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父慈子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六章:谁敢查军方的帐啊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这报纸是大概的布局样版而已。 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就是为了展示。 “这发明印刷术的人,真是奇才啊。” 萧瑀不由感叹的说了一声。 李承乾不置可否,奇才不奇才没什么,关键要给到实惠才是。 “此术暂时不会公布于众。” “但在公布之后,发明之人也该论功行赏的。” 他随意的说了一句,萧瑀秒懂其中的意思。 这事,他也要出一份力去推动才是。 也明白是给他们江南士族的时间。 正好可以利用印刷术打山东士族一个时间差。 “殿下。” 长孙冲见有人到来,过去一问,回来后道:“诸位大臣已经在显得殿等候了。” “好,孤随后就到。” 萧瑀没想到,太子今日还召见了其他人。 当他与太子一同出现,不出意料的成为焦点。 在场的大臣都投来颇有含义的目光。 长孙无忌与高士廉面无表情。 最近萧瑀上蹿下跳,活跃得很。 但现在他们也拿萧瑀没办法,太子看重他,自是不能再讨太子不快。 “时间飞逝,转眼间年关将近,又是一年过去了。” 李承乾感叹道:“这一年朝廷做了什么事情,颁布了什么政令,达成什么成就。” “不论是对外,还是对内。” “朝廷都该有个明确的交代。” 这是应有之意,每年朝廷到年关之前,都会总结过去一年做的事物。 相当于年终总结嘛。 最后一场大朝议会议,就是年终大会。 “左右仆射。” 李承乾唤道。 高士廉与房玄龄当即应声。 “你们商量一下,届时在年末大朝议上,谁来向陛下,向全体臣工,向全大唐百姓,做这份尚书省工作报告?” 房玄龄一怔,道:“殿下,这是何意?” “意思很简单嘛。”李承乾微微一笑,道:“尚书省总领国家大小事务,自然是清楚知道各部各司工作情况。” “但不是人人都清楚,各司各部做了什么,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还有,尚书省要定下明年一年的工作规划以及目标,还有工作方向与工作重点。” “今年的事情了了,明年的事情也要开始考虑。” “孤说过,不要等到事找人,要人找事。” “事找到人,那一切不过是补救,但人找事,是要将问题从未发之时解决。” “诸公以为如何呢?” 萧瑀当即道:“殿下英明。”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个道理,我相信大家都是明白的。” 长孙无忌暗自恼恨,你个狗腿子,越来越蹬鼻子上脸了。 老夫还没开口呢。 “殿下,陛下那边该如何言说?” “这事,我相信陛下会同意的。” 李承乾对长孙无忌的反应,看在眼里。 他手下不能都是长孙无忌与高士廉,他们一条心,才是李承乾不愿看到的。 魏征是绝对支持他的,只不过,他有些时候,不太适合参与进来。 上位者的手段在于平衡调和。 萧瑀就是他扶起来,要制衡长孙无忌一系。 还有第三方,也就是房玄龄,马周等人。 这些人,可以看在是东宫内阁中,李世民一系的。 当然,大家都是李世民的人,可在这东宫内,大家还是有清楚的身份标签的。 “申国公,梁国公,你看谁来做这份尚书省的工作报告?” 李承乾再次问道。 房玄龄有些犹疑,高士廉也没有开口。 李承乾就这么看着两人。 不开口就完事了? 哪里会那么轻易。 今天必须站出来一个。 他才会罢休的。 “郑国公。” 李承乾喊道。 “臣在!”魏征站出来道:“若是左右仆射觉得难办,臣请殿下,奏请陛下,让臣来担任。” “只不过,希望左右仆射不要对我不满,还希望在这段时间内,能够让尚书省整理,协助我写好工作报告。” 李承乾给魏征点了个赞。 不愧是我的好老师啊。 真是懂的配合。 你们左右仆射的饭碗不要,那就给魏征。 魏征知着门下省的事务,尚书省要让魏征插手进来。 李承乾也无所谓。 “殿下。” 房玄龄苦笑,真让魏征来替尚书省做报告,左右仆射还有什么脸啊。 “还是不麻烦郑国公了,臣来做这份报告吧。” 高士廉也急忙说道:“我看梁国公很是合适,臣附议。” 长孙无忌:“臣也附议。” 马周等人无所谓,反正又不关他们的事。 “如此,那就梁国公负责吧。” 李承乾心头好笑。 高士廉还不要? 我不是没给你这个舅公机会啊。 是你自己不想主动站出来接受的。 等到时候,你别肠子悔青了。 “还有一事。” 