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父慈子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四章:不干太子的事,我们有罪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李承乾没有深究这个问题。 唐朝有着海贸外来,其他各国也走海上通道,造船技术应该不会太差的。 只不过,他是想心里有个底。 往后,在江南一带的海贸,会成为一大重点。 造船自是重中之重。 闲聊一番后,今日接见算是暂时告一段落。 等到人走之后,长孙冲不无酸溜溜的问道:“殿下,这个什么报纸,为何要给他们啊?” “你懂什么。” 李承乾没好气的问道。 李治暗自好笑,也不说话,最喜闻乐见到,太子教育长孙冲了。 “不懂才问的啊。”长孙冲理直气壮的说道:“殿下教育我,不懂就问,要虚心讨教,这才能增长见识。” 李承乾瞥了他一眼,懒得理会他。 “稚奴,这事交给你去办,让冲弟去,我不放心。” 李治愕然道:“我去?” “这不太好吧,我是要把太子哥哥的事情办砸了,那可担不起。” “你少给我装嫩,让你做就做。” 你丫的,肚子里的坏水,冒得比谁都多。 还办砸? 别超常发挥,搞得自己都收不了场的好。 “行吧。” 见此,李承乾也没说什么。 这次拿出印刷术,还有报纸。 目的就是很简单。 先让江南士族等人,把声势给鼓噪起来。 最好是在舆论阵地上,打的山东士族焦头烂额,难以着急。 不是喜欢玩名望吗? 那就玩好了。 还有什么比报纸,更能引导舆论的呢? 李承乾要的就是掀起舆论交战。 别看报纸就这么轻飘飘的一张,值不了几个大钱。 但当一场舆论爆发后,就不是小钱了。 都要砸钱进去才行。 尤其是百姓不识字,要想百姓懂的报纸内容,要不要人去宣读的? 这是一笔支出。 印刷报纸也是支出。 还有运输,人工等等。 江南,剑南两地的报纸,想要冲进山东士族的大本营,抢夺舆论权。 不掏钱出来,能干出什么动静来? 当山东士族跟江南士族,在报纸上干架交锋后。 火药味一上来。 你江南能进我山东,我山东不能进你江南了? 要打? 放开手脚的打。 这一打,别指望报纸能赚钱,只能是赔钱。 还是花钱如流水的赔钱。 李承乾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你们不花钱,我怎么会高兴呢。 大唐的经济,怎么带动得了呢? 他在给士族挖了一个大坑。 不跳也得给他跳。 什么时候让他们出来,那就要看,双方打到什么程度了。 “山东士族要是放弃名望,任由江南士族骑到马上,抢他们的名望,无动于衷才见鬼了。” “印刷可以给,不过,要先让你们要人工抄录,大出血才行。” …… 萧瑀,陆敦信等人离开东宫,自是倍受关注。 他们关起门来,还要商议。 外界也是猜测他们到底跟太子谈了什么。 就连长孙冲也被叫回去,长孙无忌再三询问,却未得半句。 “你个逆子!”长孙无忌都气坏了。 “父亲。” 长孙冲抬杠道:“我听说一个道理,君不密失臣,臣不密失身。” “父亲是要我负罪丢掉性命吗?” 长孙无忌顿时无言以对,心里是真在天人交战。 又想知道太子与萧瑀等人的谈话。 又觉得好大儿做的正确。 “那你说,太子对他们的态度如何?” “甚可!” “他们的反应呢?” “甚好!” “逆子! “滚!” 听到摔门声,长孙无忌仰头闭目,怎么就摊上这事了啊。 没几天。 江南士族与剑南士族,将四名美貌贤惠的嫡女,送入东宫。 东宫正式册封两地各一女为太子良娣,两女封为良媛。 良娣是太子妾的封号,地位仅次于太子妃。 由此可见,太子对两地嫡女的看重。 这让关注此事的各方人员,反应很是复杂。 尤其是山东士族的人,后悔不迭。 这本该是他们嫡女该得的封号啊。 如今却被人鸠占鹊巢,乘虚而入了。 真该死。 你江南士族偏安一隅不好嘛? 非要往东宫凑? 弄死你们! 十一月初的大朝议上。 山东士族公然对太子发难,弹劾太子沉迷女色,大肆选妾,置朝廷政务不顾,损害太子德行威仪。 李世民都没说话,李承乾也不开口的。 萧瑀身为能站在大朝议上,唯一的独苗苗,他准备出来硬刚的。 却不想,还有人比他更快。 长孙无忌与高士廉站出来,劈头盖脸的对那官员一通输出。 这把在场的人都看傻眼了。 