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雄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六章 行岁除大典,迎正旦新年终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赵旻对吕范的态度,始终都极为尊敬。 至于蒋钦……其人是太史慈挚友。 以是故,赵旻唤上太史慈、周瑜2人,以及自己最心爱的小老婆香妹子,1同出城迎接吕范、蒋钦。 故人重逢,自是少不得畅叙离情。 1番嘘寒问暖、叙旧加问候故友之后,1行人径直赶向宫城、觐见天子刘协。 同样与去岁时不同,刘协这几日,始终处于接受觐见的状态之中。 是以,前脚汝南袁氏之使甫去,后脚江东使臣便顺利在长乐宫见到了刘协。 刘协与江东使臣行君臣之礼、江东敬献朝贡之物后,刘协温言劝勉1番江东使臣,再口头嘉奖1番赵旻等重臣后,此番觐见便宣告圆满结束。 此刻已是申时末、近傍晚之时。 1行人出得宫城,便匆匆赶向卫府。 1路上,蒋钦与太史慈、周瑜2人谈笑风生,而赵旻、香妹子夫妇也同样与吕范言笑甚欢。 得知吴老夫人身体康泰、精神健旺,赵旻、香妹子夫妇,以及太史慈、周瑜2人皆同时放下心来。 归根结底,孙权就算再混蛋,也与吴老夫人无关。 1行人至卫府之后,与卫府1众文臣武将说笑1番,便是晚宴环节。 除曹氏、夏侯氏诸人外,卫府1众文臣武将欢聚1堂。 当然了,其中不乏程昱、贾诩、董昭、荀攸、鲁肃、周瑜等等等等天下顶级谋士;也有颜良、乐进、张郃、黄忠、张辽、马超等等等等天下名将。 好吧,这实际上,也算是卫府群英会。 1众顶级人才,轮番向吕范、蒋钦2人敬酒,到最后,居然使2人生出卫府决不可力敌之感。 宴后,赵旻亲自陪2人至卫府客房。 烛光下,3人借着酒劲,在客房中饮茶、并畅所欲言。 吕范叹了口气。 “阿旻,某实难预料,仅仅不足4年,这乱世便将为你所终结。” 赵旻自谦道:“子衡兄长谬赞也!昔年之曹孟德何等狼狈?其人东迎天子都于许后,不亦仅4年便1统中原乎?” 曹操在短短4年便足以争霸天下,靠的是毛玠提出的“奉主上以从民望”之策,以及屯田之政。 赵旻完全秉承、并发扬光大了曹操做到的这两点,所以其人才能达成今日之成就。 吕范苦笑着摇摇头。 “阿旻过谦也!相比屯田5载、仍远非袁本初敌手之曹孟德,阿旻与其人可谓天渊之别!” 吕范虽是靠恩义上位、智谋仅为中人之资,但其人看得颇为通透。 抛开其他方面不谈,单论发展经济民生这1条,赵旻与曹操相比,确实是天渊之别。 此时此地并无外人,所以吕范借着醉意,说起话来毫无顾忌。 “阿旻,你实话实说,卫府如今仓廪之余粮,是否已有5千万斛以上?而绢是否已存千万匹?” 吕范此言1出,赵旻哑然失笑; 而蒋钦却悚然1惊。 盖因吕范所说的数据,委实有些骇人听闻。 卫府存粮,可决不仅是军粮,卫府所设之仓廪,还有北宋时常平仓、义仓及广惠仓之功能。 常平仓始创于前汉汉宣帝刘病已朝,为中国古代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民粮食需求设置的粮仓。 其主要运用经济价值规律调节粮价,充分发挥粮食稳定市场的作用。 广惠仓制度始创于宋仁宗嘉祐2年(西历1057年)。 宋仁宗赵祯采纳枢密使韩琦建议: 朝廷将原先例由官府出售的绝户(无子孙者)田产改为募人耕种,收租谷另置仓储存,以救济州县郭(城)内老幼贫疾不能自存者,曰广惠仓。 此仓由提点刑狱官主管之。 具体规定为:凡绝户之田,州县户不满万者,留租千石之田为广惠仓田; 万户以上倍之,户2万留3千石田,3万留4千石田,每增1万户增留1千石田,至十万户留万石田。 其余田亩,仍旧由官府出售。 这是田制,赵旻在此基础之上,将其改良为田制与粮制相结合的体制。 总而言之,卫府仓廪中的存粮,除军粮之外,还包含调节粮价之战略储备粮,以及救灾所用的救济粮。 同理,卫府所存之绢,除用于军费之外,同样兼具宏观调控、以及救灾所用等用途。 粮食之斛,乃是容积单位。 因菽(大豆)、麦、稷(即粟,小米)、稻、黍(黄黏米)这5谷的密度不同,所以1斛的重量不尽相同,但大抵上,是后世27市斤左右。 而绢,1匹大约为后世300软妹币。 所以5000万斛粮食,大约为后世687500吨粮食;而千万匹绢,则相当于后世30,0000,0000元软妹币。 然而…… 赵旻对此坚定摇头。 “子衡兄长此言差矣!” 吕范、蒋钦闻言,不由得同时松了口气。 诚如蒋钦所料,吕范就是故意说出来1个天文数字,以判断卫府的真实经济实力。 由此看来,吕范确实有些过于多疑? 赵旻亲口否认此数据,可见卫府的经济实力,实际上并未达到骇人听闻的程度。 在吕范、蒋钦2人看来,值此乱世,卫府绝无可能有如此惊世骇俗的能力。 然而…… 赵旻心道:吕子衡你瞧不起谁呢!你知不知道,卫府如今的财政收入到底有多离谱? 老子说出来,吓不死你! 于是赵旻微微1笑。 “子衡兄长有所不知,卫府存粮,而今已有5十万万斛(68750000吨,即6875万吨,足够7000万人食用十年之久),散布于天下9州49郡国之中; 此外,卫府尚存绢百万万匹(大约折合后世软妹币3,0000,0000,0000元,即30000亿元),此足以支撑卫府昼夜不停征战,长达5年之久。” 所以说…… 这才是董昭、荀攸不找穷兵黩武、广修水利的赵旻麻烦之根本原因。 反正仓廪充实,主公既喜爱胡闹,便由得主公胡闹! 吕范、蒋钦2人闻言…… 瞠目结舌,久久不能言。 赵旻颇为无奈地摇了摇头。 “子衡兄长、公奕兄长,劳烦2位兄长规劝旻之2兄,勿要再与朝廷作对!2位兄长应已知晓,2兄又岂是朝廷之敌手乎?” 赵旻这话说得1点儿都没错。 就算赵旻大军兵临吴城城下,对孙权围而不攻、就这么耗下去,那么最先撑不住的,也1定是孙权1方,而不可能是赵旻1方。 当然了,最大的可能,是吴郡士人主动大开城门,迎卫府进城、并为卫府引路、带卫府铁骑杀了孙权泄愤。 对于人家吴郡士族、豪族而言,谁统治吴郡都无所谓,只要别让人家的族人平白牺牲就好。 吕范、蒋钦2人,已经完全讲不出话来。 赵旻冷冷1笑,抱拳行礼后离去。 吕范、蒋钦2人相视颓然1叹。 翌日清晨。 董昭、荀攸2人匆匆赶来卫府,请吕范、蒋钦2人用早饭。 用饭之时,董昭貌似不经意间,对荀攸说道。 “公达,稍后兄欲至北城开仓检验存粮,你愿随兄同去否?” 荀攸瞪了董昭1眼。 董昭自知失言。 其人讪讪1笑:“也罢,某自去便是!” 吕范、蒋钦2人见状,异口同声道。 “公仁公如不嫌弃,某等愿随公同去!” 董昭假意推辞。 “这……这似有不妥也!” 吕范、蒋钦忙不迭道。 “无妨!无妨!某等皆为汉臣,此亦为某等分内之事焉!” 荀攸站起身,对2人冷冷道。 “你2人皆为江东孙权之臣!何谈大汉之臣乎?休得胡闹!” 吕范、蒋钦2人见势不妙,忙不迭起身行礼。 “公达先生……”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曹丕也曾试图笼络曹彰,把对方的食邑由5千户增至万户,希冀对方安心养老。相比于曹植的2千5百户食邑,曹彰的万户侯不可谓不尊贵。 (文帝)诏曰:“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增(曹彰)邑5千,并前万户。”--《魏书任城威王传》 (黄初)3年,立(曹植)为鄄城王,邑2千5百户。--《魏书陈思王传》 然而曹彰始终希望可以“见授用”,即重新得到启用。按曹彰的能力特质而言,他应该是希望能够重掌兵权。这当然不可能得到曹丕的应允。 始,彰自以先王见任有功,冀因此遂见授用。--《魏略》 在1系列的收买政策没有得到预想成效之后,曹丕终于下定决心,剪除隐患。 黄初3年(222)曹彰被改封到兖州任城,4年(223)又被召往洛阳,曹氏诸侯被1并征召(见《陈思王传》)。 曹彰抵达洛阳馆舍之后“以疾薨”,死得无声无息,毫无征兆。年仅3十5岁。 3年,立为任城王。4年,朝京都,疾薨于邸。--《魏书任城威王传》 曹彰暴死之后(223),同赴洛阳的曹植惊吓过度,主动写了1篇卑躬屈膝,极尽谄媚的词赋献给曹丕,希冀免祸。 4年,徙封雍丘王。其年,朝京都。(曹植)上疏曰:“臣自抱衅归藩,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魏书陈思王传》 曹植的书文见于《陈思王传》,有千字上下,比诸葛亮的《出师表》还长。其中充斥着“危躯授命,知足免戾”,“迟奉圣颜,如渴如饥”1类的鄙陋谦词,对曹丕恭敬到无以复加,侧面反映出特殊的历史背景。 关于曹彰遇害的具体过程,陈寿出于为尊者讳的考虑,在《魏书任城威王传》中没有提及,其余史家则众说纷纭。 下1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