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雄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章 观天下风向,助刘备封王10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是以,听罢赵旻提前说出来的“丑话”之后,四人纷纷颔首。 糜竺赔着笑脸,向赵旻深施一礼。 “某等皆知此事殊为不易,烦请卫将军多多为此事费心!” 赵旻趁机道。 “此事若成,我将于广陵郡江都码头设互市。今后玄德公之宝货,可经海路径直运抵江都县与朝廷互市。 如此一来,朝廷、玄德公皆可省时省力,诸君以为如何?” 赵旻这个想法,确实是互惠互利共赢之策。 无论古今中外,海运都是成本最低的物流方式,没有之一。 沙俄、苏联为何对海参崴志在必得,便是因为海参崴是远东不冻港。 立国之初,苏联仍对大连、旅顺等港口虎视眈眈。 若非彭大将军横刀立马,打赢了那场不可能打赢的战争,我们或许将沦为苏联之附庸。 海运之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漕运虽不及海运,但也相去不远。 如此一来,无论卫府,还是刘备,双方都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 由是故,身为徐州大商贾的糜竺,对此欣然应允。 “卫将军所言极是!若可如此,则某等运送货物之靡费,将大为减少也。” 赵旻颔首。 “便暂定如此!请诸君先行离去、暂且等待我之佳音。” 糜竺等四人同时向赵旻深施一礼。 “某等恭候卫将军之佳音!此事若成,玄德公必将为卫将军另备薄礼。” 赵旻挥了挥袍袖。 “便如此,阿贲,代我送客!” 对刘备麾下这四人,赵旻一个都瞧不上眼。 所以其人不可能亲自相送。 待四人走后,赵旻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 贾诩也站起身来,向赵旻作揖、嘿嘿一笑。 “主公想必已胸有成竹?” 赵旻同样嘿嘿一笑。 “此事于我,不过举手之劳耳!” 程昱、荀攸、鲁肃三人刚刚站起身,闻得此言,却险些一头栽倒。 神特么能想到…… 赵旻前后之言,反差竟犹如天渊之别。 赵旻再次嘿嘿一笑。 “大汉虽设交趾刺史部,却先失日南郡、后长期征税不力。 以至于交趾刺史部,与大汉而言,如“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之鸡肋一般。 既如此,大汉何不将此地封于宗室,由宗室代天子牧守、每岁向天子朝贡乎? 更何况,刘玄德麾下有关、张此等万人敌,兼且刘玄德已知南洋诸国之富庶,呵呵…… 以刘玄德之能,其人焉能不为大汉开疆拓土邪?而刘玄德身为宗室,纵然封王,其藩地亦为大汉之国土。 如此一来,大汉无需驻兵、无需遣官吏治理,却可坐享刘玄德之朝贡、岁献,亦可使其人自发为大汉开疆拓土。 其事之利害如此,诸君以为,天子当做何选乎?” 言罢,赵旻又一次嘿嘿一笑。 “有劳诸君,速为卫府出征之事做准备。我暂且入宫觐见天子、当面向天子陈述其中之利害。” 言罢,赵旻挥袖而去。 程昱、贾诩、荀攸、鲁肃四人先是面面相觑,旋即大笑不已。 谁又能想到,自家主公竟蔫儿坏、猥琐如此。 少顷…… 赵旻便进了宫城、径直走入长秋宫正殿之中。 伏寿正抱着襁褓之中的小女儿刘缈,在甄宓协助之下,辅导刘嗣、刘滢读书。 赵旻顿首行礼后,便将自己早已谋划好的“劝进方案”向伏寿讲述了一遍。 在赵旻的谋划之中,刘备封王之“劝进”,共分为三次。 但在“劝进”之前,尚需造势。 为此,赵旻早已求得张裕,请其人与周群、杜琼等巴蜀占星师,联名上奏“刘备封王乃天意”之详细说明。 周群之占卜术,造诣同样极高,且同样极准。 周群家富,多蓄奴仆。 每夜,其人令家奴登高观星,见异相即禀家主,群自登楼往视。 历史上,刘备一征汉中时,周群以天象阻挠其人。 周群称“当得其地而失其民”,又称“若出偏军必不利”。 结果,第一次汉中之战的战果确实如其所言,吴兰、雷铜偏师覆没。 综上所述,赵旻必须先将此“天意”,遍传于天下,其后方可顺应天意、进行“劝进”。 初次“劝进”,当由御史中丞刘渊、宗正刘艾这宗室两大巨头带头,以宗室子弟为主; 第二次劝进,则是由荀彧、赵旻这一文一武带头,以朝廷、卫府之文武百官为主; 第三次劝进,却是由刘表、刘瑁、刘璋这些宗室之降臣带头,马腾、张鲁、刘琮,以及朝中元老为主。 