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雄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九章 辽东操作秀,河北破暗流7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曹洪所说之事,是袁术在初平元年屯驻于南阳鲁阳城之事。 这里必须更正1下:《3国演义》毕竟只是小说,而小说是什么呢? 小说是“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所以,《3国演义》之中,十8路诸侯会盟…对不起,纯属虚构! 真相是: 袁绍、王匡、张扬、于夫罗等人屯兵河内; 张邈、张超、乔瑁、鲍信、刘岱、曹操、袁遗、臧洪等人屯于兖州陈留酸枣县; 袁术、孙坚屯于荆州南阳鲁阳县;孔伷在颍川,韩馥在邺。 所以,公孙瓒的名字在哪儿?孔融的名字又何在? 注意:孔融之北海相,乃董卓所任命,是故,孔融不可能背刺其举主。孔圣门徒罗先生,不过是给自家先师脸上贴金罢了。 是时(袁)绍屯河内,(张)邈、(刘)岱、(乔)瑁、(袁)遗屯酸枣,(袁)术屯南阳,(孔)伷屯颍川,(韩)馥在邺。 摘自《3国志魏书之武帝纪》 袁绍至河内,(张)杨与绍合,复与匈奴单于于夫罗屯漳水。 摘自《3国志魏书之张杨传》 关公温酒斩华雄…对不起,纯属虚构!刘备彼时在公孙瓒麾下,公孙瓒根本就没有参与讨伐董卓之事!华雄确实有,但其人实际上是死在孙坚手上。 袁术断孙坚军粮…对不起,纯属虚构!真相是,孙坚乃袁术下属、被袁术派到洛阳参战,而自始至终,袁术都不曾在洛阳露过面。 所以说,同为汝南袁氏子弟的袁术屯驻南阳,同时表孙坚为豫州刺史,使孙坚驻鲁阳。 位于南阳郡最北端的鲁阳与颍川郡接壤,又与汝南相去不远,其北窥洛阳,东逼汝、颖。 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遥领,乃袁术所授之伪职)豫州刺史,治兵于鲁阳(属荆州南阳)。 摘自《3国志吴书之破虏将军传》 隔壁的汝南士人,由是故被袁术隔离。 其后,袁术表孙坚族子孙香为汝南太守。 但囿于史料不全,故未知是遥领还是实封。 若为实封,则孙香控制汝南,可侧面解释汝南士人无法北上、而向东南流亡的原因。 袁术以吴景守广陵,策族兄香亦为术所用,作汝南太守。 摘自西晋虞溥《江表传》 与此同时,袁术还招降汝南地区黄巾,使其为己支党,打击异己。 从各类史书记载来看,袁术对汝南黄巾的招抚工作极为成功。汝南地方贼帅,先应袁术,又依孙坚。 袁术此人……真不像是出身于名门的士人,其人更类似于《水浒传》中的柴大官人,而且是超有野心、超级加强版的柴大官人。 孙坚瓜农出身,少年时“轻狡”(俗称做土匪),放到水泊梁山的时代,乃是妥妥的绿林好汉;黄巾贼…那干脆就是梁山好汉。 袁术重用孙坚、勾结黄巾贼,其人不是柴大官人是什么? 2袁会战失败后,袁术东入淮南。 袁术部将袁嗣,则滞留陈国武平县(豫州,汝南北侧)与术遥相呼应。 汝颖黄巾作为飞地孤军、依然依附袁术,直至建安元年(西历196年),方被曹操击破。 但无论如何,袁术所做的这3点部署,从结果上看,都使得汝南士人无法北上而投奔袁绍。 曹洪讲至此处,杨修忍不住长叹1声。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3秦(关中3辅)饶俊异,汝(汝南)颖(颖川)多奇士。奈何2袁兄弟阋墙,以至汝南士人不得为袁绍所用也。” 曹洪闻言,冷笑不已。 “袁氏2贼,不学无术!2贼虽出身名门,却与游侠无异,反不如某等乡野寒门!” 说着说着,曹洪反应过来。 其人向同样出身于天下名门的杨修抱拳赔笑:“德祖,若袁氏2人皆似你这般,又何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弘农杨氏,至杨彪这1代,也已经4世3公,与汝南袁氏是同1档次的名门。 杨修忙不迭作揖还礼。 “子廉兄过奖,修愧不敢当。然则……子廉兄有所不知,汝南袁氏家传之孟氏《易》,实则为其嫡长子、修之表长兄所继焉。” 杨修的意思是,汝南袁氏的传家经学,恐怕将失传。 弘农杨氏的家传经学为欧阳氏《尚书》,而汝南袁氏家传经学是孟氏《易》。 有无家传经学,这才是东汉士人评判名门与普通士族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士族垄断知识的1大佐证。 但杨修已继承家传经学,而袁绍、袁术却均无通经记载,反而尚武、以“好游侠”闻名。 (袁绍)隐居洛阳,不妄通宾客,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又好游侠。 摘自《英雄记》 袁术字公路,司空逢子,绍之从弟也。以侠气闻。 摘自《3国志魏书6之袁术传》 难怪曹洪会嘲讽袁绍、袁术兄弟不学无术。 然后…… 曹洪终于反应过来。 “德祖,袁贼麾下无汝南士人,与袁熙留任幽州刺史究竟有何关联?” 杨修反问曹洪:“子廉兄可曾听闻,袁熙于肥如、昌黎交界之处大胜公孙度乎?” 见曹洪颔首,杨修笑了起来。 “子廉兄可知,袁熙在幽州,其麾下皆何人也?” 