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雄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一章 掀动大生产,其兴也勃焉1…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这些已经发生之事并非关键。 关键在于… 苏则继续侃侃而谈。 “主公有所不知,因主公庇护、安置流民有方,又受主公分田、重建之大恩,故而关中诸望族、大家,早已视主公为再生父母。 是故诸如张德容(左冯翊张既)、鲍文才(京兆尹鲍出)、杜伯侯(京兆尹杜畿)及某等关中之流民,无不感念主公之大恩大德! 遑论主公在关中推广1年两熟、屯田新政,短短两3年间,关中便仓廪充实、士民富足、百废俱兴! 而今关中无论昔年之大家、望族,亦或新兴之郡望之家,皆对主公心悦诚服、俯首贴耳! 而今主公所需之匠人、金木之材,不过区区小事耳!某等必如期为主公妥善解决!” 赵旻这些年不但持续对关中施以恩德,而且借流民返乡之良机,完成了对关中士族、豪族、小地主、自耕农这个复杂社会阶层构成的再重组。 关中地区如今的社会构成,已经颇为接近历史上4百5十年后贬抑豪门、重用庶人寒士、推广科举取士、开启“近古时期”的李唐李治时期之社会。 简而言之,至少在关中3辅及弘农这4郡范围内,赵旻初步解决了“门阀政治”这1导致历史倒退的社会毒瘤。 闻得苏则此言,赵旻微微1怔,旋即微微1笑。 “文师,左冯翊或许如此,然则京兆尹、右扶风未必如此。” 司隶校尉钟繇,忙不迭躬身行礼。 “主公多虑矣!司隶校尉部非止左冯翊如此,3辅之京兆尹、右扶风,以及弘农郡亦如此,3河亦然。” 3河指的是司隶校尉部的河东、河内、河南3郡。 这1点,曾任两年河东太守的钟敏最有发言权。 “回主公,诚然如此!河东郡近两年察举之官吏,皆由敏自选。河东卫氏虽为望族,却已对主公言听计从。 是故河东郡县之属吏,再无诸如“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之荒谬之事也。” 河东卫氏,指的是如今凉州金城太守卫觊卫伯觎的家族。 当年蔡琰的亡夫卫仲道,同样出身于河东卫氏。 所谓“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指的是汝南当权者实际是郡功曹范孟博,太守宗资只是摆设。 这是在影射桓灵2帝之时,地方士族豪强,架空朝廷任命之太守的情况。 司隶校尉钟繇复又向赵旻解释道。 “主公,非止司隶校尉部如此。兖州刺史部、豫州刺史部、益州刺史部而今皆如此也。 青、徐2州因臧宣高、陈元龙之故,地方部曲帅仍左右地方,凉州刺史部胡汉之民情况特殊,难言何人可为主也。 至于荆州…其地新降,仍由荆襄豪族所控也。余者如扬州9江郡,亦由梁子虞、徐文向2人所实控。” 按照两汉官制,3独坐之1的司隶校尉,非但有监察司隶校尉部之责,而且有监察天下十3州刺史之职责,类似于后世的检察总长。 因此,钟繇如此说毫无问题。 但是! 赵旻瞬间便听懂了钟繇的弦外之音。 当然了,值此场合,赵旻并未露出任何异样神色。 其人看起来非常欣慰。 “如此甚善!有劳诸君尽速为我备齐1应所需!” 言罢,赵旻挥了挥袍袖。 钟繇父子、3辅长官只好躬身而退。 待此5人走远,赵旻这个苟哥方才苦笑着摇了摇头、喃喃自语道。 “元常啊元常,而今天下未定,我又岂能自乱阵脚?况且有些事应顺势而为,不宜操之过急啊!” 喃喃自语之后,苟哥提起笔沉吟片刻,“唰唰唰”1挥而就,待墨迹稍干,其人将刚刚写就之信装入信封并粘牢。 然后,其人唤道:“阿贲!阿贲!” 苟哥话音未落,赵贲便掀帘而入、躬身抱拳。 “少君!” 苟哥将刚刚装好之信递向赵贲。 “阿贲,速遣腹心之人,将此信交于大散关之庞士元、张德容!” 做为苟哥心腹中的心腹、兼苟哥同族之族子(由赵贲与赵旻儿子名讳之偏旁便可看出,赵贲实则是赵旻族子,赵旭则是赵旻族弟)…… 赵贲当然清楚,张德容,便是原大散关令、现任右扶风都尉张既。 至于庞士元…当然是指庞统。 于是乎,赵贲躬身领命而去。 中军帐内的赵旻,则陷入了沉思。 赵旻当然清楚,在短短3年5载之间,自己根本不可能彻底消除“门阀政治”以及“士大夫家族化”这个亡汉要素。 而且历史上的事实也充分证明了,就连寒门出身、雄才大略的曹操,都无法扭转,士大夫家族转为门阀这1历史进程。 甚至于,在曹操暮年,为了顺利完成汉魏嬗代,其人不惜与士大夫们达成1系列合作。 历史上,曹老板死后,孝子丕顺利完成嬗代,并认可推广陈群的“9品中正制”… 这1切,实则皆是基于曹老板打下的“与士大夫合作”基础之上而已。 强如曹老板,为了天下1统、为了汉魏嬗代,都要被迫与其人曾经痛恨过的士大夫合作。 有鉴于此,赵旻便不打算强行扭转这1局面。 尽管赵旻同样担忧,有1个天大的隐患,将来或许可能会导致变生腋肘。 思及此事,强如苟哥,终究难免长叹1声。 就在这时… “父亲大人!” “姑父大人!” 