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练完毕,吃过饺子之后,赵云、赵旻、曹彰这祖孙3代人换上冕服、礼服(曹彰的秩次,尚且达不到穿戴冕服的级别),便匆匆忙忙赶往宫城……
天子郊祀即将开始。
建安十年正旦的郊祀、祭庙大典,其隆重程度,非但远超桓灵2帝之时,甚至超过了汉章帝刘炟之时。
因为此番郊祀、祭庙,是汉帝刘协要正式告慰天地、大汉之列祖列宗,大汉疆土已远扩万里之事。
汉帝刘协,对此大典已期盼、准备多日。
平心而论,赵旻去岁远征西域、为大汉打下如此疆土,纯纯按照功绩而言,刘协不止可以扩大郊祀之规模,尚可以至泰山封禅(音同善)。
后世有个被世人误解、被后世小学生们低估的李治……
便是在将李唐疆域扩大到,整个李唐近3百年来的最大疆域之后,去泰山封禅的。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1大群不明真相者,称李治没资格封禅泰山……
拜托!
且不说没有李治,封建时代就不能从中古过渡到近古时代,只说终李治1朝,除其人老爹李世民之外,后面1千3百年……
后世还能有几个皇帝,能达到李治朝的文治武功?
就连李治的大孙子李隆基也不行!
所以,有李治这个例子在,赵旻便始终在提防着,刘协哪天脑子1抽,会想到封禅泰山……
万幸,刘协心中尚有几分自知之明,人家根本就没有泰山封禅的想法。
言归正传。
1番隆重庄严、而且仪式感满满的典礼之后,时间便来到了午时。
刘协仍然下令赐宴。
席间,同样没有哪个不开眼的,向刘协提议泰山封禅。
赵旻终于松了口气。
终刘协1朝,其人能够完成天下大1统、甚至有余力为大汉开疆拓土,这便已是颇为了不起的成就。
刘协百年之后,非但庙号、谥号双全,而且必然都不可能是恶号。
如此1来,刘协又何必多此1举,去泰山封禅、遗笑千年?
其实……
赵旻有所不知,还真有不开眼之人,想向刘协提议泰山封禅。
只不过,这几人刚想起身提议,便被身边之人牢牢摁住。
许都重臣们,皆心如明镜:
刘协实际上,就是个傀儡天子。汉廷主事之人,实则是赵旻及卫府。
只是因为,赵旻与历史上,蜀汉独掌大权的诸葛亮(“宫中府中,俱为1体”,说的便是此事)1样,只有公心而无私欲。
所以,这些朝廷中德高望重之臣们,便也由得赵旻如此。
由是故,朝中有9成9之人,都不希望刘协泰山封禅,贻笑大方。
如是般,正旦大典,就此平淡而又圆满地结束。
正月十5匆匆到来。
卫府,宛若庞大而又精密的大型仪器1般,再1次恢复了高效运转。
今岁,卫府所制定的主要国策,仍然是以兴修水利、防涝抗旱为主。
为此,赵旻将卫府十余万大军,分别派遣到天下各地,协助当地主官兴修水利……
当然了,兵卒们的粮饷,仍然由卫府供给。
得益于这十余万卫府兵卒。
如今的大汉,几乎已经废除了徭役,使农户们可以专注于屯田事业,1心进行农业生产。
而屯田的农户们,同样没有使赵旻失望。
正是由于这些农户们勤勤恳恳,才有了大汉连年之丰收。
因此,总体而言,赵旻废除徭役之举,可谓相当成功。
将中军几乎悉数派出之后,许都城内仅剩万余精兵。
由是故,颖川、陈留、南阳、河南这4郡之水利工程,赵旻便只能交给专业匠人来施工。
但这也无妨。
因为这些匠人,几乎都分布在这4郡之中。
本地匠人,施工比卫府兵卒要专业、利落许多,工钱还不相上下。
这时代当然不可能有监理单位,但有当地各级衙署进行监管,而且……
这是封建时代,道德底线最高的东汉。
东汉匠人们的工匠精神、敬业程度,远非后世那些欺世盗名、只会夸夸其谈的砖家们可比。
于是乎……
古代4渎,是大江(即长江)、大河(即黄河)、淮水(即淮河)及兖水(即济水),除大河有金堤,无需再额外防护之外,其余3渎皆开始兴修水利。
荆州大江两岸,位于江夏、南郡境内的云梦泽疏浚、防护工程;
荆州长沙郡的天然巨型水库洞庭湖疏浚、防护工程;
大江两岸的庐江郡、豫章郡这两郡之彭蠡泽疏浚、防护工程;
连通淮水、泗水及大江的中渎水、及已与中渎水相连的白马湖疏浚、防护工程;
