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果然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其人这番安排可谓滴水不漏。
母子2人做事毫不拖泥带水,于是乎,两刻钟不到,赵家母子,便与伏完及樊夫人坐在光禄勋府内的后院之中。
听罢亲家母讲述两家家务事、自家好女婿讲述国家大事之后,伏完含笑抚须总结。
“嫂夫人,而今天下1统之势已不可阻挡,况且我等甫与河北结盟,是故来年应无大战事,至少阿旻无需亲征。
阿寿既有此心,弟窃以为并无不妥,只是…此事尚需弟与宗正2人妥善协商1番。”
樊夫人却有些担忧。
“阿旻,这…你与阿寿如此…恐非长久之计。”
赵旻与伏寿,注定绝无可能有任何名分、只能暗中偷情。
甚至,2人的亲骨肉也只能姓刘。
因此樊夫人总感觉心中不安。
樊夫人踌躇片刻后,咬咬牙道:“阿旻,若将来阿嗣继位,你与阿寿又当何去何从?”
无论是伏完、樊夫人,还是赵旻的亲娘赵大娘,都早已看出,赵旻绝对没有任何当皇帝的想法。
那么问题来了…刘嗣将来1旦继位,伏寿便贵为太后,而赵旻必定将成为太傅,夫妇2人的1举1动皆为朝臣所瞩目。
那么赵旻和伏寿2人,届时又应当如何相处?
尽管伏寿将来贵不可言,但身为妇人的樊夫人还是非常担心,自家闺女会活得很不幸福。
赵大娘这个婆婆还好,樊夫人这个亲娘却不能不为自家闺女考虑。
遑论樊夫人句句在理。
刘协在世时还好,1旦刘嗣继位为帝,那么囿于身份地位,伏寿、赵旻2人再相见,必定将有诸多不便。
是以,樊夫人此话1出口,伏完、赵大娘2人都皱起眉头。
赵旻不假思索道:“大人勿忧,孩儿早已想过此事。”
伏完白眉1挑。
“哦?阿旻有何妙计?”
赵旻压低声音说出1番话来,伏完、樊夫人听得连连点头。
“只好如此,只是辛苦阿旻。”
赵旻笑着作揖。
“旻负阿寿良多,如此些许奔波之苦不值1提。”
人老成精的伏完,自然能看出来赵旻对自家丫头确实1片真情,于是老头儿放下心来。
“阿旻,事不宜迟,老夫当速去寻大宗正,你亦应妥善安置西域诸国使臣、处理完毕卫府中事!”
言罢,老头儿站起身,苦笑着向亲家母行礼。
“嫂夫人,非是弟无礼逐客,实是诸事紧迫,待阿旻入宫后,弟必登门向嫂夫人赔罪。”
赵大娘也站起身还礼。
“光禄勋言重矣!事关你我两家之大事,老身亦当略表心意。老身已为大宗正备下些许薄礼,有劳光禄勋代老身转赠其人。”
伏完委婉推辞道:“此事不劳嫂夫人费心。”
樊夫人也连连行礼。
“此乃你我2家之事,嫂夫人何必如此见外?”
赵大娘嗔怪起来。
“既是你我2家之事,2位又何必与老身如此客气?”
说着,赵大娘唤来赵贲,令其人将自己带来的,以西域羊脂美玉精雕细琢而成的精美玉器、西域极品玛瑙、以及色彩斑斓的各色宝石分做两份,1份交给樊夫人,另1份交给伏完。
赵大娘的意思不言而喻。
不等伏完、樊夫人推让,赵大娘便干脆利落地转身离去。
赵旻向自己老丈人、丈母娘顿首行礼后,也随之离去。
不同于赵大娘,赵旻还有许多事情要忙。
母子2人在光禄勋府门前道别,赵大娘自去寻步骘的族兄、族嫂道喜不提。
只说苟哥赵旻1路疾驰至卫府。
其人甫1进正堂,便见董昭匆匆迎上前来。
“主公,今有南阳骠骑将军之使前来,称有急报,须当面告知主公!此人而今正在卫府书房恭候主公。”
所谓骠骑将军,便是赵旻的另外1个老丈人、镇守位于襄阳隔壁之南阳郡的张绣。
是故,赵旻微微1惊。
“公仁公,来者何人?”
董昭蹙眉道:“回主公,来者乃南阳新野人氏,高密侯之后邓伯苗。”
高密侯,便是刘秀的好基友、东汉开国功臣、云台2十8将之首邓禹。
邓伯苗便是邓禹后人邓芝。
没错,此君正是历史上那个深受刘备、诸葛亮器重的邓芝,此君还是姜维的忘年交。
注意:邓芝不是武将、而是文臣。
冲锋陷阵、攻城拔寨并非邓芝强项,出谋划策、治理1方才是。
苟哥赵旻当然知道邓芝何许人也,历史上的季汉后期,邓芝、宗预、张翼、费祎、董允,当然还有姜维,都是屈指可数的能臣。
那么问题来了。
张绣何时征辟的邓芝?
邓芝又为何会急匆匆赶来卫府?
