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雄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八章 启猥琐发育,开中兴之局4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苟哥刚刚与1众谋主们商定此番出征河北的作战周期、补给计划、紧急预案、支援方案等等作战配套战略方针及措施,便听得赵旭来报。 “少君,宣高都督、陈府君已至。” 宣高都督,即赵旻向天子(实打实的刘协,而非伏寿)讨诏任命的徐州牧、都督徐北(琅琊国、东海郡2郡)及青兖3州军事、兖州泰山郡人臧霸臧宣高。 虽说“3互法”实际上已被赵旻废除…扬州吴郡人孙权任扬州牧便是明证…但官渡之战后,脚跟尚未站稳的赵旻,彼时还不好明目张胆废除“3互法”。 是故,徐州下邳国人、陈登之父陈珪,便与兖州人臧霸互换了1下辖区。 陈珪任兖州牧、臧霸任徐州牧… 按照原则,臧霸应驻扎徐州牧治所下邳国下邳城,而陈珪应在兖州牧治所、东郡郡治濮阳城办公。 实际情况却是… 臧霸率近5万部曲,屯驻于徐州琅琊国治所开阳县; 而陈珪干脆就没有挪窝…老头儿1直老老实实待在下邳城。 那么问题来了… 兖州刺史部这8郡,由何人来管理? 答案是严畯,几乎1直在陈留国陈留城的严畯。 换言之,徐州彭城国人严畯,才是实际上的兖州牧;而陈留城(后世开封)俨然已是兖州牧治所所在。 严畯主抓兖州政务,而臧霸主抓兖州军事。 苟哥此举看似随性,却恰恰规避了“3互法”设立之初,本来打算要规避的1切风险及隐患。 再看陈登! 陈登名义上只是两千石广陵太守,但其人实际上所任之职,是都督徐南、扬2州军事。 简言之,早在官渡之战结束之时,苟哥实际上便已盯上了9江郡及江东。 这也是赵旻出征9江、讨伐刘馥之时,陈登自广陵郡出兵的原因所在… 陈登实际上是徐州南部3郡、扬州6郡的大都督嘛! 其后,但凡事涉江东、9江郡、徐州南3郡(下邳国、彭城国及广陵郡),便总能看到陈登活跃的身影。 换言之,陈珪陈老头儿主抓徐州政务,而臧霸、陈登2人分管徐州北部、南部军事。 综上所述,赵旻之所以急匆匆令董昭召臧霸、陈登2人前来… 是因为,苟哥早就想通,要趁袁绍即将药丸、公孙度后年药丸之良机,先夺下袁绍的青州北海国,再图谋公孙度的青州东莱郡。 什么叫老银币中的王者…咳咳,大智若愚? 苟哥赵旻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是以,当赵旻得知臧霸、陈登2人齐至,尽管其人刚刚与1众谋主商定作战配套策略,但还是迫不及待地将臧霸、陈登2人请进了书房。 这2人进书房后、甫1行礼,苟哥便热情洋溢地请2人落座,并吩咐亲卫为书房中的1众臣属或续上、或斟上茶水。 待匆匆而至的臧霸、陈登2人稍稍喘了口气,苟哥便迫不及待地向2人讲述了1番袁绍、公孙度即将先后药丸之谶语,以及… 袁绍、淳于琼主臣2人这段时间的骚操作。 臧霸、陈登那是何人?他们实际上,都是服从赵旻领导的1方诸侯啊! 所以,这2个小诸侯在听到此事详情后,表情变化有多么精彩便可想而知。 随即,苟哥便迫不及待问道。 “宣高、元龙,你2人对青州皆有所了解,以你2人观之,此番我等是否可趁机夺回青州北海、东莱2郡国?” 北海(潍坊、烟台西部)、东莱(烟台东部、威海)及为臧霸占据的城阳(青岛、日照)这3郡国,便是后世小半个山东。 兖州的东郡(濮阳、聊城)、泰山郡(泰安、半个济宁)、山阳郡(大半个菏泽)及豫州鲁国(小半菏泽及半个济宁),徐州的琅琊国(临沂、枣庄)包含另外1小半山东。 这部分也已归卫府。 被袁绍所占据的剩余3分之1,是青州的平原国(德州)、齐国(淄博)、济南国(不解释)及乐安郡(滨州、东营)这4郡。 从地图上便可看出,若赵旻再夺下北海、东莱2郡国,那么袁绍的平原国、齐国及济南国3郡国,便将深陷赵旻重围之中。 简言之,整个青州为赵旻蚕食,是迟早之事。 由此可见,赵旻对如何逐步消灭袁家,早已有了成熟且完善的计划。 那么问题来了… 赵旻蚕食青州的第1步,也就是夺下北海、东莱这2郡国之策,究竟可不可行呢? 听到赵旻提出此问题,臧霸、陈登2人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2人对视1眼之后,臧霸起身行礼。 “回主公,东莱郡目前已为公孙升济私设为营州。因公孙升济对士人苛刻之故,因其地赋税较高、民怨沸腾之故,士人苦公孙升济久矣。故某以为,东莱郡可夺也。然则… 主公有所不知,北海国与东莱郡截然相反。袁本初宽待士人、推行仁政,是故北海国士人对袁本初颇为爱戴,故某以为,北海国短期内不可夺也。” 在汉末魏晋语境中,无论寒门、单家还是庶族,指的实际上都是世家,也就是士族豪强,只是其门第较低、处于下3品而已。 公孙度便出身寒门,而袁绍则出身4世3公之名门(放到魏晋,是妥妥的1品门第)。 