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桃源小山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85章 夏夜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如果只是小型收割机的话,价格倒也不算太贵,超不过一万出头。 “买当然要买,不过小型收割机速度肯定不如大型联合收割机效率高。” “割倒的麦子仍然需要人工运回去,只能节省一点劳作周期。” 王木生对收割机有些了解,但不是十分了解。 他记得小型的收割机割完麦子没办法直接脱粒。 人工脱粒的话,那就要走以前的老路,重新拿到麦场扬麦子才行。 轧麦扬麦子是很多人童年的回忆,王木生一点不陌生,知道其中的辛苦和劳累。 重要的是,扬麦子耗费的时间也不少,起码一两天。 “我查过,市场上有那种联合型的小型脱粒收割机,可以一边收麦,一边脱粒,就是价格高那么一点,需要人来回跟着换袋子。” 刘婉儿敢说出这条,自然是经过了仔细的查询,她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小型收割机唯一的缺点,便是没有大型收割机那么大的粮仓储备空间,仍然需要人工将脱粒的麦子一袋袋拉回去。 不过这点工作量已经不算啥了,村民用拖拉机就能将装小麦的袋子全部拉回去。 王木生询问道:“价格有多贵?” “六七万吧,质量好一些,耐用的大牌子可能十几万。” 听她这么一说,王木生觉可以试一试。 “十几万的话倒是不贵,买个十五台,免费分给几个村子使用。” 他点头同意了这个解决办法。 “咋样,本姑娘给你支的招还算可以吧?”刘婉儿洋洋得意的喝了一口凉茶。 “可以,就没有我们婉儿解决不了的问题。”王木生竖起大拇指真心赞扬道。 “这都不算啥,你要是真担心农忙时生产效率降下来,还有别的招可以应付。” “哦,是吗,你说。”王木生笑呵呵让她讲,这姑娘主意就是多,别人发愁的事情,在她这儿不算事儿。 刘婉儿没有马上开讲,而是看了看厨房。 王木生立刻明白什么意思,马上表态道:“放心,今天晚上接着给你们煮神仙面条。” 连着吃了两天的神仙面条,没见她们吃腻过。 乘凉的孙妙可挪开挡在脸上的扇子,举手道:“我还是老样子,三碗就行。” “你哪天照着老样子来了?”王木生无奈,每次打底四碗,非说四舍五入一下等于一碗。 作为吃货来说,三碗已经是十分少的数量了,放开吃的话,五碗真不够。 神仙面条这种只应天上有的仙物,谁遇到能忍住不多吃两碗? 王木生点头答应下来,最近他都快成伙夫了,天天给几个吃货做面条。 刘婉儿见目的达成,满意点头道:“看在你这么有诚意的份上,我就把剩下的应对方法全部告诉你。” “想让生产效率在农忙时保持稳定不下降,还可以在时间段内提高员工个人工资,比如以前节假日三倍工资的,直接改成五倍。” “这我用你说?”王木生笑怼一句,他当然知道钱的魅力,肯定有人在农忙的时候选择留仓库挣高倍工资。 “那你也可以专门雇一些人配上设备为村民收麦子,再加上高倍工资,村民肯定没有请假的理由。” “反正能说的我都说了,你别想再打我爱车的主意。” 刘婉儿愿意出谋划策,一方面是为了神仙面条,还有一方面是因为王木生之前说过的话。 “谁打你跑车主意了。”王木生自己都忘了,很早之前他说过,要拿刘婉儿的魅影跑车轧麦子。 这种话对于跑车爱好者来说,无异于拿刀子扎心脏。 回想起以前说过的话后,王木生哈哈一笑,连连摆手道:“你放心,村子里只要没有人需要轧麦子,我肯定不糟蹋你的爱车。” “这还像点话。”刘婉儿心中松口气,前一段时间,她甚至考虑过要不要把跑车先开到别的地方躲躲危险。 农忙时节生产效率下降问题得到解决后,王木生的心跟着踏实下来。 酷暑的日子里,除了孩子,人们的精神头总是没有那么足。 天色擦黑后,太阳带给山村的热浪骤然降去很多,地面热乎乎的,光脚站在上面很舒服。 劳累一天的村民陡然焕发生机,一个个来了精神头。 家家户户早早升起炊烟,天一黑下来,手中就已经端了碗。 之所以这么早做饭,是想将饭拿到外面,乘着大树下的凉荫和其他人侃大山。 侃大山是夏日夜晚最热闹的一项娱乐活动。 人们会说说东家的长,西家的短,亦或者将电视里看到的新闻附上自己的见解讲出来。 有能歌善舞的,站在石墩上,对着松山的方向吼上一两句新丰镇这边独有的调调。 村民喊成什么样,松山会原封不动的将歌声送回来。 唱的好听的话,大家会调侃几句。 唱的不好听,大家反而鼓掌瞎起哄。 小孩子独有自己的阵营,他们在夜晚能玩的东西可太多了。 其中夏夜里最受欢迎的游戏便是捉蝉,俗称抓知了。 天一擦黑,几个玩的最要好的小孩儿光着屁股蛋聚集到一块儿。 他们熟练的拿上铲子,挎着手电筒,附带几根长长的竹竿和小桶,沿着阡陌小路出发去抓知了。 抓知了也是讲究经验和技巧的,别看孩子小,抓知了的经验一点不差。 光屁股蛋的调皮鬼们都知道,老林子的蝉多,新林子的蝉小。 田野蝉也多,近路的就很少,这是一代代传下来的经验。 只要是距村子远,树木繁茂的地方,你看吧,总会收获满满。 真要说能让小孩子把小桶装满的地方,还应当是松山内。 松山算是半个原始森林,即使科技发达的现在,也无法探测出最深处的情况。 松山内围更是有着无数恐怖传说。 所以小孩子尽管很想进山,却碍于父母频繁的叮嘱与警告,不敢于黑夜随意进入其中。 不能进松山也无妨,老林子多的是,随便选一个地方就能找到不少破土而出的蝉。 孩子们之所以对捉蝉有如此充足的兴趣和动力,不仅仅为了游戏。 因为抓到的蝉可以留着吃,肉质香嫩,不知道馋了多少人的童年。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抓来的蝉可以拿去卖钱。 村里每到这个季节,会有专门的人来收。 若是捉蝉的技术高,运气好,收入会很可观。 卖蝉换来的钱大人不过问,由小孩子自己支配。 你说积极性不高可能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