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雄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六章 普天迎正旦,黎庶展欢颜4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赵旻先是一怔,旋即大喜。 段煨和贾诩终于回来了。 他们二人早在冬月初便再度启程,带上卞夫人赠给赵旻的那大半家财,去南郡襄阳与刘表进行大宗粮食交易谈判,至今已近两个月。 俩老头儿在腊月初时曾发回急报,称刘表已松口,将尽力凑齐三百万斛糙米、粟及小麦。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然而,距赵旻收到急报至今,又已过去半个月。 赵旻委实不知,这俩老头儿究竟带回多少粮食。 赵旻猛然回过神来: 老子去问问贾诩不就清楚了? 其人遂站起身,向张郃抱拳道。 “叔父,前者忠明公及文和先生赴荆州,与刘景升协商易粮之事,至今已近两月矣。 旻须问明此事详情,叔父若无事,不如同来如何?” 董昭也站起身,笑着对张郃作揖。 “儁乂,不妨同去看一看。” 张郃起身还礼。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阿旻竟可与刘景升易粮?” 赵旻笑了。 “叔父有所不知,自旻官渡侥幸胜出至今,刘景升已先后多次向旻丈人处送粮,总计约五十万斛。” 张郃有些懵。 五十万斛粮食,足够南阳两万大军两年之用。 而且…都是白送? 于是乎,张郃笑道:“既如此,某亦随阿旻同去。” 少顷,三人走到卫府正堂。 颌下长须飘飘的贾诩,此刻正与程昱、鲁肃、步骘三人谈笑风生。 见赵旻、董昭和张郃至此,三人纷纷行礼,贾诩则明显一愣。 首发&:塔>-读小说 “儁乂将军亦投效主公乎?” 张郃苦笑抱拳。 “文和先生误会,某乃为明公出使而来。” 贾诩瞬间恍然。 “袁本初欲遣族亲祭祖乎?” 张郃干笑道:“正是。” 贾诩颔首:“自白马至汝南,境无盗匪、道路通畅,儁乂将军不必过于紧张。” 张郃自邺城至黎阳,又自黎阳渡黄河至白马,经原官渡战场一路南下至许都。 其人这一路行来,只见百姓喜笑颜开、道路安靖,却不见丝毫颓废、乱世气象,其人焉能不知,这是赵旻治理之功? 反观河北,因屯田税率高、士族豪强盘剥之故,百姓面有菜色、脸露戚容…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孰高孰低,孰优孰劣,张郃一目了然。 其人除了干笑,还能说什么? 难道其人能说:明公远不及卫将军也? 那岂不是自己打自己脸? 赵旻看出来张郃的尴尬,于是笑着向贾诩抱拳。 “文和先生往返两千里一路辛苦,段公今何在?” 贾诩作揖还礼后,淡淡道:“主公,因粮食不易入城,而忠明兄又放心不下,是以其人仍在城外亲自看守。” 赵旻心头火热。 “文和先生,不知刘景升出让粮草几何?” 贾诩虽面色平静,却不由得捋须自得。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回主公,仅三百二十万斛,不甚多也。” “咕嘟”一声,张郃用力咽了口口水。 “这…这不多?” 这些粮食,足够十二万大军食用两年有余。看書菈 便是袁绍,如今恐怕也凑不齐数量如此庞大的粮食。 盖因官渡之战,袁绍的消耗委实太大。 赵旻带着些许恶趣味笑道:“多乎哉?不多也。叔父,朝廷百官俸禄由旻发放、十万大军口粮由旻筹备、受灾民众之赈济由旻组织; 此外若大军出征,耗费钱粮将不计其数,综上,区区三百二十万斛粮食,济得甚事?” 熟知赵旻性格之人,皆憋着笑不语。 主公又在顽皮。唉!吴侯带坏主公矣!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孙策好戏谑,众所周知。 赵旻口中作是言,心中却在哀叹: 如此海量粮食,老子要如何存放?