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时分,宫城中赵旻的衙署之内。
赵旻、伏寿夫妇二人,坐在榻上相拥热吻良久,方才依依不舍地分开彼此之唇。
伏寿那对美眸之中,满含着无尽深情。佳人将螓首靠在爱郎胸膛,感受着爱郎有力的心跳、轻启朱唇道。
“乖宝宝今日甚乖,今夜宝宝应如何奖励乖宝宝?”
二人之间的称呼…槽点满满、肉麻至极。
但这对夫妇偏偏喜欢这样。
苟哥叹了口气,露出肉痛加心痛的表情。
“宝宝,旻已将全部身家转赠阿嗣,将来阿嗣一旦继位,我必如昔年之霍光一般!唉!”
诚然如此。
以刘嗣所表现出来的天赋,其人定然比汉宣帝刘病已更加雄才大略,那么问题来了…
汉宣帝是如何对待霍光、以及霍家的?
苟哥相信,刘嗣长大成人之后,手段只会比汉宣帝更腹黑、更酷烈。
因为,刘嗣是苟哥的亲儿子。
见爱郎如此愁眉苦脸,甚至是杞人忧天,伏寿忍不住噗嗤一笑百媚生。
佳人捧起爱郎的俊脸,柔声道:“乖宝宝尽管放心,待时机成熟,宝宝一定向阿嗣说明一切!你既为阿嗣生父,则阿嗣必不可能如前汉之孝宣皇帝待河东霍氏一般,对常山赵氏不利!”
苟哥苦笑着微微摇头。
“宝宝有所不知,古往今来,凡可成就大业之帝王,无不是不拘小节、罔顾亲情者。惟其如此,斯人方可毫无顾忌、放手施为!
一统六国之秦始皇如是,继秦、张楚一统基业之高皇帝(刘邦)如是,平定四夷之孝武皇帝(刘彻)亦如是。
若阿嗣雄才大略、心怀四海、包藏宇内,宝宝纵告知阿嗣真相,又有何用?
你我二人或可善终;然则,常山赵氏,乃至于琅琊伏氏,呵呵,将来焉得幸免于难乎?”
苟哥看问题看得颇为通透。
历史上河东霍氏是如何覆灭的,那么将来常山赵氏、琅琊伏氏也必将重蹈河东霍氏之覆辙。
这就是历史的必然性。
此事不难理解。
盖因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帝王手中的绝对权力,同样不容他人染指!
即便是帝王的至亲,也断然不能!
见自己最心爱的大老婆被自己骇得花容失色,苟哥心中一痛、将佳人搂入怀中。
佳人语气发颤。
她此刻已经开始反思:
或许…妾不应该逼夫君,将手中权力渐渐过渡于阿嗣。
然后,佳人理直气壮道。
“夫君…夫君既知如此,为何不拂妾之意?”
伏寿的意思是:此非妾之过,都怪夫君!
苟哥当然不可能与自己最心爱的大老婆吵架。
所以其人轻轻拍了拍大老婆玉背。
“宝宝所言极是,此乃旻之过也。宝宝勿忧,旻既知此后果,便有保全常山赵氏、琅琊伏氏之道,只是…”
佳人紧张无比地抬起螓首,美眸之中满是担忧与自责…
伏寿实则只是嘴硬罢了。
于是苟哥心中再次一痛。
“宝宝不必杞人忧天,旻彻底交出权力仍需二十年,届时旻必可妥善处理此事。”
说着,苟哥一脸坏笑地看向大老婆。
“不知宝宝欲如何奖励乖宝宝?”
伏寿俏脸登时通红一片。
苟哥再也忍耐不得,其人狠狠吻住怀中佳人的朱唇、并开始上下其手。
很快,悦耳而又诱人的声音,便在此地响起。
至于伏寿如何奖励其人之乖宝宝…
要注意,伏寿的技术是苟哥教出来的,所以…
咳咳,其中之细节,请诸君自行想象。
午后。
心满意足的苟哥,在吻别大老婆之后,施施然出了宫城。
钗横鬓乱、衣冠不整的伏寿,则装作午休睡过头的样子,在匆匆换过全套下裳、又多戴了数个香囊以掩盖某种气味之后,方才唤来女婢,重新为自己梳妆。
见镜中的皇后容光焕发、风情妩媚,女婢忍不住赞了一句。
“婢恭喜皇后愈发美艳高贵!”
伏寿微微一笑、做贼心虚地提了提深衣衣领,以更好地掩盖住,那令她颇感羞耻、又觉娇羞的草莓印。
“皇儿为学日益,我自然容光焕发。”
那女婢轻笑一声。
“婢恭喜皇后,太子得皇后、太子太傅教导,将来必将成为一代英主!”
