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雄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三章 千般皆如意,万事定称心1…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太子,此皆为皇后所教?” 小刘嗣那俊俏可爱的小脸上,顿时挂满不开心之色。 “大人!!此皆孩儿反复斟酌、琢磨之所得焉!” 甄宓闻言1震,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赵旻心中狂喜,表面上却只是呵呵1笑。 “太子聪敏至斯,臣甚感欣慰!此乃大汉之幸!” 说着,赵旻收起笑容,俯下身子对刘嗣语重心长道。 “然则……太子须谨记,过满则溢、盈极而缺!人力有时穷,而天资不足恃!” 小刘嗣蹙眉思忖片刻后,用力颔首。 “大人教训得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孩儿若因聪敏而轻视天下才士,必将如前汉世宗孝武皇帝1般,犯下刚愎自用之大错,以至于晚年悔恨万分,下轮台诏令以罪己。” 人家小刘嗣年龄虽小,却什么都懂。 汉武帝用“雄才大略”来形容毫不为过。 但其人在晚年之时,因过度使用权谋诈术,以至于造成就连始作俑者、汉武帝本人都无法驾驭其后果的“巫蛊之祸”。 汉武帝的出发点,或许只是想借此来清除小人;但无论如何,从结果来看,“巫蛊之祸”确实是动摇了大汉之国本。 在此背景之下,便有了“轮台诏令”这1罪己诏。 尽管在《轮台诏令》全文之中,汉武帝对“巫蛊之祸”的相关信息,只字未提。 但话说回来,小刘嗣引用汉武帝、轮台诏令之典故,充分说明其人实则是以汉武帝为榜样,并吸取了汉武帝的惨痛教训。 小刘嗣可以编排自家“老祖宗”,赵旻却不能。 是以赵旻向小刘嗣深施1礼。 “太子,无论如何,世宗孝武皇帝所创之功业,亦可谓空前而绝后。 臣望太子将来亦可如此圣皇1般,为大汉继往开来、再创新高峰!” 小刘嗣用力颔首后,向赵旻深施1礼。 “大人放心,孩儿必不负大人之期望!” 那么…… 1切,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上。 “大人为河北所布之局,不可谓不周全,然则……为何今日大人仍需补其缺漏也?” 赵旻1本正经、坦然认错。 “回太子,盖因过满则溢、盈极而缺!人力有时穷,而天资不足恃!此臣所犯之大错也。” 小刘嗣莞尔1笑。 “大人雄才大略、百战百胜,亦会犯错乎?” 赵旻煞有介事道:“太子天资惊人、前途无量,将来亦会犯错乎?” 小刘嗣秒懂。 其人肃容正色、向自己亲爹兼良师深施1礼。 “大人所言极是,孩儿谨受教!” 赵旻很欣慰。 其人同样,向自己亲儿子兼爱徒深施1礼。 “此乃臣前车之鉴,望太子勿要重蹈覆辙!太子,今日臣言传身教,请太子观臣如何补此漏缺之处,请!” 言罢,父子兼师徒2人,便大手牵小手,向承光殿大步行去。 看了1整场父慈子孝……啊呸!是师严徒尊之好戏的甄宓,芳心大受触动。 甄宓已确信:有如此良师、忠臣,有如此慧徒、明君,大汉想不兴都难! 如是般,尽管苟哥很可能只是做无用功、白忙1场,但其人还是成功、及时补上了河北的最后1处隐患。 现如今…… 苟哥最担忧之事,乃是… 如何将自己与甄宓成婚之事,继续拖延下去。 然而直至今日,苟哥都没有想到好主意。 …… 很快,到了呼厨泉举行登位大典的日子。 平日里冷清孤寂、牲畜多于人的草原上,此刻来往之骑手穿梭不休、马车队宛若长龙。 活跃于并州刺史部的南匈奴诸部,以及扶罗韩、步度根这两大鲜卑大人所率领之部族,今日尽皆齐聚于南匈奴王庭。 除此之外,并州新任刺史阎柔、并州9郡之太守,使匈奴中郎将张郃,以及卫府贾诩、乐进、黄忠、张辽、庞德5人,无1例外,全部出席。 简言之,并州胡、汉双方的头面人物,可谓给足了呼厨泉这个南匈奴新任单于面子。 有阎柔这个南匈奴、鲜卑、乌桓3族通吃之人镇场子,背后又有卫府铁骑虎视眈眈地盯着南匈奴王庭,当然没有任何人敢在此闹事。 是以,呼厨泉登位大典,很快便圆满结束。 礼成之后,自然是设宴。 酒过3巡、菜过5味。 扶罗韩、步度根2人,便迫不及待地找到了阎柔。 阎柔也不含糊,其人请上贾诩、找到1处相对僻静之处,便开始密议迁徙鲜卑人屯田之事。 但实际上…… 此事根本无需如此大张旗鼓。 贾诩在因马休野心暗生之事而被贬之后(详见前文,贾诩因此事被贬到壶关),便早已心如明镜。 再加上3河(河南、河内、河东3郡)、凉州刺史部皆有大量成功的案例,是以,此事很快便被4人商议妥当。 与此同时,老银币贾诩对鲜卑人送上的如此投名状,显得格外满意。 老银币再3向扶罗韩、步度根2人保证,将来卫府开放互市之后,必将给予此2人优惠政策。 