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父慈子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一十三章:李承乾劝李世民外出巡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两仪殿。 李世民穿着一袭天子冕旒,摆好姿势,目光威严有神。 阎立本正在为天子画像,专注认真。 李承乾与魏征先后脚进入,也没有打搅,自己找地方坐下。 他一般是不会独自面对李世民的,都会带上其他大臣。 大多数都是魏征。 跟李世民一对一,李承乾会很不习惯的。 时间一点点流逝,李世民少有晃动的时候,可见他对此事是有多上心。 终于。 阎立本收笔,绘像结束。 “我先去换套衣服。” 李世民在内侍的搀扶下起身,看得出来身子有些麻木,行走不便的。 “陛下不先过目?” 阎立本问道。 “我相信你的画艺。” 李世民丢下这句话,阎立本会心一笑,把画像给太子与魏征看。 两人都很是满意,不愧是出自阎立本之手。 不久后,李世民出来也对画像很是认可。 “太子,为了这画像,我是坐了快两个时辰啊。” 李世民说道。 “陛下对百姓挂念,想来百姓知道,也是感激涕零。” 李承乾说道。 “陛下爱民如子,莫过如是。”魏征也捧了一句。 李承乾却是纠正,道:“孤不太喜欢爱民如子这话。” “百姓本就是天子的子民,何来如子一说?” 魏征眨了眨眼睛,不这么说,还怎么区分呢? 褚遂良的笔也停了停,还是落笔,如实记载。 李世民含笑,道:“太子所为何事来?” “陛下。” “你该出去走走看看了。” 李承乾道出他的来意。 魏征事先是并不知道的,听闻也有点诧异。 “深入民间,深入军队,百姓看得到陛下,感受陛下的恩德,将士们也瞻仰到陛下圣颜,感受到威严。” 李承乾道:“陛下久居深宫,处理百件事,远不如在民间走一遭。” “听听百姓的想法,看看将士们的军容。” 李世民是个很喜欢狩猎的君王,经常会外出打猎,解解闷。 但他却不怎么去民间。 李世民大为意外,他摸不清太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我要去民间走走?” 他试探性确认,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对!” 李承乾直白的回道。 魏征道:“殿下,陛下怎么能随意离开长安,身系社稷安危,朝中无主,国事如何运转。” 李承乾道:“若是朝中无主,国事就停摆了,那要三省六部的主官干什么?” “他们是在尸位素餐,一无是处吗?” “如果是这样,事事指望陛下,还要他们干什么?” “陛下在宫中听到的,看到的,都是下面的人汇报上来的。” “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陛下如何辨别真伪?” “若不去民间,如何知道实情,如何知道百姓所想?如何看到百姓的生活?” 他肯定是要李世民出去的。 这不关其他,只有一条打破历来帝王不能轻率离京的荒唐限制。 若是其他帝王还不好搞。 但李世民不同,他是马上皇帝,他想出去就出去,根本不用太过在意朝中的言论。 视察北地,李世民不是说去就去了嘛? “殿下,不是这么回事。” 魏征不知道如何解释,难道说天子之所以在长安,是要把权力给攥在手中吗? 放权。 帝王最为忌惮,最为害怕的就是这样。 一旦放权,可能会酿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魏征,你别说了。” 李世民笑道:“太子说的也没错,我在宫禁中,是待得烦了。” “正好,太子提议,那我也就出去看看。” 瞌睡来了送枕头。 他早就想出去了,只不过是一群大臣聒噪的他厌烦,才罢休的。 “陛下,万望三思啊,天下可离不得陛下。”魏征道:“陛下可不要忘了隋炀帝多次巡游,带来的后果。” “什么离不得,我不在长安,这天下就不太平了?” 李世民不悦的说道:“真是笑话。” “你也危言耸听了,我与隋炀帝岂能一样?” “这次,我想好了,太子监国,大臣都不带。” “陛下!” 李承乾出声道:“我也要出去。” 嗯? 李世民犹豫了,他想着太子在朝中监国,自己就能放心出去。 哪曾想太子也要走。 这怎么能行。 “太子,你要我出去,你也要出去,这朝中大小事,谁来决断?” “你不要逗着我玩。” 李世民有点生气的说道。 “陛下是不放心中枢?还是不信任朝中大臣的能力?” “他们处理不好朝中事务吗?” 