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父慈子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四十四章:李世民会晚年不详?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李恪几乎是马不停歇,昼夜兼程的赶回长安,神色满是透着疲倦与奔波之色。 他也顾不得太多,直扑宋国公府。 “殿下。” 萧瑀长子萧锐,早在门前等候,见到李恪一到,急忙迎了上去。 李恪没有多言,让他头前带路。 虽然来了宋国公府这么多次,可以说轻车熟路,如同回家一样。 这一次,他却走的格外沉重。 他在得到消息的时候,刚好在天竺返回吐蕃的路上,旋即,没有任何的休整,就朝着长安赶。 一路上他都在念叨着,能够见到舅公最后一面。 “舅公!” 李恪一到榻前,就看到萧瑀靠着软枕,正在侍奉下,小口小口的吃着粥。 只是萧瑀如今是骨瘦如柴,李恪伸手抓住舅公的手,只有皮与骨头,没有肉感。 “三郎!” 萧瑀露出笑意,有些吃力的说道:“你总算回来了。” “舅公,我回来了,回来了。” 李恪含泪说道:“见到舅公安好,三郎就放心了。” 他怎么会看不出来,萧瑀这是最后的回光返照。 人到了这地步,皮包骨头的状况,正常人都是岌岌可危,一个几近八十的老人,这样的情形,只有一个解释。 “大郎留下,其他人都出去。” 萧瑀说道。 “是!” 屋内就剩下萧瑀,萧锐,李恪三人。 “三郎。” 萧瑀拉着李恪,温声道:“舅公要走了。” “本来姐姐离开的时候,我就心灰意冷,了无生趣。” “是太子,让我重拾了信心,让我有了继续活下去的想法。” 李恪哭道:“舅公,你身体好好的,有寿杏侯在,多多调养身体……。” “阿耶!”萧锐也是跪在榻边,满是悲痛的望着。 萧瑀笑道:“傻孩子,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 “我知道自己的身体什么样。” “我要去见阿耶了,叫阿姐他们了。” 这样的话语,深深的刺痛着两个孩子的心。 “三郎,你要记住了。”萧瑀道:“往后一定要坚定的听从太子的安排。” “太子是不会害你的。” “他说封你在天竺,是在关爱你,不想你深陷长安的斗争漩涡中。” “太子几乎拯救了整个宗室皇子亲王。” 他拉起萧锐的手,与李恪放在一起,道:“你们要相互照顾。” “大郎在长安,明枪暗箭可不少。” “大郎,我不能为你遮风挡雨了,我走了之后,要多跟陆敦信来往,有事多多商量。” “山东世家,他们不会善罢甘休的。” “我不放心你们……。” “不……。” “阿耶,阿姐,我……。” 萧瑀说着说着,语气逐渐低微,消失不见,好似熟睡了。 “阿耶!” “舅公!” 两人泣声悲呼。 哐当。 屋外的人闻声,就明白发生了什么,闯进屋内,见到气息全无的萧瑀,跪倒一片。 “阿耶!” “阿翁!” 贞观二十六年(公元652年),九月二十。 故太子太傅,尚书省副丞相,宋国公萧瑀病逝家中,享年七十八岁。 朝野悲痛,圣天子伤绝。 按例,萧瑀以国葬之礼待之,有司负责操办。 李世民下诏,追赠萧瑀司空,荆州都督。 谥号"贞褊"。 这是李世民准备赐的谥号。 萧瑀与李世民之间的君臣瓜葛,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 萧瑀从隋朝开始,经隋炀帝,李渊,李世民三朝。 他的性格就一直饱受诟病,时常忤逆李世民,还跟同僚大臣起纷争。 要不是李承乾的话,以萧瑀的性格缺陷,只怕早就被离开权力中心了。 贞是对他的政治表现认可,褊是对他性格问题的不满。 李承乾对这个谥号是反对的。 他找到李世民,道:“陛下,宋国公的功绩,不能因个人情绪,从而就将他的性格,当做谥号中来定论。” “当年,萧瑀带着江南士族,让山东世家不敢再倨傲。”.. “后来的一系列事情,都是从这开始的。” “如果用"褊",来夸大他的性格问题,却不重视他付出的功劳。” “这是不应该的。” 他顿了顿,道:“陛下,谥号是为臣子生前功绩,死后盖棺定论的。” “这样的谥号,对宋国公生平不公,也会惹来非议的。” 李世民有些时候的毛病,就是过于主观感情用事了。 这等谥号,你给一个有大罪大错的人,还差不多。 