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雄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旦风雨动,月圆赏花灯3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在地主豪族垄断生产资料的情况下,大部分缺乏受教育机会的底层民众,因为生存艰难,被迫沦为权势者的客。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所以,“客”在汉末三国,才是数量最为庞大的群体。 而“客”之中,数量最大的是“奴客”。 “奴客”便是汉末的最底层民众。 东汉的“丁税”制,为奴客的诞生提供了肥沃土壤。 丁税即人头税,分为对总角但未束发或及笄少儿征收的口赋,以及对束发或及笄后成人征收的算赋两种。 即无论个人财富多寡,都必须按人头缴纳赋税。 这便是汉末,致使底层民众弃婴的根本原因: 与其等自家孩子7岁时开始交口赋,还不如趁其尚为婴儿时弃之于野。 更何况男丁还好,所谓男儿不吃十年闲饭,但女娃… 赵国舞女、襄国妖女便是如此诞生的。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这些底层民众便是如此可怜,他们连自家孩子二十枚五铢钱的口赋都挤不出来! 遑论在丁税之外,百姓还要承担沉重的徭役! 富户不仅有着多样的避役手段,甚至可以通过个人权势,庇荫田庄内的奴客,使之不服徭役。 所以,有田亩的自耕农,便须承担双倍徭役。 最要命的是,郡县恶吏助纣为虐,还将富户的田税转嫁于有田亩的自耕农头上。 所以,底层民众要想苟活,惟有变卖田亩、主动投靠本地富户一途。 在如此社会背景之下,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东汉又岂能不亡? 大贤良师张角,只是使东汉社会这早已超过燃爆阈值的空气,形成燃爆的那一点明火罢了。 所以张角引起的这场燃爆,也就是黄巾之乱,彻底动摇了东汉统治。 自中平元年的黄巾之乱至今已有十六年。 塔读@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恰于此时,刘协宣布开宴。 一时间,钟鸣琴瑟之音大奏,《鹿鸣》之乐响彻云霄。 唯一的三公杨彪起身向刘协祝酒,一番歌功颂德之辞后,君臣同饮。 其后便是赵旻祝酒。 其人起身后,双手持铜爵,面向刘协、伏寿朗声道:“陛下,臣当竭心尽力,为陛下成就前汉武皇帝之伟业!为陛下千秋万岁、丰功不朽贺!” 赵旻心道:刘协你最好给老子老实点儿!否则老子有的是办法治你!若非看在荀彧份上,老子早宰了你! 群臣起身呼应:“为陛下千秋万岁、丰功不朽贺!” 刘协笑道:“承卫将军吉言,请诸卿满饮!” 刘协则在心中大骂:赵从文,你最好死在乱军之中,休要生还! 殿上众人见刘协、赵旻满脸笑容,关系欢洽,便笑着一饮而尽。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刘协、赵旻这对君臣颇有意思。 他们二人虽都恨不得当场宰了对方,但表面上却偏偏言笑晏晏、其乐融融,让旁人误认为他们君臣相得,砥砺同行。 荀彧对此深感欣慰。 陛下虽对阿旻失君之义,然阿旻终可对陛下尽臣之忠!此天下之幸也! 步骘却不这么认为。 步练师在方才已悄悄告知步骘,刘协欲杀赵旻。 步骘咬紧牙关,方才忍住对步练师说出“主公亦早欲弑君”这句话的冲动。 同一时间,邻座的伏完和刘艾,不着痕迹地对视一眼,皆看出彼此眼中的担忧之色。 伏寿已寻机会告知伏完,刘协彻底对赵旻起了杀心。 伏完也已寻机偷偷将此事告诉了刘艾。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二人已经打定主意,一定尽早将此事告知赵旻,让赵旻小心提防… 他们的担心实属多余。 赵旻那几名心腹都知道,他们的主公早就想一剑刺死刘协了。 虽然赵旻对此事掩饰得极为到位,但别忘了,程昱、董昭、刘晔那都是什么人。 这三人被陈寿列入同传,其中隐藏着海量信息。 再联想到同传的另外三人:郭嘉、蒋济、刘放… 这六人不但一个赛着一个猴精儿,也一个赛着一个无君。 所以,不止此三人,就连最早追随赵旻的臧霸、陈登、陈矫、鲁肃和步骘等人,也尽皆暗中知情。 赵旻对此当然心知肚明。 卫府说白了,就是赵旻的小朝廷。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伏寿做为赵旻的枕边人,对此当然更是门儿清。 其人笑吟吟嗔道:“陛下,卫将军,今日乃君臣同乐也。” 赵旻与伏寿心有灵犀一点通。 “皇后所言极是,今日陛下赐宴,臣不可喧宾夺主。” 于是乎,在伏寿有意娇嗔带节奏之下,君臣二人尔虞我诈一番后,殿内气氛便渐渐融洽起来。 而随着舞女翩翩起舞,酒宴气氛便渐入佳境。 