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8章:扩兵计划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小冰河时期天灾愈发压抑。 两月余前,后金陷永平四镇,一月余前,明军袭尊化。 三月二十八日,河南开封、归德间,近河诸州县,与山东、直隶接壤处,白莲煽惑村民,勾结亡命,多称王号,纵横闾左,跨州连邑,布满三四百里之内。 三月二十八日,陕西义军自神木渡河,入山西,攻襄陵、吉州、太平、曲沃,流寇烽火燃遍山、陕。 同日,江南奴变,多举流寇,以待时机。 星夜孤冷,隶属于红袍民部官吏——夏允彝放下各地消息,多披了一件长袍,停笔,完成初步规划。 抵达泰新县这些时日,他亲眼所见此地百姓惨烈。 泰新县遭缙绅,官吏把持,百姓最大问题便是无地,却偏有重税。 常年无粮,更没有厚实衣物,年轻人尚能坚持,年迈老者则多面黄肌瘦,形如枯骨。 他曾亲眼看到年不过五六岁孩童踏着满脚冻疮草鞋,于寒风中扒路边冻死尸身衣衫。 似乎这些惨烈景象在他们眼底已是司空见惯。 良久,夏允彝任由长袍垂落,目光落在规划纸张。 “吾等会改变这个世道。” “至少,百姓能像个人一样活着。” 纸张上,赫然写着泰新县新规划。 及幼所,赡养院,百姓公审。 次日清晨,地面覆上厚重寒霜,几个年幼乞儿远远望着前方,那里是缙绅孙家所在。 为首的七岁乞儿怯懦也羡慕看着换上新牌匾的孙家,不知道这里未来又将会住着怎样的大人。.M 直到片刻后,身着长袍的夏允彝看到乞儿,缓缓走来。 面色苍白的小乞儿下意识护住身后孩子,面色苍白。 夏允彝轻轻抬手,不顾及小乞儿头顶污垢,温暖轻抚着孩子头顶。 “孩子们,别怕,以后,这便是尔等的家。” 家? 小乞儿带着其他孩子呆滞听着,没有说话,周围百姓却难以置信抬头。 “及幼所。” 有识字的百姓念诵牌匾,旋即眼眶有些泛酸。 昔日缙绅权贵之家,如今竟成了失去双亲,在官吏缙绅眼中宛若牲畜的乞儿所住之地。 彼时夏允彝亦高声开口。 “即日起,泰新兴建及幼所四所,失亲幼乞,全数由官府赡养,年至六岁,可入私塾学习!” “即日起,泰新兴建赡养院两所,寡居老人,由官府赡养,并安葬!” “兴建所需费用,由官府出资,百姓皆可参与修建,领取工钱!” 是的,缙绅家族查抄钱财中,他将亲自调配修建事项。 围观百姓,乞儿,老人闻言怔住,旋即麻木眼底终于有了情感。 “日子好过了......” 人群中,有老翁哽咽,泣不成声。 但夏允彝仍未停止,这一日午时,泰新主簿,典吏,以至文书,衙役纷纷在红袍军卫押送下走出。 所有官吏需从上至下全数更换,但在此之前,他会让百姓公审。 公审时间持续整整四日光景,当百姓发现官府真的会依照律法定下每一个官吏罪状,无不振奋激动。 以致于听闻可以自己推选官吏,情绪开始抵达临界。 直到人群散去,夏允彝依旧能听到百姓低声交谈,哭泣。 “老天开眼了......” 他看到此地百姓变了,至少眼底不再麻木,开始有了希望。 他见过这种眼神,和蒙阴,莒州的百姓一样。 清晨,夏允彝开始注视新的队伍汇聚,这些都是周边流民,如今正在筛选良家子。 这是魏大人来信通传,他与吴同尘每人可创一百红袍卫,拱卫县城。 如今莒州派来的启蒙师正在训话。 “吾等吃穿,非百姓供养无以为继,汝等切记,百姓之中,亦有尔等父母,亲人,手足。” “红袍军卫,为的是天下千千万万如尔等一般人家,能与尔等家人手足一样,过上人过的日子!” 当新的红袍军开始出现在田地,帮助百姓开垦,帮助修缮道路。 夏允彝能感受到泰新这座城变了。 从最初暮气沉沉,百姓麻木等待生命走到尽头,到如今,路不拾遗,自官吏至军卒,无不与百姓其乐融融,风气焕然一新。 “里长,这便是你要走的路吗?” “一个新世道。” 魏昶君不知夏允彝慨叹与振奋,现在他已抵达陈良镇忙碌着。 随着时间转动,如今已是四月中旬。 手中信笺资料汇聚,魏昶君紧着衣袍,凝视窗外。 虽然是小冰河时期,气温骤降,但四月开始,逐渐有日光出现。 至少每周都能看到阳光,有光照,土地也即将丰收。 “可以开始征兵了。” “小规模军团将会随粮食丰收一同出现。” 这是魏昶君根据现代组织所制定计划,如今已经开始铺展。 大门推开,有夜不收通传,眼底满是敬意。 “里长,各路总长已抵达。” 这一刻,随着一道道身影出现在陈良镇,会议开始。 “扩军。” “即日起,红袍军卫,从五百人扩至一千人,所有军卒自流民,县民底层选拔,两月内完成启蒙师初步教导与思想建设,形成战力。” 莫柱竣眉眼冷冽坚毅,闻言恭敬点头。 “火绳枪兵自一百人增配至三百人,每人由火器营供应双枪,以备不时之需。” “巡山轻骑自一百人扩充至三百人,一人双马,马具棉甲,一应资源全数由民部规划供应。” “沂山铁军自三百人扩充至五百人,除守城外,增设野战操练。” “夜不收阴队阳队,各扩充至三百人,洛水阴队增设情报处,王旗阳队训练斩首,潜伏训练。” 随魏昶君一道道命令下达,各总长眼底激动兴奋难以压抑。 火绳枪兵总长岳豹攥紧拳头,振奋讨论。 “里长,是不是要开始攻打周边城池!” 巡山轻骑总长陈铁唳,沂山铁军总长青石子等人亦是激动看向舆图,等待里长下令。 魏昶君眯着眼睛,默默思索。 如今红袍六军共两千七百人规模,加石山县吴同尘,泰新县夏允彝各百人,已近三千规模。 经过计算,这是莒州数县能养活的最大兵力。 需知其中还有骑兵,火绳枪兵等吞钱大户。 若想要继续扩充,要么拿下青州府,或东昌府,至于精兵扩至两万,至少要拿下整个山东。 古代生产力低下,即便是普通兵卒三千人,也是一州五县之力,灭杀缙绅,种植土豆红薯,提高生产力,才能勉强做到。 这一刻,魏昶君开口。 “这三千人,乃是未来军卒基础,思想建设是重中之重,尔等时刻谨记,所有红袍军,永远需要明白,自己为谁而战。” “他们,是百姓的军队!” 几名总长闻言,纷纷点头,目光愈发坚韧。 “诺!” 会议散去,青石子兴奋奔赴沂山,开始张贴告示,召集流民。 莫柱竣则与启蒙师组建会议商讨。 岳豹更是直接奔赴泰新县流民最多之地,与夏允彝商议扩充事宜。 几人都能感受到,此次扩军,或许里长已有新的计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