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雄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九章 启猥琐发育,开中兴之局5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只有可怜的每亩十2斛。 斛是容积单位,分为大斛和小斛,本书直接设定为十斗。 因稻、麦、粟(小米)、菽(大豆)密度不同,因此重量存在差异,本书统1设定为27.5市斤。 简言之,因赵旻攀农业科技树之故,在其人实际所占据的领土,平均亩产翻了1番还有余。 遑论赵旻还将粮食从先秦两汉传统的1年1熟,提升为1年两熟。 诸君万万不可轻视亩产量。 只有当老百姓们手中有余粮、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之后,经济才能得以飞速发展。 问题是… 纵观我华夏神州5千年历史,在绝大多数时间,吃饱饭都是统治者们难以解决的1大难题。 正因如此,封建时代老百姓们勉强能吃饱饭的时期,才会被称为… 盛世! 没错!古代的“盛世”,与我们如今实际上正处于的这个太平盛世,区别就是如此之大,甚至可谓天渊之别。 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不畏牺牲的英雄战士们。 言归正传。 陈登在汇报完毕民生情况之后,不待苟哥赵旻欣慰,其人便继续说道。 “主公,某以为,东莱郡决不可轻易攻之!相反,北海国而今民不聊生,卫府当趁此良机1举夺下北海国!” 陈登的意见,与臧霸可谓南辕北辙。 臧霸闻言,不由蹙起眉头。 书房内1众士人登时哗然。 “元龙何出此言?” “元龙兄此言恐有失偏颇也!” “元龙,慎言!” 赵旻扬起袍袖,制止了书房内1众士人们继续哗然。 苟哥微微1笑。 “我以为,元龙所言极是!东莱郡决不可攻之,而夺北海国则轻而易举!” 同样的话,由赵旻说出口,便绝不似陈登那般引起质疑… 盖因赵旻在经济民生方面所达成的成就…有目共睹。 但众人不质疑,不代表对此没有疑问。 董昭作揖虚心问道:“主公,某等对此甚为不解,请主公为某等答疑解惑。” 赵旻却看向陈登。 “元龙为诸君解释1番如何?” 陈登心如明镜。 他深知,这是赵旻在给其人表现自己的机会,是故… 他先是谦恭有礼地向诸位同僚行礼,之后方才不疾不徐道。 “诸君皆天下国士、世之大贤,是故登仅浅谈拙见,以抛砖引玉耳!登若言之无物,还请诸君勿要见笑。” 言罢,陈登郑重其事地向1众同僚深深1揖。 陈登通过这番自谦之词,将自己的姿态摆得颇低。 这名在历史上谁都不服只服刘备、豪气干云的湖海之士,在见识到卫府诸位大牛的能力后,终于懂了什么叫谦虚。 平心而论,陈登的能力绝对不在董昭(不解释,史上及本书皆稳如老狗)、蒋济(史上曹魏太尉、本书未登场也不会再登场)、步骘(史上独力定交州、孙吴丞相)等人之下。 甚至可以说,陈登若不被曹操隐诛,其人的成就当不可限量,至少不会低于“刘备的翅膀”法正。 刘备若可得陈登、法正2人辅佐… 有2对翅膀、关张2名猛将、卧龙凤雏2名奇才的刘备,或许真能取代曹操1统江山… 刘备虽然1定会得意到有些忘形,但其人不存在曹操阵营中的那许多隐患,而且刘禅虽单纯如白纸,却胜在听话、仁厚、放权。 曹丕、曹叡父子…那是真的残暴啊! 如此1来,季汉(即蜀汉)1统,3分归晋、5胡乱华、衣冠南渡的概率将大大降低。 当然了,这1切的前提,是实际割据徐州3郡的陈登未英年早逝。 如此英才,在罗先生的演义中笔墨却不甚多… 惜哉! 言归正传。 陈登深揖之后,众人忙不迭深揖还礼。 “元龙(兄)过谦矣!某等洗耳恭听!” 于是乎,陈登侃侃而谈。 “诸君当知,自孝顺皇帝(汉顺帝刘保)时起,良田日渐集中、黎庶被迫依附士族豪强为奴为仆! 而朝堂之上则外戚阉宦横行、良臣罢黜!此诚所谓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也。