李承乾三连问,李世民不由沉吟,道:“那大事如何处置?” “三省六部诸公共同商议。” “他们若是拿不定主意的呢?” “共同表决。” 李世民:“?” “我相信诸公的才干与能力,不管多大的事情,他们都是能妥善解决的。” 不是这个问题啊。 他们能解决。 还要我这个天子干什么,还要你这个皇太子干什么? 李世民有点狐疑,谁给太子灌了什么迷魂汤,难道这点道理都不懂吗? “你这言论,着实可笑。”李世民没好气的评价道。 “敢问陛下,一人能处置多少事?最后又是多少事,是大臣处置的?” 李承乾道:“再者,快马传报,陛下也照样能够知晓。” 他知道,最重要的是决断权。 帝王不把决断权抓在手里,放给他人,不亚于帝王形同虚设。 如何彰显帝王的无上权柄呢? 但难道人必须要在京师,决断权才有吗? 那才真的是笑话。 帝王的无上权柄,应该是不管人在何处,都是无可取代,无法忽视的。 这其中本来就是一个思想误区。 而且还是人为造成的假象。 因为,只要把帝王限制在京师这一亩三分地,京师之外看不到,听不见,全凭下面的禀报,那外面才真不在帝王威严之内。 反而是那些地方官吏,在地方为所欲为,强取豪夺。 蒙蔽圣听是怎么来的? 就是吃准你帝王在长安,不知道地方的具体情况。 他们自己就能拍板决定。 李世民不出去,李承乾又怎么能出去呢? 所以,从李世民开始,就要打破帝王不得轻易外出的规矩。 就是要让李世民到处跑,到处去走。 朝廷中枢,难道还能因为李世民不在,什么事情都不干了? 这个世界离开了谁,不照样转啊。 不转,那才是有问题。 “此外,朝中商议出来的大小事,凡是参与的,执行的,拟定的,皆要悉数签字。” “这样,不管事后有什么问题,都可有迹可循。” 流程,留痕,一切都有规矩章程来办。 好的事后褒奖,坏的事后也可追究。 跑? 只要签字了的,榜上有名的,一个也跑不了。 李世民陷入沉思,他一时很难做出决断来。 “太子,要不还是你留下?” 他商量的口吻说道。 对李承乾,李世民是越来越放心的。 不沾染兵权,只管朝中事务,根本不担心他做不好监国。 “陛下,你要去山东,我就去江南。” “你要去江南,我就去山东。” 李承乾道:“出,我是要出去的。” 李世民很是头疼李承乾这样的态度。 怎么油盐不进呢? “魏征,你觉得呢?” 魏征很不爽,刚才让住嘴是你,现在让我开口的是你? 想到我了啊?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魏征偏头,不理会李世民。 这个乡巴佬! 李世民瞪了魏征一眼,问道:“褚遂良,你以为呢?” “陛下,历朝来是有这样的规矩,但我大唐现在是秉持着探索开拓的精神,不代表我大唐不能。” “陛下龙威盛天,民心所向,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升平。” “看看天下,也可能是百姓期盼的。” 褚遂良道:“当然,一时间走山东,江南,是有点远了。” “不如先在长安范围内看看?” 这是折中的建议。 既让天子外出了,但又不远。 “也好。” “太子觉得如何?” 闻言,李承乾一笑,知道迈出这一步,不是那么轻易的。 李世民有顾虑,百官也有点没主心骨。 帝王出行,哪次不是靡费巨大的呢。 对朝廷地方也有不小的负担。 但事情要从多个角度来解读。 帝王不是非要出行就铺张浪费,始皇帝南巡,说他好大喜功,奢靡无度,耗资巨大。 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既有支出,那必定有人所得。 不可能平白消失了吧,但花出去的钱,去哪里了呢? “正好,陛下可以去老王头家里看看,顺带着把他画像给他。” “这也不失为一桩美谈。” 李承乾说道。 “那好,就先在长安看看。” 李世民道:“这次出行,我不会铺张浪费的。” “大臣,嫔妃什么的,都不用跟随,一切从简从便。” 魏征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陛下与太子要是一起决定的事。 朝中大臣想反对,都无从下手。 他希望其他大臣能够劝说李世民改变主意。 但显然是不可能的。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知晓后,也没有劝动。 反而是被李世民耳听面命了一番。 随之而来的是大唐帝国报,报道了圣天子视察长安各地的消息。 一时间,长安各地官府那叫一个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