫府众人商议之事告知伏寿。
伏寿欣然应允。
“夫…太子太傅且稍候,下午妾便请天子拟妥制书。”
赵旻起身行礼。
“如此便有劳皇后。”
伏寿嫣然1笑。
“妾讨得圣旨后,便欲归家省亲。太子太傅切记履行职责!”
伏寿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与赵旻、儿女1起享受家的温暖。
赵旻心中却暗下决心:
老子无论如何,也要先见1见香妹子和老子新出生的儿子。
下定决心后,苟哥再次行礼。
“皇后放心,臣必尽心竭力教导皇子。”
见赵旻如此识趣,伏寿很满意。
“甚善!伏公、太子太傅请自去忙碌!”
伏完、赵旻行礼后离开宫城返回卫府。
他们必须回卫府,因为赵旻的臣属正在等待赵旻讨诏归来。
于是乎,赵旻顺势召开会议,继续讨论如何利用公孙度之死这1良机,收回青州东莱郡。
前文已提及,位于徐州琅琊国隔壁的青州城阳郡(后世潍坊南,以及青岛地区),此时实际上亦为臧霸所掌控。
这里有必要再次强调1下:
吕布在白门楼殒命之后,曹操为顺利收编臧霸为己用,将徐州北部的琅琊国、兖州的泰山郡,及靠近徐州的青州城阳郡,统统交给臧霸割据。
没错,与陈登1样,臧霸实际上同样仍是隶属于曹操的1方小诸侯。
当然了,这2人对曹操不过是虚与委蛇,对赵旻才算是忠心耿耿。
太祖以(臧)霸为琅邪(琅琊国)相,(吴)敦利城、(尹)礼东莞、(孙)观北海、(孙)康城阳太守。
摘自《魏书之臧霸传》
青州北海国彼时仍属袁绍,孙观只是遥领而已。
所以,臧霸的驻地,才会是琅琊国治所开阳县。
早在官渡之战时,赵旻收服臧霸后,任臧霸为…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建安2十年(西历215)可谓风起云涌。
虽然战争规模不大,仅仅是局部的武装冲突,但幕后却波谲云诡,险些掀起灭国级别的大战。
曹操征伐张鲁的军事行动,在不经意间将云集荆州的十8万兵马,逼得握手言和,转而合力抗曹。
更为讽刺的是,曹操征伐汉中,其意本不在张鲁,而是希望借着平定汉中的威望,给自己增加政治筹码。
彼时(215)曹操的爵位止步“魏公”,而讨伐张鲁归来(216),便立刻自领“魏王”。嬗代野心,路人所知也。
(建安2十年)十2月,(曹)公自南郑(汉中郡治)还,留夏侯渊屯汉中。2十1年春2月,(曹)公还邺。夏5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魏书武帝纪》
这也能侧面解释,为何曹操在讨伐汉中之初,居然有不战自退之意,还遮掩为“妖妄之国,不值1提,我军乏粮,不如归去”(见《刘晔传》)。
因为此时(215)的曹操,根本无心讨伐张鲁,不过是想撞运气捞1笔。曹操在暮年百病缠身,锐气尽失,1门心思放在“汉魏嬗代”之上,只想在死前为嗣君铺路,增加政治筹码。
这与司马昭伐蜀(263)是相似道理,醉翁之意不在酒。
站在上帝视角看,如果曹操能未卜先知,按兵不动,云集荆州的十8万兵甲便会自相残杀。
孙刘联盟,虽说各怀鬼胎,总归是为对抗曹操而设;然而拯救孙刘联盟于水火之人,最终却又是曹操。
总而言之,借助此事,刘备成功站稳脚跟。
这才有了后来其人抛开汉室忠臣的面具、自封汉中王之事。
建安2十4年,即219年,继曹操之后,占据益州、3分之1荆州的刘备僭封汉中王。
当年那个喜爱犬马、音乐及华服的屌丝,终于成长为别人高攀不起的存在。
这1年,发生了1件大事:
关羽北伐,水淹7军、威震华夏,逼得曹操险些要将刘协从许都接到邺城。
随后…
吕蒙这个狡诈之徒白衣渡江、偷袭粮草及兵力皆不足的关羽,关羽败走麦城。
此事前文皆已有提及,此处不再赘述。
此后,张飞为近卫暗杀、刘备称帝、猇亭之战、白帝城托孤…
这些事件人尽皆知,云某不再详细叙述。
总之,刘备的1生,是传奇而又多舛的1生。
其人成功的经验固然可以复制,但…
云某奉劝诸君,最好不要走刘备的路子…
献祭妻儿、部下的滋味儿,屡次遭遇背叛和挫折的感觉…
谁苦谁知道!
但话说回来,刘备那坚韧如钢的意志、失去1切却又坚信自己可以东山再起的精神,那仁德宽厚弘毅、礼贤下士的优良品质及情商,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识人极准的能力,这些都是绝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宝贵财富。
扑街作者云某,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