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父慈子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一十七章:圣天子恩情似海,百姓忠诚拥戴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圣天子恩情似海,百姓忠诚拥戴》 一篇署名李义府的文章,在长安六家大报的头版上出现,占据极大的篇幅。 一经面世,就引起长安各方极大的震动。 文章内容重点放在圣天子关心百姓,百姓感恩戴德,描绘一番温情脉脉的场景。 可以说极尽奉承阿谀之词。 看得不少人都极为不舒适。 李世民是什么人,他们难道没点逼数? 怎么可能像李义府写的这样? “这人有奸臣之相。” 暗地里,有人如是评价。 “谄媚奉承之辈,我大唐让这等人管控报纸,国将不国啊。” 有人更是激进,在私下痛心疾首的表示。 他们也只能敢躲起来说,不敢公然站出来。 这特么说的是圣天子,难道说这样写圣天子是不应该的嘛? 扣上个大逆不道的帽子,家族消消乐不带犹豫的,还没人说情。 所以,他们再有满腹牢骚,也只能是憋着忍着,不敢跳出来放一个屁。 “五家报纸也是恶心,他们还有一点正直气节吗?” “竟是被这样一个小人拿捏。” …… 房玄龄移步到尚书省正厅,见到各部尚书侍郎都到了。 “拜见左仆射。” 众人纷纷行礼道。 房玄龄微微颔首,右仆射去职,如今尚书省是他一家独尊。 “诸公先坐。” 他见众人坐下来后,道: “今日请诸位来,是有一事。” “接太子教令,尚书省及以下各部司皆要学习理解,并贯彻圣天子的思想精神。” “大唐帝国报所载,我们要认真研读,组织学习领悟圣天子的思想精神,传达各级官吏役使。” “……” 房玄龄尽量组织好言语,他以前还觉得这事并不太重要。 但如今,他才知道,这是与政治思想,政治觉悟挂钩的。 其重要程度,怕是比他手头的事还重要千万倍。 他在这次教令中,深刻的感受到,如果不能跟上陛下的思想脚步,领悟圣天子的精神要义。 就是在跟圣天子渐行渐远,背道而驰。 一个思想精神上,竟然无法与圣天子紧密联系的尚书省左仆射,迟早是会被踢出中枢的。 “陛下,太子,这是在筛选忠臣啊。” 房玄龄心头幽幽一叹,不管是私底下还是明面上,都必须跟陛下的步调保持一致。 如果做不到,该下的下,换能与陛下步调一致的上来。 这将是往后的政治正确。 谁敢触碰这条线,谁就要下马。 他不可能同天子,太子唱反调的,只能是从善如流,一以贯之。 房玄龄还隐隐感觉到,这是冲着五姓七望,那些世家门阀去的。 他们玩名望是一把好手,喜欢裹挟百姓民意,对朝廷发难。 这下好了。 太子一出手,不仅是百姓,就连五姓七望也得被套进去。 直接从朝廷大局,文武百官入手,再下沉到民间。 五姓七望再敢自持清高,说李氏如何如何。 你看在这大背景下的论调下,说一个不字试试。 收不收拾你们这些人就完了。 怕是都不需要朝廷出手,天子怒火才发,当地官府在政治正确下,就不得不有所作为。 别管你是不是世家门阀教育出来的门生。 如今为官最基础的标准,就是要秉承贯彻圣天子精神思想的。 你没有? 别想出仕,老老实实的滚回去待着。 只要想出仕为官,你心里怎么想的不管,但你嘴上手上,必须要坚持这一条思想政治。 “报纸大家都有一份。” “我们先研读,剖析圣天子的恩情……。” “这样大家统一思想,好回去传达。” 房玄龄说道。 旋即,三省六部的一二把手,开始认真严肃的展开商讨。 一个时辰后,总算结束。 房玄龄觉得浑身不自在,有点精疲力尽。 但他还不能休息,给朝中各部统一思想,还要给尚书省内部开会。 各部主官回去后,也第一时间开始。 没办法不积极啊。 他们一群中枢大臣商讨完毕,一个个还在会议记录上签字。 有人盯着呢。 谁敢不积极,谁敢不主动? 你要是不积极,哪怕是陛下,太子没看到,但你敢说自己的对手,下面的人不盯着你? 这落了口实,没罢官仅仅是申饬还好,要是冷不丁的在朝议上,弹劾你。 那大的怕是就来了。 “诸位,签字吧。” 长孙无忌严肃的说道:“回去后,要对各级官吏传达精神指示。” “不论品阶,务必让他们明白圣天子如天之德。” “是!” 众人退去,长孙无忌身子软了下来,喝了一口茶解解乏,嘴巴微苦,但他心里同样苦。 “要想不给对手送把柄,谁敢慢怠啊。” “太子啊太子,你这样搞,真的好吗?” 他心累得很。 …… 不管外界如何。 李承乾在东宫也展开了一场东宫扩大会议。 凡是东宫属官的,皆是到场。 李承乾给他们好好的上了一堂思想教育课。 