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对此不假思索。
“主公,卫将军既已向某等展示诚意,则亮以为,主公应趁此时,请关、张二位将军撤出豫章、桂阳二郡方可。”
刘备再次颔首。
“孔明先生以为,此番备封王之事,是否可成?”
诸葛亮仍然不假思索道。
“请主公尽管放心,已卫将军之智,其人必可想通,主公若封王,对大汉实有百利而无一害。”
诸葛亮这句话,使刘备心花怒放。
“先生之言,甚合我心!”
诸葛亮继续道。
“更何况,主公此番亦已为大汉开疆拓土。若主公为天子献上国书、海图,则主公封王,将更加名正言顺也。”
这时,刘备方才想起一事。
“孔明先生,以你观之,此番卫将军出征西域,究竟可否为大汉征服葱岭以西诸国?”
诸葛亮果断摇头。
同时,其人俊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一丝怅然之色。
“回主公,亮对西域之事丝毫不知,仅凭《史记》、《汉书》之记载,不足以使亮揣摩此事。
此乃亮无能,乞请主公恕罪!”
刘备叹了口气。
“孔明先生,此事怪不得你。想必,从文亦同样对交趾、南洋之详情不得而知也。
惜哉!若备可抢先从文一步,占据益州天府之地。又何至于苦守交趾刺史部乎?”
刘备这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交趾、南洋若经营得当,丝毫不比益州差多少。
诸葛亮宽慰刘备道。
“主公此番亦已知晓,南洋之地广袤无垠,且其地物产丰富,丝毫不亚于益州。
南洋而今所欠缺者,惟教化之功耳。亮愿为主公分忧、尽速培养儒士,以期教化南洋之万民。
此外,亮曾听闻,昔年曹孟德之乡人、大医华元化(华佗)正携弟子云游于桂阳、苍梧二郡。
主公何不遣腹心之人,请华先生至龙编县行医?
交趾、南洋诸地,瘴疠之气甚多,若得华先生之助,则主公迁徙、教化万民,必将事半而功倍焉。”
因张仲景常驻许都、广招弟子授业之故。
尽管赵旻曾多次邀请华佗,但华佗还是不愿前往许都。
华佗之意很简单,中原既已有大医坐镇,那么本着悬壶普济天下之原则……
华佗更应该前往江南之地,与张仲景一南一北,共同传播医术、救治万民。
如此,方符合医者父母心之道。
而且,诸葛亮此言,对刘备治理交趾、南洋大有裨益。
在古代,尤其是极为迷信的两汉,尤其尤其是极为迷信的两汉之交趾、南洋诸地,巫、医是向来不分家的。
要知道,在两汉时期,方士与术士甚至登堂入室,出将入相。
典型案例即方士栾大(一作栾太)。
因为其人掌握“斗棋之术”,官拜五利将军,还被汉武帝招为驸马,娶卫长公主(皇后卫子夫之长女)为妻。
(栾)大为人长美,言多方略,而敢为大言……
上(指汉武帝)方忧河决而黄金不就,乃拜(栾)大为五利将军……又以卫长公主妻
之,赍金十万斤。
摘自班固《汉书之郊祀志》
东汉末期,太平道张角、五斗米道张鲁,同样“诳惑众人,煽动群愚”。
历史上……
刘备本人,便曾向术士李意其,占卜伐吴成败;
刘禅痴迷于术士的谗佞邪说,终至亡国。
魏国的曹操、曹植痴迷于左慈的“辟谷之法”;
曹叡供奉寿春神女,大起宫殿。
至于东吴的孙权、孙皓,更是此道之集大成者。
乃至于唐代士人周昙,作诗嘲笑孙权祖孙的昏昧。
更有甚者,还有能力利用民众之迷信心理,而为自己变现。
据《抱朴子》记载,兴古太守马氏,纠合无赖,任人唯亲,将一名不学无术的故旧之人,包装成“神仙道士”;
其人又巧妙运作,找来各路江湖神棍站台。
兴古太守马氏在官,有亲故人投之求恤焉,马乃令此人出外住,诈云是神人道士。
摘自葛洪《抱朴子之道意》
在这位马太守的经营下,“四方云集,趋之如市”,最终“旬日之间,乃致巨富”。
四方云集,趋之如市,而钱帛固已山积矣……旬日之闲,乃致巨富焉。
摘自《抱朴子之道意》
旬日即十日。
换句话说,仅仅一周多点儿的时间,一个赤手空拳之无赖,便转型成了富甲一方之大豪。
当然,这些银钱的大头儿,无疑流进那位马太守之腰包。
这位“兴古马太守”,疑似牂牁太守马忠。
昔日巴西人马忠,曾出任牂牁太守,多次讨平南蛮叛乱。
兴古即“南中七郡”的建宁、牂牁。
照此推断,马忠在任上,可谓生财有道。
(建兴)三年春三月,丞相(诸葛)亮南征四郡……分建宁、牂牁为兴古郡。
摘自《蜀书之后主传》
此非重点,有水文之嫌,故而不再特别引注。
详见作者的话。
一言蔽之,诸葛亮是打算借助华佗师徒的医术,来提升刘备教化万民的速度、效率。
本就颇为迷信的刘备,瞬间便读懂了诸葛亮的心思。
于是乎,其人与诸葛亮一拍即合。
“孔明先生所言极是!备这便尽遣心腹,诚心实意邀请华先生师徒,赶赴龙编城!”
