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雄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章 兵分南北线,再见大散关4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马超和吕布,其实是同一类人。 然而,吕布所卖者,不过故主与义父耳;马超所卖者,则是至亲宗族。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从这个角度看,马超的行径比吕布还要恶劣得多。 那么问题来了。 丁原、董卓、袁绍、刘备…这些诸侯中,哪个能驾驭得了吕布? 遑论比吕布还要恶劣许多的马超呢! 因此,赵旻根本不考虑马超。 赵旻更加看好的,其实是马岱和马休。 马岱重情重义,且能力不俗;马休则是马腾暗中指定的嗣子,也就是宗子。 赵旻腹黑归腹黑,但其人绝对做不出过河拆桥之事。 因此,赵旻有意善待马休,以弥补马腾做出的牺牲和让步。 一如赵旻善待老干部段煨一般。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临出征之前,赵旻曾暗访段煨,请老头儿出马。 因为段氏是凉州武威郡望族,而段老头儿又是凉州三明之一、段颎段纪明的族弟。 若有段老头儿出马,赵旻认为,自己收复武威郡、重开河西走廊便可事半功倍。 但老谋深算的段老头儿果断拒绝。 其人彼时如是言。 “阿旻,老夫今既已交出部曲,便不宜再踏征途。然你亦无须忧虑,老夫为你修书一封,你携此书至段氏姑臧故里,寻老夫族人相助即可。 此外,老夫膝下无子,你将此书带回段氏族中后,务必携一后生返许都,为老夫养老送终。阿旻,你若愿善待此后生,老夫便死而无憾矣。” 老狐狸果然是老狐狸。 其人如此一说,不但彻底打消了赵旻的顾虑,而且使赵旻愧疚不已。 赵旻心念电转间,奋力将自己飘到武威郡姑臧县的思绪拽回到此时此地。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其人再次向马腾抱拳:“既如此,此番便有劳征西将军。” 马腾含笑抱拳还礼后,喟然一叹道:“主公有所不知,忠明兄此前曾向老夫寄书,使老夫如醍醐灌顶一般。 实不相瞒,主公若此番收回凉、益二州,老夫便欲携家小赴许都,与忠明兄为伴也。届时若老夫为诸犬子求若干县侯,还望主公勿要推辞。” 事实证明,段煨之所以在历史上能够善终,不是没有道理。 要知道,建安十三年,也就是曹操灭袁氏后的次年西历208年,曹操可谓大开杀戒、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然而,以段老头儿这种高明至极的政治觉悟,曹操手中的屠刀就算长达一万米,也绝对不可能落到段煨脑袋上。 所以,赵旻登时大喜。 “征西将军但请放心,将军欲求何县,届时尽管开口即可,只要非诸京县、且无人封于彼县,旻必毫不吝惜。” 所谓京县,指的是长安、洛阳、许都这类或曾为、或现为国都之所在。 封建时代,不管哪朝哪代,京县都绝无可能被封出去。 塔读@^> “征西将军此言差矣,此非旻之福,实乃天子之福也!” 这便是所谓: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卫府众人向许都方向行礼、又大笑过后,马腾再次开口。 “主公,老夫二犬子尚需一两日,方可自汉阳三郡、武都郡赶来,还请主公安心在大散关等待两日。” 赵旻笑着颔首:“征西将军不必过急,大军所需粮草辎重,今正由伯宁押运至此,恐亦需一两日。” 见如今火候渐足,赵旻图穷匕见。 “征西将军,旻久仰令明威名,亦曾闻令郎仲温、令侄阿岱勇不可挡,故有意招此三士归旻麾下,不知将军可愿割爱?” 马腾方才已将姿态做足,其人如今还能说什么? 于是马腾欣然颔首。 “承蒙主公厚爱,此乃三子之大幸焉!老夫对此毫无异议,主公请便。”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赵旻心中彻底松了口气。 韩遂如何暂且不提,反正如今马腾是稳了。 曹操在历史上大费周折后,方才搞定之事,如今被赵旻三言两语便轻松搞定。 赵旻遂笑着抱拳道:“将军高义!此番某等征讨韩遂老贼,不需将军出分毫粮草,且大军所需一应辎重,亦皆由旻准备。” 马腾极为耿直爽利。 其人欣然抱拳:“如此,老夫多谢主公厚爱!” 旋即,其人复又对卫府同僚抱拳。 “时日不早,请主公与诸君用些粗茶淡饭,早些安歇。诸君无须担心兵卒,老夫早已为兵卒备妥饭食。请!” 因马腾扫荡了董卓郿坞之故,其人至今仍不缺粮,所以,这所谓“粗茶淡饭”,当然丰盛至极。 只是同样无酒。 塔读@-读小说 赵旻对这段历史知之甚详。 于是其人宽慰马腾:“寿成将军不必过悲,韩遂老贼彼时势众,而朝廷彼时适逢张纯张举之乱,一时奈何不得其人,将军但为自保耳,此事不怪将军。” 刘备讨伐张纯张举之事,还曾装过死,方才逃回一命。 这种事儿不丢人,尤其是在乱世的大背景之下。 留得青山在,方才不怕没柴烧。 马腾哽咽道。 “主公,某有一言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也。” 【作者题外话】:马超不义,前文已多次提及,连带着马腾在历史上的悲惨遭遇,云某也一并提及,兹不赘述。 