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父慈子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四十九章:阿耶!(大结局)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好在孙思邈随时跟在李世民身边,及时施救,没有出现最坏的结果。 但也让朝野担心坏了。 李承乾是在监国,但李世民的人心威望,是没有人能够超越的。 圣天子之名,无人能及。 他的身体好坏,都牵动着朝野上下的心。 许多老臣都想探望,但大多都被挡在宫外,只有少数能见到。 得知陛下醒转后,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只是忧虑不断。 房玄龄死后殊荣,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陪葬昭陵。 这是李世民醒转后,下诏确定的。 虽说房玄龄在晚年,有点晚节不保,最终因卢氏隐退。 但他对大唐的贡献与付出,是不可忽视的。 这样的盖棺定论,肯定了房玄龄一生的功绩,死后殊荣极高。 时间没有停留,就这样过去。 李承乾在东宫看着奏本,他监国以来,事务繁多,又是值此天子身体欠佳的关键时期,他不得不上心做事。 “你说什么?” 狄仁杰在殿外,正在与一个老内侍低声交谈。 他之前外放军中,今日是在军校进修,不过,他一直都兼着东宫侍奉太子的差事。 所以,一有时间,都会来东宫。 “张远回来了。” 老内侍说道。 “呼!” 狄仁杰呼吸都急促起来。 张远。 一个极为遥远,只在他人口中听说过的存在。 太子对他的挂念,谁不知道。 这位传说中的人物,他竟然回来了。 “怎么回事?” 太子的声音传来,道:“孤好不容易静下心来看奏本,外面这么闹的干什么?” 狄仁杰马上推开殿门进去,小心翼翼的上前,道:“殿下。” “有人求见!” 李承乾挥笔落在奏本上,头也不抬的说道:“孤说了,今日谁也不见。” “怀英,你现在是学回去了?” 狄仁杰继续说道:“此人可是你朝思暮想的。” 李承乾觉得有些怪异,抬头看了狄仁杰一眼,随意的问道:“谁啊?” “张远!” 狄仁杰道。 李承乾刚低下的头,猛的抬了起来,手中的笔也悬停了,他急声问道:“谁?” “张远哪!” 狄仁杰回答完,就看到太子的神色瞬间呆滞住了,眼中满是不可置信之色。 他从来没有见过太子殿下,有过这样的神情。 “你说什么?”李承乾的语气都有些颤抖的问道,他双目张大,望着狄仁杰。 “殿下,就是你盼了十五年的唐使张远啊。” 狄仁杰道:“他从北方回来了!” 咯哒! 李承乾的笔掉落了。 “呵!” 李承乾脸上浮现出激动难抑制的笑容,说道:“我的天哪。” “他回来了。” 他站起身来,走立难安,好像哪里都不让他站住,双手也无处安放。 “我不能在这里见他。” “不能在这里。” 李承乾嘴里不断的念叨着,“对,不能这里。” “孤去更衣。” “显德殿。” “对,就在显德殿。” 狄仁杰看着太子这一副手足无措的状况,心里头不是一般的震惊。 一个张远,竟然让太子失态如此。 哪里还有太子半点沉稳内敛之风啊。 李承乾朝后殿走去,走到半道,又转身回来,指着狄仁杰,道:“显德殿。” “通知长安五品以上的朝官,统统到场。” “还有礼乐。” “赶快去准备!” 狄仁杰急忙点头道:“遵令!” 他也快步跑出殿内,前去传令。 很快,整个长安都轰动了。 太子教令,凡长安五品官秩以上的朝官,全部到东宫显德殿觐见。 “怎么回事,有什么大事发生吗?” “太子怎么突然召见群臣了。” “不知道啊,教令来的很是突然,没有任何征兆。” “难道说是……。” “不可能,若是那样的话,就不是显德殿,是太极殿了。” “不管了,快去东宫。” 