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雄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四方初安定,乘船海上行6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对此早已做足万全准备的赵旻,2话不说便策马而出,直奔太医令衙署而去。 同样已做足万全准备的伏完,2话不说便策马而出,直奔宗正刘艾府邸而去。 同样做足万全准备的伏寿生母樊夫人,2话不说便令仆婢抬起自家亲女儿的躺椅,径直进入早已准备妥当的产房。 俄而…… 太医令张仲景随赵旻径直疾驰而入大将军府内、设在后宅的产房。 宗正刘艾随后也随着伏完进府…… 刘艾的作用,是见证、并记载伏寿子女之血脉正统性,毕竟,这是伏寿在宫外生产,大汉皇室之血脉不能存疑…… 尽管这即将出世的婴儿,实际上与刘协没有半毛钱关系。 然后…… 匆匆而入的张仲景,复又匆匆而出。 “唉!伏皇后惟腹痛耳,暂未能临盆。老夫且回公廨,明日再来!” 刘艾呵呵1笑,轻轻拍了拍老哥哥伏完。 “兄长勿要操之过急,此事弟已载册,明日弟再来见证便是。” 俩老头儿先后离去,伏完、樊夫人、赵旻3人心态凌乱了。 赵旻匆匆进入产房,已躺在榻上的伏寿,表情颇有些害羞。 “这……劳两位大人、两位先生及夫君空忙1场,妾甚感过意不去。” 赵旻对此啼笑皆非,当即握住爱妻柔荑、温言安慰其人。 “无妨,无妨。乖宝儿无事便好。乖宝儿万万不可胡思乱想,皇子、公主皆极好,旻皆甚喜之!” 伏寿满脸娇羞。 “夫君,待皇子或公主满月,还望夫君服侍妾……” 赵旻登时无语至极。 诚然,夫妇2人是已有数月不曾亲热,然而…… 伏寿如今临盆在即,却已经在馋爱郎身子,这也太荒谬了吧? 赵旻只好干笑两声。 “乖宝儿放心,旻必好生侍奉乖宝儿。” 1念及此,赵旻陡然心生明悟: 乖宝儿实则是在担心,我可能将出城亲征! 伏寿的小心机,果然无处不在。 事已至此,赵旻只好先稳住伏寿。 尽管其人已暗下决心,待伏寿母子平安,便将赶赴庐江郡、亲自安抚庐江郡士族、豪族。 赵旻这个苟哥,遂信誓旦旦称自己必将守护伏寿母子。 这段时间,因赵旻时常伺候伏寿之故,小刘嗣、小刘滢这对孪生姊弟…… 被伏完、樊夫人以及其2人的2舅父、伏寿胞兄伏典,安置到了大将军府极后面的宅院,并由伏典夫妇2人悉心照顾。 当然了,伏寿每日独自陪自己儿女相处1段时间,却不可能让小刘嗣、小刘滢见到赵旻…… 赵旻、伏寿这对地下夫妻,伪装得实属不易。 但话说回来,经过今日这番伏寿生产预演,使众人积累了宝贵经验。 由是故,当第2日伏寿当真临盆之时,1切便变得颇为从容简单。 是日,伏寿生产顺利,又为赵旻诞下1名千金,母女非但平安,兼且伏寿奶水丰足…… 赵旻其实早就知道,以伏寿之有料,自己与伏寿的孩子根本不可能饿着。 宫中的刘协听闻伏寿在大将军府诞下公主,登时兴致缺缺,只是遣数名中常侍、十余名宫中婢女前往问候、并服侍伏寿。 刘协本人甚至都未露面。 如此也好,倒也省得赵旻麻烦。 赵旻在伏完的大将军府伺候孕妇之时,常山国赵氏族亲已经赶到许都。 期间,赵旻抽空与赵震、1众族中耆老、赵云等人见过礼。 赵氏族亲在许都停留1日1夜后,便匆匆赶赴河北常山国真定故里。 赵大娘当然也带着张凝、杨樱月、孙尚香以及卞夫人这4名儿媳妇、还有4名孙子、孙女,与赵氏族亲同行。 趁伏寿正在坐月子,赵旻抽空调遣本就谙熟水战的太史慈,以及在江夏磨练出水战经验的徐晃、马超2将,携带青州牧周瑜为自家族亲写好的书信,率两万卫府铁骑赶赴庐江郡。 至于赵旻本人,则准备在伏寿坐月子结束、重新入宫之后,便率精锐亲卫、疾行至庐江郡郡治皖城。 当然了,在此期间,赵旻还要伺候依嘉娜丽、张瑾这两名产妇临盆。 再来看太史慈、徐晃及马超这组老搭档。 3将率军开拔之时,已是9月初3。 3将选择的路线,是自许都向南,经陈郡、汝南郡行6路至庐江郡。 1路上,3将并未遇到任何阻碍,直抵庐江郡境内。 庐江郡北部乃是山越人的地盘,赵旻、卫府的大纛、旗帜1亮出来,同样畅通无阻。 直至…… 9月初6这天,3将赶至皖县北部的龙舒县时,骤然遇到1股不明身份、且甲胄较为齐整的步卒。 作战经验丰富,兼且因曾做过1方诸侯、而政治嗅觉颇为敏锐的太史慈瞬间便察觉到不对劲儿。 是以,这股不过区区3两千人的步卒,很快便被3将利用地形、以及骑兵的高机动性包了饺子。 会说淮泗方言的太史慈,在经过1番审讯后得知,孙权果然已经查明庐江郡叛变之事始末。 而这股步卒,便是孙权暗中自丹徒城派来之“庐江上甲”! 庐江上甲,是孙权所设、类似于卫府虎豹骑的精锐部队…… 毋庸置疑,“庐江上甲”的精锐程度,还远远不及卫府普通重骑兵,遑论从卫府重骑兵中百里挑1的虎豹骑! 太史慈经过严刑拷问领头之校尉,得知庐江上甲之统领陈武,已秘密潜入龙舒城。 做为陈武多年同僚,太史慈当然清楚陈武的底细。 于是其人果断改变策略,逼迫这不到1校满编的庐江上甲为卫府铁骑引路,顺利攻入如今敌我难辨的龙舒城。 