兖州山阳郡之巨野泽;
并州的汾水,流经并州、冀州及幽州的滹沱水,司隶的济水上游,以及冀州钜鹿泽等等相关水利工程……
皆在赵旻的指挥调度之下,开始有条不紊地修建起来。
当然了,自正月十5时起,至6月的重点水利工程,还是集中在幽州、冀州。
春汛到来之前,赵旻要在这2州广建水塘(小型水库)、塘坝以做储水之用。
此外……
为对抗伴随旱灾而来的蝗灾,赵旻还令幽州、冀州大面积养鸭,并给予养鸭之户适当补贴。
鸭子,尤其是处于成长期的鸭子,是对抗蝗灾的有效武器。
安排好天下各地治水工程建设的各项事务,并调度完毕1应人力物力及财力之后,赵旻终于能够暂时松1口气了。
卫府之重臣、武将,也已被赵旻派到各地,负责各地治水之事。
卫府在许都,仅剩董昭、荀攸等寥寥35人,负责居中调配各地治水所需之物资、钱粮以及人力。
至于赶赴安西都护府之1众官吏……
早在正月十6当日,这些大汉官吏便在班归、朗日2人亲自率军护送之下,赶赴西域而去。
这百名汉人官吏,由杨修、王修2人率领,又有西域武士沿途护卫。
此外,有车马行细作沿途监视、并暗中保护这些官吏。
是以,这1行人,根本不需要赵旻为之费心。
赵震在正月十5之后,并未返回真定县故里。
小刘嗣今年虚岁已有5岁。
赵震担心两个“废物”颜良、赵云,以及“连废物都不如”的赵旻,耽误刘嗣筑基。
所以,赵震留在许都赵府,负责指导小刘嗣打好武学基础,同时亦可保护小刘嗣的安全。
除此之外,赵震尚可顺便指导孙绍。
孙绍的天赋虽然不及曹彰,但也是个武学好苗子。
赵震同样也担心,孙绍会被赵旻所耽误。
综上所述……
了无牵挂的赵旻,终于可以心无旁骛地……赶去长安城。
刘嗣虚岁已经5岁,再有十年,其人便要束发成人。
届时,伏寿便将下令迁都长安。
而修建、修复长安城宫城,乃是1项颇为庞大的工程,所以赵旻必须及早完成此工程。
赵旻有不得不迁都长安城的理由。
1是许城位于颍川郡,而颍川郡士人,隐隐有渐渐压制天下士人之势。
赵旻若再不迁都,颖川各大家,或将提前演变为门阀集团;
2是许城囿于其周边之河道、湖泊、鸿沟等水系限制,难以外扩。
在如今大量人口,尤其是,其中还有不少西域胡人,正6续涌入许城的情况之下,许城已然显得有些逼仄;
3是长安城无论距离西域、大散关还是汉中都更近,兼且交通也颇为便利。
目前长安城唯1的问题,还是其……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诸葛瞻的发迹,代表着蜀汉的勋臣子弟正式走上前台。事实上,诸葛瞻上台时(261),姜维已经年过6旬。这次人事调动,也预示着蜀汉的政治风向开始变化。
宗预、廖化两位“年逾7旬”的宿将,曾1度打算前去拜会诸葛瞻,探听口风。这正是蜀汉出现政治地震的前兆。
时都护诸葛瞻初统朝事,廖化过(宗)预,欲与预共诣(诸葛)瞻许。(宗)预曰:“吾等年逾7十,所窃已过,但少1死耳,何求于年少辈(指诸葛瞻)而屑屑造门邪?”--《蜀书宗预传》
诸葛瞻死前(263),曾愤怒地表示自己“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因此“无颜返成都”。可见诸葛瞻与姜维之间,确实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
(诸葛)瞻在涪,而(邓)艾已入江油,瞻曰:“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3罪,何面而反?”--《元和郡县志》
(3)阎宇
阎宇即“废维树宇”事件的主人公。他的相关记载,见于《晋书》、《3国志》与《华阳国志》,不过事迹比较模糊。
关于阎宇的头衔,有“右将军”、“右大将军”、“大将军”3种不同记载,可见其相关事迹,在蜀汉灭亡后已经趋于散佚,连当时的人都搞不清楚。
但阎宇的籍贯,却非常值得注意。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