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58大国工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章 三钢诚意满满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领了票,雷天明带着他们来到了分房委员会。 说明来意之后,委员会便派出办事员小孙,带着他们前往住房。 在保卫科取箱子,小孙道:“我来帮你拿箱子吧!” 说完,上前试了试,一下没提起来。 顿时有些脸红,铆足了劲总算提起了起来:“你这箱子,还挺沉!” 看得出来,他应该是城里人,没干过什么重活,力气不大。 提起来都费劲,想要提着它赶路就更难了。 秦风笑道:“里面装了不少书,是挺沉的,还是我自己来吧。” 小孙顺势放下了箱子:“还得是你们有文化的更懂得知识的宝贵,到哪都不丢下自己的书。” “叔,我看你东西也挺多的,我帮你。” 周有才摆摆手:“不用不用,我自己能行。” 秦风道:“嗨,我也就一个初中生,也就是平时爱看书,啥书都看。” “没书啊,都不知道用什么打发时间,所以我连棉被都没带,也要把书带上。” 实际上原身是看书,但也没有那么爱看书。 这些书,大多都是秦风进厂之后,想办法各处搜罗来的。 这么干,也是为了立人设。 不然将来真要拿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东西来,一个初中生扛不住。 如果在学东西极快的天才基础上,再加上博览群书,所学驳杂但处处精研的人设,大致说服力会强一些。 出门在外,身份是自己给的,在硬件不足的情况下,自我包装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孙道:“能读进去书,学到的未必比学校少,也就少了张文凭而已。” “你们两家的房子隔得不远,我先带周聪同志去他的房子,然后再带秦风同志去你的房子,走吧~” 说完,率先在前面带路。 其他人跟在他身后。 一边走,小孙一边给大家介绍。 第三轧钢厂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自己的家属区、医院、学校、电影院。 这附近基本都属于三钢所有,被称之为三钢社区。 住在这一片的人,有一大半都是三钢工人和家属。 10月份的京城,天气已经开始变得凉爽。 但负重前行的秦风和周有才,二十多分钟的路程汗水便已打湿了衣裳。 小孙带着大家来到一个二进四合院,打开了偏房的门。 房子位于四合院东北角,大门进去有个十平不到的院子。 后方有两个房间,加起来面积大概三十多平。 小孙道:“两个房间,厨房在左边,里面有加床的位置,以后周聪同志结婚了也住得下。” “要是人多了,把这个院子改一改,也能加个房间出来。” “要正常情况下,未婚员工我们都是不分房的,哪怕结婚了分的房子只有十来平也是很常见的事情,你们这也算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了。” “所以在厂子里尽量不要跟别人说起这事,不然我们会很难做。” 周有才赶紧点头:“晓得,我们晓得的。” “周聪这孩子打小就老实,不会乱说的。” 小孙道:“屋里基本的生活用品都有,如果没有的,你们要用可能就要你们自己去购买了。” “那行,你们先收拾着,我先带秦风同志去他的房子,等会再带你们去街道办报备。” 周有才又从兜里掏出烟,给秦风和小孙都散了一支:“你们忙,你们忙,要不不空的话,我们自己打听着过去都行。” 他啊,生怕给人添麻烦。 小孙摆摆手:“没事,都是应该的。” “秦风同志,我们走吧!” 秦风点点头,跟着小孙出了四合院。 然后往回走了两百米,在另外一个四合院外停了下来:“你的房子就在这个四合院。” “本来你离厂子更近,但你的房子不管从位置还是面积,都比周聪同志的好,我怕他们看到了心里不舒服,所以就先去的那边。” 秦风道:“还是小孙同志考虑周全。” 小孙道:“这是一个四进的四合院,前朝贵族居住的地方,在成为家属院之后,厂里对布局进行了简单调整。” “你的房子在二进,也就是正院东厢房,一共四间,合计83平。” 