如此一来,无论宗室、文武百官,还是封侯之降臣,便可视为,均同意宗室刘备封王。 如此一来,一切便水到渠成。 唯一值得考虑的,只是孙权,对刘备封王之事的看法、意见及态度。 但赵旻对此并不担心。 刘备是大汉宗室,封王符合刘邦“白马之盟”之条件。 异姓之孙权,又算什么? 只要孙权胆敢造次,那么赵旻必将出兵镇压其人。 伏寿听罢赵旻的全部谋划,微微颔首。 但很快,伏寿便提出了异议。 “太子太傅,交趾刺史部、南洋既如此富庶,何不由大汉自行治理之?” 赵旻将自己所分析的利害关系,以及先前自前汉汉武帝,至天杀的汉灵帝时,交趾刺史部的情况,简要向伏寿陈述了一遍。 伏寿闻言,果然便不再反对。 赵旻继续补充道。 “况且,待刘玄德百年之后,其后人若德不配位,大汉亦可效仿前汉世宗孝武皇帝,将交趾刺史部收回。” 伏寿这次,终于被爱郎说服。 其人嫣然一笑。 “便依太子太傅之言。太子太傅为大汉殚精竭虑,殊为辛苦。今日午时,妾于长秋宫正殿赐宴!” 与昨日不同的是,甄宓此时犹在殿中。 佳人闻言,错愕不已。 这…… 皇后似乎对兄长颇为敬重? 酉时,又一次忙碌一整日的赵旻,终于得以回家。 等待其人的,是赵大娘的一通数落。 赵旻在猝不及防之下,颇为狼狈地捱了老娘一顿臭骂…… 待老娘将情绪发泄完毕后,赵旻方才赔起笑脸、连连向老娘顿首谢罪。 然后…… 赵大娘第一句话便是…… “阿旻!你欲何时与阿宓成婚?” 赵旻心知肚明,这事儿,自己是万万躲不开的。 大不了…… 待张裕至此后,先向其人问明,自己应如何避开,近亲生子之隐形基因遗传概率便是。 只要有概率,那么对于张裕这等高人而言,便不是问题。 想通此哏节儿之后,赵旻咬咬牙、跺跺脚,豁出去道。 “一切皆由大人做主便是。” 自家亲儿子回答得如此痛快,反而使赵大娘狐疑起来。 “阿旻,当真如此?你此番不再拖延?” 赵旻顿感啼笑皆非。 老子说实话,您老都不信了? 其人索性顿首道。 “大人尽管放心,但使大人定下婚期,则孩儿必不拖延。” 见赵旻如此干脆,赵大娘却犹豫起来。 “也罢,待你从父、张公至许都之后,老身再定良辰吉日亦不迟。” 赵旻想哭。 您老搁这儿玩老子呢? 赵大娘暂且搁下此事之后,复又问亲儿子。 “阿旻,你且起来,为老身讲一讲,此番出征西域之事。阿云所言过于简略,殊为无趣!” 赵大娘之所以如此生气,甄宓之事只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就是赵大娘想听,自己亲儿子给自己讲故事。 赵云哪儿都好,就是性格过于低调恬淡。 其人那如史书一般的陈述……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再来看孟达与刘封,关羽与糜芳的关系。 关羽以外姓将领镇守荆州,刘备安插在关羽身边的最重要棋子,就是糜芳和士仁。 外姓将领在外掌兵,君主都会安插外戚、宗室、宦官为监军。这是不成文的规矩。 孟达策反上庸诸郡,刘备闻讯,立刻把养子刘封派去接手。 名义上,刘封与孟达是同僚,实际上,刘封就是孟达身边的眼线,监军,与刺史之于郡守一样。刘封入上庸,果然以监军身份欺凌孟达,孟达怀恨在心。 先主阴恐(孟)达难独任,乃遣(刘)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蜀书十》 建安十六年(212)刘备入川,之后陆续征召诸葛亮、赵云、张飞、刘封等人协助作战。而留守荆州的心腹旧人,就是关羽和糜芳、士仁。 赤壁战后(208),荆州一分为三。 第一次孙刘战争后(215),刘备与孙权重新划定地盘。 将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分给孙权,孙权则承认刘备对南郡(向孙吴所借)的统治法理。 此时,荆襄九郡(原为七郡,后南郡被一分为三,故为九郡),情况如下: 曹操占据南阳郡、襄阳郡(南郡中部)、南乡郡(南郡北部)。 孙权占据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 刘备占据南郡(原南郡南部)、武陵郡、零陵郡。 每家占三郡,不多不少。 荆州首府(刺史治)是南郡江陵,而南郡太守,恰恰是糜芳。 可见,糜芳是荆州后勤的总负责人,也是关羽之下的实权二把手。 糜芳之于关羽,恰如刘封之于孟达。 关羽虽忠诚且深受刘备宠信,但规矩不能坏,监军这东西,该有还是得有。 糜芳在荆州的身份作用,大概类似今天的政委。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