伏寿这一次,笑得格外开心。
不提刚刚被爱郎用尽温柔手段滋润、又有个好儿子的伏寿,我们再来看赵旻。
赵旻这个苟哥并未返回卫府,而是亲自邀请朝中一众老臣,一同来到尚书台。
尚书令荀彧寻了一间静室,并派自己的部曲对此处严加防备。
静室之内,太傅杨彪、御史中丞刘渊、司徒孔融、侍中侍郎荀悦、尚书令荀彧、右将军赵云等等一众忠心之汉臣,与太子太傅苟哥各自落座。
目前的朝中第一名臣杨彪开门见山。
“今日召集诸君至此,乃为商议太子开府之事。从文愿暂代太子少傅之职,为太子主一众属官!”
前文已介绍过,太子开府,相当于太子开始处理国事:而东汉的太子少傅,实则是太子的第一幕僚,相当于天子的丞相。
刘协的皇叔、刘嗣的皇祖父刘渊,抚须呵呵一笑。
“甚善!甚善!如此说来,太子太傅有意归权于我皇汉?”
荀白嫖…咳咳,荀令君俊目一亮,心中甚感欣慰。
“从文高风亮节!彧不胜钦佩!”
一番客套话之后,杨彪再次开口。
“于太子开府之事,从文有何打算,不妨明言!”
放在本书中的这个刘协为傀儡的时空,赵旻同意太子开府,便相当于其人准备将权力转交给太子。
所以,由不得杨彪不为此事操心。
而包括赵云在内的一众汉室重臣,则纷纷正襟危坐、洗耳恭听。
赵旻不徐不疾、侃侃而谈。
“诸公,今上(两汉对皇帝的传统称呼)既已赐承光殿于太子,则旻便欲以承光殿为太子东宫,将卫府一众幕僚,转为太子属官,暂由旻主之以辅佐太子,不知诸公以为如何?”
赵旻此言一出,此静室内登时一片哗然。
“竟有此事?从文高义!”
“从文高风亮节!”
“从文不愧为我皇汉之栋梁也!”
“从文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大汉得从文,复兴在即!复兴在即哉!”
从不废话的赵云,当即向自家大侄子抱拳行礼。
“从文如不嫌弃,云愿暂代太子率更令之职!”
太子率更令,秩千石。本注曰:主庶子、舍人更直,职似光禄。
也就是说,此职与负责天子安保的光禄勋相同,负责护卫天子人身安全。
赵旻对此欣然应允。
当然了,苟哥忍不住腹诽:
汉室果然气数犹存!老叔不肯入老子的卫府,却肯屈尊任此千石小官!
右将军属八重号中的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秩中两千石,与九卿同级。
赵云以副国级之身,甘愿任千石之太子率更令,可见汉室如今之余威如何!
要知道,赵云都不愿给自己大侄子捧场、到卫府任职。
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只见荀彧也向苟哥行礼。
“从文如不嫌弃,彧愿暂代太子仆之职。”
太子仆,相当于天子之太仆,同样秩千石。
这种事岂能少得了杨彪?
“从文,老夫愿暂代太子家令!”
太子家令,职同天子之大司农、少府,也是秩千石。
刘渊…
孔融…
荀悦…
如是般,在场之汉臣,无一例外,全部向赵旻讨得太子属官中的官职…
哪怕是六百石、乃至二百石的芝麻小官。
赵旻这时方才深刻感受到,为何曹操一生都活在矛盾、纠结中。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石虎以侄子身份,篡夺叔父基业,自然不能尊叔父为太祖。
因此,石虎这个篡夺者,便把太祖庙号留给自己,反倒把石勒晾到一边,给了个高祖的荣衔。
刘宋高祖是刘裕,刘宋太祖是刘义隆。父为高祖,子为太祖。
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宋书武帝纪》
太祖文皇帝讳义隆,小字车儿,武帝第三子也。--《宋书文帝纪》
刘裕即辛弃疾诗词中“气吞万里如虎”的刘寄奴,他出师北伐,光复两京(长安、洛阳),几乎统一半壁江山,是南朝功业最盛的君主,也是刘宋的实际建立者。
刘裕得不到太祖的庙号,也是因为继承人的统绪问题。
刘裕死后,太子刘义符继位,可惜刘义符没有皇帝命,很快便被权臣弑杀,改立刘义隆。
景平二年七月中,少帝(刘义符)废。百官备法驾奉迎(刘义隆),入奉皇统。--《宋书文帝纪》
刘义隆以庶子身份登基,自然不能追刘裕为太祖——如果刘裕是太祖,那刘义符(刘裕嫡长子)的法统便会压过自己。
少帝讳义符,小字车兵,武帝长子也。--《宋书少帝纪》
不出意外,刘义隆继位之后,追尊刘裕为高祖,而把太祖的庙号留给了自己。
综上可知,“父为高祖,子为太祖”的情况(西晋、后赵、刘宋),大多是后世君主得国不正,为了避免非议,强行将奠基之君的“太祖”改为“高祖”。
更有趣的是,这些后世的篡夺者,往往不揣冒昧,将太祖的庙号留给自己。
再来看南陈。
南陈高祖是陈霸先,陈太祖庙号则缺置。
高祖武皇帝,讳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陈书高祖纪》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