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雄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章 刘琦投刘备,荆州生是非4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伏寿的算计极深。 由方才之言可知,伏寿应该早就做好了这个打算。也就是说: 伏寿早就想让苟哥搬到宫城之中办公,以便白天一家四口团聚,以及夫妇二人夜间私会。至于赵府那群小妖精们… 你们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休要打扰我们一家人。 以上,便是伏寿的小心机。 但苟哥岂能尽如伏寿之意? 其人正要从容不迫地打消伏寿的这个小心机… 小刘嗣便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只见小刘嗣向苟哥躬身作揖。 “大人,母亲大人所言极是!孩儿如今既已身为太子,便应及早向大人学习如何处理政务及军务。 大人若将衙署迁至宫城之中,孩儿便可在读书之余,观察大人如何处理一应事务,孩儿相信,如此耳濡目染之下,定将对孩儿之成长大有裨益! 更何况,孩儿亦愿随大人习武,而宫城之中不乏习武之地,孩儿若有幸得大人早晚点拨,前途定然不可限量,只是…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小刘嗣不愧为舌灿莲花之赵旻的亲儿子,其人这番话一出口… 本欲以荆州而今未定、卫府俗务必将冗繁为由、打消伏寿这个小心机的苟哥,登时便哑口无言。 大人称卫府俗务冗繁? 好啊!孩儿正苦于无处学习如何处理俗务! 大人称卫府幕僚、臣属出入频繁? 好啊!孩儿正欲学习如何与臣属相处,遑论宫城安全至极,纵有再多人出入又有何妨? 大人称卫府议事频繁、兼且争论激烈? 甚善甚善!孩儿可借此良机,向大人学习应如何应付将来朝会时,争论不休之群臣! 苟哥一边脑补着自己与亲儿子之间争论之言,一边看着亲儿子忽闪忽闪的可爱大眼睛… 片刻后,苟哥颓然一叹,尝试做最后的挣扎。 “太子若有心,不如出宫至卫府…” 伏寿叱道:“不可!太子为君,而太子太傅为臣!何况而今太子年幼,岂可每日出宫至卫府? 太子太傅枉为大汉忠臣,竟不明是理乎?” 说着,伏寿冷哼一声、别过俏脸,看向为自己奉上神助攻的宝贝儿子。 “哼!阿嗣!太子太傅既不愿教你,便由为母教你!以后我母子不再与其人相见!哼!为母便是无人宠爱、无人怜惜、孤苦凄清一生又如何?” 伏寿在赌气之余,索性撒起了娇。 伏寿当然清楚,自己的要求非常无理,但她就是要撒一撒娇… 乖宝宝如此宠爱我,我如此撒娇,未尝不可成功! 长公主、也就是苟哥的嫡长女刘滢闻自家母亲之言,便蹦蹦跳跳跑到自己亲爹身前,先是仰起头向自己亲爹开心一笑,然后娇声娇气道。 “大人有所不知,因陛下时常不至之故,母亲时常郁郁寡欢、甚或以泪洗面,极少如此时般欢喜,孩儿盼大人在宫城设衙,如此,母亲便可时常开怀,孩儿亦可时常见到大人!” 苟哥顿感啼笑皆非,但也愧疚不已。 使苟哥啼笑皆非的是,伏寿平日里究竟是怎么教育的子女? 为何这对龙凤胎,都对自己如此依恋,又对他们的母亲如此同情? 与此同时,对这种教育方式,苟哥非常不认同。 至于让苟哥愧疚不已的原因,自不必赘言。 别过脸的伏寿微微回过头、眼角闪过一丝狡黠。 苟哥将心一横,索性大大方方道:“既如此,臣便在宫城设衙!” 苟哥心道:老子可不是为了你伏寿!老子只是担心,你如此教育方式会毁了咱们的孩子! 显而易见,苟哥只是在阿q罢了。 紧随其后,不待伏寿高兴,苟哥便打出一波反击。 “然则…于宫城内设衙,此事尚需陛下应允方可,请皇后代臣恳求陛下。” 诚然如此。 自秦至今这四百余年以来,从无大臣在宫城开府设衙之先例。 无论前汉一手遮天之霍光,亦或后汉嚣张跋扈之梁冀,都未曾如此。 伏寿若胆敢开此先例,呵呵,就等着杨彪、刘渊等老臣开喷吧! 苟哥的反击手段,就是如此犀利! 但谁知… 伏寿竟从容不迫地优雅转身,云淡风轻地走到爱郎身前,得意洋洋地向爱郎妩媚一笑。 “太子太傅所言极是!妾决不可向陛下恳求,太子太傅于宫中开府设衙。” 此时此刻,佳人一对凤目之中,狡黠、妩媚交织,得意、神情融合,形成一抹独特而又醉人的风情。 苟哥心中一荡,一时竟看得痴了。 伏寿见爱郎因自己而迷醉,芳心登时欢喜无限。 若非此刻儿女皆在场,伏寿定然要与爱郎紧紧相拥温存一番。 伏寿稳了稳心神、将自己心中绮思甩开,轻启檀口、呵气如兰道。 “妾若言,非太子太傅于宫中设衙,而是太子欲开府建牙,助陛下处理国事,则太子太傅以为,陛下是否同意?” 伏寿说得没错,两汉太子,确实有开府建牙之权。 这就是伏寿对爱郎的反制手段。 谁说我伏寿要让你赵旻在宫中设衙?我分明是要让我儿子在宫中开府! 苟哥登时目瞪口呆。 