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雄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章 归途生变故,数日返许都8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曹仁、赵旻二人只见,卞夫人与两名爱子仍在相拥而泣、互诉离情。 就在曹仁和赵旻二人交谈之时,口齿伶俐的曹植,已将其与曹彰此番远征经历,简略告诉了卞夫人。 卞夫人心中充满了对赵旻的感激、对自己良苦用心的唏嘘,以及对俩孩子未来成就的期许… 总之,这四旬佳人一时间百感交集。 卞夫人此刻殊无半分女强人的气场,其人美眸含泪,抽噎着道。 “阿彰、阿植,非我不疼爱你二人,实是为母愿你二人将来可成大器也。” 曹彰曹植流着泪哽咽难言。 “阿母勿悲,阿母忍辱负重、用心良苦,孩儿等尽知之!” 卞夫人芳心一甜… 曹彰如今十三虚岁,曹植虚岁刚满十岁,放在后世都还是小学生… 当然,他俩虽然被赵旻磨练得极为早熟,但还不是金州库昊那种…长期活跃在“四分线”外的逆天小学生。 所以,这俩小学生哪里懂得这许多?显而易见,一定是赵旻为这俩孩子耐心解释过此事。 也正因此,这俩离开亲娘半年多的孩子,在与亲娘重逢后,忍不住真情流露便极为正常。 是故,卞夫人悲喜交加之下,便忍不住抱紧自己这两个孩子,发泄起自己压抑一年多、不足为外人道的复杂情绪。 无论苟哥还是曹仁,见状皆只是微微一叹,并未上前打断这可怜的母子三人。 曹仁终是忍不住好奇… “从文,你此番出征,为何竟如此顺利?从文不愧为百战百胜之大汉军神,只是… 益州暂且不提,凉州韩文约、马寿成、休屠各、诸羌、诸氐等,皆非易与之辈,不知从文何以制敌?” 除寥寥数人外,余者皆不知,韩遂早已化为滋养凉州大地的肥料。 苟哥淡淡一笑、长身而立,自然而然开始装笔。 “子孝兄谬赞也,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旻不过顺势而为、以顺讨逆耳。” 对这种大而空的装笔之言,曹仁这等沙场宿将当然不信。 其人正待追问,远处暮色中,却陡然传来一阵爽朗的大笑声。 “从文!子孝!某等携来美酒佳肴,今晚不醉不归!然则…你二人何故立于门外而不入乎?” 苟哥和曹仁循声望去,只见暮色之中,一群人正打着灯笼、手中提着大小不一的食盒及酒坛,健步行来。 待这群人走得稍微近一些,赵旻方才大概看清,这群人的为首者正是夏侯惇、夏侯渊这对族兄弟,以及曹洪这个老朋友… 而他们身后之人除曹纯、史涣二人之外,苟哥一概不识。 这时,惇哥、渊哥等人也看到了仍在相拥而泣的卞夫人母子三人。 渊哥哈哈一笑,朗声道。 “嫂夫人,从文远来登门、阿彰阿植远征而归,此乃双喜临门也,嫂夫人何故如此伤悲?” 夏侯渊莽起来时,或许脑子会被英国僵尸偷走;但其人在平时,无论智商还是情商都不算低。 苟哥当然不会因渊哥如此称呼而不悦,而卞夫人也迅速转悲为喜。 卞夫人擦净俏脸上的泪珠,换上满脸笑容,轻轻推了两个儿子一把。 “阿彰、阿植,速请你二人之恩师、叔父大人进门!” 言罢,其人也跟在两个儿子身后,笑靥如花地分别向苟哥、曹仁盈盈一礼。 “妾一时情难自抑,失礼之处,乞请先生、子孝恕罪!” 听到卞夫人如此称呼,曹仁脸色微微一变… 而苟哥则心中一荡。 曹彰曹植二人,及时为老娘解围。 俩孩子分别向老叔、老师行了个顿首礼。 “请叔父大人、恩师入寒舍稍坐。” 趁曹仁、苟哥手足无措地扶起俩孩子之时,卞夫人迎上夏侯、曹家二家的一众亲友。 苟哥一手拉着一个爱徒,与曹仁迎上前,向这一群人行礼。 与苟哥亦友亦臣的渊哥自不必提,老朋友曹洪、史涣更不必说,便连曾与苟哥交过手的“独眼龙”惇哥,此刻也笑容可掬、躬身还礼。 “从文此番为我皇汉立下泼天大功,可喜可贺也!” 仍急缺猛将、欲收这些人至麾下的苟哥连连自谦。 于是乎,不多时,气氛便变得欢恰而热烈起来。 卞夫人笑盈盈道:“阿旻,诸君,快请进!妾为诸君略备粗茶淡饭,还望诸君莫要嫌弃。”看書菈 众人客套一番后,笑着随曹家实际上的家主卞夫人进了正厅。 苟哥的亲卫,也住进了曹家大院前院,稍后自会有曹家仆客为他们送上热饭热汤。 有苟哥送给卞夫人的庖丁在,曹家烧菜备菜的速度便不可能太慢。 