长孙无忌等人也是一头雾水,但不管如何太子监国,又是下的教令。 他们不可能耽误。 在家的换上朝服,在值的整理好仪态,快步朝着东宫而去。 可以看到,太极宫有大量的官员,在去东宫,而在长安,也有大量的马车轿子,朝着东宫而去。 这动静很大。 李世民躺在床上喝药,听到禀报,有些疑惑。 “奴婢听说,是一个叫张远的唐使回来了。” “张远?” 李世民不太清晰的记忆中,浮现出来一个人,“我好像对此人有印象。” “陛下,贞观十六年,太子殿下派遣以张远为首的使者,前往北方探索。” 张阿难很是激动的说道:“如今过去了十五年之久。” “许多人都将他遗忘,没想到,他竟然回来了。” 李世民吃汤药的动作一顿,他恍然想起来,太子曾经跟他的一次谈话。 若张远能归,大唐将真正屹立千秋万代,国祚永续。 “张远,张远。” “你到底有什么值得高明这么牵挂重视的。” “你回来了,太子的心愿了了。” “那我的呢……。” 显德殿。 群臣见到太子穿着朝服冠冕,俱是震惊不已。 要不是他们认得出是太子冕服,这么大的场合,还以为太子要提前登基了呢。 太子的神色也很奇怪,激动兴奋,频频的看向殿外。 这殿外到底有什么值得太子如此的? 咚咚咚! 大鼓如雷,钟乐而起。 群臣再吃一惊, 这……。 他们瞪大眼睛看着殿外。 旋即,只见几道身影,从显德殿外走来。 很快,他们看清楚为首之人,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完全就如同乞丐一般。 但他手里,拿着一根用树枝做的节杖! 唐使节杖! 他们彻底的震惊了。 没有看错,绝对没有看错。 那是唐使节杖,哪怕旄节已经沾染尘埃,但那也是大唐使者身份的象征。 大唐还有什么重要的使者在外吗? 他们不断的回忆着。 长孙无忌突然瞪大眼睛,“难道是他?” 苏亶差点站了起来,“真的是他啊!” “他回来了!” 李承乾看着逐渐清晰的张远,脑海中浮现出来,当年在春明门外,送别之时的场景。 一幕幕的回忆出现。 那年,他二十三岁,张远也二十三岁,两人意气风发,立下君子约定,张远远走北方。 今年,他三十八岁,张远也三十八岁,他还是皇太子,但张远却是衣不蔽体,散发赤足。 十五年啊! 整整十五年啊! 他回来了。 他的张远从北方归来了! 李承乾的眼眶逐渐湿润,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满眼通红,饱含深情的凝望着。 张远一步步的走进,他眼里没有其他朝官,只有那高位之上的皇太子。 两人互相凝视着。 噗通! 张远跪倒在地,喊道:“唐使张远向太子殿下复命!” “臣……臣从北方回来了!” 声音在整个显德殿响彻。 无数人脑海中炸响。 浮现这张远这个人来。 真的是他! 他消失十五年,回来了! 张远说完,就忍不住痛哭出声。 李承乾再也忍不住,从殿上快步走了下去,来到张远的身前,深深的凝望着他。 张远彻底失态,痛哭呐喊道:“殿下……!” 李承乾仰头,死死的不想让眼眶的泪水流淌出来,他抓住张远的肩膀。 “十五年!” “十五年啊。” “整整十五年!” 李承乾将张远扶了起来,看着他,说道:“张远,这些年你去哪里了。” “为什么没有一点音信。” “孤整整想了你十五年哪!” 张远哭泣,道:“殿下,臣虽然远在天边,但臣无不一日在想念着殿下。” “好,好,好!” 李承乾连声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你回来就好!” 贞观三十一年(公元657年)。 唐使张远出使北方探索,历经十五年归朝。 皇太子承乾按照约定,奏请圣天子册封张远为博望侯。 博望侯张远十五年北方探索,走北地,跨越海峡,经北美洲,至南美洲某地,再行回转。 随行近三百人,仅存三人归朝。 