一个时辰后,才让他们离开。 这会儿的他也感觉累,是精神上的那种疲惫。 政治思想,真的很费脑细胞的。 “哥哥,这样的意义大吗?” 李治软绵绵的瘫坐着,没点正形。 李恪倒是精神很抖擞,双目发光。 “稚奴。” 他道:“这句话,你要是在外面当众说,你知道是什么下场吗?” 李治身子骨不软了,他一下子坐正,惊疑不定的望着自己三哥。 “弹劾?申饬?” “这还是轻的,要是闹大了,你亲王爵位都不保。” 李恪道:“你想过没有,你是李氏宗室,是陛下嫡子,是大唐亲王。” “你这样的身份,都不做表率,拥护贯彻父皇的精神思想。” “那还谈这些有什么意义?” “别人见你都这样,还会放在心上吗?” 李承乾见李治神色一阵青一阵白的,调侃道:“正好用你来以儆效尤。” “不是哥哥,我就这么一说,也没在外面,不要这么小题大做吧。”李治害怕的说道。 “就是因为在私下,所以才没把你怎么。” 李承乾笑着提醒,道:“小心祸从口出,懂了吗?” “懂了。” 李治乖乖的点头。 这哪是什么意义大不大的问题。 是自己身份地位能不能保的问题。 他惊悚的发现,自己随便一句话,不小心都要掉帽子。 那要是其他官吏,又该是何等的压力? “三郎,你回去后,也要抓紧时间展开思想工作。” “这不能马虎了,一定要面面俱到,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有些时候,掉以轻心可能会付出惨重代价的。” 李承乾再三叮嘱道。 从他要为李世民大集思想精神的那一刻。 这一天就迟早会到来的。 躲是躲不过,避也避不开。 而且没必要,本来就存在这样现象。 大不敬之罪就是其中之一。 只不过,是李承乾把这件事更具象化,扩大化,统一化了。 以前大家都知道要尊天子,但尊的浮于表面,哪里尊,该怎么尊,没有清晰的认知。 现在,李承乾就让他们明白怎么去做。 当然,这个不是为李世民打造的。 是为天子。 李世民是天子,大家该这样,往后他李承乾成为天子,也该这样。 这是给天子之位上的buff。 不是独属于某一个人的。 李义府不知道太子会下教令,让文武百官,各级官府都要学习这篇文章。 简直让他喜出望外,难以自禁。 一想到自己操刀署名的文章,摆在朝中各位王公大臣的面前,他浑身发抖,欣喜若狂到了极点。 这是什么? 这是名啊。 那些王公大臣看到,谁会关注不到署名之人啊。 这天大的幸福突然降临,差点让他眩晕过去。 好不容易平复心情后,李义府还是坐立难安,走来走去的。 “不行。” “我这个位置操作的空间很大。” “想要出名,想要博得宠幸,就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报纸,不就是博名望,博出头的嘛?” 李义府突然停下脚步,脑海逐渐清晰起来,一个大胆的想法,油然而生。 “来人!” 他高喊一声,当然有官员进来。 “马上去请五报管事的人来。” “快。” 官吏领命下去,李义府闭目思索,许久后,他睁开眼眸,露出狠色,道:“不行也得行!” 等到五家报纸的管事来了。 李义府换上一副温和的态度,有礼有节的招呼。 “诸位,这次冒然请诸位来,是新闻总司最近有一条规定。” 他对众人的不喜看在眼里,怒在心里,却没有生气。 新闻总司管着他们,能对他有好感才怪了。 李义府可不在乎有没有好感。 再没好感有如何? 我新闻总司的话,你们敢不听不成? 不听,审查就给你过不去,能过去的也给你拖着,让你发不了。 “往后的报纸,头版一页,不许再刊登其他文章。” 他朝着太极宫的方向拱手,道:“只许刊登关于陛下,太子殿下的决策、活动、言行等内容。” “李司郎,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报纸是我们的,我们想怎么刊登就怎么刊登,凭你一句话,就要剥夺我们的权利不成?” “这次,也是看在陛下,看在太子的面上,让你刊登了。” “难道你还想得步进尺?” 山东报纸管事,很是不客气的说道。 闻言,李义府面色微微一冷,却是笑道:“既然山东报纸不赞同,本司也没意见。” “那就这样吧。” “不知道文贤报,与剑南报,是否也与山东报一样的想法呢?” 这三家报纸面面相觑,他们想了想说道:“我们没有意见,一切遵从司郎之意。” “那就好。” “我就不留诸位了,请便。” 等到五家报纸的人一走,李义府阴冷下来,叫人来,道:“往后山东报送来的初稿,一律再三审查。” “哼。” “真当我新闻总司忌惮你们不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