也罢,如今已近正旦,老子正好安排缺粮的百姓完善粮仓。一举两得,岂不妙哉! 赵旻虽已做足准备,但他委实未料到,二人竟会带回如此海量之粮。 张郃再次尴尬起来,因为,方才,他快速心算了一番。 不考虑政治因素及博弈,单纯计算粮食的经济价值,按照这些粮食的价格推算… 阿旻简直深不可测! 明公不与阿旻正面为敌,何其明智也。 某须确定阿旻心意! 于是张郃有些尴尬地抱拳笑道。 首发&:塔>-读小说 “阿旻以为,明公乃逆臣否?” 赵旻一怔。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啊! 袁绍当年虽曾欲立刘虞为帝,以对抗当时的关中朝廷,可刘虞早已作古了啊… 而且,官渡之战前,袁绍的檄文是讨伐不臣之曹操,其人丝毫未曾针对刘协啊… 再者说来,袁绍始终以汉大将军自居,甚至连世子都未立,篡逆二字何从谈起? 最后,袁绍已经与刘协撕破了脸,其人不改立其他汉室宗亲,难道还主动让刘协给其人穿小鞋? 谁能贱到这种程度? 但话说回来,人家袁绍说刘协不具帝德,欲立其他宗室为帝… 啧啧,袁绍说实话难道也有错?不顾天下苍生的刘协有何帝德可言? 首发&:塔>-读小说 刘协倒是春意盎然。 所以,赵旻笑道:“叔父何出此言?袁公四世三公,其人又为大汉大将军,向来无僭越之举,何谈逆臣乎?” 赵旻默默吐槽: 若官渡之战胜出者是曹操,那么一顶顶大帽子、一口口翔坛子,一定会不要钱一般扣向袁绍。 最后,在两千年后还有个姓易的数典忘祖之鼠辈,对冤屈至极的袁绍落井下石。 唉!老子救了袁绍! 老子一定不可能昧着良心骂袁绍… 也罢,老子最多着重渲染那近六旬的糟老头子不用老子妙计、甚至不同意老子老娘提亲的请求,以至于追悔莫及… 嗯,就这么办! 赵旻如此做…似乎不比曹操强太多。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骂袁绍是逆臣,与骂袁绍有眼无珠相比… 区别很大吗? 所以说,别轻易招惹苟哥。 不提苟哥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其人此言一出,包括贾诩、董昭在内的堂上众人,皆颔首称是。 因为赵旻说的是实情。 相比于刘焉、刘表、刘勋…那群刘姓宗室,以及袁术、曹操等乱臣的斑斑劣迹,袁绍简直是人臣典范、大汉良心。 张郃心中松了口气。 如此看来,阿旻亦不愿与明公为敌。 于是乎,其人心事尽去。 赵旻向张郃抱拳:“叔父且在此稍候,旻须先至城外妥善安置粮食。”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说着,其人对堂内众臣属抱拳:“午时卫府赐宴,请诸君携家眷赴宴,既是为儁乂叔父接风,亦是为儁乂叔父践行。” 言罢,其人看向贾诩。 “有劳文和先生带路。” 赵旻、贾诩二人,在亲卫护卫之下,很快便赶到了南城门外。 此时,南城门外已是人山人海、沸反盈天。 此时正是掰着手指头数正旦何时到的日子,百姓们只愁无热闹可看。 如此规模的车队停在南城门外,运的又都是口粮,不引发围观才怪。 是以,当卫将军的马队出现后,百姓们便瞬间欢呼起来。 赵旻自从进许都以来,不但服役分发口粮,而且增设了许多诸如运粪匠人、沤肥匠人、洒扫匠人、修路匠人、烧炭匠人等岗位… 虽然这些岗位俸禄都是斗食,但终究是吃皇粮、属执金吾管理的吏员,有编制的好不好?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最重要的是,这些岗位优先招收老者,而且许都内外有上千岗位。 缺儿少女的孤寡老人们,日子因此好过不少。 何况今年冬天虽然格外冷,但卫将军提前免费发放了大量木炭,至今也未听说许都有谁冻死。 许都内外的老百姓,谁不念着卫将军的好? 因此,卫将军一出现,引来欢呼一片,便显得理所当然。 赵旻看到许都百姓们那发自肺腑的欢呼,心中得意至极。 老子总算没有白来一回!你们且等着,开春后老子大兴食品工业,有的是工作岗位,到时候让你们将美食吃到吐! 