但你给萧瑀,还是曾经的皇子,隋炀帝的舅子,自己名义上的舅父。 这不是说萧瑀心胸狭隘,是在说自己。 再者,你这样搞,那其他大臣能心安啊? 谁死后不想有个美谥的。 “你说的不错,我不该这样。” 李世民叹息道:“好在你及时劝说,要是真的定下来,这是一件坏事。” 他想到什么后,道:“若是魏征在的话,他肯定会劝谏我的。” “太子,就让群臣商议吧。” “我不参与了。” 他的神色有些落寞,怀念起魏征在的时候。 李承乾摇摇头,魏征在的时候你嫌弃,魏征不在的时候,你又想的很。 真是受虐体质是吧? 不过,李世民有句话说的对。 魏征在的这话,这个"贞褊"的谥号,一从李世民嘴里出来,马上就会遭到已故大喷子的狂轰乱炸。 你这样对一个功臣,身份复杂的国公,这么赐谥号,是皇帝该有的格局与心胸吗? 李承乾找到长孙无忌等人,让他们商议对萧瑀的谥号。 最终确定下来。 谥号"肃"。 这个谥号才对嘛。 果然,臣子们不吝啬对已故同僚的赞美,就是为自己将来的某一天,自己也能获得好的美谥。 大家都有噶了的那一天,你给人不好,未来也可能有人给你不好的。 敲定好萧瑀的谥号,萧瑀的身后事,也不用两宫关心了,只等着下葬便是。 朝中照常运转,不会缺了谁少了谁就停摆了。 许敬宗在东宫觐见,汇报清查人口田地的事情。 “殿下,山东的田地清查,主要部分都完成了。” “还有少部分在收尾之中。” 许敬宗说道:“不清查不知道,一清查真是令人不敢相信。” “山东世家大族,名下的田地,数目惊人。” “黑户人口也是隐匿了数十万之巨。” “这些躲避的税赋,对朝中来说是巨大的损失。” 税务部在山东的清查,自从齐州案后,进展速度很多。 当然,也有一些小插曲与阻碍,不过都不用税务部出马,当地的税务司就能把一切困难给解决了。 税务部如今起势,在天下都有极大的震慑力。 有些家族磨磨蹭蹭,不愿配合的,官府都不用动,税务司出动税卒就能吓破他们的胆。 “这就是税务部存在的意义。” “你们要为朝廷的税收着想,税收是你们的第一任务。” 李承乾说道:“你们不查的话,这些都会一直都藏在水面下,蒙受损失的是朝廷,也会阻碍朝廷的发展。” “你做的很不错。” “不过,切勿骄傲,急功近利。” “山东事了,其他地方也就不是难事。” 许敬宗正色道:“臣谨遵太子教诲!” “好好做事,朝廷不会忘了你的功劳的。” “是!” 许敬宗在东宫汇报后,还要去太极宫御前汇报。 李世民听完后,无名邪火就冒了出来。 “许敬宗,你办的很好。” “清查收尾的进度要加快,最快速度办完,好推行田地多寡征收税赋。” 许敬宗心头一凛,他是不着急的,太子也不着急这个的。 眼下是陛下着急要推行了。 “我的子民,没有多少田地,却缴纳那么多税赋。” “他们手下有这么多田地,却在挖空心思偷税漏税,挖我大唐的墙根。” 李世民沉声说道:“他们对不起朕,对不起天下百姓。” “你要给我快点。” “富了世家大族,穷了我大唐国库。” “倒反天罡啦!” 许敬宗俯身拜道:“臣领旨!” 他走出太极宫,马上又去了东宫,将圣天子的想法禀报太子。 李承乾眉头微微一皱,李世民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最近这一两年的情绪,越发的不稳定与偏激了。 难道说晚年不详,要出现在李世民身上了? “你照办就是。” 李承乾说道。 “是!” 以李世民手握的权力,晚年不详会闹出大问题来的。 李承乾肯定不会去刺激李世民,还要想办法顺着他的心思来。 他让房遗爱通知长孙无忌,明天来东宫,该是好好的跟他商议一番。 次日,长孙无忌来到东宫,李承乾就讲了按田地多寡征收税赋的事宜。 “殿下,这个事情,有很多麻烦。” 长孙无忌道:“税务部清查了人口,官府登记造册。” “大族手下没有人耕种,他们不会花价钱去请人的话,要是让田地荒废了怎么办?” “这应该想个对策才是。” “有些家族心头有怨气,宁愿田地荒废,不去耕种,最终沦为荒地后,就有理由不缴纳税赋了。” “这对朝廷来说,怎么说都是一种损失。” 李承乾点了点头,道:“舅父说的这些问题,都可能会出现的。” “既然他们这不愿意,那不愿意,朝廷又会蒙受损失。” “这样吧,舅父与尚书诸相商议一下,由朝廷出钱,购买那些家族多余的土地,是否可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