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雄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北推新政,江南人惶惶2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丹阳郡洪涝灾害之严重、爆发之突然,是孙权始料不及的。 所以,面对如此严重之大灾,孙权感到深深无力。 但身为江东3郡之主,其人不得不尽速应对,也就是尽快组织赈灾。 与此同时,孙权又有些幸灾乐祸。 其人喃喃自语。 “嘿嘿!赵旻啊赵旻!我丹阳郡处于大江之下游,受灾犹如此严重! 你位于大江中游之江夏郡,以及同处于大江下游之庐江、9江2郡,想必受灾同样严重! 你且看我如何及时赈灾!哼哼,庐江郡、9江郡,我必将因赈灾有力而收回!” 孙权1边做着其人的春秋大梦,1边火速安排丹阳人朱治,1众吴郡士族,以及淮泗士人张昭、张闳等人组织赈灾。 然而…… 这时代常用的赈灾手段,单1而又可怜。 总结起来,无非设粥棚、搭帐篷,提供医药而已,总体而言,手段颇为消极。 因为,如此做的前提,是灾民可以活着走到赈灾地点,得到官府救济; 同时,官府还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来妥善安置、照顾灾民。 此外,还有至关重要的1点: 非灾区的物价,尤其是粮价,要尽力调控平稳。 要知道,发国难财之人、投机倒把之辈,古往今来,比比皆是。 孙权就算能想到这1点,也对此无可奈何。 丹阳郡、吴郡同属于鱼米之乡,丹阳郡遭此大灾,别说收割已成熟的水稻,便是百姓家中余粮,都已被大水冲得不知去向。 吴郡那些粮商、豪族,又怎么可能不趁此良机,运粮至丹阳郡大赚1笔? 甚至于,这些吴郡大户,都敲起了孙权的竹杠。 原本十斛糙米,只需1匹绢即可购买。 但如今,即便是朱治手持孙权之令购粮,1匹绢也仅能换粮3斛。 就这,这些粮商还对朱治不屑1顾。 朱治铁青着脸,遍访吴城大小粮商,其价几乎皆为如此。 最终,朱治软硬兼施,加之顾雍、6逊、朱桓、张允(吴郡张允、孙权麾下之臣、孙吴名臣张温之父)分别向自家族亲、家主晓以大义…… 朱治这才以1匹绢易5斛粮之价,强买吴郡顾、6、朱、张4大家族之粮5十万斛。 但这,几乎已经是极限。 因为吴郡这4大家族,已经向孙权联合声明: 此价,仅限于此5十万斛糙米,孙权若再购粮,其价将涨为1匹绢易3斛粮。 此4家的理由极为充足:丹阳郡今岁颗粒无收,吴郡之粮供应紧张,若不如此做,来年青黄不接之时,吴郡、丹阳2郡恐将闹饥荒! 孙权虽然恨得牙痒痒…… 但怎奈何形势比人强。 然而…… 5十万斛糙米,1路人吃马嚼之后,运至赈灾地点,赈济数十万灾民…… 如此,可谓杯水车薪。 这时的孙权,便不再对赵旻幸灾乐祸了…… 其人此刻只担心,赵旻手中余粮会因赈灾而不足。 当然了,孙权心知肚明,赵旻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缺粮。 于是乎,孙权趁大江水位稍稍下降之时,遣吕范至大江对岸之广陵郡,向陈登求助。 赵旻是苟哥不假,但孙权也是真的狗! 就在孙权遣吕范,前往广陵郡求援之时…… 刘晔、曹仁2人,早就已经率领山越人,主动前往宛陵、春谷、芜湖3县灾区,竭尽所能发起救援、并尽可能多地,接灾民返回泾县。 诚如孙权所料。 赵旻手中,根本不可能缺粮。 早在6月底,江南阴雨连绵之时,赵旻便已6续遣出车马行,自广惠仓(救灾、保障鳏寡孤独食用之专用粮仓)中调出2百万斛小麦,经水路秘密运至丹阳郡。 小麦的抗潮性要比糙米强,即便小麦进水,也不会轻易出芽。 糙米不同,1旦进水,轻则发芽,重则泡胀难以食用。 而且,小麦可以磨成面粉,麸皮犹可饲养家禽、家畜。 而糙米的口感……简直1言难尽。 总而言之,赵旻1方的赈灾,是抢险救灾、转移灾民外加赈灾。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因此即便洪灾过去,灾区也暂时不适宜居住。 而刚好刘晔、曹仁控制的丹阳郡西部,人口较为稀少,安置灾民绰绰有余。 如是般,此次洪涝灾害之后,丹阳郡实际上已经有1多半,已经易主。 至于孙权派去求援的吕范…… 陈登好生招待吕范3、5日之后,便打发其人去了许都…… 简单来说,陈登根本不愿意帮,1直与自己作对的孙权。 