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雄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七章 荆士达许都,孔明至丹徒15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当苟哥等一行人赶到宫城外时,此地已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沸反盈天。 一队队装备精良、精壮剽悍的重骑兵,此刻正披坚执锐、大声呼喝着维持秩序。 万幸的是… 在苟哥提前部署兵力、进行清场戒严的情况下,此地虽闹闹哄哄、却终未生乱。 苟哥暗暗松了口气。 卞夫人不在许都,苟哥心里始终有些没底。 这时,手提长枪、威风凛凛的赵云策马驰至苟哥身前,其人蹙眉向自家大侄子嗔道。 “阿旻,既有如此大事,何不提早告知于我?若非阿贲上午来报,许都岂非要生乱!” 苟哥登时恍然大悟,同时又暗暗惭愧。 他忙中出错,确实忘了自家叔父这个大神。 于是苟哥虚心认错。 “叔父见谅,此确为旻之过也。” 赵云叹了口气。 “阿旻,西域胡人进京多日,你何不早日安排胡人朝贺天子?” 苟哥有心向自家叔父科普一下何谓外汇、贸易顺差、旅游经济,但苟哥心知…自己实则是猥琐得过了头,所以其人只好继续虚心认错。 “叔父大人所言极是,此确为旻考虑不周之处。” 见自家大侄子态度极好,兼且正在大庭广众之下,云哥不好再继续教训大侄子,只好微微颔首。 “太子太傅不可使天子久候,我尽力约束此地,你当速速率西域胡人进宫面圣!” 苟哥从善如流,辞别老叔之后,便在人群中寻找起朗日的踪迹。 约莫一刻钟不到,赵旻、朗日终于在宫门处聚首。 赵旻迎面便问。 “大兄,诸国使臣是否已到齐?” 朗日重重颔首。 “卫将军放心,诸国使臣早已备齐货物。许都虽繁华,然则诸国使臣离家在外,终有诸多不便之处; 兼且其人等又急于回国复命,故而诸国使臣早已归心似箭。此番朝贺天子之后,俺须暂率诸国使臣回西域,卫将军,你我来年秋后再见。” 不知不觉间,西域胡人已在许都盘桓近一月之久,非但他们带来之珍奇货物早已销售一空,就连他们需购置之货物也早已备齐。 西域终究不是以农耕及生产为主、自给自足的中原,他们的贸易所得,是西域诸国将各自之产出变现的主要来源。 宝石、香料、奇珍异宝虽昂贵,却不能解决西域诸国的基本生存问题,西域诸国只能通过与大汉贸易,来解决各自国家的生存保障问题。 所以,若非赵旻始终未允许西域诸国使臣离去,这些胡人们早就带着各类生活必需品满载而归。 对于这些西域使臣们而言,朝不朝贺大汉天子其实无所谓,使大汉卫将军满意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 只是… 让赵旻始料未及的是,朗日居然也要离去。 赵旻对这个胸藏锦绣、做事滴水不漏的胡人大舅哥,印象颇为良好,一时间,赵旻竟对朗日有些依依不舍。 “大兄亦要离去?” 朗日爽朗一笑。 “卫将军有所不知,俺亦为乌孙国大部之首、不可远离乌孙国过久。然则… 卫将军尽管放心,今后俺每年都将赶来许都,且今后若再来,往返用时将大为缩减。 卫将军,今日朝贺天子之后,俺便欲即刻离去,你我来年秋后必可再见。卫将军如有事吩咐,转告阿丽即刻,俺已在许都留下联络之人。” 朗日做事,依然滴水不漏,赵旻遂放下心来。 赵旻颔首后,做了个“请”的手势。 “大兄,既如此,事不宜迟,我等速速进宫面圣!” 如是般,在张辽辅助赵云尽力维持秩序、赵甲率虎贲保卫宫城、朗日拼命约束胡人使臣的情况下… 足足近五百名西域诸国使臣,终于得以在承光殿见到刘协。 如今的刘协,已不是赵旻初入许都时的那个雄心勃勃、不甘为傀儡、试图多次挣扎反抗赵旻的有为之君。 两年多以来,刘协已经看透最关键一点: 卫将军赵旻虽然对自己颇不以为然、又紧紧握住政军财各种大权,甚至近乎于架空了尚书台… 但无论如何,赵旻都不是那个意图篡位为帝、取汉室而代之的奸贼曹操。 更何况,赵旻虽近似于软禁了刘协,却始终未曾亏待刘协。刘协但有所需,赵旻都毫不吝啬。 刘协如今过的日子,比其人那昏庸无道的老爹汉灵帝刘宏,还要舒服得多。 刘协喜欢声色犬马、美酒美食,更喜欢流连于美人之间,赵旻便不遗余力地为刘协献上骏马良驹、锦衣玉食、各类美酒、各地美女,无条件供刘协享乐。 汉灵帝刘宏为了敛财享乐,还不得不设西园八校尉收取卖官费用。刘协却根本不用如此。 他只需派中常侍至卫府,伸手向赵旻要钱即可。 可惜汉灵帝刘宏没有遇到赵旻,否则哪里还会有黄巾之乱、张纯张举之乱、凉州之乱…等等各种乱? 汉灵帝刘宏只管躺平享乐、治理大汉交给赵旻即可。 综上所述,深知赵旻无篡位之心、又发现自己“亲儿子”刘嗣多智而近妖之后,刘协便彻底躺平了。 反正老子能力远不及赵旻,江山也不会丢,而且儿子注定将来更有出息,老子提前退休躺平,有什么问题? 