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段煨是真的狗?
因为段煨早已笃定,淳于琼根本不可能说回河北就回河北!
这1点根本就不难理解。
淳于琼来时,是何等的小心翼翼?
更何况,讨诏这等事,主打1个先发制人。
无论淳于琼,辛评、辛毗兄弟,还是段煨段老狗,都看透了这1点。
所以,段煨这个老狗,根本不担心淳于琼不上钩。
淳于琼若再打个来回…呵呵,只怕淳于琼是有去无回,他能不能保住狗命都不好说!
审配那种人,若得知淳于琼背刺袁尚、乃至河北士人…
审配难道是好惹的?
以是故,淳于琼神色1变,当即抱拳。
“这…从文,实不相瞒,某自邺城离开之前,袁公确曾托某为从文送来书信,然则…”
颜良虎目1瞪,紧随段煨之后,也加入了忽悠团。
“仲简兄何必如此啰啰嗦嗦,你若不愿取出袁公书信,不如就此离去!”
淳于琼想哭。
你等…你等组团欺负人!
简直欺人太甚!岂有此理!蛮横霸道!
无奈之下,淳于琼可怜兮兮地看向赵旻。
赵旻心中解气又好笑。
该!让你支支吾吾、甚至还想忽悠老子!
解恨归解恨,但赵旻这个苟哥还不能太逼迫淳于琼。
归根结底,苟哥还需要淳于琼做工具人。
于是乎,苟哥含笑抱拳还礼。
“也罢,叔父既有袁公亲笔信,我便斗胆进宫、向天子讨诏。”
淳于琼心中庆幸不已。
好人呐!谢谢啊!
淳于琼心中作是念,口中同样出是言。
“从文高义,某与袁公皆感激不尽!”
淳于琼这个傻蛋…
他至今都没看出来,在场之人中,最坏的就是赵旻这个大忽悠!
赵旻把淳于琼忽悠瘸了,淳于琼居然还说“谢谢啊!”
简直令人无语。
臭不要脸的赵旻面不改色心不跳,向淳于琼抱拳道。
“叔父不必言谢,只要袁公承诺,十年之内不犯朝廷之地,我必为袁公尽力而为!”
然后…
赵旻看了看天色。
“刚过正午,诸君尚未用饭,且先用些卫府之粗茶淡饭,待申时初我再进宫见天子。”
既已得到赵旻的承诺,淳于琼便不再着急,于是其人颇有些不好意思地向赵旻行礼。
“如此,某便叨扰也。”
赵旻这个苟哥更不好意思。
老子如此忽悠、利用你,你居然还如此…
也罢!
苟哥也豁出去了…
“来人,备宴!为诸君接风洗尘!”
如是般,本来只想吃1顿“简简单单”工作餐的苟哥,又安排了1场小火锅宴。
但话说回来,所谓“简简单单”工作餐,好吧,那实则也是热腾腾的羊肉汤加胡麻饼。
赵旻既然大力推行屯田,当然不可能带头吃牛肉。
耕牛在这个时代的作用,就是无污染拖拉机。
而凉州既已稳定、商路又繁华通畅,羊肉的价格便大幅降低。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卫府的工作餐确实也算“简简单单”。
赵旻这个穿越客,其实最懂老百姓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对于老百姓而言,只要能吃饱穿暖,隔3差5能吃上1顿猪羊肉,家里老人们、孩子们还能得到妥善照顾,这就是幸福。
目前而言,税率实际上并不算太高的屯田,仍然可以解决当下老百姓的生存问题。
但随着老百姓繁衍生息、人口增加,官吏滥用职权聚敛土地、加征赋税中饱私囊,那么屯田势必将无法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
赵旻已经在着手解决这1重大隐患。
言归正传。
淳于琼在享用了1顿鲜香可口的小火锅涮羊肉、涮河鲜之后,心情登时好了许多,然后…
淳于琼心情1好,便被赵旻、段煨、颜良这几个玩聊斋的…套出不少话来。
淳于琼固然暗暗感叹此行不虚,赵旻等人也同样暗暗为自己套出许多情报而欣慰不已。
1言蔽之,淳于琼还不如那被周瑜玩弄的蒋干。
待太阳渐渐偏西,赵旻便借口进宫向天子讨诏,偷偷溜回了家里。
这个苟哥与香妹子温存片刻、看了看新生的儿子之后…
苟哥复又拐到几个妻妾处,分别与几位大美女亲热1番后,苟哥方才取出圣旨,施施然回到卫府。
此时,卫府已颇为热闹。
在许都的众人,除卞夫人与曹彰、曹植这母子3人之外,皆已到齐。
当然了,与袁绍反目的诸曹、夏侯氏众人,都不屑与淳于琼同处,是以这些人避开淳于琼、正在偏厅闲聊。
而且,在与赵旻见礼后,这些人复又返回了偏厅。
淳于琼怎1个尴尬了得。
赵旻心道:该!谁让你家袁董算盘打得“当当”作响呢!
