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李承乾李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七章:宣讲结束,问答环节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没有什么开讲仪式,没有繁文缛节。 李承乾也没有什么客套,上来就是命于志宁开讲。 严格来说,太子听"礼",属于听课授业的范畴,是可以不公开对外的,只不过太子仁德,允许他人来旁听受教。.M 下面听讲之人,除了讲"礼"之士外,其余全部都是来蹭听的,是旁观者,是听众。 李承乾完全能够无视他们,我行我素,不用在意太多的问题。 这次动静很大,来的人太多了。 他邀请的来了,没邀请的也来了,还拖家带口的。 李承乾接见名士大儒,敏锐的洞察到,有人在蠢蠢欲动,心思不纯。 想假借他听讲之名,把此次设坛讲"礼",扩大为一场学术讨论盛会,不再仅限于太子邀请礼学名士,让各家都参与进来。 想要反客为主将仅限"礼"的范畴,变为各学派自由辩论之所。 东宫之侧,就是太极宫啊。 他们什么主张理论,一旦落入太极宫的耳朵里,被欣赏重用了,那一个学派岂不是又要兴盛了? 李承乾自是不会如这些人的愿。 他要利用礼学,不是被他人利用,当垫脚石。 反过来自己的主场,沦为他人的舞台,那他不成笑话了嘛? 所以,他一来就很强势,根本不管听讲众人的感受,直接宣布开讲。 这是东宫,是孤的地盘,你们什么心思,都给孤收起来。 没孤发话,就给孤好好的听着。 长孙冲跪坐在李承乾身侧,听讲侍奉,仪态很是得体。 面对下面那么多的关注,他的压力也不小的。 “殿下。” “臣今日所讲,乃是宗法制。” “宗法自周朝制礼……。” 于志宁所讲内容,很是劲爆。 李承乾面色如常,心头却是晒然一笑。 这老家伙也是真能投机啊。 于志宁开讲就是宗法制,这不是就在他大朝议说的嫡长子继承制,加强版嘛。 他分明是在蹭热度,站在风口浪尖博名望啊。 这种心思,真是……。 李承乾都不好说,只能说于志宁为了能出人头地,不惜抓住任何机会了。 当然。 这也算正合李承乾的心意。 你于志宁敢,那他又在乎什么呢。 “周天子大封天下诸侯,周天子为大宗,其余诸侯为小宗……。” 于志宁准备很是充足,侃侃而谈,思路清晰,行云流水。。 李承乾听得很是认真,他时不时的还动笔记下重点。 听讲听讲,就该有听讲的样子。 这一幕不少人都看在眼里。 长孙冲以为殿下是在做样子,却发现太子真的在记。 大宗,小宗,诸侯。 李承乾喝了一口茶,长孙冲急忙给续上,他职责之一,就是倒茶。 太极宫,两仪殿。 “东宫讲"礼"开始了?” 李二看完一道奏本后,放在一边,问道。 “回陛下,已经开始有些时候了。” 张阿难低头说道。 “首讲什么?” “太子詹事于志宁首讲,内容是宗法。” 闻言。 李二的手一顿,眼神微微凝视起来,“宗法?” “于志宁讲宗法,他钻研很深吗?” 他脸上闪过一丝不悦之色。 太子才说完嫡长子继承制,于志宁首讲又说宗法。 怎么可能没关联? “没想到于志宁也是个阿谀奉承之辈。” “枉我以前来欣赏他正直,敢于谏言。” 张阿难低头不语,他如是禀报就成,其他事情他不会多嘴的。 “继续去盯着。” “李绩在什么地方?” “东宫进了这么多人,他领太子左卫率,不怕有人冲撞太子吗?” 李二皱眉说道。 张阿难立马领会用意,当即道:“奴婢这就去打听。” “去吧。” “殿下,此乃臣所讲。” 一个上午。 于志宁不带休息的,生怕讲不完。 等到讲完自己所想内容后,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恭敬的问道:“殿下可有疑惑之处,臣知无不言。” 李承乾道:“于师辛苦了,孤受益匪浅,原来宗法之中,还有如此之多不为孤所知的。” “暂且就这样吧。” 他在长孙冲搀扶下,站了起来,准备离开。 于志宁不由一急,这不对劲啊,我还留出时间,等着殿下发问的。 怎么不按常理出牌啊。 “殿下有问,臣可为殿下解惑……。” 他情急之下喊道。 “不急,不急。” 李承乾不接招,他笑道:“孤都记好了,最后一天问答便是。” “散了吧。” 他缓步离开,直到看不见身影,众人才回过神来,都是一脸惊愕。 今日小问,最后一天大问。 连问都不问,这……。 于志宁有些颓然一坐,然后收拾东西,也快步离开。 在场的人,见此也没办法,纷纷动身离开。 “老师,太子为何不问?” 贾公彦不解的问道。张士衡微微摇头,道:“我怎知殿下心思,君王的心思,不是我们做臣子该去揣测的。” “下午应是孔学士宣讲吧?” 贾公彦点头道:“学生受教了。” “下午是孔学士。” “嗯,早点回去填饱肚子,下午早点来。” “老师,于学士所讲宗法,你觉得如何?” “还不错吧,毕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见解。” “老师如何看宗法呢?” 下午。 孔颖达宣讲,他讲的自是《礼记》。 作为孔子后人,他在《礼记》的造诣研究非同一般。 在之前,李二就命孔颖达主持修订《五经正义》。 只不过,当《礼记正义》出来后,就饱受天下名士争议,孔颖达受到不少的抨击,难以服众,最终算是无奈终止。 这一次,他也是想用自己所学所悟,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想要证明自己,你们抨击老夫是没道理的。 李承乾也是认真听讲,动笔记录重点。 结束,李承乾依旧不问。 随后的两天,轮到其他礼学名士大儒。 他们的时间可没有于志宁跟孔颖达的多。 都是半个时辰的限制,随后轮到其他人。 内容范畴,都是再三礼之内,即《周礼》《仪礼》《礼记》范畴。.M 后面三天,张士衡从《周礼》开讲,再到《仪礼》,最后《礼记》。 但三天时间并不够,想要完全讲完,没几个月的时间,是不可能的。 张士衡也只挑重点来讲。 期间,有名士忍不住提出疑问,李承乾毫不客气的将人请了出去。 是孤学习,要你们来见证,当传声筒的,不是来辩论。 给孤玩倒反天罡,简直是异想天开。 经过这一插曲后,基本上在宣讲之时,没人再敢打岔。 随着张士衡讲完,最后一天,太子答问,也随之到来。 “明日答问?” 李二写着书法,他喜不喜欢王羲之不知道。 但他知道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天下无数世家门阀所钟爱的。 这一点就足够了。 “是的陛下。” 不仅群臣在关注,李二也一直都在关注东宫讲坛。 他哪里会不清楚,李承乾所为。 不过是为了巩固大朝议的成果,让更多人为他背书而已。 前面六天没什么可看,最后一天的答问。 以他最近对李承乾的了解,那才是重头戏。 “我倒是想看看,你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