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父慈子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一章:报纸井喷,谁家都想办报纸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裴行俭养成了看报的习惯,他也要求手下的思想指导军官,必须看报,尤其是《大唐帝国报》,只要有发行,要召集手下的将士宣读学习。 “裴指导官。” “这是门岗送来的今日报纸。” 裴行俭点了点头。 太子卫队的驻地,虽然距离长安不算太远,但他不便随时随地出营,所以就请人在长安城购买报纸,送到驻地外的门岗。 “好。” “多谢了。” “指导官客气了。” 裴行俭瞥了一眼放在桌案的报纸,突然喊道:“等等。” 他翻看了一下,疑惑问道:“今日报纸怎么这么多?” “这个什么千秋报,名士报,文学报是什么?” “这属下也不知道,送来的人交给属下的。” “行吧。” 裴行俭先看了《大唐帝国报》,大唐英烈慰灵碑的事,他是知道的。 李绩就是回去参与清明节祭拜仪式,现在都还没归营。 他也管不到李绩的来去。 只不过,他是没想到,朝廷的决心会这么大。 要求各地官府都要修建英烈碑。 陛下此举带来的影响,可想而知会在军营引起多大的轰动。 现有国旗为英烈覆体下葬,修建英烈陵园,如今又有英烈碑。 天下百万将士之心,尽归陛下啊。 可以想到,陛下在军中的威望,将是何等的说一不二,莫敢不从的。 “来人!” 裴行俭抬头,对门外的人喊道:“命各级思想指导,即刻过来开会!” “是!” 命令下达后,他将报纸放在一边,旋即看起来其他的报纸。 文贤两报也刊登了英烈碑。 “这是紧随东宫的脚步,宣扬扩大啊。” 裴行俭轻轻一笑,再看另外的三份报纸。 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的。 他看到文学报最后的落笔,瞳孔不由微微一缩。 裴氏? 这是自家宗族发行的报纸吗? “难道这三份都是属于山东那边的?” “自家也掺和进去了?” 裴行俭与李绩的一些交谈中,还有在长安的听闻,是知道东宫对江南士族的扶持。 也知道文贤两报是江南士族发行的。 只不过,他并不参与其中,也不关他的事。 可谁曾想,自家竟是也发行报纸。 这就……。 他也真不太好说,只能是做好本分之事就行了。 “报告!” 随着喊声响起,打断他的思绪,只见薛礼等人皆是到来了。 裴行俭招呼众人坐下,笑道:“看来你们手中都有报纸啊。” 薛礼道:“今日倒是多出了几文钱,这多出三份报纸来。” “这长安越来越热闹了啊,我们可以大饱眼福。” 其他人也是笑道。 裴行俭笑了笑,旋即正色,道:“今日叫诸位来,想必应该也清楚缘故。” “太子教令,凡是《大唐帝国报》所刊登的内容,太子卫队所有将士,都要由思想指导组织学习,领会其中的精神,传达报纸内容,让将士们知道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的决策与圣意。” “昨日,大唐英烈慰灵碑……。” 他大致讲了一通,道:“你们下去后,组织学习,统一思想。” “之后写出你们的工作感悟,太子殿下会不定时派人抽查的。” 薛礼等人朗声道:“谨遵太子教令!” “好了。” “下去组织吧。” 众指导离开后,裴行俭看了看时辰,问道:“英国公回来了吗?” “还没有。” “那不等了,传令太子卫队的校尉及以上,今天下午到我这里开会。” “是!” …… 长安城很是热闹。 随着山东系的报纸发行,看报读报的人,惊呼不已。 这简直是极致的享受啊。 就连李承乾也没有料到,山东世家没有派出代表来,统一发行报纸。 反而是各家各户,各为其主,设立报纸,在长安发行。 一时间,从之前的三份,变成目前的十多种报纸。 这就让长安城的报纸事业,猛然间就群魔乱舞,应接不暇。 “这么多种报纸。” “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长孙冲读的口干舌燥,脑壳疼。 就连李治也是看的有点烦躁了。 内容也算是好内容,文章也是好文章。 可就是太多了。 “太子哥哥,我严重怀疑,他们没跟江南士族打起来,反而是他们自己在斗法了。” 李治吐槽道。 “可不是嘛,就他们这手抄报,力量分散,十几种报纸的发行量,加起来还不够文贤报一家的。” 长孙冲撇嘴道。 “冲哥,你没有请教舅父吗?”李治好奇的问道。 “我没过问家里的事。”长孙冲摇头。 李治只好看向李承乾,“太子哥哥,你怎么看的?” “还能怎么看。”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他们产生分歧了呗。” “你不要觉得山东世家就是一条心的。” “但涉及到他们根本利益的时候,谁还管什么姻亲关系。” 他几乎一瞬间就明白,山东世家为什么会出现十几种报纸了。 相比于江南士族,他们只有两家独大的。 萧氏,陆氏。 这两家商议好,再跟其他士族商讨,基本上就能做到一锤定音。 反观山东士族,那就不一样了,世家门阀太多了,想要统一意见,那就要有个说一不二的存在。 但山东世家,谁还能认比谁差了啊。 你名望高,我名望就低了? 这报纸是名望利器,谁不想要自己名望更进一步。。 大家一起发行,那报纸算谁的? 钱大家出,谁的文章能刊登上去?谁又要拿出经典注解? 这些能说得清吗? 有的世家出了同样的钱,自家贤才的文章靠后,还拿出经典注释刊登,岂不是明摆着吃亏。 谁会这么大义凛然,高尚伟大的啊。 他要是没猜错的话。 山东世家没达成共识,最终分道扬镳,各办各的。 “利益分配不均啊。” 他觉得挺好笑的。 这事,怕是长孙无忌与高士廉都撮合不了。 至于能发展到什么地步。 李承乾还真不好判断。 反正啊。 这样搞下去,山东世家是在自我放血,还干不过江南士族。 他之前还想着,山东世家抱团,多少能跟江南士族过过招的。 如今看来,就这一盘散沙,文贤两报,能把他们头给打爆。 …… “这些人,简直是不可理喻。” “一个个都打着各自的算盘。” 长孙无忌有点气的不知道怎么说了,“十几种报纸,他们都干得出来。” “真是钱很多吗?” 高士廉面色也不太好看。 他们是劝过各方,不要因小失大,可没有人在意的。 以至于出现当前这等荒诞滑稽的局面来。 崔敦礼跟卢承庆两人,竟然也闹开了。 崔卢两家,为了谁家能够先一步刊登文章,谁先拿出经典注释出来,争吵不休。 至于其他世家也是有自己的算计。 都怕给他人做了嫁衣。 大家名望都不相伯仲的,没道理这么一搞,让他人的名望高自己。 谁这么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啊。 “他们不听就算了。” “等萧瑀他们成势后,就知道后悔了。” 高士廉真不太想管了。 “哎,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吧,希望他们早点放下分歧。” 长孙无忌摇头,也有点无言以对。 “对了辅机。”高士廉突然说道:“你说,高家与长孙家也一起办一份报纸怎么样?” “反正这报纸,谁都可以操办的。” “我们也需要名望不是。” 这话,让长孙无忌身子不由坐正。 是啊。 大家都能干。 凭什么我们不能干了。 “舅父,你出个主意。” “这样……。” …… 任谁都没有想到,长安城的报纸,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一种离谱的井喷现象。 每天都有新报出现。 有的是王氏的,有的是郑氏的,还有李氏的。 几十种报纸在长安城出现,真让买报的人都快心疼钱包。 天天几十文,也吃不消啊。 萧瑀与陆敦信却是稳坐钓鱼台。 随便你们怎么搞,有多少种。 能干过文贤两报,算他们输。 几十种报纸加起来,还不够文贤两报发行量的一层。 “就他们这种各自为战的打法,拿什么跟我们斗?” 萧瑀满是不屑。 陆敦信笑道:“我们的报纸进入山东,几乎没有多大的阻碍了。” “以量取胜,就连一些县城,我们也把报纸发了过去。” “他们根本接不住。” “长期以往下去,他们只要不出盘外招,基本上可能拿我们没法。” 萧瑀道:“我听说,有人在山东各地,诋毁文贤两报的?” “是有这事,不过真金不怕火炼,再诋毁,难道还能挡住他人购买的想法吗?一文钱,又能吃什么亏?” 萧瑀也是心情大好,“各家的俊才,都送入东宫了吗?” “送去了,太子全部授了正九品的幕僚官衔。”陆敦信道。 “那就好。” 萧瑀道:“太子良娣也有喜了,要是诞下男孩,那就太好了。” 闻言,陆敦信也满是笑容。 他陆家的嫡女,陆良媛,也是有喜了。 大家都在期盼,能够诞下男孩,那样在太子心目中的地位会更高。 关系会更加紧密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