登每每思及此事,皆捶胸顿足、扼腕叹息不已!” 陈登说的,是汉顺帝刘保末期时,东汉朝堂妖氛渐起的事实。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是民间流传颇广的1首童谣… 1首不折不扣的黑暗童谣。 汉顺帝是颇有争议的东汉皇帝。 张衡的地动仪,便发明于汉顺帝时期。 汉顺帝死后,汉顺帝皇后梁太后之兄、外戚大将军梁冀,甚至敢因汉质帝刘缵(钻的3声)1句“跋扈将军”童言而鸩杀其人。 这1幕,曾被94版《3国演义》开篇1带而过。 值得1提的是:袁绍恰好生于本初元年(西历146年),即刘缵被梁冀毒死的那1年。 袁绍的生父袁成袁文开,也恰好是梁冀的下属。 成字文开,壮健有部分(有智谋),贵戚权豪自大将军梁冀以下皆与结好,言无不从。故京师为作谚曰:“事不谐,问文开。” 成有子名绍。 摘自王粲《英雄记》 好吧… 咱们其实是在说,为何赵旻、陈登皆认为,应该攻青州北海国、而不应攻东莱郡。 那么言归正传。 陈登所说的土地集中、黎庶被迫为奴仆之事,指的是东汉自汉顺帝永和年间(西历136-141年)起… 东汉土地兼并情况便愈发严重。老百姓因失去土地而被迫依附士族豪强,成为其仆客甚至是奴客。 陈登此言1出,在场之人皆陷入沉思。 明面上看,东汉是亡于桓、灵2帝,但实际上,这个祸根早在汉顺帝刘保末期,便已被深深种下。 陈登蹙起眉头朗声道:“以是故,方有两次党锢之祸、方有黄巾乱起、方有群雄野心勃发趁势而起! 由是推之,袁本初宽待士族,是以北海国必然民不聊生!而公孙升济对士族苛刻,则东莱郡势必黎庶安居乐业、心向辽东! 人心向背,可想而知!以是故,卫府当避东莱郡而攻北海国!诸君,主公为何大力推行屯田新政? 盖因乱世中田地不均、良田荒废,而无地之民极众之故也! 如今,屯田新政已推行近两年,主公之大名如雷贯耳、广传4海,生民无不对主公感恩戴德,主公解万民倒悬之苦,此正当时也!” 言罢,陈登侧过身、向赵旻深深1揖。 “主公,登代徐州南3郡无数生民,向主公致谢!主公推行新政两年,徐州南3郡而今黎庶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此皆主公之功也!” 臧霸也向赵旻深施1礼。 “主公,元龙所言极是!主公非但推行新政,兼且增产增收,功德不可估量焉!” 这便是臧霸和陈登2人,对赵旻心服口服、乃至甘愿居于赵旻之下为臣属的主要原因。 赵旻自谦1番后,对2人正色道。 “既如此,我便兵发北海国!宣高,此战由你主攻;元龙、薛都尉可经海路支援宣高。你2人务必戮力同心、速战速胜!” 薛都尉便是薛州。 渤海和黄海虽非薛州熟悉的海域,但无论如何,论航海及海战,人家薛州毕竟是专业的。 臧霸、陈登2人当即躬身领命。 “主公放心,某2人即刻传令、5日内必兵发北海国!” 言罢,2人转身就走… 这2人已深受卫府雷厉风行的作风影响。 然而… 苟哥忙不迭拦住2人。 “宣高、元龙,你2人不必过急!” 诚然如此。 他俩刚刚赶到许都便要离去…生产队的驴都不带这么使唤的。 刘晔作揖道。 “宣高兄、元龙兄,正所谓谋定而后动,某等应先制定此战策略!” 同1时间,邺城大将军幕府之中。 袁绍与其人续弦刘氏,正在大将军府正堂内接见颜良。 迥异于功臣大多不得善终的西汉,出身于望族的东汉开国皇帝、位面之子刘秀对同样出身名门的功臣颇为优待。 因此,汉室与功臣联姻情况频繁,而偏偏东汉皇帝短寿者居多,所以渐渐形成东汉太后当权之局。 汉桓帝完犊子后,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之所以除宦不成反被诛,便是因为汉桓帝皇后、灵帝时窦太后之故。 汉灵帝皇后、少帝刘辩之母何太后同样想继承东汉这1“优良”传统。 而窦、邓、阎、梁4太后,更是东汉“太后当权”的典型代表。 前文所述之汉顺帝刘保的皇后梁妠(音娜),即这4太后中的梁太后。 汉顺帝之所以饱受争议,7成原因来自于梁妠、两成原因来自于梁冀。 此非重点。 重点是:河北如今已隐现这种“太后当权”之趋势。 