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雄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七章 启猥琐发育,开中兴之局3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此时赵旻的书房,俨然已成为1个菜市场… 众人争先恐后议论纷纷、慷慨激昂指点江山,仿佛… 袁绍当真如土鸡瓦狗1般,只要赵旻1出兵,袁绍1方登时望风披靡… 苟哥的吐槽没有错,卫府的这些谋士们,显然… 飘了! 他们太不把袁绍当回事儿了! 诚如苟哥所吐槽,他们根本没有认真。 于是苟哥只好抱拳苦笑道:“诸君!诸君!且肃静!且肃静!” 待众人安静下来后,头大如斗的苟哥只好耐下性子,又又又1次为众人解释: 袁绍1方底蕴是何等深厚;沮授、审配等河北士人是如何智勇双全;河北士人部曲又是怎样骁勇善战… 总而言之,在赵旻大费唇舌之后,众人终于想起… 哦,对,对手乃袁本初也,某等需猥琐发育。 诚然如此,卫府需要的,是猥琐发育! 苟哥在1旁默默吐槽:咱们说好的猥琐发育呢? 如是般,话题终于被费了9牛2虎之力的苟哥拽了回来。 “诸君,繁阳城不可攻,然则,内黄城却不可不得,否则我等之粮道将难以畅通。以是故,我欲请右将军(赵云)攻内黄城,改为公瑾协助子义,为我守黎阳城如何?” 攻守兼备、除过于稳重这1点之外几乎没有短板的赵云,最适合完成先奇袭、再稳守内黄城这种任务。 内黄城位于后世安阳内黄县西侧,恰好位于黎阳城(后世浚县)及邺城(临漳县3台村)之间。 因此,赵旻若当真想围攻邺城、狠狠秀1把肌肉,就必须如奇袭黎阳城1般,用最短时间攻下内黄城。 周瑜闻言大喜。 他初进卫府,正需军功证明自己的才华。 是以周瑜深深1揖。 “主公敬请放心,瑜不但可助子义谨守黎阳城,且可献计献策、助右将军奇袭内黄城。” 瑜哥是绝对不在诸葛亮之下的5边形全能战士,若非其人处境尴尬,周瑜所能达成的功绩,至少不会比文治武功的诸葛亮差。 注意:罗先生并未夸大诸葛亮的功绩,历史上的诸葛亮,确实是足以名垂青史的1代贤相兼兵法大家。 此外,即便周瑜因种种原因未能尽展所长,其人的成就也足以名垂青史。 因此,赵旻这个苟哥才会因自己收得周瑜,而弥补得不到诸葛亮的遗憾。 此刻见瑜哥斗志满满、信心十足,苟哥很欣慰。 于是乎… 苟哥派赵贲将赵云请来,又唤来太史慈、曹纯、夏侯尚、曹真和曹休5名猛将,以及曹氏的两个忠仆任峻及史涣。 向即将出征的诸将详细安排本次作战目标、计划及分工之后,苟哥脸色变得郑重起来。 “右将军(在此场合,苟哥不能以私人关系称呼赵云)、诸君!此战关乎大汉未来之国运,请诸君务必竭尽全力、奋勇争先! 赵从文在此指天发誓,若此战顺利,则我皇汉至少将3年无大型战事,建安十1年(4年后的西历206年),我必出兵…1统我皇汉大好河山!诸君,我等共勉之!” 言罢,赵旻后退1步、面向众人深深1揖。 众人忙不迭起身还礼。 “主公(卫将军)放心,某等必倾尽全力、助我皇汉再创中兴之世!” 上1次大汉中兴,同样是在乱世、亦即新莽之乱后出现,史称“光武中兴”。 是以,卫府远大宏伟的目标、尊崇汉室的原则、积极进取的精神,都体现在这句“再创中兴之世”之中。 仍保持深揖的赵旻,在听到这句话后,忍不住微笑起来。 他想要的盛世,虽远非“创汉室中兴之世”这般肤浅,但“中兴之世”确实是达成他远大理想的先决条件。 