因此,曹家仆客们刚刚将众人携来的美酒佳肴分好,热气腾腾的卫府特色菜,便被仆客们端了上来。 吃了近半年白人饭的苟哥,一见到这些色香味俱全、自己搬运而来的卫府招牌菜,感动得险些掉下泪来。 这一刻,苟哥游子归家的感觉,变得更加强烈。 夏侯惇等人,已为曹操守孝一年有余,即便按照这时代的文化,众人对曹操也算是足够仁至义尽。 因此这顿饭,夏侯惇等人也放开了大吃大喝起来。 也正因此,夏侯惇便频频劝苟哥酒,顺便追问苟哥益州之事…苟哥攻益州之时,渊哥终究不在场,惇哥听得不够过瘾。 苟哥轻描淡写的描述,使惇哥极为不满,以是故,苟哥被惇哥罚酒,便也显得理所当然。 机智的洪哥不似惇哥那般粗鄙,于是乎… “阿植!你且为你阿母讲一讲,你家恩师攻益州之前因后果!” 洪哥此举可谓明智至极。 随恩师出征多次、少年老成的曹植向众人行礼。 “母亲大人、诸位叔父大人,此事说来话长,孩儿便从头讲起如何?” 惇哥抚须而笑,独眼得意洋洋地乜了语焉不详的苟哥一眼。 小样儿!装什么装?你小子身边有老子细作! “阿植尽管细细道来!某等正可以此佐酒!” 言罢,惇哥举起酒杯。 “从文,如此乐事,当浮一大白!” 被夏侯家、曹家车轮战灌酒的苟哥有苦难言,只好赔着笑举杯一饮而尽。 万幸,他们喝的是大约三十度的卫府佳酿,苟哥还能撑住。 这杯酒下肚,惇哥便复又催促起曹植。 “阿植,速速讲来!” 曹植再次行礼后,以童声侃侃而谈。 “此事须自文和公、公达公商议白衣渡江之计时说起…” 曹植自苟哥等人出大散关之前说起,一直讲到他们在允吾城外重逢夏侯渊时为止。 曹植本便聪颖,口齿又极伶俐,兼且博览群书、随苟哥出征多次后见识已颇为不凡,是以… 其人声音虽稚嫩,但将这故事讲得跌宕起伏、绘声绘色,竟使在座众人生出身临其境之感。 甚至,当曹植讲到紧张之处,便连卞夫人都紧张不已地追问诸如… “阿植!张公祺竟真降乎?” “阿植!成都城如何得破?” “阿植!蜀郡士人当真心服?” “阿植!前将军、妙才究竟何在?” “阿植!徐元直可无恙否?” …等等问题。 最后,惇哥忍无可忍。 “嫂夫人请稍安勿躁,且听阿植慢慢道来!” 待曹植讲完,酒宴也已至尾声… 一向海量的苟哥,在被轮番灌酒之下,此刻有些不胜酒力。 其人微微带着踉跄向众人行礼。 “卞夫人、诸君,承蒙诸位厚待,旻已不可再多饮,否则恐将失礼。” 对曹老板之死,苟哥终究心怀愧疚,是以其人在面对曹家、夏侯家众人时,总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夏侯渊和曹仁同时起身。 “既如此,某等便送从文安歇。” 卞夫人微不可察地向苟哥抛了个媚眼,后者心中再次一荡。 <app,^免费小说网站 【作者题外话】:武宣卞太后,倡门出身,终至皇后之位。 初,丁夫人既为嫡,加有子修(即曹昂),丁视(卞)后母子不足。--《魏略》 卞夫人本出倡(娼)门,年轻时自己出去唱曲儿卖笑,养活一家老小,最后在琅琊国开阳老乡、琅琊宗室的牵线搭桥之下,被曹操相中娶回家做了妾,卞夫人本以为时来运转、咸鱼翻身… 结果其人经常被正室丁氏瞧不起。 卞夫人心中之怨愤,可想而知。 于是乎,有了后来的“丁氏离异”。 历来小说家,包括书评、读者,往往会忽略“丁氏离异”这个细节问题; 诚然,相较汉末三国的刀光剑影尔虞我诈,一个妇人的离婚事件,分量确实太轻。 但云某以为,“丁氏离异”事件背后必有蹊跷,我们有必要探究丁夫人离去之真相。 先上结论:丁夫人与曹公离异,并非为了曹昂,而是为了避祸: 卞氏与曹丕之祸。 曹昂生母为刘夫人,刘氏当年是丁氏的陪嫁丫鬟。 丁、刘二人关系,与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和“平儿”类似。 刘氏的身份,说难听一些就是陪床姑娘; 先秦时代叫“媵妾”; 明清时代叫“通房丫鬟”。 这种身份的女孩儿,出嫁前是家中小姐的私产,出嫁后是小姐丈夫的私产: 其人不仅要伺候老爷衣食住行,还得时不时爬上象牙秀榻,用身子伺候老爷过夜生活。 这种万恶的旧制度当然值得鞭挞,但并非重点、不做赘述。 重点是: 刘氏大约很得宠,替曹公连生一子一女。子即曹昂曹子修; 女即清河公主(后嫁大将军夏侯惇之子夏侯楙)。 曹昂很受曹操看中,年满二十便举为孝廉(两汉出仕之正途)。 