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父慈子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七十二章:怎么能怪太子不给你机会?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裴行俭穿着黑色大衣,这是太子卫队配发的。 他从新军调入太子卫队后,就肩负起太子卫队的全体思想指导。 军职升了,地位却怎么也没办法与李绩的国公身份相提并论。 但他在新军的思想工作,开展的很是顺利。 凡太子卫队不服他的,都不需要他出手,薛礼就能把他们治的服服帖帖。 这次,他与薛礼一同放假归家,行走在长安城内。 他们的穿着,很是显眼,吸引目光。 因为这种用棉制成的军大衣,除了太子卫队外,其他并没有配发。 可以说,太子卫队的军大衣独一份,而他们军官大衣,显然要更拉风帅气些。 本来裴行俭是士子出身,这会儿穿着军官大衣,儒雅又英武。 “大唐帝国报,一文钱一份,详细刊登尚书省的工作报告,各部衙门主官……。” 裴行俭听到这喊声,再看那围得水泄不通的地方,不由举步走了过去。 薛礼跟在其后,也是不由好奇。 “这大唐帝国报,真的好啊。” “哈哈,本来朝中大小事,只听闻个大概,现在倒是能够阅读了。” “不错不错,一文钱而已,谁买不起啊。” 裴行俭见几个学子打扮的,人手一份纸张,边看边说,顿觉惊讶。 他挤进去,花了一钱买了一份。 报纸很厚,有好几页。 “这么大的一张纸,竟然只要一钱?” “不怕亏本吗?” 裴行俭自语一声,旋即阅读内容。 “在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领导下,在睿智仁德的太子殿下关怀下,全体臣民的共同努力下,大唐在这一年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突然传来一股推力,裴行俭趔趄了几步,好在薛礼在他身边扶了一把。 裴行俭皱眉,有些不悦的回头。 原来是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拥挤之下撞到了他。 “走吧。” “我们找个地方先坐坐。” 裴行俭也不想计较,对方是无心之失,又不是故意的。 “怎么,你也买了?” “一文钱而已,这报纸可透露了太多东西,寻常我们不太了解的详情,都能从上面看到。”薛礼笑道。 “这么快,你就看出来点东西了?”裴行俭好笑道。 “不然呢,就这尚书省作的工作报告,什么时候我们这些小兵小将的能看到?”薛礼感叹道:“那就别说普通百姓了。” “这是个好东西啊。” 刚找个地方坐下,要了一壶茶,两人正准备阅看报纸后面的内容,就听到有人在大声宣读。 “军队去年征讨,还有府兵改制,花了一千三百多万贯。” “今年军队的庙算,高达一千五百万……。” 那人宣读到这里,就引起极大的轰动。 “什么?” “怎么这么高?” “今年打薛延陀,花了九百万灭国,还算能接受,府兵改制,我也听说了,是要严明军纪,杜绝任何劫掠,这些都能理解,可凭什么明年仗还没打,就要一千五百万啊。” “这多吗?多个屁,我就觉得还差得多。” “当年渭水之盟,皇帝老子受了多大气,我们大唐受了多大屈辱。” “渭水之盟丢出去的钱财,哪一分没我们百姓的?” “老子宁愿拿来当军费,也不要军队打不赢,给人家搞城下之盟赔钱。” “对,一千五百万管什么用,要说我,直接五千万贯。” 听到这些叫喊的言论,裴行俭不由用报纸挡住自己的脸庞。 五千万贯? 谁这么有种的,站出来。 你别在这里咋呼,你跑去承天门喊。 我绝对双手双脚赞成。 真要成了,军队能把你供起来,往后专门委任你去要军费的。 “朝廷对明年的治理与发展方向,几乎都明确了啊。” 薛礼说道:“不过,民部这么自信的,八千万税收,真要让赵国公给完成了,那可不成为我大唐的财神爷了?” 裴行俭微微摇头,道:“何止是财神爷,往后各个衙门,就连军队,也要看人家民部的脸色。” “说来也是啊,民部搞的钱越多,大家的日子才好过嘛。” “不然,就这庙算,何至于这么多意见不同的。” 薛礼好奇的问道:“我们太子卫队有多少庙算?新军那边呢?” 虽然离开新军,但他们还是挺挂怀那边的情况。 “新军那边不太清楚,不过想来不会少的。”