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可怜的每亩十2斛。
斛是容积单位,分为大斛和小斛,本书直接设定为十斗。
因稻、麦、粟(小米)、菽(大豆)密度不同,因此重量存在差异,本书统1设定为27.5市斤。
简言之,因赵旻攀农业科技树之故,在其人实际所占据的领土,平均亩产翻了1番还有余。
遑论赵旻还将粮食从先秦两汉传统的1年1熟,提升为1年两熟。
诸君万万不可轻视亩产量。
只有当老百姓们手中有余粮、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之后,经济才能得以飞速发展。
问题是…
纵观我华夏神州5千年历史,在绝大多数时间,吃饱饭都是统治者们难以解决的1大难题。
正因如此,封建时代老百姓们勉强能吃饱饭的时期,才会被称为…
盛世!
没错!古代的“盛世”,与我们如今实际上正处于的这个太平盛世,区别就是如此之大,甚至可谓天渊之别。
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不畏牺牲的英雄战士们。
言归正传。
陈登在汇报完毕民生情况之后,不待苟哥赵旻欣慰,其人便继续说道。
“主公,某以为,东莱郡决不可轻易攻之!相反,北海国而今民不聊生,卫府当趁此良机1举夺下北海国!”
陈登的意见,与臧霸可谓南辕北辙。
臧霸闻言,不由蹙起眉头。
书房内1众士人登时哗然。
“元龙何出此言?”
“元龙兄此言恐有失偏颇也!”
“元龙,慎言!”
赵旻扬起袍袖,制止了书房内1众士人们继续哗然。
苟哥微微1笑。
“我以为,元龙所言极是!东莱郡决不可攻之,而夺北海国则轻而易举!”
同样的话,由赵旻说出口,便绝不似陈登那般引起质疑…
盖因赵旻在经济民生方面所达成的成就…有目共睹。
但众人不质疑,不代表对此没有疑问。
董昭作揖虚心问道:“主公,某等对此甚为不解,请主公为某等答疑解惑。”
赵旻却看向陈登。
“元龙为诸君解释1番如何?”
陈登心如明镜。
他深知,这是赵旻在给其人表现自己的机会,是故…
他先是谦恭有礼地向诸位同僚行礼,之后方才不疾不徐道。
“诸君皆天下国士、世之大贤,是故登仅浅谈拙见,以抛砖引玉耳!登若言之无物,还请诸君勿要见笑。”
言罢,陈登郑重其事地向1众同僚深深1揖。
陈登通过这番自谦之词,将自己的姿态摆得颇低。
这名在历史上谁都不服只服刘备、豪气干云的湖海之士,在见识到卫府诸位大牛的能力后,终于懂了什么叫谦虚。
平心而论,陈登的能力绝对不在董昭(不解释,史上及本书皆稳如老狗)、蒋济(史上曹魏太尉、本书未登场也不会再登场)、步骘(史上独力定交州、孙吴丞相)等人之下。
甚至可以说,陈登若不被曹操隐诛,其人的成就当不可限量,至少不会低于“刘备的翅膀”法正。
刘备若可得陈登、法正2人辅佐…
有2对翅膀、关张2名猛将、卧龙凤雏2名奇才的刘备,或许真能取代曹操1统江山…
刘备虽然1定会得意到有些忘形,但其人不存在曹操阵营中的那许多隐患,而且刘禅虽单纯如白纸,却胜在听话、仁厚、放权。
曹丕、曹叡父子…那是真的残暴啊!
如此1来,季汉(即蜀汉)1统,3分归晋、5胡乱华、衣冠南渡的概率将大大降低。
当然了,这1切的前提,是实际割据徐州3郡的陈登未英年早逝。
如此英才,在罗先生的演义中笔墨却不甚多…
惜哉!
言归正传。
陈登深揖之后,众人忙不迭深揖还礼。
“元龙(兄)过谦矣!某等洗耳恭听!”
于是乎,陈登侃侃而谈。
“诸君当知,自孝顺皇帝(汉顺帝刘保)时起,良田日渐集中、黎庶被迫依附士族豪强为奴为仆!
而朝堂之上则外戚阉宦横行、良臣罢黜!此诚所谓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也。登每每思及此事,皆捶胸顿足、扼腕叹息不已!”
