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花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章 谋害东宫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这是苻妄钦第一次从梅川口中听到这般热烈的话。 他恍然间觉得庭院里的丹若花,在碧叶之间,像一个个小小的红灯笼。 就连天上的流云也明亮起来。 “此次回京,我便奏明陛下。”他腰间的青龙长刀晃了晃,一旁过来过往的人好似在他眼中不存在一般。 那帮贼人怎会是他的对手? 他早就想推门进去,却意外听到了太子与梅川的对话。 直到那句“我想嫁给苻将军,与他洞房”,他这一路上所有的气都消了。 他忘了他是怎样暗暗发誓,见到这个蠢女人,再不理她。不,要狠狠敲她的脑壳。他曾在医官署交代过,任何危险的事,带上他一起。她却不辞而别,远赴千里。 等见到她时,他心头却只有担忧。 他的气,他的恼,竟都不知何处去了。 梅川猛地朝他穿着军靴的大脚踩去:“你忘了你在宫宴上是怎么拒绝贵妃指婚的?将军在天安受了伤,不能行夫妻之道。如今要奏明陛下,怎么奏?说得清吗?” 苻妄钦一闪身,道:“就说你梅医官不嫌弃我,愿嫁与我为妻,一辈子来日方长,慢慢治。” 梅川踩了个空,身子往前一倾,黑色的长袍裹住她。她一抬头,迎上他的眼。 “等明年吧。明年就都好了。” “为什么你总是说明年呢?明年究竟有何不同?” 她像是一尾鱼,游在他的湖水中。 每次他以为她游向他的手心,却又从指缝游走了。 “阿季,我们眼下,走好每一步,便一定会有好结果。” 梅川看着他的眼,轻声道:“我是渡你的人。” 苻妄钦一愣。 心口那熟悉的钝痛又来了。 他生就无情淡薄,遇见她以后,多了好多的牵挂。她是渡他的人吗? 萦绕百千回,一片暗香来。 梦里的那棵白梅树,是福,还是煞? 太子不知何时,从榻上起来,伤口未愈,尚还站不直,马之问小心翼翼地扶着他。 被绑起来的周旦骂道:“朱瑁!本官前来剿匪,犯了什么罪?你无故命人捆绑朝廷命官,等到了御前,看你如何解释!” 太子淡淡地笑了笑:“届时,父皇面前,还是看天策将军如何解释吧。” 周旦身旁的那个杀手头目,却默不作声。 既不挣扎,也不讨饶。 梅川看那情形,心里明白了什么。 太子口中的“铁证”,他的胸有成竹,约莫正是与那杀手头目有关。 在他乍来西都之时,看到那回廊上的脚印,便早早识破了周旦的计谋。 他将计就计,以身涉险,加大了胜算的筹码。 周镜央行事小心,必不会用周旦手下的人,亦不会用宫中的侍卫,这倒是给了他机会。 杀手看重的是利。当然,命也紧要。 以重利和身家性命策反,最是合适不过。 若按周旦的计划,这些杀手在利用完后,会跟土匪一起死。但若按太子说的做,不仅可得财帛,东宫还许诺,事过之后,偷梁换柱,保杀手头目平安。 数日前,在太子私邸行刺的那些人,被拔除了舌头。但是在西都的这些人,为了逼真地伪装成土匪,并没有失语。 来西都的这些日子,除了上山剿匪,太子一直在暗中铺排此事。 到今日,总算是收了网。 真土匪,假土匪,明战暗战,双管齐下,一锅端。 “回京。”太子吩咐道。 一路上,梅川心里头有个隐忧,修改战报的事,如何遮过去。 战报从西都发出,一路要过数十个驿站,到了宫中,又要辗转好几道手,哪一处出意外最合理呢?梅川思索着。 没想到,到了京都,一场狂风暴雨,席卷了一大片人。战报上究竟何人受伤的事,反倒无人追究了。 周旦通匪,谋害东宫。有杀手的人证,有银票的物证,太子身受重伤,桩桩铁证如山。 拿无数朝廷官兵的性命做戏,比前番的“东宫刺杀案”更让人惊骇。 联想到上次“三司会审”的不了了之。百官群情激愤,朝堂之上沸反盈天。 就连梁帝都没想到,事态会发展到这步田地。 压制不得。 他扶额,命老太监宣了“退朝”,却有大半官员不肯退去。 “陛下,国法在上,不避皇亲。若不处置周旦,实难让文武百官信服啊。”礼部尚书伏地道。 “陛下,若因贵妃娘娘之故,连此等大祸都能相容,此后,朝纲何存?”言官附和道。 梁帝的头昏昏沉沉的。 这回西都剿匪,竟出了这么大的乱子。 周贵妃前几日对他的恳求,还在他的心上。可这金銮殿上的三尺龙椅啊,纵是帝王,也有无奈之时。. 梁帝缓缓起身,下了一道旨。 将周旦削官,关押天牢。 侍卫们拖着周旦往外走,周旦哭嚎着,口中犹叫着:“姐姐救我,姐姐救我……” 梁帝从来没有发觉,从金銮殿到未央宫的路,是这般长。 长的他走走停停,踟蹰难行。 他折过身,往文德殿走。 头顶上的冠好似越来越沉了。 他吩咐老太监道:“朕头疼得很,去唤梅医官来。” 老太监连忙答应着去了。 文德殿中。 静安香燃着。 梅川给梁帝行了针。 淤血上头,用银针退了下去。 梁帝喃喃道:“朕仿佛听到了镜央的哭声……” 一旁的老太监道:“回陛下,贵妃娘娘跪在门外半个时辰了。” 梁帝叹了口气:“你告诉她,回去吧。这是周旦的错,与她无关。这会子朕头疼,不知道该跟她说些什么。等好些了,再去看她。” “是。” 梁帝又道:“镜央现在身子不好,你说话和软些,莫要惊着她。” “是。” 梅川收起针,道:“陛下好生歇息,微臣告退。” 梁帝喊住她:“梅卿,你留下。” 梅川俯身:“陛下有何吩咐?” 梁帝悠悠道:“梅卿此番也到过西都,对这件事,怎么看?” 梅川道:“微臣只知治病,旁的,一概不晓。” 梁帝闭上眼。 如今朝中这势头,“易储”之语,是难以提及了。 东宫。 太子躺在榻上。 杨宝林提着食盒,往内室走,见马之问站在门口。 杨宝林道:“劳烦马舍人告知爷,妾身熬了鸡汤,想送进去给他尝尝。” 马之问俯身道:“爷刚睡下,宝林晚些时候再来。” 杨宝林垂下头。 鸡汤她守着炉子,慢火熬了几个时辰,又细细地将油撇去。 知道爷受了伤,她的心一直揪着,不看一眼,放心不下。 马之问一转身,怀里掉出一块玉佩。 杨宝林看着那玉佩,眼生疼。 这不正是她让梅川交予爷的玉佩吗。 缘何会在马舍人的身上? 马舍人拾起玉佩,尴尬道:“爷受伤了,身上的物件儿交给卑职保管。” 杨宝林轻轻地点了个头,什么都没说。 外间,走进来两个人,手上皆捧着一摞锦盒。 是未央宫的银桃。银桃身后还跟着一个小太监。 那小太监正是小盒子。 银桃笑道:“贵妃娘娘命奴婢送些补品来给太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