《增广贤文》有云:身无长物,雄心自靡;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这句话用来形容曹老板,再合适不过。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袁绍未死之时… 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读者常常赞叹曹操胸襟豁达、舍小搏大,焚书收买众心。却往往忽略,曹操焚书背后,暗藏的情由始末。 曹公焚书,实不得已耳。 因其人势微力弱时,不敢放纵恣睢,待强弱易势后,则大举反攻倒算。 昔日,尉缭子有言: “秦王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尉缭是秦始皇时的帅才,据说《尉缭子》便为其人所著。 先秦之时,男子称氏不称姓,尉缭是大梁尉氏县人,其人以地名为氏,故名尉缭。 嬴政实则是嬴姓赵氏,所以其人应名为赵政。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实则在秦孝公之前,秦国国君都以赵氏相称… 这么说起来,赵旻和嬴政或许还有一点点血缘关系。 言归正传。 赵政为人,忌刻寡恩、野心勃勃。 其人身处逆境时,能够虚怀若谷、折节下士;一旦得志,便张牙舞爪、凶形毕露。 赵政如此,曹操亦如是。 魏武是个百年难遇的英主。 其雄才大略,堪称一世雄桀。 当世惟有刘帮主可与其人比肩,当然,刘帮主能力不如曹老板。 曹老板扫平塞北、经略中原、南下江汉、凿通西陲。 首发&:塔>-读小说 其人为汉末丧乱之后的再度统一,打下了坚实基础。 曹老板也是个千年罕见的魔王。 其人屠城暴行,即使同时代史家也难以讳言。 徐州屠琅琊、民无谯类,河水断流。 陇西屠枹罕、宋建三十年经营化作尘泥。散关屠氐王窦茂万余,白骨盈野; 河朔屠袁绍降卒七万,厉鬼横行。 曹魏内部,甚至形成以滥屠为能,虚报成癖的丑陋传统。 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国)渊上首级,如其实数。--《魏书十一》 魏武滥杀如此,又岂有半分公德义理之心? 曹操基业以权谋霸术而成,既行霸道,与之相伴者,必是累累白骨、滚滚头颅。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曹操非善类,却焚书以安众心。这与其真实面貌严重相悖。 如此行事,恰恰源自“居约易出人下”。 兵弱敌强时,曹操往往表现出谦虚豁达的一面; 兖州之乱(194)时,曹操坚信魏种不会弃他而去… 不料魏种却投降吕布,抽肿了曹公的脸。 曹公大怒: “魏种你跑吧,跑吧,除非你跑到天涯海角(北投匈奴、南投百越)!否则老子逮到你后一定neng死你!” 初,(曹)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 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武帝纪》 结果呢?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曹公)既下射犬,生禽(魏)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 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武帝纪》 啧啧啧,真香! 魏种必死之人,曹操却食言而肥,不仅不处置这个叛将,还任用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黄河以北之事。 注意:河内,拱卫京都洛阳的“三河”之一,属司隶校尉部。 建安四年曹操破眭固,进屯河内、上党。 三河:即河东、河内、河南三郡。 魏种自兖州之乱(194)叛变,至河内被擒(199)已逾五年。 曹操释而不杀,却委以重任,为何? 因为此时(199)恰好是官渡之战(200)前夕。 塔读@-读小说 瞧瞧,曹老板不要人质耶! 建安二年(197),张绣降曹而复叛。曹公长子曹昂、侄子安民、大将典韦一并战死。 曹公悲伤地说: “宛城败于张绣,是因我没从张绣那里要人质。张绣没有后顾之忧,才胆敢叛变,我真是失策!” 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弟子安民遇害。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於此。吾知所以败。--《武帝纪》 接收降卒,先取人质。 这几乎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曹操在宛城却不取张绣的人质。 为何? 曹操贪图女色、忘了问张绣索要人质?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非也。 曹操根本不敢向张绣索要人质。 彼时(197)吕布尚强,刘备与之相合; 袁术同年在淮南僭逆称帝; 袁绍恶斗公孙于塞北,甚至找自己小老弟曹操要夏侯惇助拳; 孙策攻屠州郡于江东。 刘璋坐守川蜀,观时待变; 刘表跨蹈汉南,为张绣呼应。 曹操不过是众多军阀中的一人,平平无奇。 曹操初入南阳,根本不敢立刻向张绣索要人质。