陈登说的,是汉顺帝刘保末期时,东汉朝堂妖氛渐起的事实。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是民间流传颇广的1首童谣…
1首不折不扣的黑暗童谣。
汉顺帝是颇有争议的东汉皇帝。
张衡的地动仪,便发明于汉顺帝时期。
汉顺帝死后,汉顺帝皇后梁太后之兄、外戚大将军梁冀,甚至敢因汉质帝刘缵(钻的3声)1句“跋扈将军”童言而鸩杀其人。
这1幕,曾被94版《3国演义》开篇1带而过。
值得1提的是:袁绍恰好生于本初元年(西历146年),即刘缵被梁冀毒死的那1年。
袁绍的生父袁成袁文开,也恰好是梁冀的下属。
成字文开,壮健有部分(有智谋),贵戚权豪自大将军梁冀以下皆与结好,言无不从。故京师为作谚曰:“事不谐,问文开。”
成有子名绍。
摘自王粲《英雄记》
好吧…
咱们其实是在说,为何赵旻、陈登皆认为,应该攻青州北海国、而不应攻东莱郡。
那么言归正传。
陈登所说的土地集中、黎庶被迫为奴仆之事,指的是东汉自汉顺帝永和年间(西历136-141年)起…
东汉土地兼并情况便愈发严重。老百姓因失去土地而被迫依附士族豪强,成为其仆客甚至是奴客。
陈登此言1出,在场之人皆陷入沉思。
明面上看,东汉是亡于桓、灵2帝,但实际上,这个祸根早在汉顺帝刘保末期,便已被深深种下。
陈登蹙起眉头朗声道:“以是故,方有两次党锢之祸、方有黄巾乱起、方有群雄野心勃发趁势而起!
由是推之,袁本初宽待士族,是以北海国必然民不聊生!而公孙升济对士族苛刻,则东莱郡势必黎庶安居乐业、心向辽东!
人心向背,可想而知!以是故,卫府当避东莱郡而攻北海国!诸君,主公为何大力推行屯田新政?
盖因乱世中田地不均、良田荒废,而无地之民极众之故也!
如今,屯田新政已推行近两年,主公之大名如雷贯耳、广传4海,生民无不对主公感恩戴德,主公解万民倒悬之苦,此正当时也!”
言罢,陈登侧过身、向赵旻深深1揖。
“主公,登代徐州南3郡无数生民,向主公致谢!主公推行新政两年,徐州南3郡而今黎庶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此皆主公之功也!”
臧霸也向赵旻深施1礼。
“主公,元龙所言极是!主公非但推行新政,兼且增产增收,功德不可估量焉!”
这便是臧霸和陈登2人,对赵旻心服口服、乃至甘愿居于赵旻之下为臣属的主要原因。
赵旻自谦1番后,对2人正色道。
“既如此,我便兵发北海国!宣高,此战由你主攻;元龙、薛都尉可经海路支援宣高。你2人务必戮力同心、速战速胜!”
薛都尉便是薛州。
渤海和黄海虽非薛州熟悉的海域,但无论如何,论航海及海战,人家薛州毕竟是专业的。
臧霸、陈登2人当即躬身领命。
“主公放心,某2人即刻传令、5日内必兵发北海国!”
言罢,2人转身就走…
这2人已深受卫府雷厉风行的作风影响。
然而…
苟哥忙不迭拦住2人。
“宣高、元龙,你2人不必过急!”
诚然如此。
他俩刚刚赶到许都便要离去…生产队的驴都不带这么使唤的。
刘晔作揖道。
“宣高兄、元龙兄,正所谓谋定而后动,某等应先制定此战策略!”