多智近妖如苟哥,此刻已经想象到,自己即将面临怎样可怕的后果。 伏寿凑近爱郎,笑容愈发得意而狡黠。 “若妾再言,由太子太傅暂代太子少傅之职,主太子诸官属,太子太傅以为,陛下会同意否?” 苟哥不由自主地咽了口口水。 刘协当然会同意! 按照《后汉书之百官志》记载,结合苟哥在这时空中的认知,苟哥当然清楚: 设太子太傅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职掌辅导太子。礼如师,不领官属。 太子少傅,二千石。本注曰:亦以辅导为职,悉主太子官属。 也就是说,中两千石的太子太傅属列卿,地位高贵,与九卿、执金吾同属于副国级;而与郡守同级的太子少傅,则为太子属官之长。 那么问题来了: 太子少傅都管太子的哪些官吏呢? 答案如下: 太子率更令一人,千石。本注曰:主庶子、舍人更直,职似光禄。 太子庶子,四百石。本注曰:无员,如三署中郎。 太子舍人,二百石。本注曰:无员,更直宿卫,如二署郎中。 太子家令一人,千石。本注曰: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 太子仓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仓谷。 太子食官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饮食。 太子仆一人,千石。本注曰:主车马,职如太仆。 太子厩长一人,四百石。本注曰:主车马。 太子门大夫,六百石。本注曰:《旧注》云职比郎将。旧有左右户将,别主左右户直郎,建武(刘秀年号)以来省之。 太子中庶子,六百石。本注曰:员五人,职如侍中。 注意:共五人!其职能与天子的侍中寺相同! 太子洗马,比六百石。本注曰:《旧注》云员十六人,职如谒者。太子出,则当直者在前导威仪。 太子中盾一人,四百石。本注曰:主周卫徼循。 太子卫率一人,四百石。本注曰:主门卫士。 以上,皆右属太子少傅。 本注曰:凡初即位,未有太子,官属皆罢,唯舍人不省,领属少府。 意思是说,天子初登位尚无太子之时,除太子舍人隶属于少府外,其他太子少傅以下之官吏皆不设。 但问题是… 刘协如今有太子了! 所以,太子开府后,自太子少傅以降,太子至少可征辟一十八名属官! 注意:是至少! 那么问题来了… 小刘嗣如今尚未满两周岁,其人能从何处征辟自己的属官呢?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简而言之,一个君主的庙号如何,与其功绩不完全相关,倒是与其子孙的政治考虑有关。 那么问题又来了: 最高地位的庙号,究竟是哪个? 在追论庙号时,太祖必定居于最高地位。太者,大也;太祖者,一朝之大祖也。 太祖相当于王朝钦定的奠基者,拥有无与伦比的正统性与合法性,因此后世之君,必然会追尊自己的直系先祖为太祖。 在确定太祖之后,高祖之号的授予,才会被提上日程。如果二者出现冲突情况,王朝的后世之君,甚至可能会改易先代君王的庙号,借以强化自身法统。 换言之,高祖与太祖的授予,实际都是古代文化的当代应用,其目的是服务于政治宣教。 鉴于本节的论述相对抽象,下文会通过具体例证,详细分析高祖与太祖的庙号授予问题。 如前所述,高祖最初见于商代,本是商太祖(成汤)的远祖先辈,具备较浓郁的荣衔性质;但魏晋之后,这一情况则发生变化。 两汉之世,无高祖之号。今所谓汉高祖,实际是将“高皇帝”的谥号与“汉太祖”的庙号杂糅所成,并非实际称谓。 群臣曰:“帝(指刘邦)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汉书高帝纪》 高祖之号再度出现,是在魏朝。 魏高祖是曹丕,魏太祖是曹操。父为太祖,子为高祖。 武皇帝(曹操)拨乱反正,为魏太祖,乐用武始之舞。文皇帝(曹丕)应天受命,为魏高祖,乐用咸熙之舞。--《魏书明帝纪》 在魏朝的庙制中,曹操是太祖,无可置疑。曹丕虽是庶出,但居庶子之长。同时,曹丕生母卞氏后来被曹操扶正,又使曹丕具备了嫡子的身份。 (二十四年)秋七月,(曹操)以夫人卞氏为(魏)王后。--《魏书武帝纪》 因此,虽然曹丕上面有曹昂这个兄长,但曹昂早死且无子,曹丕自然可以充当魏朝的正统代言人。 换言之,曹操被追尊为太祖,不会损害到曹丕与曹叡的正统性。 然而,到了群贼当道的晋朝,却变了。 晋高祖是司马懿,晋太祖是司马昭。父为高祖,子为太祖,与曹魏恰好相反。 武帝受禅,上(司马懿)尊号曰宣皇帝,陵曰高原,庙称高祖。--《晋书宣帝纪》 武帝受禅,追(司马昭)尊号曰文皇帝,庙称太祖。--《晋书文帝纪》 就西晋立国的功绩而论,司马懿明显强于司马昭。因此司马昭获得了最尊贵的太祖庙号,便不能不引起注意。 这与西晋的王朝统绪有关。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