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父慈子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一十三章:陛下与太子在处置党仁弘上产生分歧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砰砰砰! 连续不断的爆炸声,绚烂的烟花绽放,整个长安城的夜空,都被一片光彩夺目给占据,如同白昼降临一般,照亮了整座长安城。 承天门城楼上,一群人在观赏。 承天门之外,百姓汇聚,也在仰头观看。 大庆五日,长安城也随之取消五日宵禁。 让百姓整夜载歌载舞,欢腾一片。 李世民欣赏着冲天而起,绽放开的烟花,笑容满面,他亲切的跟李厥交谈。 既然不能与太子亲密,那就找他儿子。 一样的。 “阿翁,你看那个烟花。” “阿翁,还有那里……。” 李厥叽叽喳喳的,兴奋个不停,李世民很是配合他激动。 “放。” “继续放。” 李世民大手一挥,让有司烟花放个不停。 有人在享受观看烟花,有人心思却不是一般的沉重。 烟花是最后一个节目。 等到烟花结束,明日到来。 一切因圣天子压下的大事,将再次浮现在众人眼前。 党仁弘一事,谁都没有忘却,只是暂时性的搁置罢了。 “今夜烟花璀璨,明日又有多少人能见得到呢?” …… 在三司关押人员的地方。 冯智戴与冯盎两父子,他们相隔不过是一个院墙而已,却不知道对方就在隔壁。 他们不约而同的看着长安夜空的烟花表演。 心头是惆怅与忐忑。 “不知道阿耶如何了。” 冯智戴叹息一声,另外一头冯盎也是眼神幽幽,“希望大郎不会说一些不该说的啊。” 他心思百转,在岭南山大王当惯了,来到长安才知道,什么叫如履薄冰。 刚一来,就被三司给扣押起来。 虽然没有粗暴对待,只是询问而已。 但他本意是来跟朝廷缓和关系,为冯氏争取未来的安身立命之根本。 从来就没想过会陷入朝廷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 “既错过了贺寿,自己也被囚禁于此。” “何苦来哉啊。” 冯盎苦笑连连,他都不知道是不是该后悔。 来与不来,好像对冯氏都来说,也是身不由己。 就在这时。 院门打开,三三两两的脚步声传来。 冯盎不为所动,只是淡淡的看了一眼,见到来人当即无法保持镇定了。 “耿国公。” 马周含笑招呼道。 他挥手让属下走到一边去,自己来到冯盎的身前。 “御史大夫。” 冯盎客气的说道:“这会儿正是喜庆之时,御史大夫应该陪在圣天子身边,怎么会来到这院子来。” “陛下身边有诸公。” “少我一个也无妨。” 马周笑道:“耿国公不请我进去一坐?” 冯盎侧身伸手,道:“请!” 两人入内,房门关上,坐下后,冯盎没有说话,他在揣测马周的来意。 这个时候来,肯定是有事,只能是私下说的。 “耿国公如何看党仁弘一事?”马周道。 “我还是那样回答,与党仁弘交际不多。”冯盎道。 “不。” 马周语气一沉,道:“你与党仁弘交际很深。” “御史大夫,你这是什么意思?”冯盎神色一变,道:“你在给我强行扣罪名。” “党仁弘要死。”马周淡淡的说道:“谁也拦不住。” 这话让冯盎大惊,马周是谁的人,他怎么会不知道。 他说党仁弘要死。 必然是得到圣天子同意的,也就是说圣天子不会宽恕党仁弘。 “令公子就在隔壁,他很聪明,懂得如何自保,没有开口。” 马周起身道:“耿国公,言尽于此。” “你可以与令公子见面。” “只有今夜。” 说完,马周转身离开了屋子。 冯盎浑身冰冷,他快步走出去,没一会儿就见到冯智戴出现,马上将人带进来,关上门。 “阿耶,你没事吧?” 冯智戴关切的问道。 “我无妨,你呢?” “我也没事。” 冯盎道:“你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跟老夫说一说。” “是!” 冯智戴事无巨细的说了一通,道:“我没有开口,用不怎么回岭南的理由给拖住了。” “你做的不错。” 冯盎点头,道:“但现在,你我父子都陷进去了。” “怎么?” “我们要供述指证党仁弘犯下的罪行。” 冯盎道:“刚才御史大夫亲自来跟我说的。” “这……。”冯智戴惊声道:“御史大夫要置党仁弘于死地?” “不,是陛下不开恩。” 冯盎摇头道:“我们没有选择,先跟你通气,我们该怎么说。” “只有今天晚上。” “记住,我们没有见过,你也不知道御史大夫来了。” “守口如瓶,一旦外泄,我们……。” 冯智戴严肃道:“孩儿明白!” …… 一夜过去,长安夜晚的喧闹落下,白日的喧嚣接上。 