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倒反天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签到,奖励丰厚!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就在朱祐樘皱眉沉思时,沉寂多时的系统,突然在他耳边响起。 “叮!检查到可签到的物品,是否签到?” 朱祐樘大喜过望,连忙在心里默念签到。 “叮!签到成功,奖励安南完整地图!” 随着系统的声音响起,朱祐樘手中的安南故牍,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上面的地图自行改变,并且字迹清晰,数据非常准确。 可以说拿着这个地图,都可以直接走到现任安南国王黎灏的寝宫了。 朱祐樘不由得开怀大笑,但系统给的惊喜,还没有结束。 “叮!奖励祖宗赐福,大明所有军人进入安南领土后,不会出现任何水土不服的情况,也不受蛇虫瘴气的影响。” 朱祐樘脸上的笑意更甚,有了这个祖宗赐福,那明军进入安南,不就跟回自己家一样吗? 而且安南本就是大明自古以来的固有领土,大明军队去安南,可不就是回自己家吗! 朱祐樘满意地将安南故牍收起,开始处理起其他奏折。 东察合台汗国。 阿克苏城。 在耐心等待许久之后,徐昌终于接到了朱祐樘的旨令。 旨令里面,除了记述了朱祐樘要郡县疆州,同时让徐昌从关外穿行,从宣府入关班师回朝之外。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同意了孛罗罕朝贡大明的请求。 随着旨令而来的,还有准许瓦剌朝贡的通关文书。 当徐昌把这个消息告诉孛罗罕时,苦等几天的孛罗罕甚至激动地流下了泪水。 他颤抖着手,接过了徐昌递来的通关文书。 随后他高举着通关文书,面朝京城的方向,跪下行大礼:“瓦剌一族,叩谢大明皇帝隆恩!” “瓦剌部将不负大明皇帝之恩,世代效忠大明皇帝陛下!” 只有孛罗罕知道,失去了大明支持的瓦剌,在草原上生存得有多艰难。 自从也先被迫脱离孛儿只斤·脱脱不花,自立为汗以来,他们便被整个草原上的黄金家族针对。 无论是哪位黄金家族成员领导的部族,只要看到他们瓦剌部,就是一顿猛攻。 他们被迫一路西迁,都快退到中亚去了。 自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以来,草原上的大汗,就只能是黄金家族的成员。 而他的爷爷也先,是整个草原自成吉思汗之后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称汗的非黄金家族成员。 再加上元朝的传国玉玺还在也先手里,所以草原上的黄金家族,恨他们也先瓦剌部恨得要死,只想把他们这些人全都赶尽杀绝。 而这些黄金家族的成员们,的确也做到了。 如今,他们瓦剌部在草原上的生存环境极差,随时都有可能被其他黄金家族给灭族。 历史上,也先这支瓦剌部族,确实在景泰年间西迁之后,就没有什么记载了。 只是说瓦剌最后分化成了四大部,而最出名的那一部,名为准噶尔部! 准噶尔部直到明朝灭亡后,还在和满清做对,从康熙打到乾隆,打了整整七十年! 而现在,朱祐樘同意了孛罗罕朝贡的请求,无疑是让孛罗罕在绝望中,看到了一丝生存的曙光。 所以孛罗罕异常激动,在跪拜完之后,立刻向徐昌请辞:“徐总督,多谢数日以来的照顾,皇帝陛下已经准许我族入京朝贡了。” “我现在要立刻回到部族去,准备进贡给陛下的贡品。” “徐总督,就此别过了!” 徐昌拍了拍孛罗罕的肩膀:“那就有缘再见了。” “陛下也在召本督班师回朝,说不定我们很快又会再见的。” “是,徐总督!” 孛罗罕兴奋地带着自己的族人走了,徐昌也在组织明军,班师回朝。 只是令两人都没想到的是,徐昌这句话,一语成谶。 他们两人在未来很短的时间内,真的再次碰上面了。 徐昌和孛罗罕在草原上分别,而在千里之外的安陆,汪直却迎来了一次久别重逢。 鄂州。 德安府。 安陆县。 汪直的马停在一处山岩下,岩下有一小屋,屋里传来读书声。 听着故人那熟悉的声音,汪直古井无波的脸上,也多了几分动容。 汪直快走了几步,突然有个小孩从屋里走了出来,看见汪直等人,顿时如临大敌。 “你们是谁?!来这里做什么?!” 小孩不过六七岁,见汪直等西厂众人,却不惊慌,反而拦在了他们面前,大声喝问。 汪直心中赞叹此儿勇气可嘉,正要张口应答时,房屋里的读书声却突然消失,随后便传来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 “昕儿,外面是谁来了?” 