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4章:崇祯也保不了你!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魏昶君掀开披风,腰刀癫狂划开脖颈,任由来县兵卒狰狞看向自己。 城外密林,马蹄声炸裂,巡山轻骑总长陈铁唳,火绳枪兵总长岳豹,红袍军卫,悍然列阵奔来,动如雷火! 知县黄荃行见状,惊怒交加,退避开来。.M “魏同知,何必如此!” “吾等也不过奉命行事!” 魏昶君脸上殷红残留,厮杀中漠然开口。 “吾等亦奉命行事,今奉圣旨讨贼,来县私开铁矿,意图谋反,即日查察,所有牵连,按罪论处!” 有衙役颤抖看着,来县捕头昂首,狰狞开口。 “尔敢!东林诸位大人,内监各谠,乃至诸皇子无不插手其中,一个小小同知,敢杀吾等否!” 迎接捕头的是红袍军卫刀光狠狠斩落,血迹冲天! 这一刻,现场彻底安静,衙役士卒纷纷丢弃兵刃。 城门破,众官吏缙绅,心胆亦破! 风雪渐歇,来县城内。 厮杀声势浩大,百姓早已知晓。 遑论厮杀之后,身着红袍将士冲入各官吏,缙绅宅院,逢人便抓。 如今更是召集全城百姓抵达城门,不少百姓惶恐亦茫然。 直到魏昶君开口。 他脸上血迹未干,红袍迎风,便那样立于风雪,怒吼响起。 “庚午年一月,莒州得报,来县私开矿目,中饱私囊,遂遣特使洛水,王旗查察回禀。” “来县官吏缙绅上下勾连,抓捕特使,意图谋反。” “今莒州得报,罪证已全,前来缉拿案犯,明正典刑!” “知县黄荃行,知情不报,在位十二年,得贿七万四千两,布匹粮草一万七千石,纵容开矿,监守自盗,受财枉法,大明律令,凡贿者,从严惩处,贯以下杖七十,八卡贯则绞,监守自盗,不分首从,并赃论罪,满四十贯即处斩刑......” “县丞程万年,勾连商贾,私开矿目,私征百姓劳役,戊辰年七月,矿洞坍塌,致百姓伤残身死三十一人,己巳年四月,日夜开矿不予粮草,百姓寻粮遭遇殴打,致死六人,伤残二十二人......” “主簿赵隐晦,私设刑堂,矿山杀人埋尸.......” 不少百姓原本畏惧目光,逐渐化作难以置信,抬头看着依旧念诵罪状的青年。 他们从未想过,这些高高在上的大人被抓捕,守卒血淋淋尸身摆在城门,是因为他们。 因为他们这些牲畜一般的百姓! “大人真的在魏吾等做主吗?” 人群中,中年人佝偻着脊梁,泪流满面,哽咽开口。 老秀才也在看着,闻言摇头,目光复杂。 “怎么可能,这些人背后的势力,大到吾等终此一生都无法想象。” 皇子,掌管户工两部部分权力的太监,还有权倾朝野的东林党。 只有他能看到这些人是何等冰山一角。 “背后那些人,随便一人,便能轻易按死一名莒州同知......” 言及此处,老秀才叹息看着这般世道。 “风雪太大,看不清了。” 念诵完罪状,魏昶君声音一顿,旋即目光扫过跪地身影。 知县黄荃行死死盯着,目光狰狞,也难以置信。 传信太监郑德咬牙挣扎,声音尖锐。 “咱家不信你真敢动刀,今日若吾等死,不日尔等大祸临头,必血洗满门!” 然而魏昶君漠然挥手,神色平静。 “斩!” 洛水娴熟挥刀,首批人头滚动! 畏惧骤然扩大,有人惶然,有人威胁,有人求饶。 魏昶君只冷冷看着,眼眸凶光掠过。 在场小官吏纷纷颤抖,绝望注视眼前一幕。 “在场百姓,如有冤情,即刻申报,确论无误,即日行刑法!” 