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雄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六章 新年新气象,大汉建四方6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腊月初三这一日,周群、张裕、杜琼这三位巴蜀名士兼占星大宗师,联袂抵达许都。 此三人在刘备封王之事中,曾先后亲自为刘备占卜星象。 赵旻这才得以,成功为刘备进行舆论宣传造势。 因为有此事,是以此三人骤然联袂至许都,赵旻便不能不亲自出城相迎。 此外,赵旻也想当面问清楚,此三人联袂赶来许都,究竟所为何事。 遑论张裕,还是赵旻的老丈人……之一。 许都南城门外…… 三人之行进路线,是行水路,经大江转沔水至襄阳城,再一路向北,经陆路至许都。 因此,三人出现在许都南城门外,合情合理。 赵旻迎上前,向三人致谢、并寒暄一番之后,便请三人至卫府叙旧、详谈。 众人在卫府偏厅坐定之后,赵旻先询问了一番,益州如今情况如何。 注意:益州是五斗米道发源地,跟太平道尿不到一壶,是以未受黄巾之乱波及。 而且,益州为天府之国,其地非但未受饥荒波及,反而成了关中流民的首选迁徙地。 综上所述,长年未曾遭受战乱的益州,如今仍然是大汉人口第一大州,而且人口已然破千万…… 尽管这千万人口,只相当于,后世一个地级市的人口数量。 无论如何,益州如今都是大汉的征税大州。 遑论益州特产的优质蜀锦,如今是西域丝绸之路的法定货币。 以是故,赵旻才会关注益州是否安定。 周群、张裕、杜琼三人异口同声道。 “回卫将军,益州而今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家家户户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请卫将军放心!” 益州本就是天府之国、大汉极其重要的粮食产区。 加之赵旻将蜀锦做为丝绸之路法定货币,使得蜀锦产量虽较以往增长近十倍,却仍有供不应求之势。 综上所述,如今的益州,已是大汉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 益州的女子向来热情奔放、勤劳能干,兼且俊秀可人,是以,凡是被赵旻派到益州的官吏…… 无妻者在益州成亲,有妻者在益州纳妾,更有甚者…… 与正妻长期两地分居之人,竟然与正妻和离,在益州重新娶妻生子! 这种渣男固然极其可恨! 但也不得不承认,益州女子钟天地之神秀,兼且热情奔放、勤劳能干,其魅力确实令男子难以抵挡。 颜良、步骘二人,便先后在益州娶妻。 镇守冀州的颜良,而今已有二子,夫妻二人至今仍然相敬如宾; 步骘据说亦已在益州生子…… 此事确实不合大汉“三互法”。 但谁让步骘的族侄女步练师,如今是宫中颇为受宠的步贵人呢? 但话说回来,担心步骘被朝中重臣攻讦的赵旻,已经有意将步骘调回许都,出任与州牧平级的列卿。 而且,赵旻决定撤销益州牧,更替为六百石之益州刺史。 在两汉, 州牧,或者亦可称为牧伯,权力要比州刺史大得多! 而且,州牧是秩中两千石之副国级,放到明清,那是正二品大员; 而州刺史却仅为秩六百石,相当于明清六品知县(秩四百石之县长,相当于七品知县)。 并州刺史部,在去岁时,便已然撤牧伯为刺史。 得知益州一切稳定,赵旻便放下心来。 出于对这三人的尊重,赵旻也将自己准备更换州牧之事,告知此三人。 周群闻言,莞尔一笑。 “卫将军,此事不必与某等商议。依某愚见,但使朝廷政令不改,则无论朝廷遣何人为刺史,皆与大局无碍。” 赵旻算是看明白了。 巴蜀士人都颇为耿直,喜欢瞎说大实话。 难怪在历史上,刘备始终不待见巴蜀士人。 历史上的益州,与这时空的益州,区别只在于: 历史上刘备入川,荆楚人贵; 在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中,益州本地的巴蜀士人人、东州士人与荆楚人存在着明显的地位差异。 而此时空之中,赵旻在为巴蜀士人画好红线之后,巴蜀士人们都…… 赚翻、赢麻了! 诚所谓: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 赵旻既然满足了巴蜀士人们的利益诉求,那么巴蜀士人们,当然视赵旻为治世之能臣。 