以是故,看似大老粗、实则极精细的颜良,瞬间便猜到了… 为避免袁氏被河北士人架空,袁绍已经开始着手布置其人身后之事。 简言之:袁绍已知自己药丸。 袁绍的情况,印证了颜良的猜测: 因为袁绍虽竭力振作精神,但跟随袁绍长达十年的颜良,还是1眼便看出,头发白了1大半的袁绍,内里到底有多么虚弱。 于是乎,颜良心中不由1凛。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袁绍之死,导致曹操直接向江东孙氏逼遣任子。 扬州是孙氏地盘,人所共知。但因为建安5年(200)孙策猝死,因此继位未久的孙权,陷入“主少国疑”的困境,根基脆弱,内部叛乱不断。 袁绍死亡同年(202),曹操便公开向孙权勒索“任子”(即人质),实际是在试探扬州方面的底线。 曹公新破袁绍,兵威日盛,建安7年,下书责(孙)权质任子。--《江表传》 此处的“任子”有些许问题。 因为按《孙登传》记载,孙登是孙权长子,且出生于赤壁之战翌年(209)。换言之,建安7年(202)的孙权,膝下无子,又如何能被勒索到任子? 虽然《吴书》与《江表传》1口咬定彼时孙权拒绝遣送任子,实际情况却是孙氏宗亲,因畏惧曹操淫威,纷纷与之暗通款曲。 代表人物就是孙贲与孙辅。 孙贲是孙坚从子,孙策、孙权从兄,也是孙坚之后,孙策之前的孙氏首领,代孙坚领兵,受封豫州刺史。 在曹**遣任子的3年前(199),孙贲便嫁女于曹操之子曹彰,结为亲家。 袁绍方强,而(孙)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孙)匡,又为子(曹)章取(孙)贲女。--《吴书孙讨逆传》 孙贲因为与曹氏的姻亲关系,在赤壁之战时(208)甚至打算送自己儿子去曹营做人质,彻底走上了邪路。 豫章太守(孙)贲,女为曹公子妇(即儿媳),及曹公破荆州,威震南土,(孙)贲畏惧,欲遣子入质。--《吴书朱治传》 孙贲的弟弟孙辅,也受到哥哥影响,“遣使与曹公相闻”,图谋不轨。 (孙辅)迁平南将军,假节领交州刺史。遣使与曹公相闻,事觉,(孙)权幽系之。--《吴书孙辅传》 按《孙辅传》的时间线记载,孙辅谋逆,在平定庐江(199)之后。且孙辅是被孙权囚禁,可知此事无疑发生在建安5年(200)孙策死后。 孙辅以宗室身份叛变,必然事出有因。结合时间背景,可推断此事大概率发生在建安7年(202)曹操“逼遣任子”的大背景下。 曹操敢于向孙权逼遣,就是仗着袁绍去世(202),天下无人再能遏制自己的兼并野心。可见袁绍之死的影响范围,有多么巨大。 按蝴蝶效应与混沌理论来看,在动力系统中,即使最细微的振动,也可能导致巨大的连锁反应。 袁绍鹰扬河朔、雄踞4州,其影响绝非“蝴蝶振翅”可比。 因此袁绍去世(202),也导致了罕见的政治震荡,几乎神州大6的所有军阀,都极大程度地受到了袁绍之死的影响。 关中诸将因此彻底倒向曹操,甚至亲自下场,武装干预中原混战,协助平定郭援之乱(202)。 刘备北伐因此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刘表与袁谭袁尚决裂,从此困坐江汉,闭门不出(202)。 刘璋因为前1年(201)平定内乱,早已民穷财尽,不得不休养生息。袁绍死后,刘璋更是不敢造次,最终向曹操俯首称臣。 孙权则被公开勒索任子,哪怕彼时(202)其根本“无子可遣”。在逼遣的压力下,张昭为代表的鸽派,与周瑜为代表的鹰派,立场争执也提前浮出水面。 (孙)权召群臣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能决,(孙)权意不欲遣质(子),乃独将(周)瑜诣母前定议。--《江表传》 虽然孙权无子可遣,却挡不住孙贲、孙辅兄弟与曹操眉来眼去。最终孙贲遭到猜忌,孙辅被幽禁致死。东吴宗室内部险些又掀内乱。 袁绍死后的影响,乃至于此; 其生前的能量,也便可想而知。 陈寿称袁绍知名当世、鹰扬河朔,岂为虚言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