人群自发地为赵旻让开一条通道,这才闪出来口干舌燥、一脸不耐烦的段老头儿。 天可怜见,老干部嗓子都快冒烟了。 【作者题外话】:贾诩曾为段煨麾下,其人转投张济时,家眷还曾留在段煨处。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赵旻不但目前的骑兵主力来源于段煨,而且正是得段煨之助,赵旻方才顺利说服马腾。 所以赵旻对段老头儿的感情不一般。 云某这一段,实则与史实不符。 因为贾诩之所以劝张绣投降曹操,便是因为彼时段煨已归顺汉廷,贾诩的家眷在许都… 刘表如今怕赵旻怕得要死,加之赵旻数月前从曹洪处敲竹杠得来的财帛又极多,所以,刘表给赵旻如此多粮草不足为奇。 袁绍的年龄…云某记得前文曾多次分析。 按照其人曾为陈蕃、窦武摇旗呐喊,其人至晚生于汉桓帝建和二年(西历148年); 但根据其人字本初,也就是被外戚梁冀毒死的汉质帝,其人用了一年的本初元年,所以袁绍应生于当年(西历146年),所以,今年袁绍五十五岁,小杨彪五岁,长曹操九岁。 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上一章提到,袁绍麾下的元从集团、颍川集团、河北集团,三家违戾不和,党同伐异,乃至恩将仇报,戕害性命,到了何种地步。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张郃身处如此险恶的环境,生出叛心,便不足为奇。 张郃的叛乱,一方面是由于错综险恶的政治环境;另一方面,是在军事方面丧失了对袁绍的信心。 张郃本人精通兵略,名震河朔;初降曹操,便得到偏将军的敕封。 太祖得(张)郃,甚喜,谓曰:“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拜郃偏将军,封都亭侯。--《魏书张郃传》 如果拿关羽做对比,会发现关羽在建安四年(199)随刘备第一次归顺曹操时,得到的官职不过中郎将;直到建安五年(200)第二次降曹,才获得了偏将军的职位。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关)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蜀书关羽传》 从曹操的态度可以看出,张郃对军兵事务,有极其敏锐的判断。 张郃降曹的时间背景,是特别容易被忽略的。 张郃降曹在官渡之战的最后一刻,即建安五年(200)冬十月。 须知,官渡之战始于建安四年(199)八月,至张郃倒戈时,已经打了整整一年有余。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建安四年)秋八月,(曹)公进军黎阳,使臧霸等入青州,破齐、北海、东安,留于禁屯河上。--《魏书武帝纪》 彼时袁、曹双方粮草殆尽,导致翌年(201)曹操试图再度攻伐袁绍时,竟然出现“粮草不足与河北相支”的情况。 (建安)六年,太祖就谷(兖州)东平之安民,粮少,不足与河北(指袁绍)相支。--《魏书荀彧传》 所以,曹操没敢再打袁绍。 这也解释了,为何张郃听闻淳于琼战败的消息,立刻倒戈卸甲。 因为乌巢的粮草,是袁绍军的最后希望。 战争已经持续一年有余(199-200),且当年的冬季已经来临,乌巢存粮被毁,预示着袁绍军的溃败。 换言之,郭图进谗与否,根本无关大局; 乌巢是存是亡,才关系到张郃的去留。 没了粮食,别说张郃,连袁绍都得饿死。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这就是“张郃闻淳于琼败,遂奔曹操”的真谛所在。 (张郃、高览)二将闻(淳于)琼等败,遂奔(曹)操。--《后汉书袁绍传》 袁绍之所以“大溃而走”,是因为乌巢与张郃“两线兵败”,实属无奈之举。 绍军惊扰,大溃。(袁)绍与(袁)谭等幅巾乘马,与八百骑度河。--《后汉书袁绍传》 乌巢是袁绍的辎重所在; 而张郃则统率着袁绍最后的精锐。 