然后……
刘备迫不及待问诸葛亮。
“孔明先生,备尚需准备何物?”
诸葛亮断然道。
“主公,过犹不及,主公此番进京,仅携重宝赠予推动封王之诸公、聊表寸心即可,万不可再以厚礼相赠!”
刘备虚心纳谏。
诸葛亮又道:“主公,士元而今坐镇大散关,是故主公之宝货,恐难以过关。
是以,关、张二将决不可押送宝货而行,主公应叮嘱叔至将军(陈到):
若宝货在大散关为卫府所扣押,叔至将军可凭亮之书信求见士元,将宝货在大散关售出即可。
主公勿忧,即便如此,此宝货之价值,亦将高于与卫府交易甚多也。”
刘备继续从善如流。
“一切皆听孔明先生之言!”
诸葛亮这才松了口气。
其人向刘备深施一礼。
“主公,此番进京,先由亮代主公出面,一切责骂,皆由亮代主公受之!
亮惟愿主公可顺利封王。如此,主公虽未能信大义于天下,犹可信大义于大汉之南也。
此皆亮无能之过,主公既对亮如此信重,则亮必为主公尽取南洋之地!”
此刻。
诸葛亮俊目中泪光闪烁,言辞恳切、语气至诚。
刘备忍不住虎目含泪,扶起诸葛亮后,语气哽咽道。
“孔明先生休得胡言!休得胡言!备得先生后,如虎添翼,方可一展抱负!
请先生今后万勿自责,你我二人戮力同心、尽力而为,为大汉开疆拓土便是!”
在此时空之中,刘备、诸葛亮君臣二人,虽远未至刘备托孤于诸葛亮之时,然而……
君臣二人如今已然“心神无贰”,亦堪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同一时间……
许都之内,赵旻终于完成了,刘备封王的全部准备工作。
为此,赵旻这个苟哥,搭进去不少人情。
但苟哥认为,一切都极为值得。
卫府的未来战略重心,始终将放在攻略西域、发展国内民生这两点之上。
而且,这两点相辅相成。
西域稳定,则丝绸之路便稳定。
丝绸之路稳定,那么外销便将持续拉动内需,大汉国内民生,便自然而然得以解决。
由是故,交趾刺史部,赵旻便完全没有精力去治理。
如此一来,又何谈向南洋扩张呢?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二人虽与关羽无甚仇怨,但自己作孽太多,前线供应屡次不足,导致二爷雷霆大怒。
二爷在襄樊,自己还能苟延残喘一时,等二爷回了荆州,只怕二爷手上这柄斧钺,就真要砍自己的脑袋祭旗了。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降了孙权,好歹捡条性命。
士仁降吴,本不足道;
糜芳降吴,确实迫不得已。
糜芳在季汉是国舅,他外甥将来要继位的(虽然后主生母为甘氏,但糜氏兄弟权倾朝野)。
孙权的筹码,无论如何不可能比刘备给得更多。
糜芳弃国舅不做,而做东吴之降虏,实际是自知必被关羽所杀。
此非为荣华富贵,实为身家性命。
糜竺在成都,听闻弟弟降吴导致关羽败死,痛哭流涕,找刘备磕头认错。
刘备好言安抚,然后糜竺“惭愧发病死”。
竺惭恚发病,岁馀卒。--《蜀书八》
这和“忧死”一个格式写法,其实就是被赐死了。
但是国家给你个体面;
这样你体面,刘备也体面。
建安二十四年,季汉之革命功臣,创业元老糜芳、士仁的反叛真相,如上所述。
关羽一世雄人,卒死于匹夫之手。
刘备深恩厚义,无意间却反害二弟。
假节钺,本是威权化身,最终却做了催命鬼符。
天命无常,谁主沉浮。
文末借用杨戏的《季汉辅臣赞》:
古之奔臣,礼有来偪;怨兴司官,不顾大德。
靡有匡救,倍成奔北;自绝于人,作笑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