三人带回玉米、红薯,土豆,橡胶等几百种新物种,以及多地见闻等。 大唐帝国报重点刊登了张远的事迹。 一来是向天下告知,张远十五年的艰难险阻,二来是传播外出探索的成就功劳,引起更多对外的探寻。 这一事迹,在短时间内就引起全天下的轰动。 人生能有多少个十五年。 但张远却用十五年时间,走在未知遥远之地。 回来之时,孩子都已经快要成亲了。 贞观三十一年(公元657年),五月二十六。 在家休息几个月,与家人团聚的张远,随李承乾一同,出现在渭水造船厂。 李厥激动的说道:“阿耶,这历经五年之久,铁甲船总算是建造完毕。” “哈哈。” “这下水试行,必定成功。” 张远惊叹的说道:“铁甲船啊,没想到全身铁造的船只,都能在水上行进了。” 李承乾笑道:“是啊,这么多年过去,你要好好的补补知识。” “说起来,我派了那么多队伍,去追寻你的脚步,没想到,一步错步步错。” “后去的队伍都走错啊。” 他也有些无奈,张远跨过海峡,沿着海岸线去美洲,但后来的队伍,有的没有跨过海峡,从北冰洋沿着海岸线去西边了。 至于跨过海峡的队伍,没有遇到张远,只能是说,人在一片陌生广袤,危险重重的地方,一个选择就是差之甚远。 好在张远是归来了。 也带回来了亚洲大陆所没有的物种。 “阿耶,博望侯。” “这铁甲船上,可是安装了火炮的。” 李厥嘿嘿的笑道:“等下检验下铁甲船的威力。” 这铁甲船的吨位并不高,能在渭水行使的,不可能太大。 只不过是先造出来试验,往后再造大吨位的海洋舰船。 “下水吧!” “是!” 随着无数人的注视,铁甲船缓缓移动,进入渭水之中稳定的漂浮。 见此。 所有人都激动的高呼起来。 接下来就是航行。 李承乾并没有上船,毕竟还没正式确定的。 当汽笛声响起,铁甲船在水面上开始行使。 宣告蒸汽机时代正式到来。 李承乾心头涌出无限的豪情。 蒸汽船一出,这世界就已经在大唐的脚下了。 “殿下!” “殿下!” 长孙无忌趔趄的跑来。 李承乾等人心头咯噔一声。 “陛下病危,请速回太极宫!” 李承乾没有任何犹豫,他骑马就朝着长安而去。 李世民一直都处于弥留之际,浑浑噩噩的状态,早就吃不下东西了。 如果不是铁甲船至关重要,李承乾是不会离开皇宫的。 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回长安,承天门大开,李承乾直接骑马进入,到甘露殿才翻身下马。 此刻群臣早就在殿外聚集,见到太子急忙行礼。 李承乾没顾他们,径直走入殿内,看到病榻上气若游丝的李世民。 “陛下!” 李承乾噗通一下跪在病榻前。 李世民吃力的睁开眼眸,看到爱子,闪过蔚然之色,“高……高明!” 李承乾浑身一震,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充斥在全身,他的心在颤栗。 高明! 这是他的字。 但十七年一来,他与李世民,一直都以职务相称。 他叫李世民陛下,李世民叫他太子。 从来没有再叫过李世民父皇,李世民也没有叫过他的字。 事到如今,李世民将去之际,再一次开口亲昵的喊他了。 “嗯!” 李承乾低头,有些不知所措。 突然。 他感到手心传来温暖之意,是李世民用力抓住了他的手。 李承乾抬头看向弥留之际的李世民。 那一双浑浊无神的目光,带着期盼。 “高……高明,叫……叫我…一声。” “好……好吗?” 李世民断断续续,语气很是吃力。 李承乾能够清楚的感受到,李世民说这些话的时候,到底是有多困难。 因为,李世民的手,抓得很是用力。 李承乾反手将李世民的手,握在手心中, 两父子的手,紧紧的抓在一起。 李承乾身子探前,眸中带着泪水,注视着李世民那殷殷期盼的目光。 他温声开口喊: “阿耶!” 全文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