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雄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九章 千般皆如意,万事定称心9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张辽只是非常简单地下令…… “虎豹骑听令,凿穿敌军!” 虎豹骑轰然高呼之后,在短短数息之间,便结成牡阵、宛若尖锥一般狠狠刺入敌军。 在张辽亲自率军下,仅仅一次凿穿,虎豹骑便顺利割裂了敌方阵势。 当张辽拨转坐骑、正欲再次发动凿穿之时…… 对面的敌方,也就是那部已经面如土色的鲜卑人,他们有没有被吓尿不得而知,反正是四散溃逃了。 张辽只好纵声高呼。 “你等听真!某乃大汉雁门张文远也!” 辽哥此刻只恨,自己嗓门儿远不及颜良、张飞和马超等人响亮。 辽哥率虎豹骑又在上郡游荡数日后,渐渐已无用武之地。 因为到了最后,即便虎豹骑偶遇鲜卑部族,后者酋首也会第一时间迎上前来…… 滚鞍下马、跪拜行礼、并奉上各种礼物以保全性命。 辽哥眼见立威目的已达成,虽心有不甘,但也只好率虎豹骑赶回南匈奴王庭。 然而…… 就在辽哥回师途中,异变陡生。 出于立威之目的,是以辽哥所选择的回师路线,乃是牧民常走之路…… 草原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而当走路得人多了,属于同族之人,自发聚集起来便也显得极为正常。 由是故,当辽哥察觉到人迹渐渐多到异常之时,其人前、左、右三方,同时涌出大量鲜卑人,便也不足为奇。 当然了,辽哥不可能因此而惊慌失措。 他此行本就为立威,胡人自然是越多越好。 这就叫艺高人胆大。 于是乎,辽哥对此安之若素,并且从容淡定、好整以暇地指挥虎豹骑,结起攻守兼备的锋矢阵。 在此过程中,对面的鲜卑联军,也在加速完成合围之势。 辽哥略略估算一番,对面之鲜卑联军,人数至少有两万六七千。但因诸部之间并不甚熟悉,是以其势虽已合围,却仍存在不少破绽。 待一切准备就绪后,辽哥甚至还催促起对面的鲜卑联军。 “大汉雁门张文远已准备妥当,不知诸君何时可应战?” 这句话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对面果然有那沉不住气的大聪明。 “哼!你尽管来攻便是!俺亦准备妥当也!” 张辽哈哈一笑。 “众儿郎!挺起长矛,随某冲!” 以辽哥这身经百战的经验,其人一眼便觑准,对面鲜卑联军两部族之间,那不易为人所察觉的一处空隙。 于是乎,其人手中那长达丈八的长矛用力一挥,一校五千余虎豹骑,便宛若一支利箭般,狠狠射向那处并不明显的空隙之中。 辽哥的眼光颇为毒辣。其人这一击,精准地攻到了两支部族的衔接之处。 于是乎…… 两支鲜卑部族之间,因配合不默契、装备不精良、又缺乏统一指挥,其阵势便如同……被快刀切断的豆腐一般,瞬间分崩离析。 如是般,虎豹骑仅用了一次冲锋,便顺利突出重围、并杀到敌方身后。 如此一来,辽哥岂会对这些鲜卑人客气? 其人高喝道。 “众儿郎,变圆阵防御!取弓箭!上弦抛射!” 如今敌我双方兵力相差过大、而且此地为无边无际之大草原。是故,辽哥根本不考虑,使用由徐庶、夏侯惇等人改造的变种锋矢阵。 随着“嗖嗖嗖”、“欻欻欻”等箭 矢、弓弦声响起,一阵阵箭雨,给鲜卑人阵中带来大片大片的血花。 而这时,鲜卑人诸部族协同作战的弊端,便尽显无遗。 诸如指挥杂乱、各自为战、变阵速度不一、反应速度不协调等等等等… 这便使得虎豹骑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抛射。 而抛射的后果,是使鲜卑人联军阵中出现了大量伤亡;大量伤亡导致战马无主而四散奔逃。 而这,又使鲜卑人联军的阵势变得更加混乱不堪! 鲜卑人应庆幸,虎豹骑仅有五千余骑。否则仅仅凭借抛射,便足以使鲜卑人联军崩溃。 辽哥见正面之鲜卑联军阵型已彻底大乱,便当机立断道。 “众儿郎,收弓箭取长矛,变牡阵凿穿正面敌军!” 日常训练强度极高的虎豹骑,早已锻炼出在疾驰中更换武器、变更阵型的能力,是以…… 辽哥话音甫落,虎豹骑便整齐划一地、向正对面的鲜卑联军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在辽哥率领下,虎豹骑将阵型变为牡阵、挺起长矛,狠狠扎进了正对面的鲜卑联军军阵之中。 不多时,虎豹骑便再次凿穿了对面的敌军。与此同时,虎豹骑也再一次冲到鲜卑联军的背面。 于是乎……又是一轮抛射。 这一次,鲜卑联军已然接近崩溃边缘。 终于…… 有人坐不住了。 