这两路人马哪怕有一路胜了,袁绍都可以继续咬牙鏖战。 可惜,袁绍最终不得不自吞苦果。 总而言之: 张郃临阵倒戈,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专题。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如前文所述,“郭图进谗”之说,纯系子虚乌有; 但郭图为代表的颍川集团与张郃所处的河北集团,二者不睦,相互攻讦,却是确有其事。 袁绍在后方的统战工作如此失败,在前线一溃千里,也便不足为怪了。 如果仔细梳理《张郃传》的记载,会发现张郃倒戈之后,还存在着极为隐秘血腥的笔法。 这就是张郃将麾下的“袁军重兵”,尽数献给了曹操,最终他们全部被曹操坑杀。 张郃降曹后,被“授以众,从攻邺”。 按张郃统率袁军精锐倾巢而出,他麾下本就不乏部曲,如何需要被曹操“授以众”? (曹操)授(张郃)以众,从攻邺,拔之。--《魏书张郃传》 不难看出,张郃降曹后,麾下的部曲实际已经被尽数褫夺,那么这些部曲的下落如何呢? 按《魏书袁绍传》记载,张郃降曹后,“袁绍余众伪降,曹操尽坑之”。而坑杀之数,竟然达到了七、八万之多。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按张璠《汉纪》与《后汉书》记载,袁绍降卒被杀八万; 按《献帝起居注》记载,袁绍军被斩首七万; 《资治通鉴》也取七万之数。 杀(袁)绍卒凡八万人。--张璠《汉纪》 (袁)绍与子谭轻身迸走。凡斩首七万余级,辎重财物巨亿。--《献帝起居注》 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做注时,称“诸书皆云公坑绍众八万、或云七万”,明确使用了“坑”的字眼,可知不是阵前交锋,而是事后杀降。 诸书皆云,(曹)公坑(袁)绍众八万,或云七万。--裴松之 袁绍渡河逃亡时,“幅巾乘马,轻身迸走”,明显势穷力竭,残营中根本不可能留下七、八万之众。 这些被坑杀的降卒,实际就是跟随张郃、高览降曹的“重兵”。 这里需要注意,由于曹魏报功传统,习惯于“以一当十”(见《国渊传》),因此无论是“三十万青州兵”还是“坑杀八万降卒”,数量都颇有水分。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但无论如何,万余规模,无疑还是具备的。 (魏国)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国)渊上首级,如其实数。--《魏书国渊传》 换言之,张郃拿着万余颗人头,替自己交了一张鲜血淋漓的投名状。 张郃之于曹操,就类似章邯之于项羽。 领头儿的倒是鸡犬升天,可惜那万余口冤死鬼,抛骨荒野,不得超生。 三十年后(231)诸葛亮北伐,张郃追至木门道,飞矢中膝,卒。 (诸葛)亮还保祁山,(张)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魏书张郃传》 张郃之死,明线上是死于诸葛亮的奇兵; 暗线上其人却是死于司马懿的猜忌。 司马懿畏惧张郃威名,逼迫张郃追击穷寇,最终导致张郃阵亡。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司马宣王使(张)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魏略》 胡三省(《资治通鉴》作注人)评价此事时,便不无感慨地提到“懿实畏亮,又以张郃尝再拒亮(指街亭之战),名著关右,不欲从其计”。 张郃虽然精通兵略,但在三国两大兵家的联手阴谋下,却落了个死于非命的下场。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呵呵,通俗来讲: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