几声或略显粗豪、或稚嫩可爱的声音,自中军帐外响起。 苟哥赵旻脸上的阴翳之色,顿时换成灿烂的笑容。 “阿彰!阿植!阿绍!快快请进!” 赵旻话音未落,便见即将束发、身材昂藏、黄须微蓄的曹彰,领着曹植、孙绍2人掀帘而入。 曹彰、曹植早已认赵旻为父,孙绍虽称呼赵旻为“姑父”,实则心中同样视赵旻为父。 3子行到赵旻几前,正欲向赵旻顿首行礼,却被长身而起的赵旻1把拦住。 “你等不必多礼!” 赵旻笑着看向3个不是亲儿子、却胜似亲儿子的孩子。 “你等来此何事?阿彰,今日武艺习练如何?可曾学会赵氏凝气之法?” 曹彰向师父兼继父赵旻深施1礼。 “回父亲大人,孩儿已略有所得。” 赵旻看着身材浑不似曹操那般矮小的曹彰,笑得更加开心。 “哦?阿彰,膻中穴有何感受?” “回大人,孩儿膻中激荡不已,丹田似有游鱼乱窜,使孩儿直欲长啸。” 赵旻闻言颔首,其人虽笑容不变,但心中惊骇万分。 曹彰这种状态,在内家中被称为“气盈”。 继承原主记忆的苟哥自然清楚,即便是原主这等武痴,在达到曹彰这种“气盈”状态时,也已经接近十9虚岁。 而曹彰今年刚刚束发,即十5虚岁。其人与赵云同1岁达到“气盈”状态。 简言之,曹彰的武学潜力不亚于赵云! 联想到“黄须儿”曹彰在历史上的记载,赵旻骤然感觉: 老子绝对不能再教曹彰了! 老子再教下去,恐怕要愧对曹老板! 虽然苟哥不愿意承认,但实际情况确实是… 苟哥有耽误曹彰之嫌! 联想到曹彰原本极可能达到3国志11中96的武力值成长上限,如今却有可能被自己耽误成95… 也就是说,曹彰本来能达到常山赵子龙的水平,却有可能被苟哥耽误成典韦(尽管典韦生前也是妥妥的超级高手)… 如今武力值撑死只有89(就这,还是靠赵震的“雕虫小技”给撑起来的)的苟哥,登时心生暴殄天物之感。 然而… 赵旻尚来不及开口,便听已明显健壮、精悍许多的曹植脆生生道。 “父亲大人,母亲有书信送至。” 【作者题外话】:以田畴为例,咱们来了解1下汉末门阀大族的价值观。 田畴抗节,成1人之志。 田畴是汉末群雄之1,早年割据河北,多次拒绝袁绍招募;直到建安十2年(207)曹操北伐乌丸,才率领宗族归附。 然而田畴在委质曹操之后,却始终拒绝曹氏的加官封赏;乃至激怒曹操,讽喻群臣弹劾田畴。 彼时荀彧曾替田畴求情,而荀彧又死于汉廷魏国(213-220)建立之前。可知曹操封赏的,1定是汉廷官职,而不是魏国官职;田畴在法理上并无拒绝的必要。 同时,田畴的个人特质,又与同卷人物格格不入。 田畴被收录于《魏书十1》,该卷性质为“逸民传”,所谓逸民,即拒绝招募,隐逸山野的高士。 从该卷的其余传主(袁涣、张范、凉茂、邴原等人)的记载来看,他们所拒绝的,均是袁绍、袁术、吕布、刘备、公孙度等地方割据者,最终却均归曹氏,可以说很符合曹魏的主流价值观。 唯有田畴,拒绝的是曹操的封赏,是《卷十1》中唯1的异类。 因此,也就有必要探讨“田畴辞封”的幕后始末。 田畴辞封的首要原因,在于心系刘虞,与“忠于汉室”反倒关系有限。 从“受命入长安朝觐”的事件中,可以充分体现田畴的价值观。 田畴深受其故主刘虞的影响。但2者又有不同。 幽州牧刘虞虽然自诩忠良,但行事却比较分裂,或者说首鼠两端。 他1方面派遣田畴去长安给献帝朝贡,大表忠心;另1方面又与河北的叛军头子袁绍、韩馥等人沆瀣1气,甚至充当该集团的名义首脑。 按初平2年(191)袁绍拥立刘虞称帝的记载,在刘虞死前(193),关中与关东各拥天子,关东立刘虞而关中立刘协,实际恢复了东周初期的“2王并立”格局。 袁绍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魏书武帝纪》 虽然诸书皆称,刘虞对帝号“辞而不受”,实际他却始终与袁绍等人“连合”;而袁绍也1直借着刘虞“录尚书事”(即总揽朝政)的名义,为幕僚“擅署爵位”,乃至被吕布讥笑,认为这些伪职“不足贵也”。 (袁绍)推虞为帝。遣使诣虞,(刘)虞终不肯受,然犹与(袁)绍等连和。--《魏书公孙瓒传》 (吕布)轻傲(袁)绍下诸将,以为擅相署置,不足贵也。--《英雄记》 田畴与刘虞不同,他受命朝觐天子,从幽州至长安,战火连绵,横绝千里,万死1生。且因为路途断绝(函谷关与武关均被封锁),还不得不绕道朔方(属并州,今内蒙河套地区)。 (田)畴乃更上西关,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循间径去,遂至长安致(使)命。--《魏书田畴传》 田畴出发时“年2十2”,归来时“刘虞已死”。可知其朝圣之旅,花费了足足3年(191-193)。盘踞长安的关中诸将,命3公并征田畴,田畴皆辞不受,1心返回幽州,向刘虞复命。 (长安)朝廷高其义。3府并辟,(田畴)皆不就。--《魏书田畴传》 从该事件不难看出,田畴具备强烈的忠君思维,而且带有典型的“2重君主观”特征。 即效忠直属上司在前,效忠朝廷在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