然而,1码归1码。 吕范对江东孙家全家都有恩,陈登不能怠慢其人。 所以,陈登针对的,其实只是孙权。 如是般,就在刘晔、曹仁将丹阳郡灾民救出,正在进行灾民安置工作之时,吕范匆匆忙忙地赶到了许都。 赵旻携香妹子,亲自出城相迎。 许都东门外,吕范1见赵旻,险些当场泪崩。 其人1把鼻涕1把泪,向赵旻深施1礼。 “从文!丹阳郡洪涝灾害甚为严重,还望太子太傅尽速出手,拯救丹阳郡数十万苍生!” 赵旻其实很想说1句…… 你等若尽速将丹阳郡归还于朝廷,则我必不遗余力相救! 但考虑到…… 己方如今其实正在占领丹阳郡,赵旻这个苟哥便忍住了。 于是乎,其人温言宽慰吕范道。 “子衡兄长勿忧、勿悲!不知丹阳郡赈灾需粮几何?我这便打开广惠仓,运粮至丹阳郡赈灾!” 江东3郡今年是否丰收,赵旻不太清楚…… 反正以江东3郡那可怜的亩产,即便丰收,其产量也绝对超不过十2斛。 但赵旻所辖之地……好吧,也就是大汉天下,几乎皆获丰收。 尽管赵旻仅收3成田税,但以平均2十斛的亩产来看,赵旻每亩还是能收至少6斛的粮食。 简言之,大汉各地之广惠仓、常平仓(战略储备、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储备粮仓),如今皆已丰足。 说得直白1些,哪怕未来3年,大汉全境皆颗粒无收,赵旻都丝毫不怕。 吕范对赵旻储粮情况较为清楚,所以,其人闻得赵旻此言后,便毫不客气道。 “回从文,丹阳郡之赈灾,尚需粮食2百5十万斛也。” 这个数字…… 赵旻…… 香妹子…… 许都东城门处之路人…… 赵旻这次并未暗暗吐槽。 其人只是微微1怔,便缓缓颔首。 “子衡兄长稍候,我这便下令,调粮至丹阳郡。” 吕范心中不由1惊。 这…… 这可是2百5十万斛粮食!从文竟如此毫不犹豫? 于是吕范忍不住问道。 “从文,今年江南区域大雨滂沱,以至于大江、湖河水位皆上涨。 朝廷之江夏郡、庐江郡、9江郡应已同样受灾,从文竟仍可,火速筹备2百5十万斛粮食?” 赵旻哑然失笑。 “子衡兄长有所不知,江夏郡之云梦泽、长沙郡之洞庭湖、庐江郡之彭蠡泽、9江郡之巢湖及芍陂(音为雀碑),近几年我始终在治理。 故而,今岁江南雨量虽大、水位虽涨,上述诸郡却侥幸未成灾也。” 吕范闻言,惊愕万分。 赵旻这番话,绝非仅仅说给吕范1人听。 如今话1出口,赵旻便当即转移话题。 “子衡兄长勿忧,此2百5十万斛粮食,既为赈灾所用,则我分文不取! 子衡兄长既至许都,便请在许都多住几日,我这便下令调拨粮食、今日即可发往丹阳郡。” 香妹子也嫣然1笑。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孙坚的历史评价,与其个人际遇有关。由于孙坚死于初平2年(191),未能赶上群雄割据的盛况,因此以汉室忠臣的身份谢幕。 其实按照孙坚北上时的凶暴行径来看,他已经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桀骜不驯。 孙坚杀荆州刺史王叡,又杀南阳太守张咨。--《后汉书献帝纪》 推而论之,如果孙坚的寿数够长,其政治立场恐怕也会出现变化。 孙策不同于乃父,他1心谋求割据,甚至打算效法齐桓、晋文,做汉室的“外藩”。 今君(指孙策)绍先侯(指孙坚)之轨……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于桓、文,岂徒外藩而已哉?--《吴历》 孙策成长于乱世,对汉廷并无太多眷恋。虽然袁术僭号时(197),孙策曾以“大义”为由进行谴责,但这不过是他割据独立的借口。 时袁术僭号,(孙)策以书责而绝之。--《吴书孙讨逆传》 因为早在兴平2年(195)袁术便大会群臣,图谋篡汉,但彼时的孙策并未与袁术翻脸。 兴平2年冬,天子播越,败于曹阳。(袁)术大会群下,因谓曰:“今海内鼎沸,刘氏微弱。吾家4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君何如?”众莫敢对。--《后汉书袁术传》 理由很简单。兴平2年(195)是孙策东渡之初,彼时其羽翼尚未丰满。建安2年(197)孙策已经在江东立稳脚跟,自然有底气与袁术唱反调。 可知孙策的绝交书,不过是趁势而为的独立宣言罢了。 下1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