说这话的时候,小孙心里也有些羡慕。 80多平的房子,比很多厂里领导分到的套房都要大。 现在就秦风一个人住,实在是有些奢侈了。 他带着秦风进了正院,打开了东厢房的门,然后把钥匙全部递给了秦风。 秦风走了进去,在小孙的带领下,简单逛了逛。 进门是客厅,大约有30来平,里面除了一张桌子几把凳子之外,没有过多的家具。 右手边,是主卧的门,二十六七平米的样子,一张床,一个床头柜,一个衣柜,一张书桌,两把椅子。 床是铺好的,床单被套都是新的。 左手边,则从中隔断,一半是厨房,一半是次卧。 厨房有厨具,七成新,日常用到的基本都有。 次卧的门开在大厅后墙处,同样有张床,一个床头柜。 床上的床单被套,同样都是新的。 小孙道:“这些家具都是雷科长专门交代要配备的,只是时间仓促,没有找到配套的,将就用。” “床上用品也是买的新的,过阵子你再添床厚棉被基本就够用了。” 看来三钢真的是诚意满满,用了心了。 这样一来,秦风反而有些过意不去了。 因为他在没有和三钢沟通的情况下,让曹瑞达向工业部提出了组建全国工业培训体系的方案,把功劳都给了老曹。 三钢除了能够达成新工人快速上岗的目的,其他功劳啥也没捞着,反而可能要为培训体系落地提供培训场地。 不过培训体系搭建不过是开胃菜而已,自己都是三钢的人了,以后好处还能少得了他们的? 这么一想,秦风心里就踏实了许多。 简单看了一下,秦风道:“走吧,我们先去办手续,一会下午还得去采买些东西。” 说完,从布背包中拿出一盒烟递给小孙:“这烟是从老家带来的,你拿去尝尝味。” 这盒烟确实是从老家带过来的,哪儿产的他不管。 小孙看了一眼递过来的大前门,有些晕:“秦风同志,你这是干啥,都是分内的事情,你这么客气干啥。” 秦风道:“你看你都带着我们跑一趟了,我要是客气就不让你陪着我们去办手续。” “我都不客气了,你也别客气。” 小孙犹豫片刻:“好吧,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 说完,接过烟,撕开,给秦风散了一支。 然后自己点燃抽了一口:“哈,这蜀川带过来的烟,就是好抽,哈哈!” 秦风也笑了,这小孙,真是个妙人。 找到周聪父子俩,一行人前往街道办登记备案。 街道办主任是一个快六十岁的老太太,姓王,看起来挺和善的。 她看了看档案,奇怪的问道:“这政策什么时候变的?这俩都还没结婚吧,你们就给分了房子,还这么大?” 小孙笑道:“王主任,这两都是我们引进的特殊人才,当然要特殊对待啦!” “你看这,厂长代表和我们科长都是签字了的,三钢也盖了章的。” “噢!”王主任抬头仔细的看了秦风一眼,低头道:“特殊人才啊,倒也难怪。” 然后随意的问道:“哪方面的特殊人才?” 小孙问道:“这也要备案吗?” 王主任道:“那倒不是,这不看两小伙都没结婚嘛,我就寻思了解一点,有合适的人给他们牵个线。” “这家里有个女人终归是要方便些,你说是吧?” 小孙哈哈大笑:“还得是王主任想得远一些,哪方面的特殊人才你就别管了,反正是对三钢厂,对全国工业发展有巨大帮助的人才就是了。” “还有这个秦风同志,别看年轻,人家可是上过全民日报的先进工作者。” 主要是培训这个玩意,他也只是听说了个名字,知道大概效果,介绍不来。 索性就换了个说法。 王主任猛然睁大了眼:“上过全民日报?” 小孙点点头。 王主任道:“那我就能理解了。” 然后果断签字,完成备案。 之后,小孙又带着几人去了粮站,用供给转移证明换到了京城粮本,并现场换购了些粮食。 之后,小孙又带着他们要去去买了煤球、柴禾。 秦风买了三百,周有才犹豫半晌买了五十。 最后,又去供销社买了些调料,换了食用油。 再随意买了一些市场上还有的菜品,然后找个马车往回运。 有了这些东西,至少能够在这里活下来了。 剩下的,根据需要逐渐补充即可。 (今天这两章过渡章节,我在写与不写之间犹豫良久,最后还是决定简单交代一下。当然,也不是纯过渡,一个后续一段剧情的重要配角,已经粉墨登场。借此机会,也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认真写好每一个剧情,谢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