没有人知道暗流在蓄力,会在某个时刻迸发出来。 五天的大庆一过,满是洋溢着赞扬歌颂的报纸,突然画风一变,报道党仁弘贪赃枉法,鱼肉乡里的事情。 当即在长安城内引起哗然。 长安百姓无不交头接耳,痛斥党仁弘的恶行。 崔敦礼看到报纸内容,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惧,双手都在颤抖。 杨师道一手压着报纸,唉声垂头不作声。 “冯氏父子,竟然作证了?” “他们怎么敢,怎么会的……。” 崔敦礼很害怕。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害怕。 “他们回答三司,党仁弘的事,就没有回转的余地。” 杨师道说道:“陛下知道后,会是什么反应?” 崔敦礼苦涩的开口道:“冯氏父子的证词一出,党仁弘是有死无生。” “现在还没有决断,只怕是在等,更加清楚的调查。” 杨师道询问道:“元礼,你能不能动手稍微压一压,不让消息传播的那么快。” “我压不了。”崔敦礼摇头道:“他们已经大肆把报纸,送到各地了。” “混账,他们难道还没看到其中有蹊跷吗?”杨师道忍不住骂道:“以为真的闹得天下皆知,让陛下有压力,他们就赢了嘛?” “这些人,真是已经鬼迷心窍,利令智昏了。” 他杨氏在长安遭受重创,都没有这么大乱阵脚。 反而是那些世家大族,一个个跟疯了一样,要跟陛下较量。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了。” 崔敦礼无奈一叹,道:“只是希望,是我们多虑了吧。” 这不过是自我安慰,朝中中枢大臣没有吭声,估计就是看到背后暗藏的凶机。 …… 广州。 御史台的人赶到,跟当地官府通气后,第一时间,就把弹劾党仁弘的监察御史给看管起来。 “罗储,你弹劾党仁弘一事,圣天子下旨彻查。” “现在请你原原本本的,将你知道的事情,人物,东西等,说出来吧。” “我们会第一时间查证。” 在询问了罗储后,御史台官员当即按照他提供的信息,开始寻找有关人等。 很快,就有数十人被御史台叫来询问。 其中牵连的有官员,有商人,还有当地的一些大族。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询问,总算是初步把事情给理清。 随后御史台带着有关人等,启程前往长安。 “快马传报长安。” “是!” …… 李世民接到御史台送来的广州奏报,雷霆震怒,但他却将事情压了下来,并没有马上处置。 不过,这事被朝中官员知晓。 “看来陛下,似乎还是要偏袒党仁弘的啊。” “不能,党仁弘犯下这样的罪行,怎么能不按照律法办呢?” 当前往广州的御史台官员归朝,已经是夏中时候。 呈报一层层递上去,李世民也压不住了。 在朝议上,百官们就对如何处置党仁弘展开讨论。 “广州监察御史弹劾所属。” “党仁弘行径,令人发指,罪恶滔天,罪不容诛。” 有官员义正言辞的说道:“请陛下严惩法办。” 李世民露出为难之色,道:“党仁弘是秦王府的老人,更是大唐开国功臣。” “朕属实是不忍心……。” 众人:“???” 不对劲啊。 崔敦礼与杨师道有些傻眼。 这与想的不一样。 陛下不想处置党仁弘,那三司调查是怎么回事? 难道说是太子授意的? 太子与陛下在党仁弘一案,如何处置上产生分歧了? “陛下,御史台,刑部,大理寺三司调查,罪行确凿,罄竹难书。” 有官员起身,据理力争道:“陛下岂能念旧情徇私,置律法大事不顾?” “臣以为,处死党仁弘是应该的,符合律法的。” 这人说完,马上又有其他的官员开口,“国法森严,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何况还是党仁弘。” “他的功是功,但过是过,不能因为有功,就赦免他。” “那以后谁还会畏惧国法,谁还会按照国法约束自己呢?” 朝中官员你一言我一句的,都是在劝李世民要处死党仁弘。 李世民露出悲伤之色,道:“三司,你们觉得呢?” “朕想从轻发落党仁弘,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马周第一个应声道:“陛下,按律,党仁弘该处死!” 孙伏伽道:“大理寺也是如此判决。” 刘德威道:“陛下,臣也觉得可以给党仁弘一个机会,但他犯的罪行太大了,每一条都是该轮死罪的。” “刑部维护国法,不能置律法威严不顾。” “刑部也认为论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