苟哥赵旻之所以从未提出过他的远大理想… 是因为他怕吓到这些思想受到传统封建思想禁锢的古代人。 赵旻直起身,笑着向众臣属抱拳。 “诸君请牢记今日之言,十年之后,我等必将实现此宏伟气象!” 这下,本就踊跃积极的卫府,瞬间变得慷慨激昂。 “某等必助主公(卫将军)开此盛世!重现昔年建武辉煌!” 建武,正是位面之子、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的年号。 赵旻哈哈大笑、装起了笔。 “若如此,则旻与诸君皆为天子之云台2十8将!” 苟哥赵旻越来越像大笔袋曹孟德。 偏偏… 卫府上下就喜欢听苟哥装笔。 陈留亭侯、右将军赵云,自始至终都不是卫府中人。 所以其人极为冷静地给自己大侄子…兜头泼下1桶冰水。 “卫将军,而今3位将军已兵发黎阳城,若某等再拖延,则朝廷先机将尽失矣!” 赵云不愧是稳得1批的名将赵云。 贾诩、董昭、荀攸、刘晔、周瑜…等素来极冷静之智士,纷纷从激昂的状态之中恢复过来。 “主公,右将军所言极是!” 始终冷静、但因带节奏而装作激昂的苟哥赵旻,此刻用力颔首。 “既如此,便有劳诸君速速点齐兵马…剑指内黄城!” 赵云这才微微1笑,向赵旻抱拳。 “卫将军放心,云此番必1举攻下内黄城,坐镇彼处、助3位将军无后顾之忧、心无旁骛强攻邺城!” 云哥虽冷静如常,其人的语气却铿锵有力。 言罢,云哥毅然转身离去、低喝1声。 “诸君,随某出征!” 相比进哥,云哥话虽然多了那么1丢丢,但其人做事的风格,与进哥1样雷厉风行。 于是乎,这段时间变得有些啰哩啰嗦的赵旻,节奏终于被夏侯兄弟、曹仁及赵云等人,带回到正常节奏。 至于苟哥赵旻为何变得啰哩啰嗦… 反正苟哥绝对不会承认:他实则是怕袁绍不肯买账、会豁出老命与卫府来个鱼死网破。 这个后果太严重,目前的卫府还承担不起… 遑论卫府如今根本不必承担,这种原本可以完全规避掉的后果。 在赵云提醒大侄子苟哥、并将卫府带到其本来的速度与节奏中之后… 之后的事情,效率便随之而大大提升。 赵云、太史慈、周瑜、曹纯、夏侯尚、曹真、曹休、任峻及史涣等人,随赵云赴北军军营调兵遣将; 曹彰、曹植2人,协助老娘卞夫人,充分调动车马行的力量,打探、搜集、整理情报。 程昱、贾诩、董昭、刘晔、陈矫、诸葛瑾6人负责协助赵旻根据卞夫人母子3人整理出来的情报… 分析战局变化、及时制定大体战略、调度粮草辎重、动员东郡及河内郡官吏支援前线。 卫府两路大军所需的第1批粮草,由位于东郡郡治濮阳城的屯田仓供给,这两年东郡因连续丰收而仓廪充实,等闲35十万斛粮食,对东郡太守羊衜而言不值1哂。 但是… 第2批粮草,却不能再依靠东郡。 非是东郡粮食储备告急,而是东郡运力不足! 是故,经过卫府谋士商议之后,决定调用颖川车马行的运力,为两路大军押运第2批粮草、以及做补充之用的辎重。 其来源,当然是颖川郡屯田仓以及卫府武库。 官渡之战前,颍川郡便已是仅次于南阳郡的天下第2大郡,经过赵旻这两年推行新政… 如今颖川郡1郡之战略储备粮,恐怕便可抵青州、并州2州之地粮食储备总量。 毕竟,苟哥主打1个“广积粮、高筑墙、不称王”嘛。 就在赵云率两万大军开拔之时,苟哥也令乐进、张辽2将即刻赶赴白马城,随时待命、时刻准备驰援夏侯兄弟及曹仁3将。 至正午之时,赵云等1行人已赶至颖川郡治阳翟城; 乐进、张辽2将已在令两万兵卒用饭,饭后便开拔赶赴东郡白马城。 