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万历:朕成了暴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七章 赏吃,什刹海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这就是明朝的说唱艺术,或者说是古代的rap。”朱翊钧听得有趣,脸上带笑,折扇合着节拍在手中敲击。 鼓词就是这样的表演形式,“说”是叙事,“唱”则是在故事的特殊描写地方,加上吟咏。 要说有多么吸引人,显然是夸张的。 但却是一种新鲜的体验,既有说书,又有唱曲。 “好。”朱翊钧把扇子在桌子沿上敲了一下,中止了爷孙二人的才艺表演。 朱翊钧想了想,微笑着问道:“这曲词如何传承?还是你们自行创作?” 赵全起立,躬身道:“皆是口口相传,后来又改动了一些。要说创作,小老儿哪有那学识才能?” 朱翊钧轻轻颌首,对着老板交代道:“以后便让他们在此表演,不管赏钱多少,每日要给些工钱。” “是,小的定然安排妥当。”老板陪着笑脸,点头哈腰地应承。 万岁看起来很喜欢这调调,或者是看着人家姑娘动心。 不管怎样,这爷孙二人的福运到了。 不管能不能让茶馆生意更好,人肯定是要留下,还得照顾好。 否则,万一哪天万岁又想起来了。人却不见了,可是不好交代。 几声异响传来,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但见赵彩凤羞红了脸,垂首不语。而这咕噜声,却是从她腹中传出。 朱翊钧淡淡一笑,指了指桌上的茶点,说道:“不能白听你们的鼓词,茶点便赏你们了。” 他转头又吩咐老板,“先预支几天的工钱,让他们能吃上饱饭。” 说完,他站起身,还对爷孙俩轻轻点了点头,才径自出了雅间,张宏和刘守有赶忙跟上。 老板也跟在后面,到了雅间门口又停下脚步,对着赵氏爷孙笑着说道:“茶点尽管吃,待某回来再细谈。” 赵氏爷孙躬身应着,目送众人下楼而去。 赵彩凤干咽了口唾沫,走到桌前,闻着点心的香味,小心地拿起一块,放进了嘴里。 赵全伸手想阻止,可苦笑着又放下了手。 孙女是饿得紧了,这么大的姑娘,还要抛头露面,弹唱鼓词。 在别人眼中就是下九流的存在,让人瞧不起。 可不出来找活计儿,就指望儿子儿媳打零工,实在是难以填饱肚皮。 “爷爷,快来吃两口。”赵彩凤转头招呼着,眼睛睁得很大,满是惊喜,“这点心可太好吃了。”……… 农民失地,等于失去了长期工作,不得不成为流民,到城市里讨生活。 打零工、卖身为奴,甚至是乞讨为生,都不鲜见。 可惜,大明还是农耕社会,工商业还不算发达。 至少,北方的工商业发展缓慢,与南方差距明显。 这就导致流民难以找到工作,找到工作也不长久,可以说是朝不保夕。 “如果是在后世,大量的农民工还是发展经济不可或缺的自由劳动力。” “不用把时间推后那么长,英国佬的羊吃人圈地运动,就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 朱翊钧一边思索着,一边或坐车,或步行,来到了西城西北部,也就是后世什刹海公园的附近。 什刹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金时期,当时被称为“白莲潭”或“积水潭”。 通惠河成功开凿后,运河漕船可从北运河直接驶入大都城内积水潭码头。 也就是说,什刹海当时是京杭大运河的最北方的终点。 那时候的什刹海积水潭,可谓是舳舻蔽水,盛况空前。 周边沿岸布满酒肆歌楼,商铺如林,满目皆是一片繁华。 “燕山三月风和柔,海子酒船如画楼”,便是很生动的写照。 到了明朝,积水潭经过了数次改造。 一是变成了如莲藕状的三段小湖泊:前海、后海和西海。 其次,漕船的终点站由积水潭码头,改到了大通桥码头。 虽然积水潭失去了漕运码头的功能,但湖畔周边修建了许多寺庙道观。 如广福寺、净业寺、法华寺、清虚观等等。 “什刹”之名,据说是因为这片范围内曾有十座佛寺,故得此称。 显然,现在的景象与后世差别极大,朱翊钧几乎是认不出来。 要知道,后世的什刹海沿线湖畔,高官显贵、皇亲国戚的府邸也非常多。 如恭王府、贝勒府、庆亲王府等等。 朱翊钧记得在游览时,后海的南沿好象是酒吧集中之地,好象还有个歌。 而且,还有豪门大院,名人居所和具有特色的胡同区。 “嗯?前海和后海应该有桥相连吧,好像叫银锭桥。” “好像还有一条贯穿南北的长堤,将什刹前海分为前海和西小海……” 朱翊钧暗自摇头,这改变太大,简直可以用面目全非来形容。 “好吧,也不需改造得和后世一模一样,只要达到目的也就是了。” 朱翊钧心中有了计议,转身上车,返回皇宫。… 明朝把藩王分到地方,基本上一辈子也没机会再回到京城。 满清则把宗室禁锢在京城,想去地方,非常困难。 朱翊钧认为太祖塞王守边的初衷,与现在已经是完全背道而驰。 又经过朱棣的剥夺藩王兵权,藩王就成为了废物般的存在了。 所以,把藩王召回京城,别在地方祸害百姓,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远的不说,万历的亲弟弟,潞王朱翊镠很快要大婚。 而再过两年,就要之国就藩了。 择地建府,就藩安家,俸禄田产,花费之巨,估算下来,也令朱翊钧感到头痛。 关键是李太后极为溺爱小儿子,朱翊钧和这个便宜弟弟没啥感情,也不好硬对着干。 “大婚要几十万两,建王府怕是差不多的银子,安家费也有二十来万。按成例,还要有几万亩的禄田……” 所以,朱翊钧就打算从潞王开始,改变藩王之国就藩的祖宗成法。 在什刹海建座王府,把潞王留在京城,想必李太后也会很乐意。 如果之国就藩,那潞王几乎就再没机会回京,母子恐怕也再无相见之时。 打亲情牌,李太后乐意,潞王应该也愿意留在京城这繁华之地。 当然,除了建王府,朱翊钧还要治理什刹海,疏浚栽荷,铺路架桥。 然后在景色优美的沿岸建起宅院商铺,既有民居,又引入商业和娱乐设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