曹丕登基后,曾大发感慨:“如果大哥曹昂未死,那轮得到我当皇帝呢?如果弟弟曹冲尚在,我的太子之位也不稳啊!” 文帝尝曰:“家兄孝廉(即曹昂),自其分也。若使仓舒(即曹冲)在,我亦无天下。”--《魏略》 可见曹昂当时在曹操诸子中位置最高,连阴刻寡恩的曹丕也发自内心知道,自己没资格与大哥夺嫡。 就在自己的丫鬟刘氏替丈夫连生俩娃的情况下,丁氏一无所出。 结婚二十年,竟未替曹公生下一子半女。 大约丁氏的生育功能确实有些问题,所以丁氏很早就把曹昂抱养在身边,当成自己的儿子养。 这种情况很常见,两汉时期正室无法生育,就从丈夫的庶子中过继抱养一个,作为自己老了之后的依靠。 比如汉明帝皇后马氏(明德马皇后),自己无法生育,竟把自己的外甥女儿贾氏、送上丈夫的床。 然后马皇后把这个表侄儿孙子抱养过来,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起来,养大之后就是汉章帝。 章帝成年后,对待养母马氏极为孝顺,马氏得以善终,满门富贵。 明帝章帝,合称为“明章之治”。 所以说,抱养庶子这种事儿,理论上和实践上是完全可行、且有前例可循的。 然并卵。 卞夫人生下曹丕之后,曹老板似乎发现了新大陆,突然迷恋上卞氏,连续数年与卞氏交欢。 卞氏竟然在之后五年里,又为曹操连续生下三子:即曹彰、曹植、曹熊。 加上曹丕,卞氏一口气替丈夫生了四个儿子。 正室无子,仅有一养子; 而偏房小妾有四个儿子。 这个情况很微妙啊! 丁氏虽有曹昂撑腰,可惜曹昂也不是自己亲生的,说穿了也就是庶子身份。 等到宛城之战曹昂死后,之前微妙的均衡也被彻底打破,变成了正室无子;偏房小妾四子。 最最可怕的是: 曹昂一死,曹公的次子(曹丕)、三子(曹彰)、四子(曹植)们,按齿序,变成了现存的长子、次子、三子。 丁氏即使再想从其余庶子中抱养孩子,丁氏的养子也不再具备年龄优势了。 宗法专制社会,主张“立嫡以长”。 即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现在曹老板无嫡(因为丁氏不育),齿序上的长子成了曹丕,长子之生母卞氏又得宠,丁氏又长期与曹丕、卞氏母子不睦,经常给他们穿小鞋…… <app,^免费小说网站 与其说丁氏是悲伤曹昂之死,倒不如说是其人畏惧卞氏之报复。 卞氏出身卑贱,暗藏心术。 曹老板曾得耳环三副,让卞氏挑选,卞氏选了品相居中的那副。 曹老板疑惑,卞氏解释:“挑最好的是贪婪,挑最差的则是虚伪,所以选择居中的。” 瞧瞧! 卞氏心术之深,口舌之利,跃然纸上。 取其上者为贪,取其下者为伪,故取其中者。--《魏书》狗贼王沈版 丁氏与曹公离异后,卞氏还数次假惺惺地前去“看望姐姐”,阴恻恻地叙说什么“姐妹之情”; 丁氏畏惧至极… 昔日趾高气扬的正室丁氏,现在竟然对着小妾卑躬屈膝,还尊称卞氏为“夫人”,自称“废放之人,不值得夫人大驾光临”。 (卞)后为继室,不念旧恶,……迎来送去,有如昔日。丁谢曰:“废放之人,夫人何能常尔邪!”--《魏略》 丁氏的自贬大约满足了卞氏的虚荣心,再加上丁氏无子,卞氏最终没有加害丁氏,任丁氏终老而死。 综上所述,丁夫人与曹操离异,名为“夫君好色、杀我爱子”,实为“我不想被卞氏母子所杀”。 丁氏离异,其实可以借用《先主传》(刘帮主传)的结语:“料想他们(本指曹老板,这里指卞氏母子)必然不会容忍自己,所以无奈出走、不是为了逐利,只是为了避祸啊!” 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蜀书三》 丁氏与卞氏,恰如刘帮主与曹老板,二人表面和睦,实际相互忌惮、相互提防,最终以丁氏(刘帮主)狼狈离去收场。 丁夫人非为曹昂,实为身家性命所计耳。 汉末后宫谜云,其实甚有深意,类似事情,也在后世历史中无数次上演。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白首偕老; 愿热恋中情侣共勉、忠贞守节; 也愿追读诸君共勉、豁达心胸、与人为善。 当然了,也愿咱们的苟哥能拒绝诱惑、坚守底线。 因为卞氏的心机,实在是无极限。 下一章,咱们再聊孙策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