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赤色军工,刚建国你就要造航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章 HQ-1防空导弹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杜路文吓了一跳。 从地面打,那可就是全面入侵了! 要知道,夏国毕竟是有几百万军队的国家,从地面打可不是闹着玩的。 马绍尔继续道:“大统领,麦克上将的意思,将北棒消灭后,我们一路不停,直接压迫夏国关外地区。 那里是夏国重工业中心,而且毗邻毛熊。 这样一来,可以寄到压缩两国战略空间!” 杜路文迟疑道:“夏国和毛熊会不会出兵?”、 马绍尔一笑:“从半岛的局势来看,毛熊肯定会妥协!” 事实上,鹰酱金川登陆后,毛熊的反应出乎所有人意料。 要知道,北棒是毛熊小弟,现在北棒被打,作为大哥毛熊不但没说出兵。 居然连像样的谴责都没有一个。 这一幕让国际社会大跌眼镜。 对此,周博当然不意外。 毛熊号称战斗民族,但在重大战略上,可是说绥靖成性。 从这一点来说,同样作为双方阵营的老大,毛熊和鹰酱比实在差点意思。 小弟有事的时候,人家鹰酱是真上! 至少这一回是! 另一边,一向爱好和平的兔子,该出手的绝对不含糊。 这一点也会很快让全世界见识。 毛熊的绥靖,自然助长了鹰酱的嚣张。 连老大都耸,一个落后的夏国又能如何? 更不用说夏国国内还没有平静。 所以,从麦克上将开始,到白房子,鹰酱高层普遍认为。 如果在地面搞夏国一把! 夏国是不会还手的! 马绍尔道:“大统领,我也认为,在地面反击一下最合适。 夏国的军队都在南方,我们在半岛上有优势!” 杜路文沉思片刻:“那好,命令马克上将。 全力推进,直逼雅鹿江!” ······ 一周后。 沪江军工厂。 六辆迷彩涂装大卡车陆续从厂门口开出。 几辆车形态各异,有的装着一个大雷达,有的装导弹,还有甚至装着发电机。 不少工人都探头围观,议论纷纷。 “这是什么车?” “导弹车?” “这导弹有点大吧,比PL-1大多了!” “废话,从地面上打,需要的燃料多,当然要大!” 量产J-1后,工人们飞机和导弹的理解都有了一定认识。 说起来头头是道。 半小时之后,沪江南部郊区的一片空旷地带。 几辆吉普车已经等在一会。 一群人正簇簇拥着程万里,翘首向远处望去。 很快,六辆大车卷起一路烟尘,开了过来。 “导弹车来了!” 程万里不禁眯起眼睛。 这就是防空导弹? 很快,几辆车停靠完成。 车门打开,周博一跃而下。 “程部长,你好!” 这时候,程万里盯着几辆车已经有些挪不开眼。 别的不说,这几辆车比平常客车大的多。 看着与众不同,威武霸气。 程万里:“这就是你说的HQ-1防空导弹?” “没错,部长,我给你介绍一下!” “这是雷达车,这是指挥车,这是发射车···” 程万里连连点头,目光闪动。 笑道:“这东西比高射炮复杂多了。” “当然,也比高射炮厉害多了!” “能打多高!” “雷达预警范围300公里!” “同时跟踪12个目标,攻击六个目标!” “HQ-1导弹作战高度0.3~24公里,作战半径3~100公里,飞行速度4马赫···” 周博一边介绍,程万里瞪大了眼睛。 这绝对是完爆高射炮的存在! “这东西要多少人操作?” 周博笑道:“满员要两个班,最少也要6人” “我详细给你介绍一下:” HQ-1导弹系统是一种先进的防空和反导系统,它通常由多个组件构成,包括雷达系统、指挥控制中心、发射装置以及导弹本身。当谈及“几辆车”与导弹系统的关联时,这通常指的是该系统的机动部署能力。 HQ-1导弹系统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其各个组成部分可以装载在多种军用车辆上,以便在战场上快速移动和重新部署。这些车辆包括但不限于: 雷达车:搭载相控阵雷达,用于探测、跟踪和识别来袭的空中威胁,如飞机、导弹等。 指挥与控制车:作为系统的神经中枢,负责处理雷达车提供的数据,并指挥导弹的发射。 发射车:装备有导弹发射装置,可以装载和发射HQ-1导弹。这些发射车通常设计得既坚固又灵活,以便在战场上迅速占领有利位置并发射导弹。 维护与支持车:为系统提供维护、修理和后勤保障支持,确保系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正常运行。 具体的车辆数量会根据HQ-1导弹系统的配置和规模而有所不同。在一个完整的HQ-1导弹营中,可能包含多个雷达车、指挥与控制车、发射车以及维护与支持车。这些车辆共同构成了一个强大的防空和反导网络,能够有效地保护关键设施和部队免受空中威胁的袭击。 总的来说,HQ-1导弹系统的机动部署能力是其重要特点之一,通过多辆专用车辆的协同工作,该系统能够在战场上迅速展开并发挥强大的防空和反导能力。 ····· 乔汉云一阵无语,周博这家伙完全没有当总工的自觉。 众人边走边聊,询问着周博在首都的近况,随即就来到会议室。 落座后,乔汉云首先介绍了新来的人员。 都是接到装备部命令,从各军工大厂调派,支援J-1量产的技术骨干。 对于沪江厂造出J-1一事,众人都是极为震惊的。 再看到总工周博如此年轻,更是感到不可思议。 周博也没有浪费时间,简单介绍后,就开始讲解J-1量产的技术方案。 一架战斗机的制造涵盖众多学科,通常情况下,即便是总工也不可能全部精通,但周博却是例外。 从机械加工,到精密制造。 从自动化,到电气化。 再从集成电路,到传感器。 周博都是滔滔不绝,信手拈来。 在座的都是各厂的技术骨干,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 一场讲解,年轻的周总工折服了一众技术人员。 随后,人员培训,设备升级改造,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展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