汉末寒门推崇法家,研究“法、术、势”,以严刑峻法执政。 这1类诸侯的杰出代表,正是曹刘孙3家; 而袁绍这类出身名门的名士,则推崇儒家,研究孔子“以礼治国”之道,以儒家礼义执政。 这1类诸侯的杰出代表,是袁绍和… 好吧,除袁绍之外,这类诸侯…还真没有其他杰出代表。 诸如刘表、张鲁、刘璋之流,不过是向士族妥协罢了。 是以,这2者对待士族,当然有本质上的区别。 寒门诸侯对待士族的态度,是既严苛又任用; 而名门诸侯对待士族,则是 赵旻颔首。 “原来如此,我已知之。宣高,城阳郡而今新政是否已推行?” 位于青州的城阳郡,自中平元年甲子年(西历184年)的黄巾之乱至今,几乎就没有消停过几年。 先是青州黄巾贼作乱,再是袁绍、公孙瓒混战,又是吕布之乱,直至官渡之战前后,城阳郡才彻底安宁下来。 北海国与城阳郡情况类似,但因袁谭在建安元年(196)便夺下北海之故,北海国安稳下来的时间,比城阳郡早了那么34年。 赵旻之所以问起城阳郡推行新政之事,主要是因为其人想了解,如今城阳郡的恢复情况究竟如何。 赵旻相信,以臧霸重视农事的性格,城阳郡如今的情况1定不会太差。 臧霸再次躬身行礼。 “回主公,城阳郡全郡,而今屯田已达5百万亩,原本荒芜之田亩皆已垦荒成功,良田亩均产麦2十斛、高粱1十6斛;荒田亩均产麦1十6斛,高粱1十1斛。 城阳郡而今屯田仓丰实、兵卒黎庶基本已可温饱。若主公有意攻东莱郡,某无需主公调拨粮草。” 城阳郡就在东莱郡隔壁,其地既然仓廪实,那么自然无需赵旻再千里迢迢运输粮草。 于是赵旻很欣慰。 待臧霸汇报完毕,陈登方才向赵旻作揖道。 “主公,徐州广陵郡、下邳国及彭城国新政推行良好,且已丈量田亩完毕、征税顺利。 此3郡今岁亩均产占城稻2十5斛,且晚稻丰收可期。” 因步骘试验成功,所以赵旻已经在徐州南3郡推广水稻两熟。 在赵旻搬运来新式农具、腐植酸肥之前,徐州南3郡的水稻亩均产…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袁绍之死,导致刘表北伐终止。 在袁绍死亡的前1年(201),刘备奉袁绍之命,跑到豫州汝南(许县南侧)招诱黄巾大帅龚都,在曹操的后院放火。秋9月,曹操还许,大破刘备,备南奔荆州。 (袁)绍之未破也,使刘备略汝南,汝南贼共都等应之。(曹)公南征备。备闻公自行,走奔刘表。--《魏书武帝纪》 刘表虽然与袁绍联盟,但在官渡之战(199-200)的1年时间里,竟然按兵不动,前后观望,被曹操讥笑为“自守之贼”。 在刘备兵败来奔(201)后,刘表大约也察觉到曹操势大,危险将至,因此分割南阳新野县,令刘备驻军,严密提防北兵来袭。 彼时袁绍尚在,刘备全力劝说刘表,令他配合北伐。刘表遂于翌年(202)遣刘备率偏师北上,1路打到了叶县。 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李)典从夏侯惇拒之。--《魏书李典传》 叶县在南阳郡最东北端,出了叶县就是豫州的昆阳、许县。距离汉献帝1步之遥。 然而随着同年(202)袁绍病死,刘备的北伐后继无力,遂不了了之。 北伐失败,固然有荆州士族(蔡瑁、蒯越、刘先)掣肘的因素,但袁绍之死,恐怕才是最重要的诱因。 在袁绍死后(202),刘表再未发动过1次北伐。只有3年后(205)口头支援张晟作乱河东,刘表还与袁谭、袁尚决裂,“反曹联盟”遂不复存在。 张晟寇殽、渑间,南通刘表。--《魏书杜畿传》 (刘表)冀闻(袁谭、袁尚)和同之声。若其泰也,则袁族其与汉升降乎!如其否也,则同盟永无望矣。谭、尚尽不从。--《魏氏春秋》 1代枭雄刘表,就这样无功而逝。 心怀大志的刘备,自此也不得不蛰居荆州,6年间(202-208)蹉跎岁月,乃至“髀肉复生、言则流涕”。 袁绍之死,对益州集团的影响。 刘璋的情况比较特殊,在建安7年(202)之后,刘璋大部分时间在休养生息。 因为前1年(201)益州大姓赵韪兴兵作乱,攻杀刘璋。昔日被刘焉重用的东州集团(流寓士人)因为“出身问题”,唯恐遭到益州集团的清算,不得不拼死反抗,最终平定了叛乱。 (赵韪)阴结州中大姓,与俱起兵,还击(刘)璋。蜀郡、广汉、犍为皆应韪。东州人畏威,咸同心并力助璋,皆殊死战。--《英雄记》 彼时益州闹得鸡飞狗跳,甚至传言刘璋已经下台。曹操闻讯,还兴冲冲地派遣牛亶出任益州刺史。可见彼时的乱状。 汉朝闻益州乱,遣5官中郎将牛亶为益州刺史。征(刘)璋为卿。--《献帝春秋》 建安7年(202)是益州集团休养生息的1年。但刘璋应该也受到了袁绍之死的影响。因为袁绍死后数年中,刘璋对许县朝廷始终不敢有所动作,还在建安十3年(208)“遣使接受征召”,即向曹操公开表示臣服。 (建安十3年)益州牧刘璋始受徵役,遣兵给军。--《魏书武帝纪》 下1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