中年汉子见状,一瘸一拐咬牙跪倒。 “禀大人,矿主缙绅周家,强征吾子下矿,致其身死,吾等前往讨要说法,亦被断腿!” “求大人为草民伸冤!” 脑袋在雪地磕出殷红,混杂眼泪。 有红袍军亲自抓捕,查证行刑! 彼时,百姓见状,纷纷站出指认,一个个小吏,乃至太监郑德等人,依次处刑。 自清晨至深夜,一日时分,杀的人头滚滚。 三百余人斩刑,四百余人关押! 血淋淋地面,魏昶君肃立,百姓纷纷跪地,泣不成声。 “谢大老爷为吾等伸冤!” “我的儿啊,终于有青天老爷了!” 魏昶君想到一路所见,眼眶发热,怒吼开口。 “不准跪!” “日后尔等都能过上好日子,人该过的日子!” 陈铁唳,岳豹,王旗几人对视一眼,眼底亢奋。 他们愿为这一幕,为缔造这一幕的里长死无数次! 洛水老道慨叹思索着。 里长这条路很难,但未来也许真会惊艳世道。 史无前例,站在百姓所在,争取天下! 如今城门外支了数十口大铁锅,亦搭设了简单草棚用以御寒。 魏昶君着红袍军卫递过账目。 上面写的是从缙绅家族,各官吏家族获取粮食。 “先给百姓们熬米粥。” 人丁前往开矿,无人耕田,偏偏田赋还在这些底层百姓,农户身上。 活在如此吸血县城,逃无可逃,何其艰难。 眼见百姓们端着碗,也拿着装米的袋子,眼巴巴于大雪中等一点粮食,魏昶君神情复杂。 “洛水,遣人修书一封,传递京师袁德潜。” “送白银八千两,使其告知陛下,莒州同知为朝廷清查来县矿税,得罪各党,但不负君望,如今来县矿目已清查,即日矿税即至京师陛下手中。” 他很冷静,如今来县平复,但京师太监张彝宪一党,亦需提防发难。 如今自己所作,便是在告知崇祯,自己这个"孤臣",愿用来县矿税的银子,换崇祯朝堂博弈各派势力,力保自己。 这是一场交换。 彼时的伴随信笺抵达,书房内,崇祯眉头皱起,听着袁德潜汇报。 “杀了内监?” 众所周知,大明尤以明末,太监已是朝堂不可忽视的一股势力,何况如今官面上,代表皇家脸面。 沉吟片刻,崇祯缓缓思索。 先前他管不了来县矿目,便是神宗也未能插手,其中各方势力交织,水深的很。 如今魏昶君虽杀了个太监,但他却得了矿税收入,亦有了插手矿税理由。 念及此处,崇祯满意点头。 “便让魏昶君兼个按察使佥事。” 给个官吏,也足以让他应对这场风波了。 次日皇极殿内,朝会之上,有御史开口。 “臣弹劾莒州同知魏昶君,私设刑狱,目无法度,擅杀朝廷命官!” “臣弹劾莒州同知魏昶君擅自调兵,私据铁矿!” 果然,江南缙绅东林一党,浙党,乃至户工太监张彝宪一党官吏纷纷开口。 崇祯目光示意,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三边总督杨鹤之子杨嗣昌迈步上前。 “臣以为,来县官吏私相授受,罔顾大明律,亦罪在不赦。” “莒州同知虽擅自调兵,私杀朝廷命官,然实为大明澄清吏治。” “功过皆有,臣请陛下钦定。” 崇祯眯眼,淡淡开口。 “既如此,便罚俸三年,另兼按察使佥事,纠官邪,戢奸暴,以振风纪,澄清吏治。” 工部侍郎程启南,吴宗达等人对视一眼,目光复杂。 同知魏昶君此人必然会遭害。.M 此人先杀鞑,后得罪青州府官场,而后怒杀内监,得罪东林党,可谓是大明官场禁忌他全踩了一遍。 谁能保他,崇祯也保不了他。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