辽哥正欲下令,令虎豹骑再来一次凿穿…… 这时,一名身材明显比矮小的鲜卑人昂藏甚多、兼且头戴幽州汉人惯爱之步摇冠的鲜卑汉子,疾驰出阵,并向辽哥连声呼喝。 “文远大人且慢!文远大人且慢!俺等认输!俺等认输!” 张辽定睛看向那人…… 哦,不认识。 于是其人提起刚刚换上的长矛,便准备继续下令。 那鲜卑汉子见状,忙不迭催动马速、同时口中继续高呼。 “文远大人且慢!俺有厚礼相赠!俺有厚礼相赠!” 辽哥心中嘀咕起来。 鲜卑人所谓之厚礼……牛羊?卫府不缺。 金银?卫府亦不缺! 兽皮虎骨?西域亦有之。 既如此… 辽哥暗暗下定了决心。 其人不再理会这主动送上门来的鲜卑汉子,继续抬起长矛。 那汉子见辽哥不为自己所动,险些被吓到跌落马下。 其人继续高呼道:“文远大人且慢!且慢!俺愿迁徙部众入并州内地屯田!” 辽哥闻言,登时收起长矛。 其人暗暗吐槽: 你既有意徙民屯田,何不早说! 辽哥换上一副笑脸,主动迎上前。 “不知君高姓大名?君言欲徙鲜卑部众入并州内地屯田,却不知君欲迁徙部众几何?” 辽哥暗戳戳想道:但使此人缺乏诚意,某必当场杀之! 由此可见,近墨者确实够黑。跟随苟哥日久,卫府众人都学坏了。 辽哥正暗藏杀心时,却听那人高声道:“回文远大人,俺乃鲜卑扶罗韩也!” 辽哥一怔。 辽哥与阎柔相处已久,自然知道扶罗韩何许人也。 在步度根年纪尚轻、轲比能气候还不够足的此时,扶罗韩是妥妥的鲜卑第一大佬…… 好吧,按照鲜卑人自己的说法,扶罗韩应该是鲜卑第一大人。 其人拥兵近十万,部众更是已逾二十万,在草原胡人之中,可与匈奴右部之右贤王比肩,实力确实不俗。 辽哥哈哈一笑,向扶罗韩抱拳行礼。 “原来是鲜卑大人当面,失敬 失敬!” 然后辽哥迅速转入正题。 “只不知,扶罗韩大人此番欲迁徙部众几何?” 扶罗韩何许人也并不重要,这才是辽哥最关心的问题。 扶罗韩此刻已滚鞍下马,并单膝跪地、向辽哥抱拳行礼。 “回文远大人,此番俺欲迁徙两万部众入并州内地屯田,不知大人是否满意?” 辽哥对此非常满意,于是乎,其人道…… “扶罗韩大人贵为鲜卑雄主,竟仅可迁徙两万部众?再者说来,区区两万部众,岂可行屯田之事?至少五万人方可也!” 由此可见,辽哥的功力,明显比耿直的惇哥、渊哥要深上几分。 张辽之言,使扶罗韩大吃一惊。 这…五……五万部众?并州竟有如此多之良田? 人家扶罗韩也是懂卫府屯田的。 【作者题外话】:这一章,咱们聊一聊刘备初期的经历。 薛宝衩有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刘备是汉末枭雄,被称作“高祖之风、英雄之器”。但《先主传》对于其早年记载,则语焉不详。 刘备凭军功步入仕途,人所共知。但早在发迹之前,他便与日后的许多军阀、名士有过往来。这些线索被隐藏在各个传记的零散角落中,不易察觉。 咱们通过勾稽串联零散线索,还原刘备宦途的早期面貌。 刘备在中平元年(184)前后,便与日后的诸多贵人有过交往。 除了耳熟能详的公孙瓒之外,陶谦、邹靖等人均涉足其中;在中平末年(187-189),刘备还曾返回洛阳,与曹操相聚,甚至可能通过邹靖的关系,拜会过孔融与刘表。 公孙瓒是刘备发迹初期的重要人物,兼备“乡党”与“同学”的双重身份,私交甚笃,恩若兄弟。 (公孙)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蜀书先主传》 公孙瓒出身幽州辽西令支县;刘备出身幽州涿郡涿县,二人曾经在“州里名士”卢植门下求学。 卢植就是后世“范阳卢氏”的宗主,与清河崔、赵郡李、荥阳郑、太原王被合称北国五姓。 注意:范阳即涿郡。 虽然卢植是涿郡人,但刘备的受业地点,却不在幽州涿郡,而在河南缑氏山,即洛阳东侧三十里处。 (刘备)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蜀书先主传》 (公孙瓒)从涿郡卢植,学于缑氏山中,略见书传。--《后汉书公孙瓒传》 公孙瓒的履历中,有个非常重要的记载,即从卢植门下归来后,被举为辽西郡吏,累迁至涿令。 遣(公孙瓒)诣涿郡卢植读经。后复为郡吏……迁为涿令。--《魏书公孙瓒传》 涿令即涿县县令。而涿县恰好又是刘备老家。 按照“刘备兄事公孙瓒”的记载看,刘备在“乡里合徒众”时,其老家的父母官,正是自己的同门师兄。 (刘备)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蜀书先主传》 先主于乡里(涿县)合徒众,而(关)羽与张飞为之御侮。--《蜀书关羽传》 这可以充分解释,为何刘备组建流民武装,勾结边地军火商(苏双、张世平),招募亡命之徒(关羽、张飞),涿县的地方衙门却装聋作哑,坐视刘备坐大。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