刘协长笑道:“朕久闻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便请卫将军为朕高歌一曲!” 【作者题外话】:哈哈,来了来了,刘协又要作死了! 当着这几百号汉廷闲散官员之面,赵旻怎么可能高歌? 好戏即将开幕,请诸君拭目以待。 首发&:塔>-读小说 汉末弃婴之事,多见于史册,云某不赘言。 究其根源,当然是因为丁税、恶吏共同作用的结果。 东汉以士族立国,刘秀当年欲丈量土地,结果…最终不了了之。 刘秀可是开国皇帝啊! 所以可以说,东汉早在立国之初,便已注定国祚不会太久。 虽然有明章之治,但也无任何卵用。 这个根本矛盾解决不了,只会导致汉末朝廷财政体系崩塌,区别只是或早或晚而已。 刘宏的倒行逆施,只不过加速这个进程罢了。 但话说回来,刘宏为何大肆敛财? 不还是因为朝廷财政入不敷出、连年赤字所致?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这才是汉亡根源。 不论古今中外,真正把持朝政的,其实永远都是公务员。 即便我们伟大祖国,不也同样有政令不出…某某海之说? 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乃至隋朝,公务员都是门阀子弟,那么执政偏向还用怀疑? 君不见,李治、武则天两口子大力打压门阀,最后落了个什么名声…… 然而,终结门阀当道时代、重用寒门官吏的,还就是这两口子。 而且,李唐无论版图,还是国力的最巅峰期,也刚好在李治朝。 李治朝前有程知节(程咬金)、李勣(徐茂公)、苏烈苏定方,中有薛礼(薛仁贵),后有裴行俭(百里守约原型,苏烈徒弟)、娄师德、王孝杰、黑齿常之,开疆拓土不亦乐乎。 然而… 总之,门阀出身的士大夫们绝口不认就是。 塔读@^> 魏文帝阴刻寡恩的性格,完全承袭乃父,甚至青出于蓝。 曹丕的《典论》自述部分,记载了一件轶事。 此事一般常被当作“逸闻趣事”看待。 这就是: “曹丕用甘蔗、击倒了将军邓展”。 (朕)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 余与论剑良久,谓言将军法非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因求与余对。 时酒酣耳热,方食芉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 展意不平,求更为之。 余知其欲突以取交中也,因伪深进,展果寻前,余却脚鄛,正截其颡,坐中惊视。--《典论自叙》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原文有些长。 简单翻译一下。 曹丕和刘勋、邓展等人共饮。 孝子丕听闻邓展擅击剑,便用手边的甘蔗,与邓比试武艺。 曹丕三次击中邓展的手臂; 下一回合,曹丕佯作后退,又一甘蔗击中了邓展的脑门儿,一座皆惊。 事后,曹丕得意地笑道: “邓展,希望你放弃之前所学剑术,跟朕好好学习,从头再打基础吧!” “今余亦愿邓将军捐弃故伎,更受要道也。”一坐尽欢。--《典论自叙》 这件事儿本是曹丕自传中的逸闻趣事儿,常做席间笑谈。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后世读者,以此论曹丕剑术精湛,或邓展学艺不精、枉做将军。 背后深义,并非如此。 邓展不是权贵子弟,而是凭戎行起家的军人。 建安十八年(西历213年)的《魏公劝进表》,邓展名列其中。 其人头衔是“奋威将军、高乐乡侯”。 注意:邓展有时被写成“刘展”。 因“劉”“鄧”二字的隶书写法颇为接近。但看奋威将军和(高)乐乡侯的头衔,可知二者实际为一人。 邓展刀头舐血、凭军功封侯,岂会武艺不精? 又岂能连曹丕都打不过? 曹丕矫情自饰,隐忍多年,夺嫡为嗣,又岂不懂人情世故?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邓展故意输给曹丕,曹丕一清二楚,甚至举座宾客都心知肚明。 看《典论自叙》中最后一句“一坐尽欢”便可知。 曹丕是要和邓展比剑么? 不是。 曹丕当众与“擅击剑”的邓展、用甘蔗比试武艺,其实是在考验群臣、试探群臣、试探臣下对自己的心意和服从程度。 这就和大企业内部的竞技体育比赛类似。 得分王一般都是董事长或CEO; 助攻王和抢断王、则往往由CFO、COO、董秘等人包揽。 外人旁观,以为那是比赛; 只有内部人才会明白: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那哪是比赛? 那分明是明晃晃的权力炫耀,赤裸裸的肌肉展示。 今如是,古亦然。 咱们反过来想: 如果邓展胆敢亮出真功夫,一甘蔗把曹丕缴了械,再一抬手抡肿曹丕的脑门儿,让皇帝当众出丑。 那其人下场会是怎样? 