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冒姓琅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5章 还请王兄指教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破矣”二字,回声阵阵,再配上清风穿廊,纱帘四荡,氛围感拉足。 不是,就这么认真的吗? 难道是有什么旧怨? 王扬看看柳憕,又看看谢星涵,觉得柳憕虽然有才,但下语未免太激烈了些。 颜幼成更觉得奇怪,他可是熟悉柳憕的,柳憕为人虽傲,却算不上张狂,平日说话办事,也讲圆融,对谢四娘子,那更是友善有礼,怎么今日毫不客气地打起脸来了? 谢星涵则端坐如常,丽质盈盈,神情平淡,丝毫不见窘迫不悦之态,只是星眸微微闪动,目光下移,不知在想些什么。 除了王扬之外,最超然物外的当属庾易了。他本就不关心清谈谁胜谁负,对于他来说只是一次不好推脱的交际罢了。 此时见柳憕擅场,便道:“如果诸位都没有意见的话,此次清谈,便以柳公子为胜。” 颜幼成最先响应:“文深兄卓识,吾等莫能及也!” 庾易看向王扬,王扬道:“柳兄高见——” 谢星涵突然侧向王扬,纤手掩口,悄声道:“你若胜不了他,扇子的生意便吹了。” 王扬瞪大眼睛一咳,急转口风:“还是有些许瑕疵。” 谢星涵人星眸一弯,眉如新月。 陈青珊清冷的脸上也浮现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颜幼成看向王扬,目光惊诧。 柳憕和颜悦色地说道:“还请王兄指教。” “指教不敢当,请问柳兄,"道术将为天下裂"一句,典出何处?” 柳憕泰然道:“《庄子·天下篇》。” 王扬点头:“那我再请问柳兄,《天下篇》中历数各家学派,为什么将关、老并为一处,而自己单列一家?” 柳憕脸色微变,略一停顿说:“庄子卓然成家,单列有何不可?” 王扬立刻道:“是了!既然卓然成家,那自然是有自己的学问,若都照搬老子,何以成家?定然是与老子有不同之处。” 谢星涵忍俊不禁。柳憕脸色稍冷:“卓然成家未必要不同,集大成亦可成家。” “"集大成"典出何处?” “《孟子•万章下》: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 “所以柳兄的意思是,孔子的学问是都照他人学来的,孔子之学和他的老师们并没有不同?” “我什么时候这么说过?孔子开宗立派,怎么......” 柳憕说到一半便意识到这是个陷阱,笑了一笑说道: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王兄考校字词,就算是寻得一二口实,又有何意义?不过是言谈上的取巧罢了,于玄理无益。” “好,我们便说玄理。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然庄子曰:"道无终始",一言有始、一言无始,此是老、庄矛盾处。” 柳憕皱眉:“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又没说"道是天地之始"。” “老子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无生万物。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道生万物。无即道。所以王弼说,道者,无之称也。” 柳憕一怔,意识到被王扬绕进去了,立即摆脱纠缠:“道生万物、无亦生万物,是道与无俱生万物。” 王扬马上问道:“万物之生本于一源,如何有二?” 柳憕应声答云:“人之生有父母,造化之生有阴阳,如何不能有二?” 可以可以。 反应很快嘛! 王扬心中暗赞一声,换了一种打法: “所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又谓"泰初有无。"所以"无"即是"道"。” 柳憕立马说:“前句出老子,后句出庄子,立论概念不同,岂能混为一谈?” 王扬微微笑道:“既然庄老无异,道通为一,如何不能一起谈了?” 糟了! 中计了! 柳憕看着王扬的微笑,心中一寒。 自己当初驳倒谢星涵的论点被这小子用到自己身上了。怎么办?! 颜幼成一直听两人辩论,越听越紧张,目光来回切换,此时见柳憕难以作答,身姿竟不自觉地向前倾。 而谢星涵则一直妙目盈盈地看着王扬,不曾有半分挪移。 王扬见柳憕不答,便继续说道: “其实庄、老相异之处不少。庄子言逍遥、言大鹏,言百川灌海,言蜗角之国,渺末宇宙,戏薄圣贤,开阖大矣。老子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小心慎微之处,过于庄子。 所以老子所推崇,无过圣人,庄子却多言神人、真人、至人。 老子曰:"是以圣人能成其大也",然老子所大之圣人在庄子心中为小,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三者之中,圣人最下。 老子书中喜用常字,曰:"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无遗身殃,是谓习常。" 然庄子喜言天地之大化,故重"无常"。所以《大宗师篇》中说:"化则无常也"! 老子说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庄子亦说无为,然庄子之所谓无为者,是行其所不得不行,止其所不得不止。是知其不可奈若何,而安之若命。 所以庄子说"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这"不得已"三字是精髓,而老子则孜孜以教人君——” 王扬说到这儿,柳憕立刻打断道:“《庄子·天地篇》言:"以道观言天下之君正,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庄子分明也教人君!” 王扬理所当然道:“是啊,此是其"不得已"处。” 谢星涵、颜幼成闻此都忍不住笑出声来。庾易亦展颜而笑。 柳憕一哽,竟不知出何言以对。 没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找到的论证缝隙,就这么被轻飘飘的一句话带过! 只听王扬继续说道: “老子用心于治世,故而有小国寡民之畅想,庄子于世却常在趋避,所以说"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老子言道,玄妙高上,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庄子言道,则说"道在蝼蚁"、"道在屎溺"。 《天下篇》中说庄子之学"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又说老子、关尹之学"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实是说 庄、老侧重有别,故其同,虽班班可考;其异,亦不可抹杀!” 王扬顿了一下,清清嗓子,总结道:“所以我说,谢娘子所立庄、老相异论,坚如磐石,牢不可破!” ———————— 注:颜幼成、谢星涵、柳憕、王扬四人的清谈功力都被我削弱了,按原来的设想,他们还要再辩几轮的,但为免这段拉得太长使得大家读得过于繁琐,只好精简。 我估计可能有的小伙伴会不愿意看这种学术辩论,但“清谈”包括后文会出现的儒家论学,以及金陵卷中王扬那场震动天下释家的“辩经”与北朝卷里引发一连串意外后果的“问难”、“说法”,其实都是那个时代重要的一面,并且也和故事主线及人物塑造息息相关,几句话略过固然写得轻松,但却没劲,巨幅画卷正在展开,请诸君允我徐徐为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