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不仅不敢要人质,自己还得装孙子,给张绣加官进爵,安抚其心。 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彼时曹操势弱,不敢索要人质。 俟后曹操势强,又当如何? 曹操势强时,各地藩镇人质如流水般、被送往邺郡。 官渡之战后(200-205),山阳李典、泰山臧霸、黑山张燕、扶风马腾,把家族整族整族送往邺郡,以讨曹操欢心。 山阳李典,“自愿”将居于乘氏的家族三千余口、迁往邺郡。 乘氏李氏,是地方强宗,甚至吕布都曾败于李氏之手,险些丧命。 (李)典宗族部曲三千馀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魏书十八》 黑山张燕亦然。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太祖将定冀州。(张)燕遣使求佐王师,拜平北将军;率众诣邺。--《魏书八》 黑山兵人众百万,自灵帝朝便横行太行山,属于巨型流寇军团。 “率众”一词,清晰点出了张燕宗族部曲下落。 泰山臧霸亦如此。 太祖破袁谭於南皮,(臧)霸等会贺。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魏书十八》 最有趣的是扶风马氏。 宗族二百余口自愿入质邺城。 (马)腾自见年老,遂入宿卫。又拜(马)超弟休奉车都尉,休弟铁骑都尉,徙其家属皆诣邺,惟超独留。--《典略》 后马超反叛,马腾全族被屠灭。 导致马超过年时,发现家族剩余成员,仅余二人(可怜的小老弟马岱)。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马超)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讬陛下,馀无复言。”--《蜀书六》 正旦,(董)种上寿马于超。超捶胸吐血曰:“阖门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贺邪?”--《典略》 此时的曹操,不仅敢要人质,还敢杀人质。 扶风马氏阖门二百口,一朝诛尽,如屠犬羊猪狗。 可见曹老板“不收人质”,也是有条件的: 兵微将寡、朝不保夕时,其人不得不摆出一副宽仁大度、信任降将的态度。 击灭袁绍、独霸中原后,什么地方强宗、豪门大族,统统把家属给我送到邺城! 宛城纳降张绣、而不取人质之故事,再不见于史册了。 哎呀呀,好可怕! 官渡之战后曹操当众焚书,以安众心。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此非为豁达大度,实为形势所迫。 曹老板行事,一贯如此。 势微力弱时,其人不敢放纵恣睢; 强弱易势后,其人则大举反攻倒算。 所谓“焚书”,也并非真的焚书。 焚书之前,曹操其实都偷看过了。 阵营中谁是忠臣、谁是乱党、谁是骑墙派,人家门儿清。 早在官渡之战后,已经有不少人上了曹老板黑名单了! 太祖北拒袁绍,时远近莫不私遗笺记,通意于绍者。太祖使人搜阅绍记室,惟不见李通书疏。--《魏略》 瞅见没?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嘿嘿嘿! 身处逆境,也不掩其人奸雄本色。 人家先阅后焚,精明之至。 曹公居约人下时: “人质不收”、“名士不诛”、“叛臣不杀”。 强弱易主后,则改弦易辙: “阖门赴邺”、“鞭挞名流”、“尽诛叛将”。 前后相异,何止千里! 尉缭子所言“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用在魏武身上,毫不违和。 哈哈哈,可爱的奸雄?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也不知那数十万无辜枉死者们,会不会觉得如噬血魔王一般的曹老板可爱! 三国阵营中,最有人情味儿、市井烟火气的,还就是季汉。 刘帮主虽然腹黑,又经常耍不要脸,甚至为了自己生命安全,刘跑跑经常性抛弃妻儿下属,但无论如何,其人在发迹之后,对下属还是挺够意思的。 古往今来的权臣们,得善终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后来或自己、或儿子当皇帝的。 比如曹操、司马昭、慕容垂、刘裕、高欢、宇文泰、杨坚等等; 朱全忠那种人不算。 另一种是或有拥立之功,或功绩声望极高者… 这种人只有三个:周公、霍光和诸葛亮。 郭子仪不算,其实严格说起来,死后便被刘病已灭族的霍光也不算。 檀道济、尔朱荣、杨素、长孙无忌那更是反面教材。 首发&:塔>-读小说 刘帮主装死… 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备)遂与相随,遇贼于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典略》 阳者,佯也,也就是装死。 刘帮主能屈能伸,难怪能终成大事。 关于傅燮、耿鄙之事,下一章再聊。 云某说到做到,今日起,恢复两更。 为了第二更,云某又推掉一个酒局…… 所以… 云某又要晚睡赶赶稿子,明晚的酒局躲不掉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