《增广贤文》说得好: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再3须慎意,第1莫欺心。
袁、曹2人之恩怨,极难说清到底孰是孰非。
曹操固然是有负于袁绍,但袁绍又何尝不是对曹操苦苦相逼?
此事详情,见作者的话。
诸君既然已看过前文的多次描述,便应知道,袁曹之间的故事,绝非演义中描述得那般简单。
熟读历史才发现,正史比演义要精彩1万倍。
总之,尽管情商逆天的苟哥,对淳于琼的尴尬幸灾乐祸,但其人还是带着淳于琼,以及段煨、颜良这两个老狐狸进了书房…
乐进就这般被赵旻无情忽略。
众人进了书房后,待赵旻亮出名为刚刚讨到、实为早已备好的圣旨之后,淳于琼果然大喜。
其人正欲接过圣旨,赵旻这个苟哥却将圣旨收了起来。
苟哥似笑非笑地看着淳于琼。
“叔父先勿急,袁公之亲笔信今何在?”
淳于琼苦笑着取出被自己珍藏的书信,递向赵旻。
“从文不必生疑,袁公既有求于从文,自然对此诚意十足。此外,袁公尚可保证,绝不为难常山国真定赵氏。”
赵旻接过书信、打开1览,见确为袁绍笔迹、书信言辞可谓恳切、兼且印玺不缺,这才放下心来。
袁绍在信中,确实已言明此后十年之中,保证与赵旻互不相犯;
此外,袁绍除承诺不为难真定赵氏之外,还提出要选举真定赵氏3名子弟为孝廉、1名子弟为茂才。
对此,赵旻表示呵呵。
赵旻心道:老子还用得着你袁绍?
总而言之,袁绍就是在白嫖赵旻。
当然了,赵旻这个苟哥也正好趁此良机,为袁绍埋下祸根。
别以为出身名门的袁董有多耿直,袁董那也是真的狗。
诸君勿疑,曹老板之所以始终提防董事长袁总,甚至最终不惜与其人反目,其原因也大抵源于此。
曹老板固然奸诈,袁董也不是善茬!
袁董算计曹老板许多年,奸诈的曹老板不反目才怪!
就算是高级金牌打工仔,又哪里有自己当老板来得自在?
综上所述,赵旻看罢袁绍的亲笔信后,心中虽在窃喜,但表面上却非常不满。
苟哥紧紧蹙起眉头,直截了当地向淳于琼表示抗议。
“叔父,袁公竟如此吝啬?我向天子讨此圣旨,可谓费尽唇舌!”
诚然如此,苟哥在他那几名倾国倾城的娇妻美妾处,确实“费尽唇舌”。
淳于琼讪讪1笑。
他当然比赵旻更清楚,他家袁董就是在白嫖赵旻。
“从文当知,此事过于紧急耳。这…”
赵旻不听淳于琼解释,径直将袁绍的亲笔信亮于1众臣属眼前。
段煨、颜良2人的反应,让苟哥很欣慰。
“荒谬!简直荒谬!主公应将此圣旨归还于天子!”
这是段煨。
“嘿嘿!岂有此理!简直岂有此理!袁公何其吝啬也!嘿嘿!”