这就是刘协的想法和逻辑。 苟哥不愧是苟哥。 其人用花样百出的“糖衣炮弹”,彻底消解了刘协的雄心壮志,成功地让刘协变成了另外一个汉灵帝刘宏。 是以,刘协此刻见到这近五百名西域胡人前来朝贺、得知西域都护府已重设之后,其人已没有了太多的想法和追求。 甚至此刻,刘协还有些欣慰。 因为这大汉江山,迟早都将是他“亲儿子”刘嗣的,江山越繁荣、越稳固、越强大,刘嗣将来便更好治理大汉天下,刘氏坐江山、守江山,难度也会大大降低。 出于以上考虑,刘协非但没有作妖,反而颇为难得地嘉奖了赵旻两三句。 “太子太傅、卫将军,卿对大汉忠心耿耿、兼且劳苦而功高,朕心甚慰!望诸卿竭力协助太子太傅、卫将军,兴旺发达西域都护府!” 坐在刘协身畔的大汉皇后伏寿,此刻更是激动到俏脸通红、芳心大喜。 上午爱郎刚刚收回荆州,下午便又令西域诸国使臣朝贺天子… 伏寿已经忍不住在想,今晚自己要用什么姿势、什么动作,来犒赏她最心爱又能干的爱郎。 朗日打断了伏寿那…旖旎而又没羞没臊的幻想。 “陛下、皇后,而今西域东自二关、西至贵山城(大宛国都,今乌兹别克斯坦卡散赛),北至亦列河谷(阿勒泰以北)、南至昆仑山,皆臣服于大汉。” 朗日口中说的西域疆域,基本上与后世西北边疆相吻合。 但是… 朗日见自己吸引了殿上所有人的注意力,便豪迈一笑。 “哈哈哈!陛下,愚以为,自前汉中宗孝宣皇帝(就是刘病已)首设西域都护府至今,期间纵然有定远侯复兴,西域亦不及而今陛下统治之稳固也!臣恭喜陛下、恭喜皇后!” 言罢,朗日收敛笑容,郑重其事地先后向刘协、伏寿稽首行礼。 稽首礼,即两汉时期的最高礼节。 朗日这番话的大意… 诸君勿疑,朗日这个装笔袋就是在大拍马屁。 刘协何德何能,怎么可能与汉宣帝相提并论? 别说刘协,东汉除刘秀、刘庄父子之外,没有任何一个皇帝能与汉宣帝相比。 刘协淡淡一笑,尽管其人心中已万分激动。 “卿速速免礼平身!此非朕之功,实乃太子太傅之功也!”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所谓的辕门,就是字面意义上的“辕门”,即兵车结阵之后、将车厢翻转形成的临时大门。 按吕布“步兵一千、骑二百”的兵员记载,实际其先锋部队不过千余人,满打满算也用不到多少辎重兵车。 因此车阵环列的规模一定不大,从中军帐到辕门的距离,恐怕也不会太远。 (吕布)严步兵千、骑二百,驰往赴(刘)备。--《魏书吕布传》 吕布一发命中,射术精准无可置疑; 只不过“射戟”的距离未必有特殊之处。 小说所谓的“百五十步”恐怕多有附会。 “车舆马具”是一个相当复杂且专业的主题。 咱们主要就汉末三国的“车阵”漫谈,兼杂介绍一些常见车具形制。 这算是简单科普,略涉皮毛,权当献丑拙作。 三国魏晋,虽然类似先秦“兵车千乘”的战法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车具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依然不少。 除上文提到的车阵之外,还有各种武备车具。 比如望远用的“轺车”,测量距离用的“记里鼓车”,测量方位用的“司南车”,以及追击或逃逸用的“追锋车”。虽然本文无涉,却均有应用记载。 比如魏明帝病重不豫,驰召自辽东归来的司马懿,懿乘“追锋车”,昼夜急行,旦夕而至。 及宣王(即司马懿)辽东归,至白屋,当还镇长安。会(明)帝疾笃,急召之,乃乘追锋车东渡河,终翦魏室。--《宋书五行志》 虽然从历史的后续发展看,司马懿“追锋疾行”是急于篡夺辅政大臣之位,并非忠于曹氏。 还有一种演武性质的“猎车”,在三国也颇为常见。 曹丕作“蹋猪车”,孙权又制“射虎车”,把普通的衣车魔改成了“可移动的实木堡垒”。乘客在车里射击野兽,甚至隔着栏杆手搏猛虎,以为欢笑。 猎车,一名蹋猪车。魏文帝改曰蹋虎车。--《宋书礼志》 (孙权)作射虎车,为方目,间不置盖,一人为御,自于中射之。时有逸群之兽,辄复犯车,而权每手击以为乐。--《吴书张昭传》 至于本文提到的“袁绍磐河破公孙、吕布辕门射大戟”等故事,无一例外是车阵在三国时代的现实应用。 当然,诚如开篇所述,彼时受科技水平所限,民用车与军用车,其基础形制,区别也并不太大。 只不过看驮兽是牛驴还是战马、乘客是民夫还是兵卒。 昔日乐毅破齐,田单削断车轴的末端凸起(防止碰撞),覆以铁皮,靠着强固的轮毂而逃离临淄。 这实际便是将“轿车”改装成“装甲车”的最早案例。 燕师长驱平齐,而田单走安平,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史记田单传》 可见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人民群众的智慧也是无穷无尽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