曹洪1怔。 “这…” 旋即,曹洪瞳孔遽然1缩。 结合种种信息,曹洪终于明白,赵旻究竟是打的什么主意。 “原来如此!主公之意竟是…” 杨修笑着颔首。 “正是如此!是以,子廉兄无需担忧幽州也。” 曹洪哈哈1笑。 “德祖,主公之计草蛇灰线,寻常人难以识破也。” 杨修笑着补充道:“兼且,此皆为阳谋,使人不得不顺势而为之。” 曹洪大笑之下,心事尽去。 于是其人起身执住杨修之手。 “德祖,主公之谋令某心悦诚服,某等必浮1大白方可!” 杨修同样哈哈1笑,2人在灯火照耀之下,并肩联袂向外走去。 是夜,许都宫城内、赵旻公廨中。 毫无疑问,赵旻又1次被伏寿控制在宫中。 身怀6甲的伏寿已近危险期,因此,今夜的佳人骑在爱郎之上,格外激情豪放。 夫妇2人鏖战近1个半时辰,方才在佳人香汗淋漓、娇喘吁吁中偃旗息鼓。 赵旻用温水、湿巾温柔又仔细地为大老婆擦拭、清洗1番,又利索地将自己清洗干净,方才紧紧搂住大老婆相拥而卧。 充分得到滋润的佳人,显得颇为慵懒。 佳人将螓首埋入爱郎胸口,轻声呢喃。 “夫君,河北而今已如何?” 赵旻轻抚着大老婆隆起的小腹,柔声道:“宝宝放心,德祖而今应已宣读圣旨,则河北必将安矣。” 伏寿抬起螓首,向爱郎嫣然1笑,佳人犹带红晕的俏脸,在烛光下分外动人。 “夫君分化瓦解之计,当真可奏效?” 赵旻自信1笑。 “袁绍既已谥为“贞”,其2子又已封为县侯,兼且其人麾下诸臣属又皆已赐封朝廷之要职,则宝宝尽管恭候佳音即可。 河北豪族部曲不在少数,纵然有人欲生乱,亦可迅速为河北豪族所定。 只待其众至许都,旻便可徐徐削减河北士人之势力。十年之内,旻必教河北安心归顺于朝廷。” 伏寿闻言捧起爱郎俊脸,动情地吻了1口。 “妾爱煞夫君也。” 然后,伏寿微微蹙起眉头。 “夫君,袁熙留任幽州刺史是否有隐患?” 赵旻凝视着大老婆,微微摇摇头。 “宝宝应知,袁熙须为袁绍守孝3年,然则…此3年之中,旻已可初步掌控幽州,再者说来……纵使3年后袁熙返任,哼哼,旻亦有制衡其人之道也!”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鉴于酸枣地区的会盟诸侯数量最多,因此关东联军也被称作“酸枣联盟”。 酸枣县的诸侯最多,兵力最充沛,因此负担起迎击董卓集团的主要任务。虽然《武帝纪》把2袁等人的军事功绩1笔抹杀,但钩沉史料,仍能发现众诸侯戮力作战的线索,曹操绝无可能贪天之功。 (1)袁绍 《9州春秋》记载,董卓入京不久,“袁、曹2公与卓将战于荥阳,败绩”。 未久而袁、曹2公与卓将战于荥阳,败绩。--《9州春秋》 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魏书曹洪传》 显而易见,“卓将”此处专指徐荣,而“袁、曹2公”则分别指代袁绍与曹操。可见荥阳之战中,袁绍也是参战的成员,绝非蜗居后方的鼠辈。 考虑到《9州春秋》的作者是西晋宗室司马彪,他替魏室避讳的动机稍弱于魏朝史官,因此他的记载相比于《魏书》无疑更加客观。 (2)张邈 张邈不见于参战记载,不过张邈的部将卫兹却“引兵5千”随曹操同赴荥阳,还临阵战死。 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5千人。--《魏晋世语》 卫兹彼时仅挂“孝廉”的身份,并无官职,根本不可能拉起5千人规模的队5;更为要紧的是,卫兹与张邈之间还存在明确的隶属关系。 汴水之战,(张)邈遣卫兹将兵随太祖。--《魏书吕布传-附传》 互文见义,可知卫兹与5千兵马,其实就是张邈集团的代称。只不过张邈后来与曹操分道扬镳,大义不终(见《吕布传》);而卫兹、卫臻父子显赫于魏廷,因此张邈的功绩被1笔勾销,尽数归于卫兹。 (3)袁术 曹丕在《典论》中曾记述汉末故事,称“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兖、豫之师战于荥阳,河内之甲军于孟津”。 兖、豫之师战于荥阳,河内之甲军于孟津。卓遂迁大驾,西都长安。--《典论》 曹丕的叙事可与司马彪的记载互参详略。“兖、豫之师战于荥阳”中的“兖州”,无疑指陈留太守张邈、陈留人卫兹与泰山人鲍信;“豫州”的指代则相对宽泛。 “豫州之师”可以指出身豫州沛国的曹操。不过曹操自离开洛阳,便直奔兖州陈留投奔张邈,并未返回豫州老家。 (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2月,始起兵于(陈留)己吾(县)。--《魏书武帝纪》 而且曹操手下的5千兵马全数来自张邈、卫兹的赞助,因此曹操只能被归入“兖州之师”的范畴。 豫州也可以指代出身汝南的袁绍、袁术兄弟。不过鉴于“河内之甲”指袁绍,因此“豫州之师”更有可能指代袁术。 (袁)绍与王匡屯河内。--《后汉书袁绍传》 考虑到袁术曾表举孙坚为豫州刺史,而孙坚北伐时曾多次与董卓集团作战,“豫州之师”便有很大概率是指袁术、孙坚集团。 (孙坚)前到鲁阳,与袁术相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吴书孙破虏传》 下1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