裴行俭道:“至于太子卫队,这钱可能不会走兵部那边的庙算。” “毕竟我们是太子卫队,一应支出是东宫承担的。” 他是知道太子卫队没有指定庙算的。 英国公李绩就没掺和这一茬。 太子卫队走庙算?想什么呢。 “走吧,没想到看会儿这报纸,就耽误这么多时间,该回家团聚了。” 裴行俭起身,丢下茶钱走人。 薛礼的家人,已经接到长安来了,是太子给的恩典。 “就此别过,假后见。” “好!” 裴行俭与薛礼分开后,他犹豫片刻,朝着国子监走去,国子监本来该放假,过年的。 但这会儿国子监门口,却是聚拢了不少的学子,人手一份报纸。 “果然!” 裴行俭了然。 他当年怎么过来的,很清楚当下的学子,见识到报纸内容后,肯定会大谈特谈,指点江山的。 回家的路上,他见到不少地方,聚集百姓,在听识字的人宣读。 “这份报纸,会刮起一阵可怕的旋风啊。” …… 梁国公府。 房遗直拿着报纸,快步跑进书房。 “阿耶,阿耶!” “你出名了,这下出大名了。” 房遗直激动不已的说道。 房玄龄皱眉呵斥,道:“你都当大人了,怎么还这么沉不住气。” “老夫不是早就名闻在外?” “需要你……。” 他话还没说完,一看到报纸内容,眼珠子一突,旋即仰头大笑,“哈哈!” “高士廉啊高士廉。” “当初你不要,却让我出这个头。” “如今,太子给老夫一份大礼。” “你怕是茶饭不思,寝食难安了吧。” 他满是欣喜的欣赏着内容,嘴里不断的说道:“殿下诚不欺我。” “诚不欺我啊。” 房遗直撇嘴,刚才还说自己沉不住气,你看到后,怎么也失态了呢? “阿耶,长安之中皆是在传颂阿耶在太极殿作的尚书省报告。” “说阿耶乃是千古贤相,堪比管仲啊。” 千古贤相? 堪比管仲? 房玄龄的胡须都无风自起,微微飘扬。 整个人都情不自禁的抖了一下,脸上的笑容像个菊花一样绽放。 他一字一句的看着,自己作的报告内容。 从来没有此刻,让他心情如此激荡难安的。 “太子送名给老夫啊。” “他日传遍天下,我房玄龄这一生……。” …… 报纸无声滑落。 高士廉呆呆的出神,双目没有焦距,右手这么无力吊着。 “老夫英明一世,糊涂一时。” “竟是错过这等幸事。” “那该是老夫作的报告啊。” 高士廉不由掩面,人老人老,越来越在乎的名声。 一个当世称颂,后世千古流传的机会,就这么错失了。 他心里如何不疼,如何不悔。 “太子啊。” “我是你亲舅公,你为何当时就不明白的告诉我。” “为何啊。” “难道我与你的支持与拥护,难道还不够吗?” “太子啊太子,老夫悲痛啊。” 长孙无忌刚好到来,听到舅父的喊声。 他看到报纸的一刻,就立即动身前来。 “舅父!” 长孙无忌也不知该如何安慰。 “辅机,我与太子如何?” “好。” “但太子为何这般对老夫,为什么要把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给那房玄龄?” 长孙无忌无言以对,难道告诉舅父,当时太子给了机会的,是你没有珍惜? “他房玄龄算得了什么?” 高士廉指着外面,气骂道:“不过是欺世盗名之辈。” “他何等何能,敢窃据这等名望的?” “我是他的舅公啊,我也是尚书省的右仆射。” 长孙无忌见舅父这般失态,叹息道:“舅父,冷静点,事已至此,还能有什么办法?” “我找太子要说法。”高士廉道。 “要什么说法?”长孙无忌急切的加重语气,道:“要什么说法!” “舅父,你难道是真的忘了,当时在显得殿,高明说要尚书省作报告。” “你当时不说话,置太子于何地?” 高士廉气道:“你在帮太子说话。” “我不是在帮高明说话,是就事论事。”长孙无忌道:“如果不是魏征站出来,房玄龄怕是也不会领这差事。” “说一千道一万,太子是先把机会给你了。” “你是尚书右仆射,太子没有点名让房玄龄去,就是希望舅父主动接手。” “可偏偏你却一言不发,这能怪高明吗?” 长孙无忌苦口婆心的说道:“怪不了高明一点。” “那他为何不说有报纸?”高士廉反驳道。 “舅父,你怎么被气糊涂了,高明为什么要说啊?他不就是看谁能主动接手,谁就享受这份名誉吗?” “再者,真要说了,房玄龄与舅父抢怎么办?” “你能想到的,房玄龄就想不到吗?” “你还教训起我来了,你在太极殿上,太子为难你的时候,你这么快忘了?” 高士廉气愤的说道:“你还是想想,民部那八千万怎么在一年内实现吧。” “滚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