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赵氏春秋:从狸猫案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0章 科举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自打李环一行人被杖责后,在皇子府住了已有小半个月。 期间赵极好吃好喝供着,几人不仅屁股上的伤好了大概,脸色也肉眼可见红润起来。 当中最坎坷当数秀才。 科考在即,他屁股还没好利索,户牒路引也没着落。 就在头天夜里,赵极突然命人送来文书,而后秀才就被稀里糊涂抬去了贡院。 由于二皇子特意照顾,秀才得了个稍微宽敞些的隔间,能趴着作答。 不过时间一长,屁股缺乏照料难免溃烂,引得蝇虫一片。 考官看在赵极的面子上,屈尊降贵帮他驱赶苍蝇。 时不时看一眼试卷,惊奇发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孙德柱”竟颇具才学。 今年科举不同于以往,南都新任吏部侍郎范希正主张变革。 改以往诗词做文章取仕,变为考策论。 此举同时得到陛下及两位宰相认可,下令推广开来。 凡事有利有弊,科举变革能为朝廷招揽更多实用性官员,而非吟诗作对的风雅名士。 但对于那些寒窗苦研诗赋的读书人,无异于天降噩耗,十年辛苦付诸东流。 街边茶楼里,胖子坐在窗边喝茶,目光放在街对面的贡院上,开口道: “李哥,你说三弟他能中举吗?” “看他整天卖弄自己是状元之才,应该没问题。” 胖子撇撇嘴,“读书人就好吹牛比,落榜了便哭天抢地,说自己怀才不遇,都一个德性。 这次朝廷临时改变科举制度,怕是发榜后又会多出不少投江的。” 与他们同桌另一名男子笑道: “那能有什么办法?世道便是如此,努力再久,不及当权者一句话。 不过以策论取仕,确实是一条利国利民的办法。” 胖子闻言转过头,好奇看向身份尊贵的男子,玩笑道: “二殿下这番话若是被有心人听去,是要挨板子的。” 赵极端起茶杯,慢条斯理抿了口道: “同样是说了大逆不道的话,你们挨板子掉脑袋,我反而会被称赞与民同忧。 这也算是当皇子为数不多的好处了。” 胖子叹了口气,“唉,找谁说理啊。” 赵极放下茶杯问道: “与你们一起那位小兄弟去哪了?” “您说岱宗?当然是去找红柳院晦气了。” 胖子再度叹了口气,语气比刚才无奈太多。 自打程岱宗知道红柳院半途截杀他们,是害死了镖局数位镖师的幕后黑手。 他屁股上的伤害没好利索,便去找对方麻烦了。 少年半夜翻过红柳院围墙,结果刚露头,便被不知从哪飞过一枚暗器正中额头。 好在对方并没有杀心,仅是警告一番。 可怜程岱宗跌落围墙屁股着地,新伤加旧伤,在床上躺了好几天。 后来刚有点起色,就又去蹲守了,势要找到当初那名拿皮鞭的女子。 天色渐暗,春临城东一座院落外,少年靠在朱红墙壁上,死死盯着大门。 已经三天了,除了上茅房和睡觉,其余时间他都守在门外,却始终不见那名女子。 “难道她不在这里面?” 少年嘀咕一句,打了个哈欠。 就在这时,耳边响起一个空灵的声音: “你要找谁?” 少年一个激灵转过头,睡意全无。 身旁不知何时多了个女子,着石榴红裙,在初升的皎洁月色下,显得格外动人。 经过短暂呆愣,程岱宗回过神,起身道: “你是这院子里的人?” 女子并未在意少年语气生硬,嫣然一笑点了点头。 在美女面前,程岱宗再多火气也发不出,略一抱拳,语气柔和几分道: “敢问姑娘,红柳院中可是有个叫秦青的女人?” 女子细细打量他一番,再次点点头道: “是有这么个人,不过前几日已经被派出去执行任务了,你找她什么事?” 程岱宗闭口不语,女子也没有催促,而是拿一双好看的眸子静静注视着他。 明媚月光映射在地上,如雪一样白,而面前女子的肌肤,更胜白雪。 少年终究是少年,并没有多余心思欣赏这一美景,皱眉开口道: “请姑娘转告秦青,我迟早要找她报仇。” 说罢,没有过多客套,转身离去。 女子饶有兴趣望着他的背影,直至走远。 茶馆内,胖子已经哈欠连天。 赵极面前摆放着厚厚一沓卷纸,卷首被弥封,正有滋有味翻阅着。 诏国南北科举制度近似,细微处略有不同。 春临考生试卷要由不同人抄录两份,弥封姓名。 一份送往南都存档,一份交由考官批阅,之后分别交给两位皇子过目。 如此一来,既能减少徇私舞弊,又可以防止两位皇子借机笼络势力,影响科考公允。 赵极手上拿的,正是昨天一场的考卷。 李环跟胖子一样无聊,喝了口茶水提神后,凑近瞄了眼答卷。 别的他也看不懂,只知道那字写得个顶个工整,连个涂改都没有。 赵极转头笑道: “李公子要不要帮着一起批阅?” 李环连忙摇头道: “这种事在下不是很擅长。” “李公子谦虚了,你出身名门,令姐又是名满诏国的才女。 李公子即便不善做文章,好坏总归能看得出来的。” 李环闻言更尴尬了。 “殿下,实不相瞒,在下从小读书不甚努力,所学也仅限于字书训诂。 家父有事从不与我商量,实在不敢对经国策论指手画脚。” “那倒是怪了…” 赵极面露惊奇。 据他所知,李环的父亲李丰年虽不是名门出身,但能力和眼界皆不输大族子弟。 当年只身前往北川,游说三大部族,这才有了诏国二十年安稳。 虽说将他放在坊西郡守的位置上有些屈才,但乾州是诏国数一数二富庶之地。 自李夫人死后,李丰年留守坊西郡偏安一隅,这些年倒也将治地打理得井井有条。 李丰年应该是不希望儿子参与朝堂争斗,这才没逼他读书入仕,否则以李家的背景荫蔽,李环就算入秋梁朝堂都不在话下。 想到这,赵极突然看向李环,心中闪过一个猜想: 李丰年不让儿子入朝,难道是为了保护他的身份? 正思索着,一直趴在桌上睡觉的胖子豁然直起身,睡眼稀松抬鼻子嗅了嗅道: “有女人?” “什么女人?”李环皱眉道。 “很香的女人。” 话音刚落,楼梯传来脚步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