以太史慈、徐晃、马超3位猛将之能,很快便接管了龙舒城城防,并牢牢控制住龙舒县衙。 于是乎,藏匿起来的陈武倒霉了。 不到半个时辰…… 太史慈带着1脸令人玩味的笑容,走到被牢牢绑缚住、并跪倒于地的陈武身前。 “子烈,别来无恙否?” 陈武脸色铁青无比。 “太史子义!某技不如人,此番被俘无话可说!然则……士可杀不可辱!你休想羞辱于某!” 太史慈收起笑容、叹了口气。 “子烈,庐江郡本为汉土,某家主公代天子而狩,为天子夺回庐江郡,此乃为人臣者之本分焉!遑论庐江郡为叛贼所窃,朝廷以顺讨逆乎? 子烈,某家主公碍于故吴侯之情分,不便攻伐孙将军(即孙权,太史慈意在否认孙权之正统性),然则此绝非你等割据诸郡、称霸1方之借口也!某劝你勿要再执迷不悟,归顺天子方为大义之所在!” 陈武昂起头、对太史慈怒目以视。 “呸!太史子义,你我昔日皆受故吴侯之大恩,奈何如今你竟反叛吴侯!” 太史慈冷笑以对。 “荒谬!陈子烈!某本为故扬州牧刘公之故臣,刘公身故之后,某与故吴侯激战数场、知故吴侯英雄了得,故而欲追随故吴侯、为大汉建功立业! 而今,大汉1统在即,汉室威严再立!某投奔天子、为大汉效力,此方为臣者之正道焉!陈子烈你只知忠于故主,却罔顾天下大义!你乃愚忠也!” 太史慈以天下大义压人,陈武只好冷哼1声,却不好继续出言反驳。 太史慈乘胜追击:“再者,陈子烈!某且问你!山越人是否本为良善百姓?为何孙将军执意出兵讨伐,而非安置其众?”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既然蒋琬、董允、费祎、杨仪、姜维等人都认为魏延该死,那无论魏延是不是该死,他都不得不死。 杨仪在前线杀了魏延父子,已是既成事实,那刘禅能做的便只有夷灭魏延3族,安抚众人情绪。 如果注意到魏延之死的具体细节,便可以发现,众将杀害魏延,其实根本没有经过刘禅的同意。 诸葛亮死后,魏延、杨仪相继给刘禅上疏,弹劾对方叛乱,“1日之中,羽檄交至”。刘禅虽然就此咨询了董允等人,但并未做出明确的处理意见。 (魏)延、(杨)仪各相表叛逆,1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杨)仪疑(魏)延。--《蜀书魏延传》 杨仪等人发动火并时,并未提到皇帝的意见,而是以“诸葛公亡,身尚未寒”为由。可见讨伐魏延,根本没有得到刘禅的正式批准,否则杨仪、王平等人1定会搬出御旨,而不是以诸葛亮为辞。 (王)平叱(魏)延先登曰:“(诸葛)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蜀书魏延传》 更为离奇的是,前线内讧时,蒋琬这个留守成都的相府长史,居然能够“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还“行至数十里”。足见彼时的成都禁军完全归相府控制,刘禅所能做的,只有垂拱而已。 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蜀书魏延传》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刘禅听闻魏延死讯之后,会做出“夷延3族”的决定。这实际是对群臣的安抚,也是对既成事实的无可奈何。 魏延死后,杨仪“率诸军还成都”,蒋琬亦“旋军”。 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延败走;斩延首,(杨)仪率诸军还成都。--《蜀书后主传》 (魏)延死问至,(蒋琬)乃旋。--《蜀书魏延传》 当时成都城下,聚集着两支兵马。1支是杨仪率领的蜀汉野战军,另1支是蒋琬率领的蜀汉宿卫军,即京师禁军。 此时的局面,其实是群臣向刘禅逼宫,逼着刘禅承认魏延之死的既定事实,同时要求皇帝给此事定性。 刘禅不是傻瓜,当然清楚千钧系于1发,于是将魏延在成都的家属满门抄斩,算是给群臣1个交代。 实际上蜀汉的政治斗争强度,远低于曹魏与孙吴。“夷3族”这种处理手段,魏延是唯11例。可见此事存在极为特殊的历史背景,即群臣兵谏,逼皇帝表态。 该年(234)刘禅大赦天下,这显然不是针对诸葛亮之死,而是针对群臣逼宫。 此次政治风波过后,刘禅便派遣国舅吴1都督汉中;同时明升暗降,夺了杨仪的权。这无疑是事后的补救措施。 (建兴十2年)大赦。以左将军吴1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蜀书后主传》 (杨)仪至(成都),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从容而已。--《蜀书杨仪传》 由于刘禅的机智果决,潜在的动乱被平息消弭。当然,其代价就是魏延的全族性命。 刘禅是个高人! 下1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