萧瑀也是一脸懵逼。 不是,两位老兄,你们确定没搞错? 你们为了他们各处奔走,求到陛下这里来了。 怎么人家要指摘太子的时候,你们两个比太子的反应还要激烈啊。 更夸张的还在后面。 房玄龄,魏征等人也是如狼似虎的站出来,驳斥那官员的弹劾。 “太子身为储君国本,遴选德才兼备,贤惠良善的女子入宫侍奉,此乃兴旺皇室血脉之举。” “怎么到你眼里,殿下就是色欲熏心,沉迷酒色了?” 房玄龄沉声呵斥道。 魏征炮火也是全开。 李世民在上面看的真的想笑。 差一点就笑出声来了。 再看太子那老神在在,不为所动,好似不关他事的模样。 他心里更是乐不开支。 你们也有今天啊。 平时都为你们说话的,今天全部都跳反了。 “陛下,若说太子兴旺子嗣,挑选美人入宫有错,那么请陛下先治臣的罪过。” 长孙无忌是真不想开这个口,但他不说不行。 等到太子开口,那他就彻底失去主动。 明明是他们提出来,让太子选女的,结果太子被弹劾,一言不发是什么个意思? 陷君王不义是吗? 这个罪名,谁担当得起啊。 所以,他只能是先把锅给扛了。 殿下没错,是我蛊惑的,我有罪。 你们冲着我来。 “臣也是,臣提议太子该为江山社稷为重,要充实东宫,开枝散叶的。” “陛下,臣也有罪。” “臣有罪!” 高士廉,房玄龄,魏征,马周等人,全部主动领罪。 在大朝议上,一个官吏弹劾太子,结果除了武官大臣外,其余重臣全部先一步替太子领罪。 这一幕,真是别开生面。 真是从来没见到过。 谁能想到,事情会演变成重臣都有罪呢? 本来事先商议好,准备赞同弹劾的一些官员,也不动声色的沉寂下去。 这还弹劾个毛啊弹劾。 这分明是去送死的啊。 那弹劾的官员都傻了。 我犯了什么天条。 把满朝文武的大佬,各省各部的扛把子都给开罪了。 这朝廷还怎么待? 李世民正准开口,却听到有人在笑。 闻声看去,不是李孝恭是谁? 他瞪了一眼,李孝恭竭力的压住笑意,李世民只好无奈的收回目光。 别说李孝恭忍不住笑。 他都快要忍不住了。 尤其是对长孙无忌与高士廉。 你们连自己的马仔都管不住,该多想想自己,到底是什么地方没做好。 “御史大夫,大理寺卿。” “交给你们来论罪吧。”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太子只有两个儿子。” “朕也只有两个孙子。” 这话,魏王要是在这里,不知道要吃味成什么样。 我的儿子,就不是你的孙子了? 只不过,他早就没资格参议朝政,埋头做修书郎呢。 李世民也不觉得自己的话不对,他继续说道:“群臣都在担心太子的子嗣少了,所以希望太子能宠幸妻妾,诞下更多的子嗣。” “太子生的越多,朕的皇孙就越多,那大唐才会更加稳定昌盛。” “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李承乾心头举牌,"反对!" 我不是种马! 本来一件好事,怎么到你嘴里,味道就变了呢? 弹劾官员被带走了。 这不过是大朝议的插曲。 随后商讨其他事情,把制定的生育国策法律,也在大朝议上颁布,正式为国策补充背书。 大朝议结束。 萧瑀还在回味那一幕的滋味。 太子就那么坐着,态度也没有,话不说,一场针对他的弹劾,就这么消弭于无形。 偏生谁都没觉得不对的。 以往君王沉迷酒色,就连陛下都要被弹劾的。 现在太子一口气册封四个妾室,一个个还觉得是应该的。 “呵!” “真是太有意思辣。” …… 时间来到十一月底。 李承乾宠幸四女,身子骨有点遭不住了。 他叫来孙思邈询问有没有什么好的方子。 “殿下,养精蓄锐的道理,不用臣多说了。” “虽说为了皇室子嗣,但还是要节制啊。” 孙思邈要不是保持春风满面,红光焕发的。 李承乾还就真信了。 李世民给你十个美女,你自己干了什么没逼数吗? “孤怎么听说,寿杏侯家中有喜了啊?” 李承乾平淡的说道:“不知道这是老当益壮,还是老而弥坚呢?” 孙思邈老脸一红,板着脸道:“谁在造谣生事,我府中何时有喜了。” “寿杏侯,怎么调理的,给孤说说,不要顾左言他。” “行吧……。” 这个臭老头,八十多快九十岁了。 两年前,老来得子。 这今年又干成事。 李承乾真怀疑这老头的蝌蚪,是怎么还能游动的。 简直不科学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