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我基建狂魔,拥兵百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下马威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刘楚将地上的衙役一脚踢开,径直步入县衙内。 几名衙役叫道。 “快去禀告县尉大人,有人擅闯县衙,还打伤衙役,我们收拾不了这小子,那就让官兵收拾!” 几名衙役在互相搀扶下,一瘸一拐的向县尉府方向而去。 刘楚刚进入县衙,就被灰尘呛住了,县衙大堂各处都是蜘蛛网,地面灰尘积聚,一踩一个脚印,县衙大堂的桌案上更是一抹一层灰。 “这是多久没有处理过公务了,废弃成这个样子!”刘楚捂着鼻子,皱眉自语,然后随便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 刘楚打开主城信息,陷入沉思。 如果黄巾起义的时间不变的话,再有一个月起义的黄巾军就会瞬间席卷整个大汉。 黄巾军的战斗力并不强,都是一些长期遭受压迫的百姓,吃不着饭的流民,并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大多数甚至没有甲胄、兵刃。 他们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攻破城池无非有两点。 一个是从内部瓦解城池,官员长期压迫百姓,十个人中有九个都想县令、士族死,还剩一个觉得前面九个太保守了。这么一个环境,自然就会有想付诸行动的人,黄巾军抓住这一点,提前在各个县城中传道救人,等到时机成熟,一呼百应,腐朽的官府又怎会有准备,一天就会被拿下。 另一个则是官员贪墨夸张,本地府衙中有一点油水都会被榨干,不留一丝。 这就会导致县城城防年久失修,军械库内没有一件能用的兵器、甲胄,箭矢一折就断,县城没有什么防御能力,即便是锄头、镰刀都能破城。 想要在一个月内将这些问题改变,那么就先要从律法抓起,然后就是民心。 律法严了,军事城防才会起到作用,民心有了,也就不会被黄巾从内部瓦解,自己也就算扎稳了根。 至于若是黄巾军的渠帅到了,那就让他尝尝自己沙包大的拳头,谁来杀谁。县衙外急促的脚步声将刘楚拉回现实。 “妈的,反了天了,让我看看哪个不长眼的小子,不想活命了!” 只见一个下巴尖细,嘴唇薄如刀片的中年男子带着一群甲士走进来。 “你就是九门县的县尉?” 刘楚上下打量中年男子,男子从里到外都能看出狡猾与算计,一双狭长的眼睛中透着寒芒,显现出对生命的蔑视。 中年男子冷哼。 “知道是本县尉,还不快滚过来叩拜?” “兴许本县尉心情好了,让你少受点苦!” 刘楚戏谑的看着县尉。 “活了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听说县令给县尉下跪的,咱俩谁活的不耐烦了?” 县尉眼睛一瞪,神色明显有些慌张,很快镇定下来。 “小子,话可不能乱说,冒充县令,可是重罪,我有权当场斩了你!” 刘楚从袖口中拿出一块布帛,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字迹,下面扣着一枚红色章印。 “你就算不认识字,也该认识红色章印吧!” 县尉瞳孔一缩,倒吸一口凉气。 “任命文书!!!”县尉的嚣张姿态荡然无存,当场给刘楚跪下,身后的甲士也都傻眼了,原来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县尉大人都跪了,他们哪有不跪的道理,一个个将头埋在地,祈求刘楚不会对他们进行处罚。 几个衙役更是眼前一黑,完了天塌了,这小子还真是县令啊。 自己几人之前还想动手打县令来着,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啊,还不得被县令整死。 一个个跑到前面跪在地上求饶。 “县令大人饶命,小人眼拙,没认出县令大人您,请您恕罪!” “对啊,县令大人,我上有七十老母,下有待哺孩子,还请您网开一面!” 县尉看到这几个衙役气不打一处来,要不是他们几个,自己也不会以这种方式见新县令。 “几个狗东西,不是你们认错了县令大人,我能带着甲士冲撞县令大人吗?” “我去你妈的!” 县尉越说越气,直接给了旁边衙役一个嘴巴。 几个衙役吓的伸出手开始打自己嘴巴。 “我眼瞎!” “我有罪!” 一句话一个嘴巴,县衙内除了呼吸声,就是啪啪响的耳光声,一盏茶时间,几个衙役的脸已经肿的不成人样,地上滴了不少血...... 刘楚没有阻止,静静看着面前这一群人演戏。 两刻钟后,耳光声终于弱了下来。 刘楚淡淡道。 “怎么不打了?” 县尉低眉顺眼解释道。 “县令大人,他们...他们已经没有力气了,他们也是为县衙尽职尽责,不如就饶了他们吧!”刘楚轻轻一笑。 “我可没说过让他们打自己嘴巴,也从来没有让你们跪,都是你们自愿的。” 县尉冷汗直流,见过太多的官,刘楚这种最不好对付,心中哀呼,怎么就这么倒霉,遇到个这么难伺候的主,以后有罪受喽。 “大人说的是,都是我们自愿的,跟大人一点关系没有!” “大人,我这就给您拿官印去!” 刘楚看出县尉想起身了,索性开口道。 “这种小事怎么能劳烦县尉亲自去,吩咐一小吏去办便可!” 县尉心里那个苦啊,这言外之意不就是让他继续跪着吗? 虽然极不情愿,但还得按刘楚的方式来。 “你们都是聋子吗?县令大人要官印,快滚去拿!” 县尉呵斥身后跪着的小吏,小吏见状连忙告罪起身,连滚带爬的冲出县衙拿官印去了。 刘楚之所以这么做,自然有自己的道理,他想改革九门县的状态就必须要来个下马威,下面这些狗东西都畏惧自己,政策才能推行下去。 “对了,再派一人,将户曹、兵曹、粮官都叫来,记得带着册案来!” 虽然主城的信息系统都告诉了刘楚,但刘楚还是要有一个具体了解的,想要清楚九门的具体情况,账册最能说明。 又过了两刻钟,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以捧着官印的小吏为首,身后跟着户曹、兵曹、粮官跑进县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