历史虽然无法假设,但魏文帝时期,还真发生过一件“当众驳皇帝面子”的事儿。 收三官以下付刺奸,当令十鼠同穴。 鲍信之子鲍勋之事。 魏文帝与御史中丞【鲍勋】素来不睦。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注意:御史中丞,即最高检副院长。 鲍勋做太子中庶子时,就与曹丕有牴牾; 其人外放为魏郡西部都尉时,又多次向魏武打曹丕的小报告,还得罪了太子的爱妾郭夫人(后来的文德皇后郭女王)。 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断盗官布,法应弃市。太祖时在谯,太子留邺,数手书为之请罪。勋不敢擅纵,具列上。--《魏书十二》 曹丕切齿痛恨,欲找借口诛杀鲍勋。 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重。 临死前其人下诏杀鲍勋,理由是:“鲍勋藐视朝廷”。 鲍勋是怎么藐视朝廷的呢? 陈留太守【孙邕】探望鲍勋,因营垒未成,于是没走大路、而改走小路。 按理郡守改道,应向朝廷汇报;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然而,鲍勋与孙邕交好,便替孙邕掩饰,隐瞒未报。 就这么点儿鸡毛蒜皮的事儿。 曹丕表示: “鲍勋藐视朝廷,廷尉(最高法院)议议吧,看看该怎么判。” 皇上的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还有啥可议的呢? 得嘞,咱往重了判就对了。 可是,鲍勋除了御史中丞的官位,还有个身份,就是“烈士子弟”。 鲍勋父鲍信,是昔日兖州的济北国相,还是迎接曹操入主兖州、战死沙场的佐命元勋。 烈士子弟,不可不顾及身份影响。 廷尉高柔(袁绍外甥高干的从弟),一审判决:鲍勋有期徒刑五年。 首发&:塔>-读小说 文帝一听就火儿了。 让文帝更恼火的还在后头。 廷尉(最高法院院长)有三个副官,即廷尉监、廷尉正、廷尉平。 此一般称为“三官”。 三官对廷尉高柔的判决,很不以为然。 三官表示:一审量刑有期徒刑五年太重,罚鲍勋两斤金子就得了。 廷尉法议:“正刑五岁。”三官駮:“依律罚金二斤。”--《魏书十二》 孝子丕闻讯,暴跳如雷。 朕让你们“议议”,就是跟你们“客气客气”。 你们倒好、蹬鼻子上脸,还真敢跟朕“议议”。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行,你等着。 文帝遂下旨: “廷尉三官贪赃枉法、藐视朝廷,竟敢擅纵要犯。着刺奸令史将这三个家伙一起抓起来,和鲍勋一起塞在一个笼子里,让“十只老鼠住在一个窝里”。” (文)帝大怒曰:“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奸,当令十鼠同穴。”--《魏书十二》 这就是“十鼠同穴”的来历。 廷尉高柔,那个一审判决鲍勋五年的糟老头儿,看见文帝这个态度,也害怕了。 但高柔有德操资望,不想让鲍勋就这么死了,颤颤巍巍和文帝理论。 孝子丕懒得跟高柔废话,把高柔叫进宫里。 同时孝子丕派狗腿子去黑牢,将鲍勋乱棍杖死,这才罢休。 (文)帝怒甚,遂召柔诣台;遣使者承指至廷尉考竟(鲍)勋,勋死,乃遣(高)柔还寺。--《魏书二十四》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注意:考竟,同拷竟。 即“活活打死”。 和鲍勋一起塞在笼子的廷尉三官,恐怕也被一并杖死了。 这就是不给孝子丕面子的下场。 孝子丕当真是孝子贤孙。 所以,宴席上,拿着甘蔗与皇帝对垒的邓展,心态可想而知。 孝子丕嘴上说“咱就是玩玩,别有心理压力,拿出真本事来。” 然而,其人心里想的,可未必如此。 邓展故意示弱,被曹丕乱棍打伤,公开给领导长脸; 其人从此仕途顺利,平步青云。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廷尉三官对曹丕据理力争,公开驳领导面子… 他们从此十鼠同穴,惨死黑牢。 统治者和权势上位者,嘴上说和咱玩玩儿,咱可千万别往心里去。 真要信了,那就不是“和你玩了”,而是“你玩完了”。 王立吹捧魏武,邓展示弱魏文,哪是阿谀谄媚? 那分明是趋利避害。 曹氏父子的马屁故事,与其说是下位者贪图领导手中的萝卜,不如说是畏惧藏在领导背后的大棒。 建安元年、黄初七年的故事,表面上看,是臣子对曹氏的谄媚阿谀; 背后暗藏的,却是曹氏对群臣的血腥鞭挞。 这无关乎马屁,只关乎于权力。 首发&:塔>-读小说 诸君,无论是大老板还是打工人,无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咱们今后都长点儿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