同1时间,邺城大将军幕府之中。
袁绍与其人续弦刘氏,正在大将军府正堂内接见颜良。
迥异于功臣大多不得善终的西汉,出身于望族的东汉开国皇帝、位面之子刘秀对同样出身名门的功臣颇为优待。
因此,汉室与功臣联姻情况频繁,而偏偏东汉皇帝短寿者居多,所以渐渐形成东汉太后当权之局。
汉桓帝完犊子后,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之所以除宦不成反被诛,便是因为汉桓帝皇后、灵帝时窦太后之故。
汉灵帝皇后、少帝刘辩之母何太后同样想继承东汉这1“优良”传统。
而窦、邓、阎、梁4太后,更是东汉“太后当权”的典型代表。
前文所述之汉顺帝刘保的皇后梁妠(音娜),即这4太后中的梁太后。
汉顺帝之所以饱受争议,7成原因来自于梁妠、两成原因来自于梁冀。
此非重点。
重点是:河北如今已隐现这种“太后当权”之趋势。
以是故,看似大老粗、实则极精细的颜良,瞬间便猜到了…
为避免袁氏被河北士人架空,袁绍已经开始着手布置其人身后之事。
简言之:袁绍已知自己药丸。
袁绍的情况,印证了颜良的猜测:
因为袁绍虽竭力振作精神,但跟随袁绍长达十年的颜良,还是1眼便看出,头发白了1大半的袁绍,内里到底有多么虚弱。
于是乎,颜良心中不由1凛。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袁绍之死,导致曹操直接向江东孙氏逼遣任子。
扬州是孙氏地盘,人所共知。但因为建安5年(200)孙策猝死,因此继位未久的孙权,陷入“主少国疑”的困境,根基脆弱,内部叛乱不断。
袁绍死亡同年(202),曹操便公开向孙权勒索“任子”(即人质),实际是在试探扬州方面的底线。
曹公新破袁绍,兵威日盛,建安7年,下书责(孙)权质任子。--《江表传》
此处的“任子”有些许问题。
因为按《孙登传》记载,孙登是孙权长子,且出生于赤壁之战翌年(209)。换言之,建安7年(202)的孙权,膝下无子,又如何能被勒索到任子?
虽然《吴书》与《江表传》1口咬定彼时孙权拒绝遣送任子,实际情况却是孙氏宗亲,因畏惧曹操淫威,纷纷与之暗通款曲。
代表人物就是孙贲与孙辅。
孙贲是孙坚从子,孙策、孙权从兄,也是孙坚之后,孙策之前的孙氏首领,代孙坚领兵,受封豫州刺史。
在曹**遣任子的3年前(199),孙贲便嫁女于曹操之子曹彰,结为亲家。
袁绍方强,而(孙)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孙)匡,又为子(曹)章取(孙)贲女。--《吴书孙讨逆传》
孙贲因为与曹氏的姻亲关系,在赤壁之战时(208)甚至打算送自己儿子去曹营做人质,彻底走上了邪路。
豫章太守(孙)贲,女为曹公子妇(即儿媳),及曹公破荆州,威震南土,(孙)贲畏惧,欲遣子入质。--《吴书朱治传》
孙贲的弟弟孙辅,也受到哥哥影响,“遣使与曹公相闻”,图谋不轨。
(孙辅)迁平南将军,假节领交州刺史。遣使与曹公相闻,事觉,(孙)权幽系之。--《吴书孙辅传》
按《孙辅传》的时间线记载,孙辅谋逆,在平定庐江(199)之后。且孙辅是被孙权囚禁,可知此事无疑发生在建安5年(200)孙策死后。
孙辅以宗室身份叛变,必然事出有因。结合时间背景,可推断此事大概率发生在建安7年(202)曹操“逼遣任子”的大背景下。
曹操敢于向孙权逼遣,就是仗着袁绍去世(202),天下无人再能遏制自己的兼并野心。可见袁绍之死的影响范围,有多么巨大。
按蝴蝶效应与混沌理论来看,在动力系统中,即使最细微的振动,也可能导致巨大的连锁反应。
袁绍鹰扬河朔、雄踞4州,其影响绝非“蝴蝶振翅”可比。
因此袁绍去世(202),也导致了罕见的政治震荡,几乎神州大6的所有军阀,都极大程度地受到了袁绍之死的影响。
关中诸将因此彻底倒向曹操,甚至亲自下场,武装干预中原混战,协助平定郭援之乱(202)。
刘备北伐因此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刘表与袁谭袁尚决裂,从此困坐江汉,闭门不出(202)。
刘璋因为前1年(201)平定内乱,早已民穷财尽,不得不休养生息。袁绍死后,刘璋更是不敢造次,最终向曹操俯首称臣。
孙权则被公开勒索任子,哪怕彼时(202)其根本“无子可遣”。在逼遣的压力下,张昭为代表的鸽派,与周瑜为代表的鹰派,立场争执也提前浮出水面。
(孙)权召群臣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能决,(孙)权意不欲遣质(子),乃独将(周)瑜诣母前定议。--《江表传》
虽然孙权无子可遣,却挡不住孙贲、孙辅兄弟与曹操眉来眼去。最终孙贲遭到猜忌,孙辅被幽禁致死。东吴宗室内部险些又掀内乱。
袁绍死后的影响,乃至于此;
其生前的能量,也便可想而知。
陈寿称袁绍知名当世、鹰扬河朔,岂为虚言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