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父慈子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七章:各方都满意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两方前后脚离开,都是带着喜悦。 张士衡的报纸总算得到应允了,长孙无忌他们得到想要的东西。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李承乾起身,朝内殿走去,半途叫来了一个内侍,去准备什么东西。 “有什么感想?” 他开口问道。 “哥哥,他们是答应不会在大朝议上反对了吗?”李治开口问道。 这也是李恪想要问的。 至于长孙冲这个家令,去送他老子了。 “不是说了嘛,报纸所言非他们所想。” 李恪道:“这么说来,可以理解为,他们不反对的态度,大朝议上,五姓七望的人,不会说话了?” 李治眼前一亮,道:“应该是这样了。” 但他还是有点不确定,看向太子哥哥。 李承乾道:“是这样的。” “可兄长,这样的话,是不是有点要挟的意味在里面。”李恪斟酌着言语,道:“他们用这种方式,得到印刷工艺,若是不给,岂不是他们要全力反对。” “甚至是要置宋国公于死地了?” 是可以这样理解。 他们用舆论的影响力,迫使李承乾低头,给他们印刷工艺。 李承乾玩味的说道:“你怎么知道这要挟,我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呢?” 李恪心头一震,他脑海的脉络逐渐清晰不少,道:“敢请兄长解惑。” “我若是不愿意,他们想什么办法都无用。”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印刷工艺对我来说,无关轻重,迟早是要暴露,用以天下的。” “但我要做事,达成目的,就要给他们看到希望。” “与其等着暴露那天,还不如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这段时间以来,山东世家可是在报纸上掏出了不少家底,却没能争过文贤两报。” “他们很急,尤其是尝到报纸带来的影响力甜头后,更加着急。” 李恪与李治点头,他们也知道报纸不是一般的烧钱,一文钱一份,可以说根本不用想着赚钱。 江南士族那边,有印刷工艺,平摊到各家也是亏损不小。 更别说山东世家的手抄报,亏损更大。 但报纸的影响力摆在那里,他们要不上进,那么只会越发的赶不上江南士族。 当真等到江南报成势,那他们悔之晚矣。 “可一个印刷工艺,他们至于这么低姿态吗?” 李治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不是那么简单。” 李承乾不无随意的说道:“他们想跟我求和,就要放低姿态。” “萧良娣等人有孕在身,真等到她们诞下男孩,谁都知道意味着什么。” “稚奴,换了是你那些世家,有人要挑战世家的权威,你会眼睁睁的看着,我身边与你无关的人,地位越来越高,甚至能够影响到我的些许决断吗?” “坐视威胁变大吗?” 李治坚定的摇头,“肯定不会。” “这不就明了。” 这时,内侍把东西拿来了,摆放在李承乾身前的桌案,李承乾挥了挥手,道:“一个是,他们想要修补与我的关系,另外一个,是要与江南士族一样,在我心目中的地位等同。” “第三个,基于前面两个因素,他们就能施展拳脚,好好的跟江南士族斗法了。” “他们要的是我中立。” “而我要的是,皇子留京,他们不能说话反对。” “对他们而言,报纸不过是危言耸听,实际他们根本不在乎。” 他虚点了李治的脑门一下,道:“这下你该明白,为何会这么低姿态了吧?” 李治腼腆的笑了笑,“可哥哥拒绝了他们送嫡女入东宫的请求啊。” “兄长是拒绝了,但他们敢不送,能不送?”李恪接话说道。 “对哦。” 李治恍然大悟道:“不管哥哥如何说,他们不得不送。” “东宫没有他们的嫡女,相当于哥哥枕边无人。” 他嘿嘿的笑道:“哥哥艳福无双啊。” “小屁孩!” 李承乾笑骂一声,还打趣上他来了,摇头失笑,将桌案的盒子推向李恪,道:“这个东西,你送去给宋国公。” “告诉他,这是给他的,也算是给江南士族的。” “其中有部分是给剑南士族的。” “他看到后就明白了。” 他顿了顿,道:“不出所料,明天报纸的风向就会变。” “到时候他们上门赔礼道歉,宋国公不要拒绝。” 李恪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他郑重的点了点头。 “你先去吧。” “是!” 