扶罗韩、步度根得到承诺之后,心满意足地离去。 老银币同样志得意满。 因为无论如何,卫府6将此番在并州刺史部所立之功劳,都少不了老银币那1份。 老银币本人当然不需要功劳,但谁没有子女? 凭此大功,老银币贾诩将来必然位列3公,恩荫子孙乃是顺理成章之事。 以是故,送走心满意足的两个鲜卑大人之后,在饮水思源之下,老银币便敞开心扉、打开格局,向阎柔传授了不少…… 老6的苟亦有道。 纵观老银币贾诩之人生,其人年少时为保命,可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假扮“凉州3明”之1段颎的外孙; 跟随董卓时,其人能劝董卓“矫情忍性,拔擢名士”,并布下张燕这着妙棋、分化袁绍、袁术,以牢牢牵制袁绍; 董卓死后,李傕、郭汜走投无路,贾诩犹能劝其2人奇袭长安、祸乱天下,乃至于挑唆关东诸侯内斗不休; 说贾诩祸乱天下,丝毫不假! 毕竟,天下乱不乱,贾家说了算嘛。 待天子刘协出函谷关,贾诩及时逃离关中、又抱紧张济张绣叔侄大腿,利用曹操、刘表、袁绍,在乱世继续活得有滋有味儿; 官渡之战前夕,贾诩这个老银币更是“苟”到了极致。 因与关东诸侯之长袁绍相斗多年,贾诩深知袁绍绝无可能容下自己,于是其人力劝张绣投靠曹操,搏1搏单车变摩托,至此,其人成功上岸。 历史上,贾诩苟到3公、位极人臣、寿终正寝,其子孙在西晋显赫1时。 此时空,贾诩同样苟到风生水起,位列3公已不远矣。 从本质上讲,赵旻与贾诩实则是同1类人。 区别只在于1点,前者有信仰、守底线;而后者只为利己、毫无廉耻。 但无论如何,贾诩都是1名极为难得的智者! 在贾诩1手谋划、阎柔推动、其余5将严格执行之下,并州刺史部就此,被卫府完全收复。 贾诩在留下张郃镇守草原、阎柔坐镇晋阳城,庞德辅佐阎柔之后,便随乐进、张辽、黄忠3将,喜气洋洋班师回许都。 不言而喻,老银币贾老头儿此番回京,至少可休养1两年。 但仍有不少严峻考验,还需要乐进、黄忠及张辽这3位猛将去面对。 同样地,新任并州刺史阎柔,也面临着颇为严峻的考验。 因为,并州刺史部,只是初步被卫府收复而已。 而如何更好地统治草原各民族,在历史上,是1个难度极大的命题。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实际通过史料推断,可以明确证明,刘备在怒鞭督邮之后,确实曾经返回洛阳。 首先是募兵的地点。 毌丘毅从洛阳出发,去丹阳募兵。洛阳隶属司隶河南,丹阳则隶属扬州,而且位于长江以南。刘备任职的安喜县,在冀州中山国,3地相隔,天南地北。 毌丘毅的募兵路线,距离刘备辖区过远,不可能有交集。刘备想见到毌丘毅,唯有提前抵达洛阳,之后1起从洛阳出发。 其次是王粲的记载。 按《英雄记》记载,灵帝末年,刘备就在洛阳,还与曹操1道返回沛国。 灵帝末年,(刘)备尝在京师,复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英雄记》 王粲是“建安7子”之1,与曹刘同时代,先仕刘表,后投曹操。可知此事绝非空穴来风。 这段史料中的“灵帝末年”即中平末年(187-189),与刘备“弃官亡命”的时间完全1致。 换言之,刘备第2次返回洛阳时,曾经走过曹操的门路。 曹操在中平5年(188)8月,被征召为西园校尉,此前曾经告病归家,返回沛国谯县。 (中平5年)8月,初置西园8校尉。--《后汉书灵帝纪》 征还(曹操)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沛国谯县)……征太祖为典军校尉。--《魏书武帝纪》 如果刘备是在中平5年(188)8月之前跟随曹操赴沛国的话,那在曹操重返东都之后,刘备在翌年(189)跟随毌丘毅南下募兵,也便顺理成章。 须知,毌丘毅是大将军何进的部下,曹操是何进的心腹。刘备在怒鞭督邮之后,能重获启用,离不开曹操的居间斡旋。 实际刘备在“募兵”1事上,可能也与曹操有串谋。 因为在初平元年(190)时,曹操也曾赴丹阳募兵,与刘备的募兵地点完全相同。 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扬州)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与兵4千馀人。--《魏书武帝纪》 就刘备后来的治所看,他虽然挂名徐州刺史,却始终驻扎在豫州小沛。所谓小沛,即沛国沛县,就在曹操老家(沛国谯县)不远。 陶谦与曹操,还先后表奏刘备为豫州刺史与豫州牧,对刘备“驻扎沛国”均无异议。 可以想见,刘备与沛国的缘分,必然远早于兴平元年(194)投奔陶谦时。 如果追溯源头,不难看出,他在中平末年,就已经到过沛国了。 下1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