而且,在益州普遍已形成蜀锦产业链的大背景之下,包括普通升斗小民在内,益州士民,没有任何输家。 区别只在于,有些人是吃肉吃到撑死,而有些人只是喝汤喝到肚胀而已。 如今的成都城,是名副其实的锦官城。 其繁华奢靡程度,相比明章之治时期的宛城(在东汉,其地位相当于后世魔都,可惜后来被黄巾贼、袁术祸祸得不轻),丝毫不遑多让…… 当吃肉吃到撑死之士人,钱多到没处花时,那些从小通读圣贤书之人,绝对不会吝于,达则兼济天下。 正因为如此,周群、张裕、杜琼这三个吃肉吃到撑死之人,才能有闲情逸致浪里个浪…… 否则谁会在隆冬腊月,跑到许都来过大年? 同样因此,张裕才会对自己的摇钱树好女婿,满意至极。 一言蔽之,这三人骤然赶来许都,目的颇为简单纯粹: 他们此来,一是为了向赵旻表达谢意; 二是借访友之名,看一看许都的繁华,并在许都过大年、并欣赏传说中的璀璨烟花。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赵旻便彻底放下心来。 然而…… 赵旻放心放得早了! 一番叙旧、感恩之后,张裕突然开口道。 “阿旻,老夫夜观天象,来年六月,冀州、幽州炎热少雨,恐有大旱之虞!” 从张裕这称呼可知,其人纯纯是出于私人关系,来提醒自己的摇钱树好女婿。 赵旻闻言,心中不由“咯噔”一下。 墨菲定律,再次闪耀出璀璨光芒…… 这定律,通常可以被解释为:怕什么来什么。 赵旻当下便询问起 其中细节。 “大人,冀州、幽州于春季时,以及四月、五月之时是否多雨?” 张裕不假思索道:“阿旻不必过于担忧,幽州、冀州自五月下旬之时始无雨。” 赵旻暗暗松了口气。 若如此,一切都来得及。 至于因旱灾所诱发的蝗灾,对赵旻而言,根本不算任何问题。 这时,杜琼补充道。 “从文,并非幽州、冀州全境无雨。冀州清河郡、安平国、渤海郡,幽州右北平、辽西二郡,六月雨水虽少,却不至于生旱焉。” 杜琼虽一贯低调,但其人观察得却更为细致。 赵旻心中感激不已…… 这气象预警,比后世那些不靠谱的气象局、应急局要靠谱一万倍! 赵旻在擦了擦额头冷汗之后,继续追问这三人。 “敢问三位大人,来年可有地动等灾异之事?” 赵旻所谓地动,指的便是地震。 相对于旱涝等灾害,赵旻如今最怕的,还是难以预测的地震。 这一次,周群、张裕、杜琼三人同时摇头、并异口同声道。 “从文尽管放心,来年并无此灾异。江东丹阳郡、吴郡或有涝灾。 然则,彼处为孙仲谋所踞,从文终究鞭长莫及也。” 赵旻心中松了口气之余,便偷笑不已。 谁说老子对丹阳郡鞭长莫及的? 嘿嘿!丹阳郡山越人众多,且对孙权颇为不满,老子的机会来了! 早在建安元年(西历196年),孙策渡江收服太史慈之时,丹阳郡山越人便已众多。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诸葛亮还朝后,把姜维推荐给刘禅,转任“中虎步监”。“虎步”之名不见于《续汉书百官志》,按卢弼的意见,“虎步”或为蜀汉自置的禁军营垒(效仿“羽林”、“虎贲”),分左、中、右三部,姜维监中部。不久,姜维又“迁中监军、征西将军”,待遇上齐平了昔日的黄忠、赵云。这与他在曹魏时代的缓慢升迁速度,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蜀人陈寿撰写的《姜维传》与魏人傅玄撰写的《傅子》,对姜维的性格描述出奇一致,即心大志广、痴于功名,为了达成政治目的甚至敢于“阴养死士”,这或许从另一个角度提供了姜维叛魏入蜀的理由。 (姜)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傅子》 注:陈寿之父曾为马谡参军,陈寿本人在蜀又曾为“卫将军主簿”,即与姜维或诸葛瞻存在过共事关系。傅玄是凉州北地人,与姜维存在地缘方面的亲近性,因此记载较为可信。 天水郡(亦称汉阳郡)故隶凉州,后隶雍州,在彼时属于“边地”。 作为边缘地区的豪族,若按年功序列升迁,姜维在魏致仕之前,乐观估计大约能做到郡守一级。 考虑到他“好立功名,阴养死士”的性格,这恐怕很难满足其志向。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