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黔刺为奴?帝女转身夺皇权,掌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一章 百姓的诋毁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皇后携公主为质八年,去的还是宿敌大梁国。 如今归来,第一站直抵直沽,百姓们自然倾巢而出,万人空巷,齐聚在码头。 冯远征的人手也赶去维持秩序,避免百姓们拥挤,惊动贵人。 虽然大家都在推推搡搡地想往前挤一挤,但议论还在继续。 突然有三五个人带头挑起话题,瞬时间盖过刚刚为赵婉兮说话的声音。 “咱们南安又出钱又出人,就换了这两个女人回来?” “别乱说,脑袋不想要了?那可是皇后和公主!” “呵,皇后公主又怎样,还不就是个女人而已,梁国是什么地方?她们待了八年还能有什么清白,她们也配?” 此时船刚刚锚定在码头,底下的人正在忙碌着搭一段从船到码头的板桥。 赵婉兮陪同郭皇后立于船头,等待接见南安的子民。 因为站的位置离码头太近,那些难听的话便清清楚楚落在二人的耳朵里。 站在赵婉兮身后的风和也是听了个七七八八。 风和匕首一横,便要下船和他们理论。 郭皇后气血上涌,面色通红,气息都变得急促起来。 赵婉兮拉住风和:“他们现在恨不得我们下场自辩,和他们理论,岂不是自降身价? 他们造谣一张嘴,这种事情我们又如何自证?清者自清,不必理会。” 她在袖中悄悄握住郭皇后颤抖的手,却发现郭皇后的手指竟冰得吓人。 下面的诋毁依旧持续着。 “我们这些民脂民膏,竟然贴在了这种人身上!凭什么?” “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乡里乡亲,凭什么为了换她们回来要到梁国为奴为婢?” “在梁国八年,谁知道是不是已经和梁人同流合污,回来做奸细?” 这话,赵婉兮听起来再熟悉不过了。 前世就是这"奸细"二字,活活压死了她。 顿时人群如沸腾的汤锅,乌合之众,不过如是。 赵婉兮眸色转冷,是梁国要向绥远纳贡,故而放下身段同南安求和。 南安缴纳岁贡是因为南安国力弱,释放公主皇后,是梁皇示好的表现,这一切与她和母后何干? 百姓为奴为婢,朝廷是发放了抚恤金的,本就不是横征暴敛。 只不过庄丞相趁机捞油水,百姓并没有拿到该有的补偿,这笔账又怎能算在她们母女头上。 上至朝廷,下至平民,哪个不是张口便将错处栽赃在女人身上? 国家打败了,要去当质子的是她们母女;朝廷和谈了,成为众矢之的的还是她们母女。 她比那群百姓更想问问"凭什么"! 那几个带头发起尖锐言论的人,便是庄晋安排的。 冯远征守备森严,他的杀手派不进来,只能用银钱收买当地人趁机造势。 好在赵婉兮对他的手腕太清楚不过了,前世他就是如此蛊惑人心,让赵婉兮被举国唾骂。 “你不是张赖子吗?惯会走街串巷坑蒙拐骗,昨天我还瞧见你被赌坊的人打出来!”突然一位老伯站出来指认带头拱火之人。 “你浑说什么?”张赖子眼神闪躲,嘴上依旧狡辩。 “大家快看看啊,这个张赖子在家打爹骂娘,为了赌钱连媳妇都卖了,现在说起家国大事还一套一套的,他说的话可不能信啊!” 指认他的老伯就站在张赖子身边,他突然向地上栽倒,大喊着:“救命啊,这张赖子恼羞成怒竟然打人了!” 不算宽敞的码头挤了太多人,此时大家离得过于近,以至于张赖子是否动手,也没人看真切。 但那老伯一脸憨直真诚的模样,张赖子却锦衣华服满脸横肉,大家纷纷围拢过来指责张赖子。 “是啊,真的是他,平日里他穿得破衣烂衫,今天打扮这么油光水滑的,刚刚我还没认出来哩!”已经开始有邻居出来指认了。 “还有这个叫嚣附和的,不是张赖子的狐朋狗友吗?” “眼下这么多官兵,他还敢欺负老人,难不成这老伯说的是真的?” “他们身上这锦缎可不便宜,哪儿来的钱?难不成是被人收买了才说的刚刚那番话吗?” 人群中一片哗然,突然意识到,这几个"义士"表面上替百姓抱不平,实则踩着百姓的血,拿着贼寇的钱替贼寇办事! “啊?难道他们是想鼓动我们仇视皇后和公主,和朝廷作对?” “真是人心险恶,大家千万不能信这些人!” “没错,是皇后娘娘和公主殿下忍辱负重,让大家免受战争之苦,咱做人要讲良心。” 刚刚指认张赖子的老伯垂下眉眼,慢慢退出人群中心。 却早已不是那副颤巍巍的老迈模样,双眼充满坚毅和冷静。 这位老伯,正是冯将军在云城边境带回来的许大。 自从到了直沽后,他们便严加摸排人员,对于本地居民,他逐户了解过。 尤其是这些本地的地痞流氓,更是重点关注对象。 赵婉兮经历前世磨难,对庄家人的手段一清二楚。 庄晋能挑动百姓情绪,她自然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冯远征带回的八百人,除了守卫太子安全,还有一个紧要任务,便是做她的喉舌。 指责张赖子的声音越来越大,渐渐盖过这几个挑事的庄晋走狗的狡辩之声。 有边明德在,远在巨船另一侧的搭桥事宜很快便准备妥当。 赵婉兮鼓励郭皇后似的扬起一抹明媚的笑容,伸出手指将她蹙起的眉头碾开。 “母后,咱们既已归来,日后要面对的闲言碎语还会更多,欢喜些,马上要见到弟弟了!” 郭皇后想到即将见到儿子,什么闲言碎语便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她帮赵婉兮正了正头上的凤栖梧桐冠,见女儿几日未戴的那枚玉簪又回到了原处。 刚想开口问,码头上响起一片鼓乐之声。 母女相视一笑,双手交叠于腹前,眸光沉静如水直视前方。 踩着节律,缓步徐行。 即便多年未以此等尊荣出席南安的仪典,刻在骨子里的端庄优雅都不曾忘记。 因只是初归故国,且原定于云城迎接使团,临时改在了直沽码头,庆典准备的有些简约。 但赵婉兮和郭皇后气态雍容,典雅尊贵,从礼乐奏响,二人正式现身。 原本议论纷纷的百姓们都自动噤声,扬长了脖子注视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