李恪带着东西离开。 李治伸头看了许久,回头道:“哥哥,外界可说三哥的一些不好的话语,你真不在意?” 李承乾给他后脑勺一下,道:“记住了,外面风言风语不可信。” “大家都是我的弟弟,当一视同仁,互相信任。” “他也是你的兄长,不要轻易受到挑拨。” 李治捂着脑门,委屈巴巴的,说就说嘛,打人干什么。 “事情已经解决了。” “明天你们就要拿出态度来。” 长孙无忌笑的很是放松,高士廉也是,压在他胸口的郁气总算是烟消云散。 与太子重归于好,比什么都重要。 崔敦礼也是笑容满面,“国公放心,我们知道该怎么做。” “那就好。”长孙无忌道:“你们还要交代好其他人,大朝议的时候别胡乱开口。” “明白!” 崔敦礼应声,卢承庆犹疑道:“嫡女送不送入东宫?殿下刚才可是拒绝了。” “送。” “怎么不送?” 高士廉正色道:“要不要是殿下的事,但送不送是你们的事。” “君王说不要,你就当真了嘛?” “就这样的态度,怎么得到太子的认可?” 长孙无忌点头道:“放心送去吧,太子不会拒绝的。” “好!” 崔敦礼与卢承庆回去,马上给家族写信报喜。 但崔敦礼这边,却听到管家禀报,魏王的人曾经到访过。 “来干什么?” “说了什么话?” 他皱眉问道。 对魏王,山东世家早就放弃了。 虽然文学天赋卓越,但政治认知太差了,被太子三两下就给丢去修书。 书不修完,不管怎么支持,都不可能再有资格参与到夺嫡之事上。 “说是希望能借崔氏藏书,编入《贞观大典》之中。” “呵!” 崔敦礼冷笑道:“倒是打的好算盘,借我家的东西,好为他添名望是吧?” “不管,就当无事发生。” “是!” …… 宋国公府。 萧瑀品着茶水,越发的觉得苦涩。 外面那些叫嚣的学子士人,让他心情大为不好。 “阿郎,门外的人散了。” “嗯?” 萧瑀品茶的动作一顿,不解道:“今日怎么这么早?” “不知道,突然一下全没人了,走的很快。” 他不由皱了皱眉头,思索片刻,难道是太子那边把事情解决了? 但旋即他又是大怒。 这些成天堵着他骂的,原来是受人指使的。 怪不得天天来,不干正事啊。 好你个山东世家,这般下作,真是无耻。 就在这时,下人通报吴王来了。 片刻后,李恪捧着盒子走来,“舅公!” “三郎。” 萧瑀招呼着他坐下,关切的问道:“太子那边如何了?” “处理好了。” 李恪说道:“兄长说不出意外,明天他们就会上门赔罪,为舅公恢复声名。” “果然如此啊。”萧瑀感叹了一声。 “这个是兄长我交给舅公的……。”李恪大致转述了一遍,道:“我也不知道盒中是什么,兄长说你看过就明白了。” 萧瑀也不迟疑,动手打开盒子,里面放着一堆纸,还有一个瓷器,他先打开瓷器一看,入眼是雪白的东西。 他伸手念了两指在摩挲,然后尝了一下,惊讶道:“是盐!” “这是雪花盐。” 盐? 李恪一愣,这送盐是什么意思? 萧瑀旋即查看纸张,神色越发的震惊与欣喜,“是雪花盐的制作工艺。” “原来是这样,是这样啊。” “我明白了。” “舅公明白了什么?”李恪好奇的问道。 萧瑀把纸张给了李恪看,道:“殿下送了一笔泼天的财富给我们啊。” 他顺着胡须,一脸高兴的说道:“殿下送我,就是给老夫的补偿,也是因把印刷工艺给山东世家,给江南士族一种变相弥补。” “相当于说,我受的委屈,这份工艺给老夫,老夫就不要计较了。” “山东世家有印刷工艺,报纸肯定与我们齐平,甚至超越,但有了雪花盐,我们也不要心头有气。” “殿下啊,他真是什么都考虑到了。” 李恪震惊于萧瑀的说辞,他瞬间想明白这背后的用意。 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只觉得兄长的手段,真的面面俱到,似乎什么都考虑到了。 兄长的太子颜面,皇子留京,山东世家,江南士族等等。 谁能说太子这事,处理的有失偏颇的嘛? 没有一个人敢说不行的。 哪怕是剑南士族也得到了补偿的东西。 “三郎,你往后跟在殿下身边,多多学习。” “你虽不能如殿下一般,智珠在握,威仪无双,但也该运筹帷幄,遇事多多考虑。” 李恪道:“我是领教了,多谢舅公教诲。” “那么就等着他们给老夫,把面子里子送回来了。” 萧瑀脸上都笑出褶子来了,“这一次,受了这等不白之屈,也算不亏。” …… 第二天。 长安城的报纸,风向两极反转,原来大骂萧瑀是太子身边的奸臣,现在极力吹捧萧瑀是忠臣。 崔敦礼与卢承庆等五姓七望的世家人物,带着丰厚的赔礼,登门道歉。 萧瑀展现自己的大度,开中门相迎,接受对方的赔礼道歉。 长安城的学子士人,聚集在宋国公府外,亲眼目睹了这一场景。 “操弄舆论至此,朝廷就这么视而不见,任由他们猖狂的吗?” 有人忧郁的感叹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