李承乾正色,道:“尚书省要会同兵部,做出明年军事开支的庙算来。” “今年,军事开支多少,明年的军事开支又是多少。” “要有明确的数目。” “国库的钱,每年收上来,不是说支出多少就支出多少。” “还是要扳着手指头过日子的。” “宋国公刚才所言就很好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做到家里有多少米,下多大的锅。” 这事可不是一般的大。 众人都有点震惊,太子怎么对军队庙算下手了。 可不是他们在这里说两句,就能达成的。 还要看陛下,看武官们的想法啊。 “殿下,这事是不是要慎重点。” 魏征不得不提醒道。 “孤很慎重。” “尚书省会同兵部商议,军事在哪些方面,需要支出的,支出多少,都该有个明确的数目。” 李承乾道:“不能在军事上想一出是一出,想要多少就要多少。” “殿下,话是这么说,可一旦发生战争呢?” 高士廉问道。 陛下是什么性格的人,谁不清楚啊。 冷不丁的有蠢货,惹到陛下,指定会发兵讨伐的。 “这是在例外,不用考虑。” 李承乾说完,道:“就这么定下了。” “诸位看看会议记录,没问题的话,就一并送去御前,奏请陛下御批了。” 懒得跟这些人再废话。 说来说去,不过是让他们参与进来,好看起来像模像样。 最终还是要到李世民那边拍板的。 …… 商议内容与会议记录,一并送到太极宫。 李世民大致看完后,他突然升起一股明悟。 “申国公,怕是错失了某种东西啊。” “这臭小子,做事不会没有深意的。” 他不怀疑李承乾冲着房玄龄有什么意图。 反而有可能是一件好事。 但好在哪里,他暂时看不清。 “来人。” “召梁国公,赵国公,河间郡王商议。” “是!” 很快。 三人到来,李世民开小会了。 “太子说的庙算,我批了。” “扳着手指头过日子是应该的,去年支出多少,我心里也大概有数。” 李世民说道:“但有些支出,不明不白的,我也知道。” 李孝恭道:“陛下,军事支出,可都是清楚的啊。” “薛延陀是实实在在的灭了的。” “太子说要给军队预算限制,这刚改制,怎么算的清楚啊。” 他也不能说太子针对他们。 太子才给了他们利益。 只不过,这事就不太对味。 “怎么就算不清楚了?”李世民反问道。 李孝恭扳着手指头,道:“陛下啊,你看啊。” “府兵改制,要发器械农具,还要训练。” “然后募兵又要花钱,募兵多少,要花多少,还有军饷装备粮草等等,这会儿也没数啊。” “再说了,还有禁军。” “这那样不是天大的开支,怎么算啊。” 李世民冷笑道:“本来我还觉得没太必要。” “但你这么一说,我还就不信了。” “年年稀里糊涂的花钱,这下要庙算,却算不出结果来。” “越是算不清,我就越要算。” 他道:“辅机,你民部抓紧时间,把军事的账给算清楚。” 长孙无忌心头都要骂娘了。 合着搞了半天,你们都是冲我来的啊。 民部核查军事账目? 他刚上任民部尚书,我出来就是背锅的嘛? 河间郡王这眼神,估计都要吃他了。 回头那些武官,一个个还不得把他给架起来烤了吃啊。 谁不知道军事账,就是一笔糊涂账啊。 算清之日,就是下台之时。 “陛下。” “我看庙算也可以,只不过多给算点如何?” “毕竟是军事嘛。” 李孝恭服软了,查什么查,最后牵出来一大箩筐,大家都不好处理的。 “对了,陛下,还有高丽。” 李孝恭抓到稻草一样,暗中示意陛下。 别忘了高丽。 李世民顿了顿,道:“唔,庙算的时候,另外列一部出来,不计入具体的。” “那就这么定下来了。” “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抓紧办事吧。” 其他人离开,李孝恭留下来,继续跟李世民商量。 “陛下,这庙算要多给点。” 李孝恭笑道:“亏了什么也不能亏了将士啊。” “你是兵部尚书,需要多少钱,你没点数?” 李世民没好气的说道:“多给点,给多少?” “张口就要,我能知道?” “这样,我给你一千万钱行不行?” 扯。 李孝恭肯定不干,一千万钱能干什么? 他盘算着是不是去太子那里走一遭,看看军事预算多少合适? 当李承乾提议,李世民拍板后。 最后一个月的时间,满朝文武忙得不可开交。 程知节,李靖等人都坐不住,纷纷参与进来。 至于黑炭头尉迟敬德,还在给李世民养马呢。 “这个名头,将士们的衣服,还有过冬棉衣。” “还有武器,甲胄,都是要钱。” “我看加一成如何?” “你心眼怎么这么小呢,一成?我看三成。” “多了吧,等下不好过庙算的。” “民部那里,谁去递交啊。” “递交个屁,先去拿给陛下才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