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黄巢挽天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 临场发难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私通,不仅指非夫妻间的不正当男女关系; 秘密的勾连、不合规矩的往来也属此列。 如《资治通鉴》便有记载: “太子储君,外交之义,汉有旧防,蕃王不宜私通宾客。” 总之,当黄举天照着事先准备的举报信,逐字逐句念完后,参加殿试的士子们无不哗然色变。 约三分之二的考生,觉得自己的利益被侵害,与此人同仇敌忾。 而另外三分之一的既得利益者,同样觉得利益受损—— 怎么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对大家都好的事情捅破呢? 简直是太不考虑后果了。 “依照国法,没有解牒的人不能参加省试。” 话音刚落,黄举天从袖中掏出一块木牌,振臂一挥,木牌精准地落在邱慕阳脚下。 “而你当街作戏,刻意留下的解牒,却被我偶然间捡到。 “我想请问,没有解牒,你怎么参加的省试? “托了哪位大人物的关系?” 如此直接了当的质问,终于让个别考生记起了此人的身份: “诶,他不就是那日在贡院,当众斥责考官索贿的黄巢吗?” “真的是他?” “此子是真敢说啊!我辈清流后继有人耶!” 李德裕对这些议论充耳不闻。 他神色冷峻,目光像锋利的刀刃一般,紧紧盯着黄巢。 按原先的布局,本应由梁御史率先登台,根据“风闻奏事”所得的信息,揭露科举考场历年累积的弊病,进而牵扯出邱慕阳买望的丑闻。 接着,李景让会脱下官帽,恳请辞官,静待圣上的挽留。 李景让再适时呈上,黄巢写在考卷上的那篇“证词”的誊抄版——原卷近乎空白,决不能当众呈现。 再由大理寺的崔少卿出场,向中枢汇报关于解牒造假的调查结果。 至于李德裕自己,则主唱白脸,负责对己方发起严厉质询: “如此重大的事件,为何迟迟不能妥善处理?” 引出“并非我等尸位素餐,实在是幕后黑手势力通天”的无奈辩白。 等到舆论被推向最高潮,就能顺理成章地将矛头对准仇士良。 整场计划中,李德裕给黄巢设计的任务只有一个: 承认那份写在考卷上的举报信出自他手,并亲眼目击邱慕阳行医养望。 一旦此事尘埃落定,鸿胪寺便会以“才学浅陋,应试行为不合规范”为由,收回原本赐予黄巢的进士身份,双方都能皆大欢喜。 可现在是什么情况? 黄巢的抢白无疑打乱了既定的部署。 若仍循规蹈矩奏事,难免会给圣上蓄谋已久之嫌,甚至于误判他李德裕回朝之后重新结党…… 心念斗转间,李德裕迅速调整策略。 他悄然侧身,对身旁的吏部侍郎李景让低语了几句。 后者面露微愠,勉强后退两步,将大理寺少卿崔须彀让至人前。 李景让自然难以释怀。 毕竟,若是在御史询问之后,再出示黄巢的举报信,尚可归咎于工作中的细微疏忽。 而现在,李德裕竟直接省略了这一步骤,让大理寺少卿直接陈述案情; 这无疑是将李景让这名科举主考官置于无知,凸显出其工作能力上的重大瑕疵。 崔须彀对这些弯弯绕绕虽心如明镜,可他同李景让向来话不投机。 此番之所以凑在一块儿,也不过是为了扳倒仇士良等权宦,才勉强携手合作,又怎会善意地给李景让留面子? “启奏陛下,黄巢所言句句属实。” 他条理清晰地解释道,自己是在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后,深感事态严重,这才花了数日时间,费尽周折,才将背后真相查得水落石出。 说罢,他双手毕恭毕敬地捧上一道奏章,垂首道: “礼部僚属,于治院诸事,疏失甚过……兹有奏本,详载邱慕阳伪造解牒、交通关节之始末,恭呈陛下御览。” 此时的唐武宗李炎,正值二十七岁的盛年,可不是那些懵懂无知、任人摆布的幼帝。 他自小在权力漩涡中摸爬滚打,清楚眼前的形势绝非仅仅科举舞弊这般简单,背后或许隐藏着各方势力的博弈。 他一面暗自揣测,这个突然冒出来的黄巢,到底是朝中哪方人物推出来的棋子; 一面向崔须彀伸出手,示意要接过奏章。 可等了好一会儿,身旁的内侍竟像集体被定住了似的,丝毫没有上前取来,呈给皇帝的意思。 李炎何等聪慧,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他不动声色,反手拦住了正要上前去拿奏章的杨钦义,仿若什么都未曾发生。 而后,他抬起头,状似无意地往鱼弘志左侧的人影瞥去,眼中闪过不易察觉的冰冷。 李炎语气淡然,又不失威严地道: “奏章朕就不看了。今日众多士林才俊齐聚于此,崔卿不妨当众直言,将来龙去脉讲个清楚。” “这……” 李德裕微微颔首,崔须彀领会其意,从头朗读起来。 大意是: 遗失解牒的邱慕阳,为谋取进士出身,以重金从某个庶族乡贡手里强买了一张,利用手段以假乱真,伪造出一张新的解牒; 不仅如此,他还一路打通关节,出手贿赂了两位参与集阅的官员,试图蒙混过关。 读到末尾,内容陡然一转—— “大理寺联合户部展开详细核查后,竟发现邱慕阳所使用的并非本名,而是改过姓氏。” 崔须彀提高音量道: “其人原姓仇,与楚国公乃是三代近亲。” 此句一出,原本还在交头接耳的众多考生,都像是被施了噤声咒一般,纷纷闭口不言。 他们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御座侧方,眼神中既有疑惑,又带着些许畏惧。 这一切只因为,大理寺少卿崔须彀口中提及的楚国公,不是别人,正是手握重权、担任观军容使、兼统左右神策军的大太监—— 仇士良。 此时,始终静静伫立在鱼弘志左侧的那道人影,终于有了动静。 他缓缓转身,背对台下众人,徐徐降下双膝,嘴里哀伤道: “老臣有罪,请圣上责罚。” 未等仇士良膝盖及地,李炎迅速抓住仇士良的手臂,将他从地上扶起。 “仇将军劳苦功高,为朝廷殚精竭虑,即便有些许过失,朕也定当赦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