第1个问题,苟哥瞬间便想通了。
张绣肯定是偷偷摸摸征辟了包括邓芝在内的1众南阳士人,又唯恐自己好女婿得知之后挖自己墙角,所以没有汇报给卫府。
历史上的建安6年及7年(西历201-202年),刘备屯兵新野之时,可是狠狠挖了刘表1大批牛人。
其中最有名的,当然是徐庶和魏延,正史非常有名但演义中不出名的,还有邓芝、来敏、傅肜(音同融)等人。
至于第2个问题…
苟哥心中隐隐有些期盼。
于是其人唤上董昭,1同走进自己的书房。
苟哥匆匆而入,只见1名气质儒雅、仪表堂堂、3旬上下的文士端坐于书房内,手中捧着1卷《卫将军文集之再版》正读得津津有味。
所谓《卫将军文集之再版》,实际上就是将苟哥穿越而来后,所作…咳咳,所搬运的诗词歌赋及散文兼容并包而刊印。
这1版本刊印之后,不止许都纸贵,全天下纸价都飞涨了。
也就是苟哥不敢剽窃《石头记》,否则这厮1定会成为无数少女的闺中梦里人。
苟哥之所以不敢剽窃《石头记》…
主要原因也正在于此,他怕伏寿醋意大发,给自己发出无数个必杀。
赵旻略略打量了1番,这位在历史上曾被孙权大加赞赏的蜀汉名臣后,便轻咳1声。
邓芝霍然1惊,当即起身深施1礼。
“某参见卫将军!”
邓芝是被张绣征辟、充任其人之幕僚(8重号将军之中,骠骑将军仅次于大将军,当然有开府之权),因此张绣是邓芝的主公(同时也是举主),而赵旻不是。
注意:这是主流价值观为2重君主观的汉末,也就是“3代以下,风俗之淳美,无尚于东京者”的东汉。
赵旻扶起邓芝,心中激动起来。
赵旻激动的原因并非邓芝…
无论如何比较,邓芝综合素质都远不及荀攸、程昱、董昭、满宠、刘晔、鲁肃等人。
尽管对张绣而言,邓芝就是其人的荀攸、程昱。
赵旻这个苟哥之所以激动,是因为…
“伯苗此来,莫非…莫非荆州有何变故?荆州豪士莫非有意重归王化?”
邓芝闻言1怔,旋即对赵旻佩服不已。
“回卫将军,正是如此!”
说着,邓芝珍而重之地自怀中,取出1封以火漆密封之信。
赵旻接过密信,查验1番火漆之后,便迫不及待地拆开匆匆1览。
然后…
1向喜怒不形于色,也就是擅长隐藏情绪的苟哥,竟然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甚善!甚善!识时务者为俊杰也!”
董昭笑着向自家主公躬身行礼。
“荆州即将重归于大汉,昭恭喜主公!”
这封密信的内容,乃是南阳豪士邓义赴宛城造访张绣、向后者当面讲明荆襄豪士即将率土归汉之事后,张绣亲笔转述赵旻的全部详情。
诚如赵旻所言,荆州即将归赵旻。
【作者题外话】:3代以下,风俗之淳美,无尚于东京者。
这句话是顾炎武说的。
东京,指的是东汉帝都洛阳。
梁启超也认为,东汉是道德底线最高的朝代。
东汉是1个“重义轻生”的时代。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暗杀皇后”事件,最后终究还是不了了之。
原因无他,此时“枪杆子”握在董承和白波军手里,伏氏家族(伏完、伏德、伏寿)只得含泪隐忍。
董承当时就是这么放4。
但事实证明:
别太放4,没什么用。
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事泄,操杀董承等,夷3族。
董承在许县,依然不改作妖本性,天天得瑟,时刻密谋颠覆曹氏霸府。
建安2年(197)曹操入宫觐见,曾被兵刃交颈,以示皇威。
按旧制,3公觐见确实要被虎贲挟持,但曹操的司空哪是什么3公?他分明是皇帝的亲爷爷。
旧制,3公领兵入见,皆交戟叉颈而前。初,(曹)公将讨张绣,入觐天子,时始复此制。--《世语》
这事儿的幕后主使,史书没提。但可知必是董承。
因为宫廷宿卫职能完全落在曹操手中,皇帝无亲兵。
自帝都许,守位而已。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后汉书卷十-下》
而董承此时为卫将军,按制度可以开府(虽然曹操不会允许),麾下有固定建制的军队。
曹魏时代的领军、护军制度(两汉未见)实际就是为了架空将军府和中尉、执金吾这些两汉典兵宿卫而刻意设立的。
由此可知,曹氏入宫受辱的主谋,必是且只能是董承。
因为只有董承有动机、且有军队来执行操作。
更何况董承从来不许他人染指军权。
兵刃交颈,这是董承对曹操的1次武力威慑。
威慑效果很不理想。
曹操从此再也不进宫拜见天子了。
(曹)公自此不复朝见。--《世语》
建安元年(196)迁治许县,建安2年(197)董承就作妖,这心急程度,看得我好尴尬。
国舅的好日子没过几年。
建安4年(199)董承被刘备出卖,夷灭3族。
注意:董承受刑于建安5年(200)年初。
此正所谓: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刘备根本无意参加衣带诏联盟,因为刘备早就看出:
即使杀了曹操,献帝也无法掌权。
衣带诏真正的受益人,实际是董承。
董承既看不懂曹操,也看不懂刘备。
可怜董承以为刘备是个可以利用的憨批,刘备却用关爱智障的眼神默默看着董承。
当然,这也不是重点,重点是:
可怜又无助的伏寿,眼睁睁看着董贵人在自己面前,被曹操活生生neng死。
董贵人可是有孕在身的啊!
古代孕妇犯死刑,都可以拖到生产之后再执行的!
可是…
曹老板居然残忍到连孕妇都杀!
1尸两命啊!
这件事,对伏寿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
伏寿确实好可怜。
那么问题又来了…
伏寿对此的反应是什么呢?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