这是冷笑连连的颜良。
赵旻似笑非笑地看向淳于琼。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关中朝廷即凉州伪政府,先后以董卓,李傕郭汜等人为首领。
虽然自董卓入关(191)到献帝出奔(195),关中诸将对关东地区未再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不过仍通过外交手段、多次干涉关东事务。
董卓上洛伊始(189),便布局关东。
彼时充任其爪牙者,有孔融(青州北海)、公孙度(幽州辽东)、韩馥(冀州)、刘表(荆州)等人。
其中孔融与公孙度,是董卓死忠,始终未曾参与讨董联军。
韩馥最初拥护董卓,在冀州大族的胁迫下,倒向袁绍。
刘表则与关中、关东两方虚与委蛇、周旋其中。
关中势力收缩长安时(191-195),对关东事务亦多有干预。
其外交原则,可归纳为“驱虎吞狼、见缝插针”。
关中朝廷1系列策略极为高明,呵呵,显而易见,这不是李傕能想出来的!
所以…呵呵呵呵呵呵。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董卓死后,即李、郭秉政时期(192-195),关中方面开始拉拢袁术、对抗袁绍。
(1)冀州布局
因为张燕对刘虞(袁绍)不满,关中政府便大力联络黑山军,赐以御诏,还派壶寿出任冀州牧,与黑山合兵,对抗袁绍(绍自领冀州牧)。
(袁绍)讨于毒,围攻5日,破之,斩毒及长安所署冀州牧壶寿。--《英雄记》
(2)幽州布局
幽州牧刘虞是袁绍集团成员。董卓死后,关中提拔公孙瓒(袁术盟友)为前将军,封易侯。同时擢刘虞都督6州,刻意激化2者矛盾。
最终公孙瓒杀刘虞,又表“关中使者”段训为幽州刺史。
瓒诬虞欲称尊号,胁训斩虞。瓒上(段)训为幽州刺史。--《魏书公孙瓒传》
不难看出关中方面,对2袁的态度有所差异。拉拢袁术,而打击袁绍。
(3)兖州布局
兖州刺史曹操,是袁绍擅署的伪职。因此关中政府派金尚出任兖州刺史,想借此削弱袁绍集团的力量。曹操阻兵兖州,金尚遂投奔袁术。
(金)尚,献帝初为兖州刺史,东之郡,而太祖已临兖州。尚南依袁术。--《典略》
从金尚的履历变迁,不难看出其政治任务与立场倾向。
(4)荆州布局
以关中的地理位置而言,袁绍集团(冀兖豫)的威胁远大于袁术集团(徐荆扬)。因此关中诸将对袁术的拉拢,也便顺理成章。
首先是李郭(192)秉政时,将客居荆州南阳的后将军袁术,擢升为“左将军”。
李傕入长安,欲结术为援,以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假节。--《魏书袁术传》
其次是对盘踞荆州的(袁绍盟友)刘表,加以笼络瓦解。
关中多次为刘表加官进爵,其“荆州牧”“成武侯”“假节”等尊荣,都来自李傕赐予(192)。
李傕、郭汜入长安,欲连表为援,乃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魏书刘表传》
刘表遂在袁绍与东汉朝廷(关中)之间左右逢源,还美其名曰:“内不失贡职(朝廷),外不背盟主(袁绍)”。
(刘)表达(邓)羲曰:“内不失贡职,外不背盟主,此天下大义也。”--《汉晋春秋》
鼠首两端的心态昭然若揭,被曹操笑作“此自守之贼也”。
(5)干涉停战
就在2袁各自拉拢附庸,在关东打得1塌糊涂的时候,关中政府也经常会趁虚找找“存在感”。
董卓时代(189-192),便曾遣胡母班、韩融等人赴关东“解释义兵”,即充当说客。最后胡母班被王匡所杀,背后又是袁绍授意。
董卓使(胡母)班奉诏到河内,解释义兵。(王)匡受袁绍旨,收班系狱,欲杀之以徇军。--谢承《后汉书》
李、郭时代(192-195),也曾干预过关东事务。
初平4年(193),在2袁斗得精疲力竭之际,关中朝廷派太傅(上公)马日磾劝袁术罢兵;又派太仆(9卿)赵歧劝袁绍罢兵。
初平4年,天子使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和解关东。岐别诣河北。--《英雄记》
彼时(193)的2袁已经无力再战,正缺个台阶下。
其众遂纷纷拜表天子,表示愿意罢兵。
虽然关东的无赖军阀们,在短暂的休养之后便再度寻衅开战,但李傕等人也赚足了面子。
这1切的背后,若没有贾诩出谋划策,谁信?
所以说,罗先生不愧是熟读3国的高人,其人必定已看穿贾诩的作用,所以给贾诩套上了李儒的马甲。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