苟哥等人也没闲着… 【作者题外话】:建安7年(202)袁绍去世。这件事带来巨大的政治震荡,对彼时所有军阀均有影响。 袁绍曾是汉末首屈1指的霸主,在黄河以北有着无与伦比的威望。 如果仔细梳理建安7年(202)的群雄百态,会发现袁绍之死带来的政治影响,超乎想象般巨大。 刘备、刘表、孙权乃至刘璋、马腾等人,后续行为动向,均受到袁绍之死的影响。 袁绍与曹操争雄河朔,败于建安5年(200),死于建安7年(202),人所共知。 但袁绍的死因,涉及1个文字训诂问题。 按《魏书袁绍传》所载,袁绍为“(建安)7年,忧死”。 “忧死”即忧愁致病、病发身亡。 (绍)自军败后发病,7年,忧死。--《魏书袁绍传》 按两汉的史官书法,“忧死”存在两层含义,1层即忧郁而死; 另1层是被统治者隐诛。 对于袁绍而言,忧死无疑是疾病致死。 但按《魏书武帝纪》所载,袁绍是“7年,夏5月死”。 (袁)绍自军破后,发病欧血,夏5月死。--《魏书武帝纪》 问题就在这里。“夏”与“憂”(忧)的写法极为接近,从《武帝纪》可知,《袁绍传》的校勘与断句,当为“7年夏,死”;而不是“7年,忧死”。 换言之,袁绍当在建安5年(200)战败之后发病,熬到两年之后(202)的夏季5月,病重不愈,死。 袁绍之死,带给幸存诸侯巨大的心理震撼,他们或多或少地调整了自己的军事与外交策略。 先来看,袁绍之死,对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的影响。 袁绍之死,直接导致在袁、曹间摇摆的关中诸将,倒向曹操。 建安7年(202)的“关中诸将”由两部分组成。其1是董卓余孽,其2是马腾、韩遂的凉州贼军,他们早在兴平元年(194)便因为密谋偷袭长安,而与李傕朝廷决裂。 献帝都许(196)以后,关中诸将受到曹操的招募;许县方面,先后派遣昔日在长安护驾的丁冲与钟繇(2人与关中诸将皆有旧交)前往镇抚。 诸将表面归顺曹操,实际各怀鬼胎,在曹、袁之间摇摆不定。郭援之乱时(202),关中诸将甚至暗通贼寇。 (钟)繇曰:“袁氏方强,(郭)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魏书钟繇传》 为了安抚关中诸将,司隶校尉丁冲不得不“数过诸将饮”,最后喝大酒把自己给喝死了;被曹操惋惜称作“死于国事”。 (曹操)以(丁)冲为司隶校尉。后数来过诸将饮,酒美不能止,醉烂肠死。太祖以冲前见开导,常德之。--《魏略》 关中诸将本是鼠首两端之徒,然而随着建安7年(202)袁绍病死,诸将便调转风口,全力支持曹操。 袁绍之死同年(202),袁尚遣将军郭援、并州刺史高干,联合南匈奴入侵河东时,关中诸将便配合司隶校尉钟繇(丁冲的继任),率部阻击高干。 此役马超、庞德等青年将领率部参战,大破袁尚军。马超因功受封徐州刺史;庞德亲斩敌酋(郭援),受封中郎将,都亭侯。 (马超)讨郭援,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破斩援首。诏拜徐州刺史。--《典略》 (庞)德随腾子(马)超拒(郭)援、(高)干于平阳,德为军锋,进攻援、干,大破之,亲斩援首。拜中郎将,封都亭侯。--《魏书庞德传》 对荆州集团(刘表、刘备)的影响: 袁绍之死,导致刘表北伐终止。 下1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