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玉出东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7章 开创先河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二天一早,喜宝带着伊克山出门吃早餐,吃了南京著名的小笼灌汤包。 “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一扫光,满口香。伊克山,这是小笼汤包吃法的口诀,来,我给你示范一遍。” 伊克山有模有样学着喜宝的样子,还是被汤包里面热气腾腾的汤汁烫到了嘴巴。 “没事儿,多吃几次就会了,我小时候吃小笼灌汤包也经常烫到嘴。伊克山,咱们接下来的第一站先去逛游客最喜欢的打卡景点,南京夫子庙。” 伊克山跟着喜宝乘坐地铁来到夫子庙,站在夫子庙的石阶上,看着秦淮河两岸,这里的风光确实古典,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精致和秀美。这里跟辽阔的草原不一样,伊克山看到了两种不一样的世界。 “伊克山,到了晚上这边可美了,秦淮河的灯笼会一盏接一盏亮起来。河水倒映着朱红色的廊桥,游船划过时荡起粼粼波光,特别美。我们这里是江南水乡,你看河边的画舫,跟你们草原很不一样吧?” 伊克山点点头,“嗯,挺美的,人也挺多的。” 伊克山一边走一边手指摩挲着口袋里的青玉籽料,这是他从玉龙喀什河捡到的,他最喜欢的一块籽料。昨天离开牧场,他从一堆玉石原料里面就带走了它。 喜宝见伊克山若有所思的样子,知道他一定是思念家乡了。 “你昨天跟你阿爸阿妈姐姐报平安了吗?” “嗯,报平安了,姐姐和阿妈对我很放心,阿爸有点不高兴,他还是有点怪我。我知道,他还是希望我留在牧场陪着他。” “没事的,时间久了就好了,你阿爸只是一时不适应。你姐姐住在宿舍,你阿妈在喀什打工,现在家里就他一个人,确实是挺孤单的。不过,他还有牧场上那么多好朋友,时间久了会习惯的。” “喜宝,这边真热闹。” “是啊,每天都这么热闹,节假日更是人山人海。人多的时候,根本不用走,人流就会推着你往前走。伊克山,这三天我会带着你逛遍南京城,咱们下一站去明孝陵。”. 伊克山跟着喜宝逛了夫子庙和附近的商业圈、美食街,天色已经很晚了。喜宝又带伊克山去了一趟夫子庙,感受晚上夫子庙的美景,带着他乘坐了秦淮河上的游船。 这二天,她才带着伊克山去了明孝陵。逛完了明孝陵,他们在中山陵的台阶上一起眺望过紫金山。 “伊克山,走,带你去吃南京最有名的鸭血粉丝,在南京的老门东的巷子里面。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家鸭血粉丝店铺开了二十年了,南京人都知道。” 两人乘坐地铁来到老门东狭窄的巷子,空气中飘着各种小吃的香味。伊克山局促地跟在喜宝身后,他还不习惯南京潮湿的空气,总觉得衣服黏在身上。口袋里的青玉籽料微微发烫,像是在提醒他这里与草原的不同。 “伊克山,我们到了。” 两人找凳子坐下,胖乎乎的中年妇女是这家店的老板娘,看见喜宝就笑开了花。 “喜宝,这是你男朋友吗?真帅气,长得像外国人。” “阿姨,这是我徒弟,他叫伊克山,刚从新疆来。给他来份招牌鸭血粉丝,多加辣油!” “好嘞!你们坐会儿,马上我给你们端过来。” 伊克山看着四周的环境,虽然简朴但是温馨,墙上是这家店经营多年的照片。每一张照片里面都少不了鸭子的身影,再联想到这两天喜宝带他吃了盐水鸭、烤鸭、板鸭、鸭油烧饼,感觉南京人能把一只鸭子做出108种吃法。 “喜宝,南京人很喜欢吃鸭吗?” “是啊,鸭子在南京都变成美食啦!网上流行一句话,没有一只鸭子,能够活着离开南京。” 正说着,老板娘端来两个大碗。乳白色的汤底上飘着翠绿色的香菜,鸭血像红玛瑙一样晶莹剔透,粉丝细如发丝,还有鸭肝、鸭肠、鸭胗。 “伊克山,快尝尝看,合不合你的胃口。鸭血粉丝可是南京的灵魂美食,五星级大酒店都有鸭血粉丝。” 伊克山吃了一口下去,浓郁的鸭汤香味在口中绽放,鸭血滑嫩得像豆腐。 “喜宝,鸭血粉丝真好吃,辣油的香气很像我们新疆的孜然味道。” “你喝口汤试试!” 伊克山又喝了一口汤,胃里面暖暖的,“我想起阿妈煮的羊杂汤,虽然味道和食材不同,但是喝起来都是暖暖的。” “咋啦?这么快就想家了?” 伊克山点点头,没说什么,低头继续吃着鸭血粉丝。 “我爷爷说,玉雕和做菜很像,需要用心去感受材料的特性,找到最合适的处理方式。就像这碗鸭血粉丝,每一味配料都要恰到好处,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快吃吧,吃完了我带你去鸡鸣寺许个愿。”...... 第四天一早,伊克山跟着顾曜运走进工作室。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来,照在工作台上那些泛着温润光泽的玉器上。空气中飘着淡淡的玉石粉末的味道,跟草原上的风雪气息截然不同。 “伊克山,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很好,你看,这是水凳,” 顾曜运指着一个木制的脚踏装置,告诉伊克山,水凳是传统玉雕最基本的工具。接着,他示范着用脚蹬动木轮,青铜砣具随即旋转起来,发出轻微的嗡鸣。 “伊克山,你来试一下。” 伊克山有些局促不安,看向喜宝,喜宝跟他做了一个加油打气的动作。 深呼了一口气,伊克山学着顾爷爷的样子坐下。 双脚碰到踏板,蹬动木轮,砣具旋转的速度越来越快。 当他将一块普通的和田玉料贴上砣片时,工作室里突然飘起一阵若有若无的奶香。 “顾爷爷,怎么会有奶疙瘩的味道?” 顾曜运眼睛亮了一下,随即从柜子里取出一本泛黄的《天工开物》,翻到某一页指给他看。 “玉之灵性,在于通人心。你能闻到记忆中的味道,说明你和玉石之间已经建立了某种联系。伊克山,你很有天赋,咱们最近就先学习玉雕的传统技法。” 晚上,伊克山握着那块从家里带来的青玉籽料。 窗外的月光照在玉石上,里面的冰裂纹就会微微发亮,像极了草原上的银河。 他一个人来到了顾爷爷的玉雕工作室,在这块青玉上雕下第一刀,砣具接触玉石的瞬间,仿佛听见了马群的嘶鸣,看见了暴风雪中转场的队伍。玉石内部的冰裂纹开始生长,化作漫天飞舞的雪花。 伊克山专注在这块青玉上,毫不知情顾爷爷正站在他的身后。 伊克山全身心投入在玉雕过程中,那一刻进入到了创作的心流状态中。 手中的这块青玉表面的纹路,一瞬间仿佛变成了牧场上的毡房、马群和牧人的轮廓,内部的冰裂纹则构成了暴风雪的纹理。最神奇的是,当他用手指轻轻抚摸玉雕表面时,能感受到玉石内部传来的微弱震动,就像草原上的马蹄声。 顾曜运满眼欣慰:“伊克山,你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玉雕语言。你将草原的记忆融入玉石,这是前所未有的创举。我能预感到,你会颠覆玉雕概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