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021章:给驿条例!苦一苦官员,朝廷就有钱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眨眼间到了六月份。 京师渐热。 翰林院检讨厅内,已置上冰鉴。 冰鉴内有冰。 中空之处,可放置瓜果、饮子,用于官员夏季消暑。 沈念将五月的起居注归档,换作一份空白的白棉纸册子。 六月初三。 沈念写道:三日庚午,上视朝。 六月初四。 沈念写道:四日辛戌,上御文华殿讲读。 …… 六月初七。 沈念写道:七日甲戌,上御文华殿讲读。 六月初八。 沈念写道:八月乙亥,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屡疏乞辞,事下内阁……上批守礼疏…… …… 这就是沈念撰写起居注的日常。 或轮值君前,或翻看章奏文书,然后撰写出与小万历相关之内容。 翰林院的侍读、侍讲学士,会对沈念撰写的内容进行审查。 至于张居正。 他一直都未曾翻阅起居注。 他相信翰林院,也是实在没空闲。 沈念看似每日都在禁中、翰林院、家中,三点一线,周而复始。 其实。 皇帝日常与两京十三省的军国政务都在他眼皮下飞掠而过。 这些内容都是沈念青云直上的垫脚石,他阅览之时,甚是认真。 近日最重要之事。 莫过于左都御史葛守礼以年老致仕。 朝廷加封其为太子少保,月给米四石,每年提供六名人夫供他驱使。 这就是正二品官员致仕的待遇。 与唐宋官员相比,待遇实在是寒酸,但已强于九成九的官员。 很多低级官员致仕后,根本没有退休金,不得不以卖诗书度日,有因罪被罢官的官员甚至连棺材板都买不起。 这也是许多官员在仕途时,拼命捞钱的一种原因。 朝廷对官员之恩太薄了。 像海瑞那种。 穿着布衣草鞋、逢年过节才吃二斤猪肉,为清名而使得家人缺吃缺喝的官员,如麟毛凤角。 沈念自认做不到。 若真到了那一步,他宁愿辞官经商,也不会为了狗屁清名,而使得家人遭罪。 …… 六月二十六日,近午时。 夏日炎炎。 就在京师各个官衙的官员们,听着蝉鸣、坐在工位上昏昏欲睡之时。 又一条新政之法。 如同一瓢带着冰碴子的凉水,浇在所有官员头上。 张居正对积弊已久的驿递制度动手了。 《给驿条例》下发全国,即日执行。 简单来讲,条例内容主要有三点。 其一,限定勘合(即驿递使用介绍信)范围,官吏非公不准乘传,乘传须依照品级公务携带物品。 其二,领用勘合的官员,使用的车马、驿夫、日程、供应待遇,皆有定制,不可扰民,不可逾矩。 其三,凡内外各官丁忧、起复、给由、升转、改调、到任等项,俱不给勘合,不许驰驿。 此条例一出,京师各个官衙当即就炸锅了。 因其动了无数官员的奶酪。 但凡是一名官员。 总有公务出差、回家省亲、转职外地等出门需求。 而驿站是官员们出门在外最好的休息场所。 只要拿着勘合,车马舟船、伙食、住宿,便能全部免费。 可谓大明官员最好的福利。 明初,也就老朱在位时,秉持着“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的原则。 之后,便渐渐乱了。 过往官员胥吏,有串通商贾夹带私货,利用驿站走私逃税;有长期持有堪合,作为人情转送别人使用;更有甚者,敲诈当地驿夫,勒索钱财。 此外,假冒的勘合甚多。 许多假勘合,追究到最后,竟还是官衙出的。 官员胥吏,花朝廷的钱,办自己的事,比比皆是,已成常例。 若有官员自掏腰包,不住驿站住旅舍,为朝廷省钱,反而被人当作是大傻子。 嘉靖朝时。 驿递开销过大,宅男皇帝大怒,直接裁减了近半的驿递预算。 结果导致驿站无钱,驿夫十人九逃,十马九缺。 驿站纷纷停摆。 甚至连传递军事情报的急递铺兵都缺吃少喝,外加没有马匹,一道军事情报都能迟一个月送达。 试想—— 边境打仗,一个月后朝廷才知晓,缘由竟是驿站停摆,不供吃喝与马匹。 这是何等的荒谬! 最后,嘉靖无奈,不得不恢复预算,从别处搞钱。 张居正吸取前朝教训,选择恢复太祖时期的驿递气象。 其在奏疏中,甚至豪言:“由此富国富民,建万世太平之业,诚反手耳”。 可惜。 张居正又一次得罪了一大批官员。 当日便有一大批官员上奏。 称此条例将对天下官员公务造成诸多不便,请求废止。 于是乎。 内阁值房内、六科廊房内、皇极门内外,甚至中午的官厨中,都爆发了一连串的辩论。 诸多官员都认为,此乃官员福利。 如此断绝,将显得朝廷薄恩。 这样做会引发天下各级官员对朝廷的不满,甚至引发动乱。 这类官员都是典型的“若能拯救大明江山,吾愿赴汤蹈火、舍身为国,但若短我俸禄,少我福利,我绝不同意”的官员。 张居正、吕调阳以及其下面的尚书侍郎们,非常强硬,没有丝毫妥协。 小万历也高调表态:赞成施行《给驿条例》。 他们丝毫不动摇。 最重要的原因是,此条例若能施行,一年能为朝廷省下上百万两白银的经费。 这个钱,打两场大仗都绰绰有余了。 但京朝官们仍是寻各种理由反驳,上衙一整天,从早吵到黑,不是在论辩,就是在写奏本。 沈念看到这份条例后。 率先想到的是一个名为“李自成”的驿夫。 若此条例能一直施行到崇祯朝。 或许崇祯皇帝就不用为节省国库开支而裁减驿站,随之,李自成也不会因丢了饭碗而揭竿而起,大明国祚没准儿还能多上几年。 突然。 沈念又想起了一位还未出生的名人,大明知名旅行家徐霞客。 徐霞客在万历三十六年开始出游。 那时,张居正的所有举措都被废除,正是驿站公为私用,假冒勘合满天飞的时候。 徐霞客自然不可免俗地薅了一拨朝廷的羊毛。 或许此条例若一直持续下去,徐霞客就未能走那么远,走那么多地方了,《徐霞客游记》的内容也将缩减一半。 沈念晃了晃脑袋,从猜想中跳出,望着手头的奏疏,喃喃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想太多有何用,大明当下的天由张首辅顶着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