说着,王越从房间里走了出来。 看到汪直之后,王越脸上一片愕然,随后爽朗大笑:“哈哈哈,原来是汪直贤弟,真是好久不见啊!” 汪直心中也是颇有感慨:“从成化十九年开始算起,已经快七年了。” “七年,真是弹指一挥间啊!” 王越心中也颇有感慨。 汪直又看向那个小孩,问道:“这位是……” “哦,那是我的小儿子,叫王昕。” “我的长子王春和次子王时,你都已经见过了,这个你还没见过。” 王越拉过王昕的手:“昕儿,快叫汪叔叔。” “汪叔叔。”王昕大大方方地叫道,神情没有丝毫扭捏。 汪直微笑:“难怪有故人之姿,原来是故人之子。” “哈哈哈!”王越开心地大笑:“汪贤弟,快入屋坐!” “我还珍藏了些好酒,今日我们不醉不归!” “对了,我这今天还写了不少诗词,等会吃饭时,邀你一同品鉴品鉴!” 王越能在景泰二年,以北人的身份高中进士,文学水平自然不俗。 王越其诗直追盛唐,文章远溯秦汉,他的诗文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明时颇受推崇。 对明代前、后七子,特别是公安、竟陵文学均有较大影响。 一个成语概况王越,那便是文武双全。 汪直微笑着摇了摇头:“王兄,你是知道的,我只会杀人,对诗文一窍不通。” “这酒当喝,但不是在这里喝。” 汪直说完,脸色一正,拿出了朱祐樘的中旨。 “王越听旨!” 王越浑身剧烈一颤,满脸的不可思议。 随后连忙拉着身边的王昕,一同跪下听旨。 “召王越即刻回京,入宫觐见!” 中旨很短,只是让王越入宫觐见,未提到任何事项。 但已经不难猜出,这是大明皇帝要重新启用王越了。 而王越等这一天,足足等了七年! 王越激动得热泪盈眶,声音颤抖得接旨:“微臣王越,谨遵圣旨!” 王越接过圣旨,有种沉冤昭雪的畅快感。 “陛下召我入京,难道是看到我那几封诉冤书了?” 汪直摇了摇头,面色变得凝重:“是安南犯边了,陛下要让你率军去郡县安南!” “郡县安南?!” 王越一惊,随后咬牙切齿地说道:“早就该收拾安南黎氏那群叛贼了!” “若不是当年余子俊阻拦,刘大夏那个奸贼藏图不交,早在九年前,我们就已经踏平安南了!” “这仗,何须拖到现在才打?!” 汪直罕见地叹了口气:“现在再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快收拾好东西,速速随我入京面圣吧!” “对!速速入京!” 王越眼中闪过一道精光,用最快的速度让自己的家人收拾好东西,然后跟着汪直,飞速入京面圣! 于此同时,于慎的妹夫杨清,也已经到达了宣府。 宣府距离京城不到四百里,一匹稍好一点的马,便能够日行四百里到六百里。 所以宣府到京城如果跑得快的话,一天就能到。 而土木堡就在京城与宣府的中间,距离京城是两百里出头,距离宣府就只有一百多里。 早上京城一开城门,杨清就从京城出发。 到了半夜,杨清就已经在宣府城门下了。 按照规矩,到了宣府先叫门。 “开门!速开城门!” 杨清的叫门声,很快就惊动了宣府的守城将士。 看到是宣府总兵官杨通的亲弟弟杨清,宣府的将士连忙打开城门,让杨清进入宣府。 杨清走进宣府城门后,直奔宣府驻军大营而去,通报要见自己的哥哥杨通。 杨通得到消息后,哪怕是已经入睡,也披衣点灯,让杨清进入自己的帐中。 杨清进入帐中时,发现帐中除了杨通之外,还有宣府的副总兵官周弘毅。 “京城的情况怎么样了?” “陛下还死抓着边镇的军火数目不放吗?” 一看到杨清,杨通便急切地问道。 自从朱祐樘在京城里,连查户,兵,工三部的账目,还将徐溥和刘大夏下狱后,杨通就没有睡过一天的安稳觉。 而杨清又是他获取京城情报的重要渠道,所以他才会如此着急。 而杨清也没让杨通失望,果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回大哥,江南那些人出手了,徐溥和刘大夏都平安出来了,陛下也让东厂停止了调查。” “呼……” 杨通长舒了一口气,忐忑已久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 “如此便好。” “可,可是……” 杨清看着杨通,欲言又止。 杨通看着杨清吞吞吐吐的样子,心中顿时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皱着眉,急切地催促道:“可是什么?!快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